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医诊断学,俗称中诊,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简而言之,望、闻、问、切收集症状和体征,然后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颇有些收集信息再处理合成的样子。
教材发到手,是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规划,其实就是第八版的教材。
俗称的绿皮书,很多中医学生会有印象,这版教材到后面跟俗称“蓝色生死恋”的九版教材相比,还是有点区别的,但是怎么说呢,区别的意义不大。
西医教材不断更新,西医班的老师都是一边上课一边说,你们现在学也是白学,等你们学完,教材又更新了,你们还要重新学。
而中医教材的难点不在更新,而是如何筛选内容,似乎每次编教材的专家都是抓狂无比,为了面面俱到兼顾各家学说,最后弄的里外不是人,上下左右挨骂。
同时,这个学期还有一门主课,就是生理学。
挺有意思的,上学期中基,配套解剖学,这学期中诊,配套的是生理学。
可能每学期中西医都会各有一门主课吧,这叫啥来着?雨露均沾?哈哈哈。
————
开学第一天,见到了新的中诊学老师,是个胖胖的光头强者,姓何,姑且叫何老师。
何老师来之前听说这一届中医一班的学生不好带,具体什么原因,他平时在医院待的时间更多,不是很清楚。
但是身为年轻的副主任医师级别强者,他偏不信这个邪,要过来碰一碰。
做完自我介绍后,开始进行正式授课,先提问几个拓展性问题来摸一下这个班的底儿。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医学诊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吗?”
下面有学生甲举手发言:“汉马王堆出土的《阴阳脉死侯》、《脉法》和《五十二病方》,成书于先秦,比《黄帝内经》更为久远......其中 《阴阳脉死候》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诊断专书;而 《五十二病方》在对某些疾病的诊治上已展现出辨证论治的雏形。”
好优秀的学生呀,没想到居然课前还做了预习,再来一个。
“那你们知道最早的脉学家是谁吗?”
估计他们也就知道王叔和的《脉经》吧?
学生乙举手发言:“
春秋战国时期着名医家扁鹊,即可通过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难经》中提出的独取寸口法,被沿用至今。”
学生太优秀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恼呀。
“回答的很好,那我们继续讲课吧。”
刚刚才有春意,天还有点冷,但是两个问题下来,何老师感觉自己已经有点不自觉冒汗了。
这个班有点邪乎。
“我们先讲这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不行,不信这个邪,再问个学生,看了看,一眼挑中了李介宾,“这位同学请回答一下,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班里的同学看着这一幕,居然感觉很是眼熟,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大树乐了:何老师,你提问谁不好,提问他干嘛?不要面子... -->>
中医诊断学,俗称中诊,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简而言之,望、闻、问、切收集症状和体征,然后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颇有些收集信息再处理合成的样子。
教材发到手,是新世纪第二版十一五规划,其实就是第八版的教材。
俗称的绿皮书,很多中医学生会有印象,这版教材到后面跟俗称“蓝色生死恋”的九版教材相比,还是有点区别的,但是怎么说呢,区别的意义不大。
西医教材不断更新,西医班的老师都是一边上课一边说,你们现在学也是白学,等你们学完,教材又更新了,你们还要重新学。
而中医教材的难点不在更新,而是如何筛选内容,似乎每次编教材的专家都是抓狂无比,为了面面俱到兼顾各家学说,最后弄的里外不是人,上下左右挨骂。
同时,这个学期还有一门主课,就是生理学。
挺有意思的,上学期中基,配套解剖学,这学期中诊,配套的是生理学。
可能每学期中西医都会各有一门主课吧,这叫啥来着?雨露均沾?哈哈哈。
————
开学第一天,见到了新的中诊学老师,是个胖胖的光头强者,姓何,姑且叫何老师。
何老师来之前听说这一届中医一班的学生不好带,具体什么原因,他平时在医院待的时间更多,不是很清楚。
但是身为年轻的副主任医师级别强者,他偏不信这个邪,要过来碰一碰。
做完自我介绍后,开始进行正式授课,先提问几个拓展性问题来摸一下这个班的底儿。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医学诊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吗?”
下面有学生甲举手发言:“汉马王堆出土的《阴阳脉死侯》、《脉法》和《五十二病方》,成书于先秦,比《黄帝内经》更为久远......其中 《阴阳脉死候》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诊断专书;而 《五十二病方》在对某些疾病的诊治上已展现出辨证论治的雏形。”
好优秀的学生呀,没想到居然课前还做了预习,再来一个。
“那你们知道最早的脉学家是谁吗?”
估计他们也就知道王叔和的《脉经》吧?
学生乙举手发言:“
春秋战国时期着名医家扁鹊,即可通过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难经》中提出的独取寸口法,被沿用至今。”
学生太优秀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恼呀。
“回答的很好,那我们继续讲课吧。”
刚刚才有春意,天还有点冷,但是两个问题下来,何老师感觉自己已经有点不自觉冒汗了。
这个班有点邪乎。
“我们先讲这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不行,不信这个邪,再问个学生,看了看,一眼挑中了李介宾,“这位同学请回答一下,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班里的同学看着这一幕,居然感觉很是眼熟,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大树乐了:何老师,你提问谁不好,提问他干嘛?不要面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