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半世孽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时的周延儒完全明白了崇祯帝的意思:皇上心中认为袁崇焕上疏奏请发放军饷有要挟之意,不愿准许袁崇焕。而钱龙锡一味逆着皇上的意思,将来有他好看的。
周延儒继而言:“皇上,钱阁老,诸位,周某之意并非不发放军饷,而是以米粟代替军饷发放。周某以为,宁远士兵哗变实为其中领头士兵煽动,以此恐吓袁尚书,对皇上和朝廷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周延儒停顿了一下,偷看崇祯帝。崇祯帝听到了想听的“哗变是针对袁崇焕而不是朝廷”,逐渐面露悦色。
周延儒更加自信:“若只为兵士恐吓袁尚书而大兴动用太仓储备,臣以为不宜为之。皇上,山海关盛产米粟,若以米粟实物折俸成拖欠的军饷,亦为不可。”
礼部尚书温体仁也渐渐摸透了崇祯帝的意思和周延儒的心思,最重要的是他与周延儒一样对钱龙锡入阁不满,于是温体仁对周延儒的话大加赞同:“皇上,臣温体仁认为周大人所言极是,这米粟折俸不正是以辽土养辽民,以辽土养辽兵吗?”
钱龙锡竭力反对二人的建议:“荒谬。实物折俸在京城,在省府各地可行,皆因实物可以兑换成现银,但怎可在边关实施?若依周大人所言在军营中以米粟折俸,米粟一时吃不完,而兵士众多,米粟如何兑换,去哪兑换?更何况兵士们人人都有繁杂的军务,离不开身。大批兵士,哪有时间去折俸兑现?况且米粟在山海关一带并非紧俏之物,难以兑现。而且米粟在军中难以储存,若霉变腐烂,兑现不了,只恐引起更大的哗变!”
“放肆,钱龙锡!”崇祯帝龙颜大怒:“唯恐天下不乱。周延儒所言米粟折俸乃良策,你为何处处反对?成先生,按此意,内阁拟旨六百里加急传旨袁尚书。”“臣遵命。”
散朝后,钱龙锡愤懑不已:“成先生,刚才你为何只提一句全额发放,之后就再不为自己的意见作诠释了?”
成基命叹息:“龙锡,怒火伤肝,你平息一下。方才老夫认为,皇上根本不同意全额发1111,放的建议,所以,多无益。而今只能看袁尚书自己把持宁远军队的局面了。”
原来皇上早就打定主意了,刚才我的那些,皇上一句都没听进去。而我身为内臣,又不可与边疆的袁崇焕通书信。这事可难为袁崇焕了。钱龙锡思忖着,周延儒跟上来:“钱阁老,方才大殿内若有所冒犯还请谅解。周某也是为大明,为朝廷着想。”
钱龙锡讽刺:“周状元郎,你是为大明着想还是为自己着想?你曾年少得志,学识渊博,二十岁便中状元,却不顾念百姓苍生,军民生计,只知揣度圣意,意欲营私,你对得起你家乡为你立得那块状元牌坊吗?”
虽然钱龙锡句句怒骂,而为人乖巧的周延儒却仍然谄媚地笑着:“看来今日周某真是该死,惹得钱阁老大怒。周某当寻个日子登门致歉、、、、、、”
周延儒还未完,钱龙锡扔下一句“不奉陪”便拂袖而去。
不远处的温体仁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周延儒,干得好,等到扳倒钱龙锡,成基命也到了致仕的年纪,你我都有机会入阁了。
然后,米粟折俸的圣旨传到了袁崇焕手中:
与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袁崇焕知道,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全权执掌蓟辽军务,不想突遇川、湖士兵军饷哗变一事。经文华殿众臣商议,山海关盛产米粟,以此折为所欠发军饷,上策也。卿上疏请全额发放军饷,所请不准。
袁崇焕气得把圣旨扔在地上:看来皇上召我平台觐见时,我奏请的事,他全忘了。军饷一事得自己另想办法。
总兵府内,袁崇焕召集驻边的文官武将们讨论军饷哗变一事,并将崇祯帝的米粟折俸圣旨给他们看。众官将议论纷纷 “ 米粟折俸若是在京城或是地方倒是个好办法” “可在军营行不通啊”“这主意是谁出的”“一群不懂军务的人在紫禁城能议出什么好办法”“就是不想发军饷呗”、、、、、、
袁崇焕沉默良久,开口了:“既然朝廷不准全额发放的奏请,那么我们得自己向办法。我记得川、湖等士兵的军饷比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士兵多一些。”
“是的,袁督师,川、湖等地士兵的家乡路途遥远,且惧寒,因此每月多出一笔补贴,称为抗寒金或路途费。”兵部员外郎道。
袁崇焕仔细听着,一边分析一边问:“这笔补贴合理,有多少?”
