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明首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渊阁二层中堂,左右各置书案,东西相对,以入阁先后分左右入座。徐阶左手、李春芳右手,郭朴在左,高拱在右。中堂里还摆着一张圆桌,为平时阁臣用餐之所。
郭朴和高拱从朝房出来,进了中堂,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并锦衣卫都督已北向列坐圆桌南端,李春芳也已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众人见两位阁老入席,忙起身施礼。刚坐定,徐阶迈着沉稳的步履进来了,尚未施礼毕,徐阶一脸肃穆,道:“遗诏已宣示中外,作臣子的当竭力奉行。这是对大行皇帝的尊重,也是对即将继位的新君的尊重。”他扫视了众人一遍,从袖中掏出一张稿笺,快速浏览了一遍,高声道,“锦衣卫都督朱希孝!”
“在!”高大威猛的朱希孝站起身答。
“缇帅,当速速领锦衣校尉,到西苑捉拿王金等一干方术道士,下镇抚司羁押!”徐阶以命令的语气道,又转向刑部尚书黄光升,“刑部当速立案审勘!这些方术道士,妖言惑君,进丹药于先帝,不的,先帝静摄有年,何以骤然驾崩?”
“元翁的意思是,先帝非善终?”高拱以质问的语气插话道。
徐阶不理会高拱,举手示意正要离席的朱希孝站住,说:“遗诏明言,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系狱者即先释放复职。户部主事海瑞,还有因论救海瑞而获罪的户部司务何以尚,正拘押在北镇抚司诏狱,也请缇帅速传令释放之!”这才挥手让朱希孝快去办事,转脸对吏部尚书杨博说,“吏部当速将嘉靖朝因建言获罪的诸臣一一开列名册,存者召用,殁者恤录。”
“建言者,无不是忠君爱国的正直之士,今日得以拨乱反正,天下绅民能不加额?”李春芳慨然道。
“得此消息,存者能不欢呼庆幸?即使殁者,在天之灵,也当感佩元翁为之昭雪!”兵部尚书霍冀感叹道。
“功德无量!”吏部尚书杨博说,“天下士人归心矣!”
徐阶得意地扫了一眼手中的文稿,继续说:“遗诏明示斋醮、土木、采买等项劳民之事,悉皆停止,户部当列出各项应停止的劳民之事上奏,昭告中外,迅疾停止!”
“绅民焉能不庆!”户部尚书刘体乾赞叹说。
徐阶把手中的文稿揣入袖中,悠然地呷了口茶,又慢慢放下茶盏,说:“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上疏,言及新皇登基赏军之事,正好户部、兵部尚书都在,不妨一议。”
李春芳道:“欧阳给谏奏言:新皇登基,自英宗始,照例赏赐三军将士,例有定额;但大行皇帝登基时,照前例加倍赏军。欧阳给谏建言裕王登基,当比照皇考大行皇帝成例,倍赏三军。”
“欧阳给谏的提议甚好!三军将士必加倍效死!”兵部尚书霍冀迫不及待地说。
“还轮不到你说话!”高拱一拍桌案,大声道,“有些人,只知任恩,不体认时艰!”
朝野对徐阶最大的非议,莫过于“只知任恩”了。对此,包括徐阶在内的在座诸公,自然了然于胸,是以高拱的话一出口,中堂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赏军是祖宗成例,高阁老何以动怒?”李春芳小心翼翼地说。
“新君登基赏赐三军,是英宗创下的先例,大行皇帝因是外藩入继大统,遂决定赏军倍于以前。”高拱粗声大气地说,“欧阳给谏何以专引大行皇帝之例,仍倍赏三军?”
“有何不妥?!”徐阶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赏军固然要赏,”高拱语带激愤地说,“然则,按英宗至武宗时的赏军之数办,是成例;按先帝倍赏之数办,也是成例,本是无所谓的。”高拱喝了口茶,提高了声调,“倍赏三军当然最好,将帅无不念新君的恩泽,谢元翁的美意。然政府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意任恩。请问诸公,内库、太仓,所存银两几何?”他把目光转向户部尚书刘体乾,“大司农,你不妨说说看。”
刘体乾见徐阶沉默不语,转过脸来为难看着高拱,支吾良久,不知该部该接茬。
高拱忍不住道:“也罢,我来替你说!诸公可知,国库仅存银一百三十万四千六百五十二万两!可是,诸公又知否,国家必须要花的钱是多少?”他伸出右手,掰着指头计算着,“岁支官俸该一百三十五万有奇,边饷二百三十六万两,补发年例一百八十二万两,仅次两项,通计所出需银五百五十三万有奇。如此算来,现存之数,仅够三个月之用!三个月后,该怎么办,已是束手无策!若按元翁美意,赏军之数,又要四百万两!新君登基,按例还要蠲免天下钱粮,所收又少其半。内帑空虚,高某愚钝,不知这些钱,从何支之?”
“天下承平日久,国中尤其是江南甚为繁荣,财富日积月累,大大超过从前,”李春芳道,“既然先帝登基时可倍赏三军,今次似可克服一时艰困,咬咬牙照例行之。”
高拱沉着脸道:“江南繁荣倒是繁荣,财富倒也委实多过从前,但言朝廷则国库空虚捉襟见肘;言民间则贫富悬殊富者愈富,与其咬牙倍赏三军,莫如下功夫解决这个难题!”
