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杀戮。
(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
(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12)悖:逆。
(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
(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16)断断:真诚的样子。
(17)休休:宽宏大量。
(18)有容:能够容人。
(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
(20)不啻(chi):不但。
(21)媢(毛)疾:妒嫉。
(22)违,阻抑。
(23)俾:使。
(24)放流:流放。
(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
(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
(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
(28)拂:逆,违背。
(29)逮:及、到。夫(fu):助词。
(30)骄泰:骄横放纵。
(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
(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关注。
(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
(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4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
(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b>读解</b>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道理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杀戮。
(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
(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12)悖:逆。
(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
(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16)断断:真诚的样子。
(17)休休:宽宏大量。
(18)有容:能够容人。
(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
(20)不啻(chi):不但。
(21)媢(毛)疾:妒嫉。
(22)违,阻抑。
(23)俾:使。
(24)放流:流放。
(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
(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
(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
(28)拂:逆,违背。
(29)逮:及、到。夫(fu):助词。
(30)骄泰:骄横放纵。
(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
(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关注。
(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
(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4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
(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b>读解</b>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道理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