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天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简单的风景也是风景,何况
并不存在简单的风景。
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七点钟。太阳还高高的。青稞麦长得不好。到了收获季节还没人来收获。也许就这样度过整个季节,到来年春?那时再深翻一遍土地?是,是的,常常就是这样。
前面有了树。一线矮树。一线矮树构成了简单的风景。简单的风景也是风景。谁知道矮树下会不会掩映着一条小河呢?或者一条大河的支流也未可知。
结果就是。还没走到那线矮树,那简单的风景,就隐约看到了它的光,它弯曲的素净的影子:多么普通的小河啊,就像随便碰到的一个普通人。它的源头不会太远,也许就在附近,就某个山顶上,可要找到它并不容易。小河隐约有一座桥。所谓桥,不过就是几块石板埋在土里,跨过小溪,几乎算不上桥。过了桥,便进入了秋天的树丛。河水在树丛中分成了两股,一股稍宽,一边很细,稍细的已近水渠。
是的,就是水渠。看看前面的磨坊,就明白这条细水是专为磨坊开出的与天然小溪平行的水渠。两水或靠近,或分开,中间是隆起的堤,堤上就是远远就可看到的树丛。堤上的小径隐约得似有还无,因为走得人少,总是不断被荒草漫过,小径由不得就有些荒芜,几乎不能算是路。午后,黄昏,走在隆起的林荫小径上,永远是那么静,如果不是树丛中时隐时现的三角面雪峰,不是随处可见的经幡,这里就几乎就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水景。是的,太静了,除了沿拉萨河飞来的特有的水鸟、水上浮游的白白胖胖的鸭和鹅,再没什么能打扰你的视线。也许是你打扰了它们呢。是,是这样。常常的几只突然窜进林中的拉萨河银鸥箭一般把你的视线带到另一侧的水面,如雪的鸭鹅因此晃动着脑袋煞有介事地向你大喊大叫,好像你的视线侵犯了它们的领空,你绝无此意。
经常的我不过就是随便走走。这是家访的路,散步的路,而我又怎么能区分它们呢?这里的任何一条路都分布着我的学生,有的在山脚,有的在田野上,有的在拉萨河西部大大小小的支流上,有的在“七一”农场,有的一墙之隔的坦巴,有的在粉尘飞扬的拉萨水泥厂。或许我只有低头散步才不可能碰到学生。不过就算低着头,常常的我也知道快到磨坊了:因为我听到了水轮的转动声,感到了某种水雾的湿度,我看到了磨坊在树丛中的水雾纷扬的轮廓,看到巨大的轮子永不停息地转动,看到永恒的水花。
磨坊古色古香,长方形,骑在河上。简朴,耐看,全木质结构,看得出过去色彩十分鲜艳,但现在的线条、雕花、色彩、形式感已被久远风雨剥烛得模糊不清,不过独特的风格仍然依稀可辨;惟此也才更有一种时间感。是的,看到某些富于时间感的又不起眼的建筑,你会想到没有哪一个民族不是古老的,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与历史沧桑。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未来,那么每个老人就是历史。磨坊主人的磨坊一样古老,至少看上去如此。我不会轻易打扰磨坊主人,不,可我总是身不由己。
其实磨坊主人并不老,不过四十岁,只是看上去已像老人。因为强烈阳光和别的关系,她的中年甚至比她的青春时光好像还要短暂一些,好像青春一过,她已是花白头发的老人。正如高原上的牧草,常常还没完全变绿,就已开始泛黄。她叫卓姆,仙女的意思,她短暂的青春可能真的像仙女一样美丽,可是我见到的她已是梳着花白辫子的老人。
