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薄玉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夜,我正在网上为整理系统而忙碌。不期然间,一毕业多年的老学员突然来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似我这样深居简出、疏于交游的酸腐书生,无权无势,绝少利用价值,也很难给他人带来现实利益,所以平素间是很少有人拜访的。常看到不少官高位显之人,身前身后总有人簇拥着、奉承着、伺候着。居家度日也常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每日里高朋满座、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心中虽常为他们感到疲惫,但也很为自己的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时生愧意。常想,都生活在这共和国同一片蓝天白云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试想,在此种窘境中,突有一旧时学生念及师生情谊,前来叙谈。心中自会稍感快慰。所谓“不愿诣人贪客至、惯迟作答望书来”大概就指的是我这一类人的心态吧。
多年未见,自然要述及各自的工作情况、生活经历和业余爱好。他的生活自然比我丰富精彩的多了,除下上班,业余时间常约几个同好泡酒吧、泡歌厅,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交往的也多是一些能歌、善舞或善饮者。而当得知我的主要生活内容、业余爱好,竟然一如既往的和自己的职业密不可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以书籍和网络为伴时,他不禁大发感慨说:这辈子该谁做什么工作,那是一定的,一切都是命。老师您爱读书,您的工作就和读书有关,这就叫做各得其所吧!
是否各得其所,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紧密相连,这倒使我感到十分的宽慰。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爱好假如能和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此生可谓一件幸事。那么,我这一生恰恰有幸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的确觉得自己是十分幸运的。我非常感激命运对我的恩赐。此生,作为个人来讲,我总认为自己的欲求很低,无非只求一日三餐有饭吃、一年四季有衣穿、闲暇之余有书读,能够满足这些,就足以让我心平气和、无欲无求度岁月了。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欲求其实却又是很高的,在生存竞争如此惨烈的当代社会,一个人若想真正完全达到这样的生活条件,实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我基本上可以做到这些了,我没有理由不感激生活的恩惠。尽管我也明白,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没有自己的努力在里面。它毕竟也是自己在一生漫长岁月里,积硅步而成远,积涓流而成溪,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嗜书如命的爱好,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我想,也许我的学生说得很对,我天生就是做老师的命。而且,我也真的挺喜欢这个职业。觉得远比其他工作更适合我、更能让自己感到一种满足。同时,也更能使自己觉得此生还能有点用武之地。
回想此生,虽一无所长,亦无别的嗜好,但终生爱读书、爱思考,却也使得自己此生并非一无是处。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种兴趣和爱好。而作为我来讲,唯独觉得,只有书籍才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最好的朋友。而且也只有书籍,才能真正像陈年醇酒一样,愈久弥香。永远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眷恋。我常想,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许这个世界上,所有对他有诱惑力的一切物质需求叠加到一起,也抵不住书籍对他的诱惑来的强烈。我想,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常有读书人会出现“有钱买书、无钱买米”的外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这正说明,某些人对书籍的渴求,要远远超过对其他物质的需求,对这一部分人来讲,只有充分满足心灵的需求,才能真正称之为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否则,即便物质生活再富有,心里也永远欲壑难填,永远会感到灵魂的饥渴。此时,唯有书籍能治渴疗饥,唯有书籍,能拯救灵魂挣脱苦苦挣扎的煎熬。所有的一切物欲满足后的感觉,无一不是空虚和不足,而唯有书籍,才能真正给人带来无尽的体贴和慰藉。灵魂的寄寓之地,是人的生命真正意义的居住之所,而这个居住之所,恰恰就在人类知识、智慧传承和汇聚之所在——书籍之中。它是治疗我们心灵贫瘠的唯一的灵丹妙药。
人常说,聪明的人利用学问、奸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余自视属愚鲁之辈,故平生惟酷爱读书。茶余饭后,一卷在手,细细品赏,自会乐不可支。而尤喜新、奇、特之书,更酷爱经典名著,一旦有幸获之,必视若至宝,常手不释卷、寝食俱废、超然忘我,非卒读难以放手。每入佳境、悟及妙处,更会或拍案赞叹、或手舞足蹈,很有些孙猴子听祖师传道顿悟时的光景。故此,自诩是一真正读书、爱书、嗜书如命之人。常曰:宁可食无肉、亦可居无竹,但此生惟不可一日无书。无肉瘦了人,谓之清癯。如老僧悟禅、宿道飘升,几近仙风鹤骨,且食素者多寿,自有人趋之若鹜;无竹俗了人,俗极则返雅。大俗乃大雅,大雅亦大俗,俗雅本相通,终为世间寻常事,有竹自清,无竹也未必就浊,似也无伤大雅;而惟有无书必至愚,懵懵懂懂、昏昏噩噩,除下本能和物欲而不知有他,浑浑沌沌而来,糊糊涂涂而走,世间周游一圈,或如蝼蚁一只、或如悍兽一头,行尸走肉一具,实在看不出如此这般的生活,终其一生,究竟有何意义!
