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狼毒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阳面看草原上的坝,其实是突兀颠连的高山。干冷干冷的空气有着惊人的咬啮力,虽是穿了毛烘烘的蒙古靴,父亲的两脚仍然冻得木疼,像有无数毒虫在咬啮。上得山时,呼啸的草原风迎面扑来,简直具有一种屠杀力。沙栗色骒马凄惨地嘶鸣,脚步踟蹰,而我的父亲险些被风掀落马背。
定定神,才知道高山已变高原——西北风带来的黄沙为高山所截,千万年来几乎填平了山的北边一侧。于是,山就变成了坝。
在风中走马,感觉要比在水中行走还吃力。父亲在马背上尽量俯低他高大的身躯。可是,常发却忽地从马背上直起身,猎犬一样凝神倾听。我的父亲只能听到风声,但他相信常发一定听到了异样的声音。他本能地摸枪四望,便望到西北方向扑来的一哨人马。
“不要动枪!”常发急吼“政委,你停在这里不要动!”吼声里,常发双镫一磕,火炭一般的蒙古马便斜刺里冲出,向那一哨人马截去。父亲清楚地看到,常发没有掏枪,只从马背上摘下一根大马棒。
马棒并非人们想象的大木棒,其实是藤子做的,有小胳膊粗,颤颤悠悠,外面网织红绿皮条,编出花纹,前头还缀有一个铁箍。摆在屋里会使人误会是工艺品,操在手里搂头打去,却是件吓人武器。于是,父亲依稀看出那哨人马前面奔突着三条狗似的畜生,并很快猜到也许是狼。
常发已经截到那三条畜生前。三条畜生虽转了向,仍然有一条被常发的骏马追上。铁箍在阳光下闪烁一道寒光,那条马棒早已挥落,畜生立刻球一样滚了十几滚,摊开身子不动了。常发的马却丝毫未停继续追下去。大概被追急了,一条畜生蓦地返扑回来,窜起近二米高,直扑常发咽喉,姿势是那样优美而凶悍。常发竟不避不闪地迎上,马棒在空中漂亮地挥出一道弧,刹那间与畜生咧开大嘴的脑袋相撞,畜牲便凌空翻个跟头,落在骏马荡起的尘埃中。
我的父亲听到一声枪响,第三条畜生猛地跃起,像被人掷出的一样,升到最高点时便猝然坠落,摔在地上抽搐着四肢,渐渐僵硬了。
枪声起自那哨人马。父亲已经看清,他们有穿蒙古袍,有穿皮大衣,也有只穿了灰里透黄的棉军衣。父亲认识这种军棉衣,是内蒙古自治军第四师自己搞的军衣。
父亲不无担心地看到常发被那一哨人马围住,彼此打起手势说着什么,便有人去拾地上的畜生,更多的人纷纷转了头朝我的父亲张望。
终于,常发挥手招唤:“政委,过来吧。他们是四师的弟兄们!”
父亲策马过去。常发介绍他面前那位30岁左右的穿着蓝色蒙古袍的人:“他叫孟和乌力吉,是四师的参谋。”
“他、赛音、百努![i]”父亲在马背上摊开双手,用蒙族的礼俗问好。
“阿日木、赛音、百努!”孟和将右手放胸前,躬身施礼。接着指指手下人拎过来的畜生,竖起拇指:“你的卫兵好身手!”
父亲看清,那畜生确是狼。
孟和不像父亲想象中的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他文质彬彬又热情礼貌,将父亲带入一座爱里〔牧区小村子),还按照古老的习俗给我的父亲递了鼻烟壶。他注意听父亲讲述来意和愿望,末了从怀里掏出一包物件,解开黄布,里面竟是一本日文精装的列宁主义问题。他翻到“民族问题”一章,里面用红蓝铅笔画满了圈圈点点:“权政委,你们是按列宁、斯大林的教导办吗?”
