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北宋大表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月,丁酉,送葬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绵延数里缓缓的出了京城,一路上满是肃穆的气氛,不少京城的百姓也纷纷走出家门围观送葬的队伍,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太后刘娥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象征,所以这时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好奇。
李璋陪在赵祯身边走在灵柩前面,身后跟着一帮赵氏皇族的孝子贤孙,而在灵柩之后,则是李太后与杨太妃率领的妇嬬女子,张皇后本来也应该要来的,可是因为怀孕的关系,所以就被留在宫中休息,至于李太后则是她自己要求亲自来送刘娥最后一程。
队伍前后都有禁军开道,另外还有乐队随行,再加上灵柩本来走的就很慢,每走一段还会举行一些送葬的礼节,这也使得整个队伍走走停停,最后快到中午时才走出城门。
因为皇陵离京城有上百里的距离,这么远自然不能让李太后这些妇嬬走过去,所以城门外也早就准备好了马车,赵祯的玉辂车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而李璋则是骑着马跟在车边,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城赶往皇陵。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今天早上天气还挺不错,至少阳光明媚也没什么风,在城中送葬时非但不冷,反而还走出一身的汗,可是这才刚出城,却忽然起风了,而且天空中也忽然多了层层的乌云,使得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凛冽的北风吹在人身上,更是寒冷刺骨。
骑在马上的李璋裹紧了身上的皮裘,但依然感觉手脚冻的发麻,这时他也在后悔,早知道今天出门时就应该听青织的话,把刚做好的大棉袄穿上,里面塞满了棉花肯定很暖和。
“表哥,要不你上车吧,骑在马上太冷了!”正在这时,只见玉辂车中的赵祯打开车窗,然后向李璋邀请道,他车上有炉子也有棉被,而且车体也是密闭的,自然十分暖和。
“还是算了,周围到处都是礼部的官员,让他们看到我上了你的车,恐怕非得骂我不遵礼数!”李璋听到赵祯的话虽然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因为皇帝的车撵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去的,平时私下里自己与赵祯同乘一车倒也没什么,可是今天这么大的场合,他宁可挨冻也不愿意等日后被人骂。
看到李璋不愿意,赵祯也没有强求,不过随即他就把张皇后为自己准备的皮裘递给了李璋,这下李璋没有再拒绝,接过来穿在身上,这下总算是感觉到了几丝热气。
然而到了下午时,风却越来越大,天空中的乌云也越来越厚,李璋穿着两层皮裘还感觉冷的要命,至于其它的官员、随从、士卒等等也都冻的不轻,再加上中午也都没来得及吃饭,这时李璋也感觉又冷又饿,最后还是赵祯把车里的点心分给他,这才缓解了一下肚子里的饥火。
到了黄昏之时,一场大雪也终于不负重望的落了下来,而这时离预订的休息地点还有一段距离,可是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疲惫不堪,无奈之下只能暂时休息了一下,这才继续赶路,而当赶到休息的营地时,所有人都累坏了,哪怕是李璋也冻的双腿毫无知觉,下马后只能由野狗扶着他走了几圈才恢复双脚的知觉。
营地中已经准备好了热乎乎的饭菜,这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宰相将军,全都顾不得礼仪,端起碗就大吃起来,李璋也是一连喝了两大碗粥,这才感觉身上有了热气。
当天晚上,送葬的队伍就在营地中过夜,而大雪也整整下了一晚,等到第二天一早,李璋他们从帐篷中出来时,却发现外面已经堆了半人高的积雪,这下想要行车,就必须把道路清理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认命了,随着一声令下,附近几个县城的民夫全都被征调过来清理道路,这时正是农闲时节,所以倒也不影响农时,而随着这些民夫的到来,前面的道路也很快被清理出一段,于是送葬的队伍就立刻赶路,前面是民夫清扫出一段,队伍就往前走一段。
不过就算是这样,送葬的队伍还是走的很慢,本来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黄昏前就能赶到皇陵,但是到了黄昏时,队伍却只到了李璋的庄园门前,距离皇陵还有十里路,但是按照礼部的计划,明天就是下葬的日子,可以说时间早就算好了,所以只能连夜赶路,最后到达皇陵时,二更都已经过了一半。
这时的李璋也已经疲惫不堪,因为突降大雪,打乱了整个计划,而他之前参与了整个葬礼的制定,所以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出改变,为此他也是跑前跑后,这一整天下来感觉自己都快散架了,所以在回到皇陵安排的住处后,他连饭都没吃就直接倒头睡下了。
等到第二天李璋醒来时,却发现外面竟然阳光明媚,前两天的乌云也一下子散开了,阳光照射在厚厚的积雪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整个皇陵也被大雪染成了白色,看起来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宁静与华丽。
不过当送葬的队伍醒来时,皇陵中的这份宁静与华丽也很快被打破,乐队开始演奏乐曲,而皇陵中赵恒的墓穴也被打开,这是当初设计皇陵时就预先做好的,为的就是日后让刘娥与赵恒合葬,这也是赵恒、刘娥两人去世前共同的遗愿。
李璋全程都陪着赵祯,下葬时他们两人就在陵前看着刘娥的棺椁一点点被抬到墓室中,本来过了这么长时间,李璋心中的悲痛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只是现在看到这一幕,却再一次悲从中来,随着刘娥的安葬,也标志着她传奇的一生彻底的落下帷幕。
就在刘娥下葬的同时,一直驻扎在黄河东岸按兵不动的宋军也终于有所动作,因为就在东京下雪的同时,西北的气温也是急转直下,湍急的黄河水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冰封起来。
