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平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已习惯这样的文字,同样花了不到一分时间就瞧了个大概。
于谦竟然写信请辞,萌生退意?张宁忙又将奏文细看了一遍。文中于谦说江西大战将发,深感此役影响重大后果严重。自己本来是个文官,以前做湖广巡抚节制军务主要也是靠朝廷调用的大将,他一介文官理政有余带兵不足,恐不能胜任江西防务。
然后就奏请内阁另择大将接手江西全部兵权,他则可以专心整顿江西各府吏治,继续治理当地民生。
张宁首先直觉这仿佛是个试探,因为如此做法是官场上常见的手段。就算朝中大臣也是动不动就请辞告老还乡的,然后皇帝觉得这个大臣还不错,便要挽留,一来一去化矛盾于无形。
不过于谦这种试探却让张宁十分满意,因为不管于谦是真想放弃兵权还是仅仅想做出个姿态,张宁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批准他的请求收回兵权
妙就妙在于谦不是请辞,他没说不做江西巡抚,只说想安心政务。因此准其所请,面子上也不是过不去的事。世事也是这么奇妙,本来担心别人兵权过大。可等到他要主动放弃时,倒反而叫人有些不舍。
于谦绝非自称的不通军务,有种人天生就有军事才能,且不说在湖广作战时表现得就很不错,张宁的知识里此人是主持北京保卫战的人,赫赫功绩记载青册,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张宁内心里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就算自己丢下武昌诸事跑到江西去代替于谦主持军政,极可能做得没他好。一旁的徐文君见张宁神色有异,便随口问了一句。张宁喃喃说道:“于谦竟然上奏卸去兵权”
徐文君道:“文人就是矫情,动不动就要撂挑子,这不是赌气么?”张宁苦笑,不置可否。他心道:早就寻思过,于谦不可能再回宣德朝,自己是不是疑心太重?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这一战让于谦来打,只要出了战果,他便更不会再与朝廷有复合的可能,同时也能影响杨士奇。到那时便是真正收复了这一批人才。
数日后,内阁议事。杨士奇谈起了江西军务,说道:“兵器局新造的一批火器燧发枪,老臣以为可以调拨到江西交付永定营所用。
精兵用利器,正可准备江西大战。另有九江城汉王降军三万余众,也尚可使用,朱雀军兵力不足,在此关头需要一众降军。
而南京汉王覆灭,降军将士已无所依如无根之萍,老臣以为还是靠得住的。可拨付一批火器与‘汉王军’,责令巡抚督促训练,以备兵患”杨士奇侃侃而谈。
张宁忽然明白了:于谦早就想索要枪炮。但是于谦可能是认为在这种时候索要枪炮是一种要挟和试探,于是自己先请辞兵权,然后通气杨士奇在朝中帮他提此事
这师生两人,配合得当真十分有默契。张宁终于松了一口气。于谦这种姿态,不仅更加温和,而且也表明了对兵权并不留恋的心迹。
一缕阳光从窗户里照射进来,晃了一下张宁的眼睛,此时他才注意到,雨不知什么时候停的。阳光仿佛驱散了古色古香的房屋中的阴霾,也带来了一缕光明叫他心里一下子似乎就亮堂起来。
雨后天晴,外面的空气感觉似乎特别清新,草木如洗涤过一般,天地明净。张宁深吸了一口气,当机立断道:“我觉得杨公所言极是,若诸公没有异议,即可下令兵器局安排调运火器。”
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于谦的信,他请卸任江西防务。当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于侍郎临危受命,不可半途而废。这份奏请我驳了,杨公与他有师生之谊,是否也该通信劝劝?让于侍郎无须牵挂太多,安心于国事。”
杨士奇急忙站起来,拜道:“老臣代廷益向湘王请罪,随后定然修书责骂他一番,不明大义,有负皇上和湘王的重托!”
议事之后,几个大臣从大堂里同行出来。杨士奇神色淡定,随口对朱恒说道:“提请调拨火器之事,本应朱部堂说的,老夫今日似乎有越粗代庖之嫌。”
朱恒撸了一把凌乱的大胡子,颇有深意地露出一个笑容:“哪里哪里,杨公乃朝廷首辅大臣百官之寮,什么事提不得?下官就算想说,也得先与杨公商量才是。”
都昌县,于谦接连收到了从九江城快马送来的几份公文书信,都是武昌来的。湘王接连驳回请辞奏文、咨文江西安排接收火器的公文,让于谦松了一口气又提起。此番他不知自己是什么心情,按理是件好事,已试探出自己在湖广政权中的信任还未破坏。
但接下来就将会亲历内战,于谦心里其实有点厌烦这种战争。面对浩浩鄱阳湖,他多次自问所作所为。古之圣人云一日三省吾身,是否有过这样的迷茫,还是坚守着典籍中的训律作为准绳?