“我不认识日文。”父亲怀疑这本书的真伪“你的书”
“我从蒙古带来的。”孟和一笑“你只要把里面汉文连成一起念,就可以明白意思。”
父亲认真看过两页,点点头:“我们是要这样办。”
“那好,我可以帮助你们。”孟和亲热地拍拍父亲的手背。他比我的父亲大两岁,像兄长一样。夜里就在一张炕上睡。他说他是苦出身,当过喇嘛也当过蒙文教师。他介绍内蒙古自治军第四师的情况,正谈得有兴致,坑下睡地铺的士兵们发出哄声。父亲欠身望,不知常发搞什么名堂。在士兵们的叫喊声中,常发将枕在头下的马鞍子拎起来,夹在两腿间,走三步,立稳,双臂夹紧两肋,胸腔里起来一道龙吟似的低吼,脸渐渐胀红胀大。父亲正要发话,忽听咔嚓嚓一阵裂响,马按子在他两腿间竟被夹得断裂开!
士兵们轰雷也似的一阵喝彩。孟和不由得竖起拇指对我的父亲说:“有他跟你去35团,我看问题不大。”
[i]蒙语:您好。
小马扎
我的父亲看清那面呼啦啦响着、被风吹展的蓝旗,旗上绣了黄色的套马杆和锄头。这是内蒙古自治军的军旗。村里人影晃动,村口有几匹啃吃草根的军马,一匹灰马的背上落有白嘴鸦,在风中斜着身跳,不时在马背上啄食一下什么东西。
父亲将靴跟在沙栗色骒马的肋下轻轻一碰,那马便迈开一溜碎步走进村子。
两名穿着灰黄色棉军衣的士兵举着托盘迎上来。父亲慌忙甩镫下马,便听常发小声说:“这是送下马酒,孟参谋一定来过了。”
两名士兵已经来到父亲面前,前边一名士兵弯腰打躬:“他、赛音、百努!”
父亲一手牵马,一手放胸前:“阿日木、赛音、百努!”
前边的士兵便转... -->>
阳面看草原上的坝,其实是突兀颠连的高山。干冷干冷的空气有着惊人的咬啮力,虽是穿了毛烘烘的蒙古靴,父亲的两脚仍然冻得木疼,像有无数毒虫在咬啮。上得山时,呼啸的草原风迎面扑来,简直具有一种屠杀力。沙栗色骒马凄惨地嘶鸣,脚步踟蹰,而我的父亲险些被风掀落马背。
定定神,才知道高山已变高原——西北风带来的黄沙为高山所截,千万年来几乎填平了山的北边一侧。于是,山就变成了坝。
在风中走马,感觉要比在水中行走还吃力。父亲在马背上尽量俯低他高大的身躯。可是,常发却忽地从马背上直起身,猎犬一样凝神倾听。我的父亲只能听到风声,但他相信常发一定听到了异样的声音。他本能地摸枪四望,便望到西北方向扑来的一哨人马。
“不要动枪!”常发急吼“政委,你停在这里不要动!”吼声里,常发双镫一磕,火炭一般的蒙古马便斜刺里冲出,向那一哨人马截去。父亲清楚地看到,常发没有掏枪,只从马背上摘下一根大马棒。
马棒并非人们想象的大木棒,其实是藤子做的,有小胳膊粗,颤颤悠悠,外面网织红绿皮条,编出花纹,前头还缀有一个铁箍。摆在屋里会使人误会是工艺品,操在手里搂头打去,却是件吓人武器。于是,父亲依稀看出那哨人马前面奔突着三条狗似的畜生,并很快猜到也许是狼。
常发已经截到那三条畜生前。三条畜生虽转了向,仍然有一条被常发的骏马追上。铁箍在阳光下闪烁一道寒光,那条马棒早已挥落,畜生立刻球一样滚了十几滚,摊开身子不动了。常发的马却丝毫未停继续追下去。大概被追急了,一条畜生蓦地返扑回来,窜起近二米高,直扑常发咽喉,姿势是那样优美而凶悍。常发竟不避不闪地迎上,马棒在空中漂亮地挥出一道弧,刹那间与畜生咧开大嘴的脑袋相撞,畜牲便凌空翻个跟头,落在骏马荡起的尘埃中。
我的父亲听到一声枪响,第三条畜生猛地跃起,像被人掷出的一样,升到最高点时便猝然坠落,摔在地上抽搐着四肢,渐渐僵硬了。
枪声起自那哨人马。父亲已经看清,他们有穿蒙古袍,有穿皮大衣,也有只穿了灰里透黄的棉军衣。父亲认识这种军棉衣,是内蒙古自治军第四师自己搞的军衣。
父亲不无担心地看到常发被那一哨人马围住,彼此打起手势说着什么,便有人去拾地上的畜生,更多的人纷纷转了头朝我的父亲张望。
终于,常发挥手招唤:“政委,过来吧。他们是四师的弟兄们!”