“每人每月一两,需要补贴的士兵有六万,每月是六万两。”兵部员外郎继续道。
袁崇焕有些奇怪:“这数字并不大,... -->>
此时的周延儒完全明白了崇祯帝的意思:皇上心中认为袁崇焕上疏奏请发放军饷有要挟之意,不愿准许袁崇焕。而钱龙锡一味逆着皇上的意思,将来有他好看的。
周延儒继而言:“皇上,钱阁老,诸位,周某之意并非不发放军饷,而是以米粟代替军饷发放。周某以为,宁远士兵哗变实为其中领头士兵煽动,以此恐吓袁尚书,对皇上和朝廷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周延儒停顿了一下,偷看崇祯帝。崇祯帝听到了想听的“哗变是针对袁崇焕而不是朝廷”,逐渐面露悦色。
周延儒更加自信:“若只为兵士恐吓袁尚书而大兴动用太仓储备,臣以为不宜为之。皇上,山海关盛产米粟,若以米粟实物折俸成拖欠的军饷,亦为不可。”
礼部尚书温体仁也渐渐摸透了崇祯帝的意思和周延儒的心思,最重要的是他与周延儒一样对钱龙锡入阁不满,于是温体仁对周延儒的话大加赞同:“皇上,臣温体仁认为周大人所言极是,这米粟折俸不正是以辽土养辽民,以辽土养辽兵吗?”
钱龙锡竭力反对二人的建议:“荒谬。实物折俸在京城,在省府各地可行,皆因实物可以兑换成现银,但怎可在边关实施?若依周大人所言在军营中以米粟折俸,米粟一时吃不完,而兵士众多,米粟如何兑换,去哪兑换?更何况兵士们人人都有繁杂的军务,离不开身。大批兵士,哪有时间去折俸兑现?况且米粟在山海关一带并非紧俏之物,难以兑现。而且米粟在军中难以储存,若霉变腐烂,兑现不了,只恐引起更大的哗变!”
“放肆,钱龙锡!”崇祯帝龙颜大怒:“唯恐天下不乱。周延儒所言米粟折俸乃良策,你为何处处反对?成先生,按此意,内阁拟旨六百里加急传旨袁尚书。”“臣遵命。”
散朝后,钱龙锡愤懑不已:“成先生,刚才你为何只提一句全额发放,之后就再不为自己的意见作诠释了?”
成基命叹息:“龙锡,怒火伤肝,你平息一下。方才老夫认为,皇上根本不同意全额发1111,放的建议,所以,多无益。而今只能看袁尚书自己把持宁远军队的局面了。”
原来皇上早就打定主意了,刚才我的那些,皇上一句都没听进去。而我身为内臣,又不可与边疆的袁崇焕通书信。这事可难为袁崇焕了。钱龙锡思忖着,周延儒跟上来:“钱阁老,方才大殿内若有所冒犯还请谅解。周某也是为大明,为朝廷着想。”
钱龙锡讽刺:“周状元郎,你是为大明着想还是为自己着想?你曾年少得志,学识渊博,二十岁便中状元,却不顾念百姓苍生,军民生计,只知揣度圣意,意欲营私,你对得起你家乡为你立得那块状元牌坊吗?”
虽然钱龙锡句句怒骂,而为人乖巧的周延儒却仍然谄媚地笑着:“看来今日周某真是该死,惹得钱阁老大怒。周某当寻个日子登门致歉、、、、、、”
周延儒还未完,钱龙锡扔下一句“不奉陪”便拂袖而去。
不远处的温体仁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周延儒,干得好,等到扳倒钱龙锡,成基命也到了致仕的年纪,你我都有机会入阁了。
然后,米粟折俸的圣旨传到了袁崇焕手中:
与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袁崇焕知道,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全权执掌蓟辽军务,不想突遇川、湖士兵军饷哗变一事。经文华殿众臣商议,山海关盛产米粟,以此折为所欠发军饷,上策也。卿上疏请全额发放军饷,所请不准。
袁崇焕气得把圣旨扔在地上:看来皇上召我平台觐见时,我奏请的事,他全忘了。军饷一事得自己另想办法。
总兵府内,袁崇焕召集驻边的文官武将们讨论军饷哗变一事,并将崇祯帝的米粟折俸圣旨给他们看。众官将议论纷纷 “ 米粟折俸若是在京城或是地方倒是个好办法” “可在军营行不通啊”“这主意是谁出的”“一群不懂军务的人在紫禁城能议出什么好办法”“就是不想发军饷呗”、、、、、、
袁崇焕沉默良久,开口了:“既然朝廷不准全额发放的奏请,那么我们得自己向办法。我记得川、湖等士兵的军饷比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士兵多一些。”
“是的,袁督师,川、湖等地士兵的家乡路途遥远,且惧寒,因此每月多出一笔补贴,称为抗寒金或路途费。”兵部员外郎道。
袁崇焕仔细听着,一边分析一边问:“这笔补贴合理,有多少?”
“每人每月一两,需要补贴的士兵有六万,每月是六万两。”兵部员外郎继续道。
袁崇焕有些奇怪:“这数字并不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