徐阶见阁臣在部院大臣面前争论不休,也就不再沉默,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新郑的话,没有错的... -->>
文渊阁二层中堂,左右各置书案,东西相对,以入阁先后分左右入座。徐阶左手、李春芳右手,郭朴在左,高拱在右。中堂里还摆着一张圆桌,为平时阁臣用餐之所。
郭朴和高拱从朝房出来,进了中堂,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并锦衣卫都督已北向列坐圆桌南端,李春芳也已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众人见两位阁老入席,忙起身施礼。刚坐定,徐阶迈着沉稳的步履进来了,尚未施礼毕,徐阶一脸肃穆,道:“遗诏已宣示中外,作臣子的当竭力奉行。这是对大行皇帝的尊重,也是对即将继位的新君的尊重。”他扫视了众人一遍,从袖中掏出一张稿笺,快速浏览了一遍,高声道,“锦衣卫都督朱希孝!”
“在!”高大威猛的朱希孝站起身答。
“缇帅,当速速领锦衣校尉,到西苑捉拿王金等一干方术道士,下镇抚司羁押!”徐阶以命令的语气道,又转向刑部尚书黄光升,“刑部当速立案审勘!这些方术道士,妖言惑君,进丹药于先帝,不的,先帝静摄有年,何以骤然驾崩?”
“元翁的意思是,先帝非善终?”高拱以质问的语气插话道。
徐阶不理会高拱,举手示意正要离席的朱希孝站住,说:“遗诏明言,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系狱者即先释放复职。户部主事海瑞,还有因论救海瑞而获罪的户部司务何以尚,正拘押在北镇抚司诏狱,也请缇帅速传令释放之!”这才挥手让朱希孝快去办事,转脸对吏部尚书杨博说,“吏部当速将嘉靖朝因建言获罪的诸臣一一开列名册,存者召用,殁者恤录。”
“建言者,无不是忠君爱国的正直之士,今日得以拨乱反正,天下绅民能不加额?”李春芳慨然道。
“得此消息,存者能不欢呼庆幸?即使殁者,在天之灵,也当感佩元翁为之昭雪!”兵部尚书霍冀感叹道。
“功德无量!”吏部尚书杨博说,“天下士人归心矣!”
徐阶得意地扫了一眼手中的文稿,继续说:“遗诏明示斋醮、土木、采买等项劳民之事,悉皆停止,户部当列出各项应停止的劳民之事上奏,昭告中外,迅疾停止!”
“绅民焉能不庆!”户部尚书刘体乾赞叹说。
徐阶把手中的文稿揣入袖中,悠然地呷了口茶,又慢慢放下茶盏,说:“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上疏,言及新皇登基赏军之事,正好户部、兵部尚书都在,不妨一议。”
李春芳道:“欧阳给谏奏言:新皇登基,自英宗始,照例赏赐三军将士,例有定额;但大行皇帝登基时,照前例加倍赏军。欧阳给谏建言裕王登基,当比照皇考大行皇帝成例,倍赏三军。”
“欧阳给谏的提议甚好!三军将士必加倍效死!”兵部尚书霍冀迫不及待地说。
“还轮不到你说话!”高拱一拍桌案,大声道,“有些人,只知任恩,不体认时艰!”
朝野对徐阶最大的非议,莫过于“只知任恩”了。对此,包括徐阶在内的在座诸公,自然了然于胸,是以高拱的话一出口,中堂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赏军是祖宗成例,高阁老何以动怒?”李春芳小心翼翼地说。
“新君登基赏赐三军,是英宗创下的先例,大行皇帝因是外藩入继大统,遂决定赏军倍于以前。”高拱粗声大气地说,“欧阳给谏何以专引大行皇帝之例,仍倍赏三军?”
“有何不妥?!”徐阶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
“赏军固然要赏,”高拱语带激愤地说,“然则,按英宗至武宗时的赏军之数办,是成例;按先帝倍赏之数办,也是成例,本是无所谓的。”高拱喝了口茶,提高了声调,“倍赏三军当然最好,将帅无不念新君的恩泽,谢元翁的美意。然政府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意任恩。请问诸公,内库、太仓,所存银两几何?”他把目光转向户部尚书刘体乾,“大司农,你不妨说说看。”
刘体乾见徐阶沉默不语,转过脸来为难看着高拱,支吾良久,不知该部该接茬。
高拱忍不住道:“也罢,我来替你说!诸公可知,国库仅存银一百三十万四千六百五十二万两!可是,诸公又知否,国家必须要花的钱是多少?”他伸出右手,掰着指头计算着,“岁支官俸该一百三十五万有奇,边饷二百三十六万两,补发年例一百八十二万两,仅次两项,通计所出需银五百五十三万有奇。如此算来,现存之数,仅够三个月之用!三个月后,该怎么办,已是束手无策!若按元翁美意,赏军之数,又要四百万两!新君登基,按例还要蠲免天下钱粮,所收又少其半。内帑空虚,高某愚钝,不知这些钱,从何支之?”
“天下承平日久,国中尤其是江南甚为繁荣,财富日积月累,大大超过从前,”李春芳道,“既然先帝登基时可倍赏三军,今次似可克服一时艰困,咬咬牙照例行之。”
高拱沉着脸道:“江南繁荣倒是繁荣,财富倒也委实多过从前,但言朝廷则国库空虚捉襟见肘;言民间则贫富悬殊富者愈富,与其咬牙倍赏三军,莫如下功夫解决这个难题!”
徐阶见阁臣在部院大臣面前争论不休,也就不再沉默,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新郑的话,没有错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