她总是含着胸走路,白发总是那么沧桑,卑微。她对我来说最初只是一个黄昏的影子,有一阵子总是像黄昏一样重复出现。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她就是边茨的母亲,我甚至总是有意无意回避那含胸的有点吓人的又卑微的影子。是的,西藏的黄昏总是有一些以影子,像树的影子,墙的影子,流云的影子,灵魂的影子,甚至传说中的影子。不要同影子打招呼这是人们对我的告诫。我的学生或我的同事对我说除非影子先跟你打招呼,那时你不能不理它或它们,它们要跟你说话,你就得跟它们说话,它们要你坐下你就得坐下,它们要你跟你喝酒就得跟它们喝酒,它们要你因为影子的种种传说,我见到某些影子时总是目不斜视的走过,像没看见一样。无论如何,我应尊重某种告诫。我想我至少应该尊重一种语言,一种叙事。我同意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一种语言即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世界存在于语言当中,没有比语言更真实的。
那时我刚接手一个班,一个学生也不认识。开学的第一天,已被开除的边茨大模大样坐在我的课堂上。下课后丹巴尼玛告诉我:边茨已不是班上的学生,他上学期就被开除了,他打了前任班主任。丹巴尼玛是这个班的班长,告诉我是他的义务。此外边茨攻击前班主任老师与丹巴尼玛有关。丹巴尼玛管理边茨,两人发生冲突,前班主任自然站在班长一边,并且一向如此。结果边茨大打出手,波及到前班主任,前班主任眼被打肿了,牙出了血。显然,在一种语言中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学生。第二天一上课我来到大模大样的边茨跟前,问边茨是否已被学校开除,边茨脸红红的,同学们都笑。边茨晃着身子磨磨蹭蹭收拾书包,离开了教室。我不知道边茨当时是怎么想的,在新老师而他难道可以蒙混过关?不过他倒是没向我挥拳头,一问他他就离开了。这给了我不错的印象。
边茨离开了教室,但并没离开校园,每天一如既往地随着上学的人流以及后面跟着的狗来到学校。上课前以及课间,边茨照样与同学短暂的打闹、说笑、嘻嘻哈哈,推来推去,或是向谁挥拳发狠。铃声过后,校园奇迹般地静下来,边茨一人留在教室外。有时边茨不知去哪儿了,有时又回来了,有时在教室外窗户下斜背着书包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偶尔,实在无聊,边茨会拿出卷了边儿的课... -->>
简单的风景也是风景,何况
并不存在简单的风景。
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七点钟。太阳还高高的。青稞麦长得不好。到了收获季节还没人来收获。也许就这样度过整个季节,到来年春?那时再深翻一遍土地?是,是的,常常就是这样。
前面有了树。一线矮树。一线矮树构成了简单的风景。简单的风景也是风景。谁知道矮树下会不会掩映着一条小河呢?或者一条大河的支流也未可知。
结果就是。还没走到那线矮树,那简单的风景,就隐约看到了它的光,它弯曲的素净的影子:多么普通的小河啊,就像随便碰到的一个普通人。它的源头不会太远,也许就在附近,就某个山顶上,可要找到它并不容易。小河隐约有一座桥。所谓桥,不过就是几块石板埋在土里,跨过小溪,几乎算不上桥。过了桥,便进入了秋天的树丛。河水在树丛中分成了两股,一股稍宽,一边很细,稍细的已近水渠。
是的,就是水渠。看看前面的磨坊,就明白这条细水是专为磨坊开出的与天然小溪平行的水渠。两水或靠近,或分开,中间是隆起的堤,堤上就是远远就可看到的树丛。堤上的小径隐约得似有还无,因为走得人少,总是不断被荒草漫过,小径由不得就有些荒芜,几乎不能算是路。午后,黄昏,走在隆起的林荫小径上,永远是那么静,如果不是树丛中时隐时现的三角面雪峰,不是随处可见的经幡,这里就几乎就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水景。是的,太静了,除了沿拉萨河飞来的特有的水鸟、水上浮游的白白胖胖的鸭和鹅,再没什么能打扰你的视线。也许是你打扰了它们呢。是,是这样。常常的几只突然窜进林中的拉萨河银鸥箭一般把你的视线带到另一侧的水面,如雪的鸭鹅因此晃动着脑袋煞有介事地向你大喊大叫,好像你的视线侵犯了它们的领空,你绝无此意。