我平生爱书亦惜... -->>
昨夜,我正在网上为整理系统而忙碌。不期然间,一毕业多年的老学员突然来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似我这样深居简出、疏于交游的酸腐书生,无权无势,绝少利用价值,也很难给他人带来现实利益,所以平素间是很少有人拜访的。常看到不少官高位显之人,身前身后总有人簇拥着、奉承着、伺候着。居家度日也常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每日里高朋满座、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心中虽常为他们感到疲惫,但也很为自己的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时生愧意。常想,都生活在这共和国同一片蓝天白云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试想,在此种窘境中,突有一旧时学生念及师生情谊,前来叙谈。心中自会稍感快慰。所谓“不愿诣人贪客至、惯迟作答望书来”大概就指的是我这一类人的心态吧。
多年未见,自然要述及各自的工作情况、生活经历和业余爱好。他的生活自然比我丰富精彩的多了,除下上班,业余时间常约几个同好泡酒吧、泡歌厅,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交往的也多是一些能歌、善舞或善饮者。而当得知我的主要生活内容、业余爱好,竟然一如既往的和自己的职业密不可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以书籍和网络为伴时,他不禁大发感慨说:这辈子该谁做什么工作,那是一定的,一切都是命。老师您爱读书,您的工作就和读书有关,这就叫做各得其所吧!
是否各得其所,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紧密相连,这倒使我感到十分的宽慰。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爱好假如能和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此生可谓一件幸事。那么,我这一生恰恰有幸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的确觉得自己是十分幸运的。我非常感激命运对我的恩赐。此生,作为个人来讲,我总认为自己的欲求很低,无非只求一日三餐有饭吃、一年四季有衣穿、闲暇之余有书读,能够满足这些,就足以让我心平气和、无欲无求度岁月了。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欲求其实却又是很高的,在生存竞争如此惨烈的当代社会,一个人若想真正完全达到这样的生活条件,实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我基本上可以做到这些了,我没有理由不感激生活的恩惠。尽管我也明白,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没有自己的努力在里面。它毕竟也是自己在一生漫长岁月里,积硅步而成远,积涓流而成溪,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嗜书如命的爱好,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我想,也许我的学生说得很对,我天生就是做老师的命。而且,我也真的挺喜欢这个职业。觉得远比其他工作更适合我、更能让自己感到一种满足。同时,也更能使自己觉得此生还能有点用武之地。
回想此生,虽一无所长,亦无别的嗜好,但终生爱读书、爱思考,却也使得自己此生并非一无是处。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种兴趣和爱好。而作为我来讲,唯独觉得,只有书籍才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最好的朋友。而且也只有书籍,才能真正像陈年醇酒一样,愈久弥香。永远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眷恋。我常想,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许这个世界上,所有对他有诱惑力的一切物质需求叠加到一起,也抵不住书籍对他的诱惑来的强烈。我想,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常有读书人会出现“有钱买书、无钱买米”的外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这正说明,某些人对书籍的渴求,要远远超过对其他物质的需求,对这一部分人来讲,只有充分满足心灵的需求,才能真正称之为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否则,即便物质生活再富有,心里也永远欲壑难填,永远会感到灵魂的饥渴。此时,唯有书籍能治渴疗饥,唯有书籍,能拯救灵魂挣脱苦苦挣扎的煎熬。所有的一切物欲满足后的感觉,无一不是空虚和不足,而唯有书籍,才能真正给人带来无尽的体贴和慰藉。灵魂的寄寓之地,是人的生命真正意义的居住之所,而这个居住之所,恰恰就在人类知识、智慧传承和汇聚之所在——书籍之中。它是治疗我们心灵贫瘠的唯一的灵丹妙药。
人常说,聪明的人利用学问、奸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余自视属愚鲁之辈,故平生惟酷爱读书。茶余饭后,一卷在手,细细品赏,自会乐不可支。而尤喜新、奇、特之书,更酷爱经典名著,一旦有幸获之,必视若至宝,常手不释卷、寝食俱废、超然忘我,非卒读难以放手。每入佳境、悟及妙处,更会或拍案赞叹、或手舞足蹈,很有些孙猴子听祖师传道顿悟时的光景。故此,自诩是一真正读书、爱书、嗜书如命之人。常曰:宁可食无肉、亦可居无竹,但此生惟不可一日无书。无肉瘦了人,谓之清癯。如老僧悟禅、宿道飘升,几近仙风鹤骨,且食素者多寿,自有人趋之若鹜;无竹俗了人,俗极则返雅。大俗乃大雅,大雅亦大俗,俗雅本相通,终为世间寻常事,有竹自清,无竹也未必就浊,似也无伤大雅;而惟有无书必至愚,懵懵懂懂、昏昏噩噩,除下本能和物欲而不知有他,浑浑沌沌而来,糊糊涂涂而走,世间周游一圈,或如蝼蚁一只、或如悍兽一头,行尸走肉一具,实在看不出如此这般的生活,终其一生,究竟有何意义!
我平生爱书亦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