父亲策马过去。常发介绍他面前那位30岁左右的穿着蓝色蒙古袍的人:“他叫孟和乌力吉,是四师的参谋。”
“他、赛音、百努![i]”父亲在马背上摊开双手,用蒙族的礼俗问好。
“阿日木、赛音、百努!”孟和将右手放胸前,躬身施礼。接着指指手下人拎过来的畜生,竖起拇指:“你的卫兵好身手!”
父亲看清,那畜生确是狼。
孟和不像父亲想象中的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他文质彬彬又热情礼貌,将父亲带入一座爱里〔牧区小村子),还按照古老的习俗给我的父亲递了鼻烟壶。他注意听父亲讲述来意和愿望,末了从怀里掏出一包物件,解开黄布,里面竟是一本日文精装的列宁主义问题。他翻到“民族问题”一章,里面用红蓝铅笔画满了圈圈点点:“权政委,你们是按列宁、斯大林的教导办吗?”
“我不认识日文。”父亲怀疑这本书的真伪“你的书”
“我从蒙古带来的。”孟和一笑“你只要把里面汉文连成一起念,就可以明白意思。”
父亲认真看过两页,点点头:“我们是要这样办。”
“那好,我可以帮助你们。”孟和亲热地拍拍父亲的手背。他比我的父亲大两岁,像兄长一样。夜里就在一张炕上睡。他说他是苦出身,当过喇嘛也当过蒙文教师。他介绍内蒙古自治军第四师的情况,正谈得有兴致,坑下睡地铺的士兵们发出哄声。父亲欠身望,不知常发搞什么名堂。在士兵们的叫喊声中,常发将枕在头下的马鞍子拎起来,夹在两腿间,走三步,立稳,双臂夹紧两肋,胸腔里起来一道龙吟似的低吼,脸渐渐胀红胀大。父亲正要发话,忽听咔嚓嚓一阵裂响,马按子在他两腿间竟被夹得断裂开!
士兵们轰雷也似的一阵喝彩。孟和不由得竖起拇指对我的父亲说:“有他跟你去35团,我看问题不大。”
[i]蒙语:您好。
小马扎
我的父亲看清那面呼啦啦响着、被风吹展的蓝旗,旗上绣了黄色的套马杆和锄头。这是内蒙古自治军的军旗。村里人影晃动,村口有几匹啃吃草根的军马,一匹灰马的背上落有白嘴鸦,在风中斜着身跳,不时在马背上啄食一下什么东西。
父亲将靴跟在沙栗色骒马的肋下轻轻一碰,那马便迈开一溜碎步走进村子。
两名穿着灰黄色棉军衣的士兵举着托盘迎上来。父亲慌忙甩镫下马,便听常发小声说:“这是送下马酒,孟参谋一定来过了。”
两名士兵已经来到父亲面前,前边一名士兵弯腰打躬:“他、赛音、百努!”
父亲一手牵马,一手放胸前:“阿日木、赛音、百努!”
前边的士兵便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