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边关军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我携带如莲的心境起程时,九华山已向我敞开心门,我知道那里人文禅理濡染了整个徽州大地,让似水莲花盛开在每个古意阑珊的角落。六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九华山,车子随着弯道缓缓蜿蜒而上,仿佛是坐在摇篮里,让人回忆起遥远的婴儿时代,那种单纯的快乐和单纯的欲求。车窗外是一轴天然的山水画卷,它遥挂在云端,流淌的水墨诉说着禅佛的性明;它带着与生俱来的奇秀,和时光一同生长,有着永不凋谢的灵魂。来到这里,在莲花的禅意里滋生梦境的想象,时常会忘记自己身为过客的迷惘。在车子转过一个弯时候,出现了又一幅让心震颤的景象,在山脚下通向地臧王菩萨肉身殿的陡峭的石梯上,整齐而蜿蜒地排了一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香客队伍,她们穿着清一色的衣服,双手合十地吟唱一句:“阿弥地臧王菩萨。”再五体投地地跪拜在石梯上,这样的动作循环往复缓缓而行在她们的队伍里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但她们的表情神态都如出一辙。她们却忘却一切地吟诵着“阿弥地臧王菩萨”而跪拜在山石阶台上。于是我下车好奇的问她们从何而来?答曰:福建。再问:是为旅游而来?又答:专门来九华山拜地臧王。我确实被感动了。人,需要感动。她们是为地臧王感动至极,但我为她们的感动而感动。
在车上听导游介绍说,九华山不同于其它三座佛教名山,因为其它三山供奉菩萨都是神话传说中人物,而九华山则供奉的是历史确有记载金地藏菩萨。不知不觉车子已到了九华街,下车后我们随导游直接到主要景点之一——化成寺。这里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有高僧金乔觉登临九华,择幽深处苦心修炼数十载,于九十九岁高龄圆寂。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千百年来,寺中香火,鼎盛不衰。
眼前的化成寺和之前我去过寺院有点没同,它并不宏大,三重门布局,有点象大户人家四合院放大版。寺院的门前有个池塘名曰“放生池”据说是当年金地藏带众弟子挖掘,离池的不远处有个塔基,名叫“娘娘塔”听导游说,这池,这塔有个真实而又感人传说。导游告诉我,回去之后自己找资料看,感触更深。
第一个殿面积并不大,奇怪的是殿中供的三个像,这和我以前看高大需要人仰视佛像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和我们大多数芸芸众身高相仿,听说三个像中间的就是金地藏,两侧的是他的两个舅舅,我不明白为什么后人把这个像塑的真人大小,而且还把两个凡人放到一块。来不及细想,便随众人涌到第二个殿前的广场上。广场上站满了人,要排队才能进入到殿中。虽然人和多,看得出秩序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人大声喧哗。过了好一会我们一行人终于进入殿中。然而看到场景让我再次深深的震撼了——很多香客匍匐在地时不起,他(她)们身后则更我的人静静站在那等下轮跪地祈祷。殿中央供的就是金地藏肉身像,众多善男信女排成队双手合十,围着金地藏走着,没有喧哗,没有拍照声,听到的只是安详而又宁静的诵佛之歌。
之后几月里我脑海一直涌现出化成寺内这一幕幕,我也查了很多多资料。于是我知道,金地藏为什么广受民间的热爱,是因为他是爱、责任、孝敬的化身。
唐开元末,金乔觉厌倦了宫廷的权利斗争和奢华生活,只带一白犬,渡海西去,在浙江台州登陆,辗转卓锡九华,苦行修道,广度信徒。至德初年间,山下诸葛节等长老们,见这位外国来的和尚如此虔诚苦修,深为感动,捐资购释檀号旧寺故址,为金乔觉建寺,并沿用原名为“化成寺”新罗王子金乔... -->>
当我携带如莲的心境起程时,九华山已向我敞开心门,我知道那里人文禅理濡染了整个徽州大地,让似水莲花盛开在每个古意阑珊的角落。六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九华山,车子随着弯道缓缓蜿蜒而上,仿佛是坐在摇篮里,让人回忆起遥远的婴儿时代,那种单纯的快乐和单纯的欲求。车窗外是一轴天然的山水画卷,它遥挂在云端,流淌的水墨诉说着禅佛的性明;它带着与生俱来的奇秀,和时光一同生长,有着永不凋谢的灵魂。来到这里,在莲花的禅意里滋生梦境的想象,时常会忘记自己身为过客的迷惘。在车子转过一个弯时候,出现了又一幅让心震颤的景象,在山脚下通向地臧王菩萨肉身殿的陡峭的石梯上,整齐而蜿蜒地排了一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香客队伍,她们穿着清一色的衣服,双手合十地吟唱一句:“阿弥地臧王菩萨。”再五体投地地跪拜在石梯上,这样的动作循环往复缓缓而行在她们的队伍里有六七十岁的老者,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但她们的表情神态都如出一辙。她们却忘却一切地吟诵着“阿弥地臧王菩萨”而跪拜在山石阶台上。于是我下车好奇的问她们从何而来?答曰:福建。再问:是为旅游而来?又答:专门来九华山拜地臧王。我确实被感动了。人,需要感动。她们是为地臧王感动至极,但我为她们的感动而感动。
在车上听导游介绍说,九华山不同于其它三座佛教名山,因为其它三山供奉菩萨都是神话传说中人物,而九华山则供奉的是历史确有记载金地藏菩萨。不知不觉车子已到了九华街,下车后我们随导游直接到主要景点之一——化成寺。这里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有高僧金乔觉登临九华,择幽深处苦心修炼数十载,于九十九岁高龄圆寂。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千百年来,寺中香火,鼎盛不衰。
眼前的化成寺和之前我去过寺院有点没同,它并不宏大,三重门布局,有点象大户人家四合院放大版。寺院的门前有个池塘名曰“放生池”据说是当年金地藏带众弟子挖掘,离池的不远处有个塔基,名叫“娘娘塔”听导游说,这池,这塔有个真实而又感人传说。导游告诉我,回去之后自己找资料看,感触更深。
第一个殿面积并不大,奇怪的是殿中供的三个像,这和我以前看高大需要人仰视佛像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和我们大多数芸芸众身高相仿,听说三个像中间的就是金地藏,两侧的是他的两个舅舅,我不明白为什么后人把这个像塑的真人大小,而且还把两个凡人放到一块。来不及细想,便随众人涌到第二个殿前的广场上。广场上站满了人,要排队才能进入到殿中。虽然人和多,看得出秩序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人大声喧哗。过了好一会我们一行人终于进入殿中。然而看到场景让我再次深深的震撼了——很多香客匍匐在地时不起,他(她)们身后则更我的人静静站在那等下轮跪地祈祷。殿中央供的就是金地藏肉身像,众多善男信女排成队双手合十,围着金地藏走着,没有喧哗,没有拍照声,听到的只是安详而又宁静的诵佛之歌。
之后几月里我脑海一直涌现出化成寺内这一幕幕,我也查了很多多资料。于是我知道,金地藏为什么广受民间的热爱,是因为他是爱、责任、孝敬的化身。
唐开元末,金乔觉厌倦了宫廷的权利斗争和奢华生活,只带一白犬,渡海西去,在浙江台州登陆,辗转卓锡九华,苦行修道,广度信徒。至德初年间,山下诸葛节等长老们,见这位外国来的和尚如此虔诚苦修,深为感动,捐资购释檀号旧寺故址,为金乔觉建寺,并沿用原名为“化成寺”新罗王子金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