经常的我不过就是随便走走。这是家访的路,散步的路,而我又怎么能区分它们呢?这里的任何一条路都分布着我的学生,有的在山脚,有的在田野上,有的在拉萨河西部大大小小的支流上,有的在“七一”农场,有的一墙之隔的坦巴,有的在粉尘飞扬的拉萨水泥厂。或许我只有低头散步才不可能碰到学生。不过就算低着头,常常的我也知道快到磨坊了:因为我听到了水轮的转动声,感到了某种水雾的湿度,我看到了磨坊在树丛中的水雾纷扬的轮廓,看到巨大的轮子永不停息地转动,看到永恒的水花。
磨坊古色古香,长方形,骑在河上。简朴,耐看,全木质结构,看得出过去色彩十分鲜艳,但现在的线条、雕花、色彩、形式感已被久远风雨剥烛得模糊不清,不过独特的风格仍然依稀可辨;惟此也才更有一种时间感。是的,看到某些富于时间感的又不起眼的建筑,你会想到没有哪一个民族不是古老的,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与历史沧桑。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未来,那么每个老人就是历史。磨坊主人的磨坊一样古老,至少看上去如此。我不会轻易打扰磨坊主人,不,可我总是身不由己。
其实磨坊主人并不老,不过四十岁,只是看上去已像老人。因为强烈阳光和别的关系,她的中年甚至比她的青春时光好像还要短暂一些,好像青春一过,她已是花白头发的老人。正如高原上的牧草,常常还没完全变绿,就已开始泛黄。她叫卓姆,仙女的意思,她短暂的青春可能真的像仙女一样美丽,可是我见到的她已是梳着花白辫子的老人。
她总是含着胸走路,白发总是那么沧桑,卑微。她对我来说最初只是一个黄昏的影子,有一阵子总是像黄昏一样重复出现。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她就是边茨的母亲,我甚至总是有意无意回避那含胸的有点吓人的又卑微的影子。是的,西藏的黄昏总是有一些以影子,像树的影子,墙的影子,流云的影子,灵魂的影子,甚至传说中的影子。不要同影子打招呼这是人们对我的告诫。我的学生或我的同事对我说除非影子先跟你打招呼,那时你不能不理它或它们,它们要跟你说话,你就得跟它们说话,它们要你坐下你就得坐下,它们要你跟你喝酒就得跟它们喝酒,它们要你因为影子的种种传说,我见到某些影子时总是目不斜视的走过,像没看见一样。无论如何,我应尊重某种告诫。我想我至少应该尊重一种语言,一种叙事。我同意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一种语言即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世界存在于语言当中,没有比语言更真实的。
那时我刚接手一个班,一个学生也不认识。开学的第一天,已被开除的边茨大模大样坐在我的课堂上。下课后丹巴尼玛告诉我:边茨已不是班上的学生,他上学期就被开除了,他打了前任班主任。丹巴尼玛是这个班的班长,告诉我是他的义务。此外边茨攻击前班主任老师与丹巴尼玛有关。丹巴尼玛管理边茨,两人发生冲突,前班主任自然站在班长一边,并且一向如此。结果边茨大打出手,波及到前班主任,前班主任眼被打肿了,牙出了血。显然,在一种语言中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学生。第二天一上课我来到大模大样的边茨跟前,问边茨是否已被学校开除,边茨脸红红的,同学们都笑。边茨晃着身子磨磨蹭蹭收拾书包,离开了教室。我不知道边茨当时是怎么想的,在新老师而他难道可以蒙混过关?不过他倒是没向我挥拳头,一问他他就离开了。这给了我不错的印象。
边茨离开了教室,但并没离开校园,每天一如既往地随着上学的人流以及后面跟着的狗来到学校。上课前以及课间,边茨照样与同学短暂的打闹、说笑、嘻嘻哈哈,推来推去,或是向谁挥拳发狠。铃声过后,校园奇迹般地静下来,边茨一人留在教室外。有时边茨不知去哪儿了,有时又回来了,有时在教室外窗户下斜背着书包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偶尔,实在无聊,边茨会拿出卷了边儿的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