十月,丁酉,送葬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绵延数里缓缓的出了京城,一路上满是肃穆的气氛,不少京城的百姓也纷纷走出家门围观送葬的队伍,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太后刘娥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象征,所以这时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好奇。
李璋陪在赵祯身边走在灵柩前面,身后跟着一帮赵氏皇族的孝子贤孙,而在灵柩之后,则是李太后与杨太妃率领的妇嬬女子,张皇后本来也应该要来的,可是因为怀孕的关系,所以就被留在宫中休息,至于李太后则是她自己要求亲自来送刘娥最后一程。
队伍前后都有禁军开道,另外还有乐队随行,再加上灵柩本来走的就很慢,每走一段还会举行一些送葬的礼节,这也使得整个队伍走走停停,最后快到中午时才走出城门。
因为皇陵离京城有上百里的距离,这么远自然不能让李太后这些妇嬬走过去,所以城门外也早就准备好了马车,赵祯的玉辂车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而李璋则是骑着马跟在车边,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城赶往皇陵。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今天早上天气还挺不错,至少阳光明媚也没什么风,在城中送葬时非但不冷,反而还走出一身的汗,可是这才刚出城,却忽然起风了,而且天空中也忽然多了层层的乌云,使得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凛冽的北风吹在人身上,更是寒冷刺骨。
骑在马上的李璋裹紧了身上的皮裘,但依然感觉手脚冻的发麻,这时他也在后悔,早知道今天出门时就应该听青织的话,把刚做好的大棉袄穿上,里面塞满了棉花肯定很暖和。
“表哥,要不你上车吧,骑在马上太冷了!”正在这时,只见玉辂车中的赵祯打开车窗,然后向李璋邀请道,他车上有炉子也有棉被,而且车体也是密闭的,自然十分暖和。
“还是算了,周围到处都是礼部的官员,让他们看到我上了你的车,恐怕非得骂我不遵礼数!”李璋听到赵祯的话虽然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因为皇帝的车撵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去的,平时私下里自己与赵祯同乘一车倒也没什么,可是今天这么大的场合,他宁可挨冻也不愿意等日后被人骂。
看到李璋不愿意,赵祯也没有强求,不过随即他就把张皇后为自己准备的皮裘递给了李璋,这下李璋没有再拒绝,接过来穿在身上,这下总算是感觉到了几丝热气。
然而到了下午时,风却越来越大,天空中的乌云也越来越厚,李璋穿着两层皮裘还感觉冷的要命,至于其它的官员、随从、士卒等等也都冻的不轻,再加上中午也都没来得及吃饭,这时李璋也感觉又冷又饿,最后还是赵祯把车里的点心分给他,这才缓解了一下肚子里的饥火。
到了黄昏之时,一场大雪也终于不负重望的落了下来,而这时离预订的休息地点还有一段距离,可是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疲惫不堪,无奈之下只能暂时休息了一下,这才继续赶路,而当赶到休息的营地时,所有人都累坏了,哪怕是李璋也冻的双腿毫无知觉,下马后只能由野狗扶着他走了几圈才恢复双脚的知觉。
营地中已经准备好了热乎乎的饭菜,这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宰相将军,全都顾不得礼仪,端起碗就大吃起来,李璋也是一连喝了两大碗粥,这才感觉身上有了热气。
当天晚上,送葬的队伍就在营地中过夜,而大雪也整整下了一晚,等到第二天一早,李璋他们从帐篷中出来时,却发现外面已经堆了半人高的积雪,这下想要行车,就必须把道路清理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认命了,随着一声令下,附近几个县城的民夫全都被征调过来清理道路,这时正是农闲时节,所以倒也不影响农时,而随着这些民夫的到来,前面的道路也很快被清理出一段,于是送葬的队伍就立刻赶路,前面是民夫清扫出一段,队伍就往前走一段。
不过就算是这样,送葬的队伍还是走的很慢,本来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黄昏前就能赶到皇陵,但是到了黄昏时,队伍却只到了李璋的庄园门前,距离皇陵还有十里路,但是按照礼部的计划,明天就是下葬的日子,可以说时间早就算好了,所以只能连夜赶路,最后到达皇陵时,二更都已经过了一半。
这时的李璋也已经疲惫不堪,因为突降大雪,打乱了整个计划,而他之前参与了整个葬礼的制定,所以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出改变,为此他也是跑前跑后,这一整天下来感觉自己都快散架了,所以在回到皇陵安排的住处后,他连饭都没吃就直接倒头睡下了。
等到第二天李璋醒来时,却发现外面竟然阳光明媚,前两天的乌云也一下子散开了,阳光照射在厚厚的积雪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整个皇陵也被大雪染成了白色,看起来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宁静与华丽。
不过当送葬的队伍醒来时,皇陵中的这份宁静与华丽也很快被打破,乐队开始演奏乐曲,而皇陵中赵恒的墓穴也被打开,这是当初设计皇陵时就预先做好的,为的就是日后让刘娥与赵恒合葬,这也是赵恒、刘娥两人去世前共同的遗愿。
李璋全程都陪着赵祯,下葬时他们两人就在陵前看着刘娥的棺椁一点点被抬到墓室中,本来过了这么长时间,李璋心中的悲痛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只是现在看到这一幕,却再一次悲从中来,随着刘娥的安葬,也标志着她传奇的一生彻底的落下帷幕。
就在刘娥下葬的同时,一直驻扎在黄河东岸按兵不动的宋军也终于有所动作,因为就在东京下雪的同时,西北的气温也是急转直下,湍急的黄河水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冰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