早已习惯这样的文字,同样花了不到一分时间就瞧了个大概。
于谦竟然写信请辞,萌生退意?张宁忙又将奏文细看了一遍。文中于谦说江西大战将发,深感此役影响重大后果严重。自己本来是个文官,以前做湖广巡抚节制军务主要也是靠朝廷调用的大将,他一介文官理政有余带兵不足,恐不能胜任江西防务。
然后就奏请内阁另择大将接手江西全部兵权,他则可以专心整顿江西各府吏治,继续治理当地民生。
张宁首先直觉这仿佛是个试探,因为如此做法是官场上常见的手段。就算朝中大臣也是动不动就请辞告老还乡的,然后皇帝觉得这个大臣还不错,便要挽留,一来一去化矛盾于无形。
不过于谦这种试探却让张宁十分满意,因为不管于谦是真想放弃兵权还是仅仅想做出个姿态,张宁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批准他的请求收回兵权
妙就妙在于谦不是请辞,他没说不做江西巡抚,只说想安心政务。因此准其所请,面子上也不是过不去的事。世事也是这么奇妙,本来担心别人兵权过大。可等到他要主动放弃时,倒反而叫人有些不舍。
于谦绝非自称的不通军务,有种人天生就有军事才能,且不说在湖广作战时表现得就很不错,张宁的知识里此人是主持北京保卫战的人,赫赫功绩记载青册,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张宁内心里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就算自己丢下武昌诸事跑到江西去代替于谦主持军政,极可能做得没他好。一旁的徐文君见张宁神色有异,便随口问了一句。张宁喃喃说道:“于谦竟然上奏卸去兵权”
徐文君道:“文人就是矫情,动不动就要撂挑子,这不是赌气么?”张宁苦笑,不置可否。他心道:早就寻思过,于谦不可能再回宣德朝,自己是不是疑心太重?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这一战让于谦来打,只要出了战果,他便更不会再与朝廷有复合的可能,同时也能影响杨士奇。到那时便是真正收复了这一批人才。
数日后,内阁议事。杨士奇谈起了江西军务,说道:“兵器局新造的一批火器燧发枪,老臣以为可以调拨到江西交付永定营所用。
精兵用利器,正可准备江西大战。另有九江城汉王降军三万余众,也尚可使用,朱雀军兵力不足,在此关头需要一众降军。
而南京汉王覆灭,降军将士已无所依如无根之萍,老臣以为还是靠得住的。可拨付一批火器与‘汉王军’,责令巡抚督促训练,以备兵患”杨士奇侃侃而谈。
张宁忽然明白了:于谦早就想索要枪炮。但是于谦可能是认为在这种时候索要枪炮是一种要挟和试探,于是自己先请辞兵权,然后通气杨士奇在朝中帮他提此事
这师生两人,配合得当真十分有默契。张宁终于松了一口气。于谦这种姿态,不仅更加温和,而且也表明了对兵权并不留恋的心迹。
一缕阳光从窗户里照射进来,晃了一下张宁的眼睛,此时他才注意到,雨不知什么时候停的。阳光仿佛驱散了古色古香的房屋中的阴霾,也带来了一缕光明叫他心里一下子似乎就亮堂起来。
雨后天晴,外面的空气感觉似乎特别清新,草木如洗涤过一般,天地明净。张宁深吸了一口气,当机立断道:“我觉得杨公所言极是,若诸公没有异议,即可下令兵器局安排调运火器。”
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于谦的信,他请卸任江西防务。当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于侍郎临危受命,不可半途而废。这份奏请我驳了,杨公与他有师生之谊,是否也该通信劝劝?让于侍郎无须牵挂太多,安心于国事。”
杨士奇急忙站起来,拜道:“老臣代廷益向湘王请罪,随后定然修书责骂他一番,不明大义,有负皇上和湘王的重托!”
议事之后,几个大臣从大堂里同行出来。杨士奇神色淡定,随口对朱恒说道:“提请调拨火器之事,本应朱部堂说的,老夫今日似乎有越粗代庖之嫌。”
朱恒撸了一把凌乱的大胡子,颇有深意地露出一个笑容:“哪里哪里,杨公乃朝廷首辅大臣百官之寮,什么事提不得?下官就算想说,也得先与杨公商量才是。”
都昌县,于谦接连收到了从九江城快马送来的几份公文书信,都是武昌来的。湘王接连驳回请辞奏文、咨文江西安排接收火器的公文,让于谦松了一口气又提起。此番他不知自己是什么心情,按理是件好事,已试探出自己在湖广政权中的信任还未破坏。
但接下来就将会亲历内战,于谦心里其实有点厌烦这种战争。面对浩浩鄱阳湖,他多次自问所作所为。古之圣人云一日三省吾身,是否有过这样的迷茫,还是坚守着典籍中的训律作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