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岛(TheIsland)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章(1)
1939年
五月初的克里特岛有着最美好的、天赐般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里,繁花满树,高山上最后的积雪也化成清澈的细流,伊莲妮要离开这里去斯皮纳龙格了。映衬这最黑暗最残酷的是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人群聚在一起,看着、流着泪、挥手作最后道别。即使学校并没有宣布说今天休息,出于对离去老师的尊敬,教室里空荡荡的。学生和老师都没去上课。没人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跟他们最爱的“佩特基斯夫人”道别。
伊莲妮?佩特基斯在布拉卡和周围小村庄里深受大家爱戴。她有种磁力把孩子们和成年人都吸引到她身边来,并为他们所钦佩尊敬。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伊莲妮来说,教学就像她的天职,她的热情像火把一样感动了学生。“如果他们爱它,他们就会去了解它”这是她的曼陀罗。虽然这并不是她自己的原话,而是二十年前,她踏入知识殿堂前,一位充满抱负的老师说的。
在她将永远离家的前一晚,伊莲妮往花瓶里插满了春天的鲜花。她把花瓶摆在桌子中央,花枝上苍白的小花神奇地改变了整个房间。她知道简单的效果、细节的力量。比如,她知道,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或他喜爱的颜色是赢得他们的心、甚至他们灵魂的关键。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主要是想讨好她,让她高兴,并非因为他们被迫学习,她把理论和数字写在卡片上,用绳子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看上去好似一群飞进来的小鸟永远盘旋在头顶上,这种方法对学习过程也很有帮助。
然而,那天除了受人爱戴的老师要渡海而过去斯皮纳龙格外,他们还要跟一个朋友道别:九岁的迪米特里,他的父母一年多来竭尽全力隐瞒他的麻风病。每个月他们都要想新办法掩饰他的症状——不穿齐膝的短裤,改穿长裤,凉鞋换成靴子,夏天他被禁止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海里游泳,以免背上的斑点给人发现。“就说你害怕波浪!”母亲求他这样说,当然很可笑。这些孩子们一起长大,一起享受大海那振奋人心的力量,实际上孩子们都盼望着梅尔特姆风把平静的地中海变成狂野的海洋。只有胆小鬼才会害怕浪涛。这孩子好多个月一直生活在害怕被人发现的恐惧中,心里总是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早晚会给人发现。
任何不知情的人,在这样的夏天清晨,在这样异常的环境里,都会以为这群人是在参加葬礼。几乎有一百来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全伤心地沉默着。他们站在村庄广场上,一大群人,默默地等候着,连呼吸都一致。在广场附近,邻近的小巷里,伊莲妮?佩特基斯打开前门,平时的空地上,此刻站着一大群人,看到眼前这么多人不寻常地聚在一起,伊莲妮本能地想退回去。可是别无选择。吉奥吉斯在防波堤上等着她,他的小船已装好了她的一些物品。她带的东西不多,因为吉奥吉斯在今后几周里可以再给她带些去,再说除非必要,她不想从家里拿走任何东西。安娜和玛丽娅仍然躲在门后。和她们在一起的最后几分钟是伊莲妮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她太想把她们抱在怀里,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受她们滴在她皮肤上的滚烫眼泪,抚慰她们发抖的身体。可是她什么也不能做。这样做还是有风险的。她们的脸难过得扭曲了,眼睛也哭肿了。说不出话来,仿佛失去感觉了一般。母亲就要离去。那天傍晚她不会再回来,不会放下重重的书本,不会尽管累得脸色发黄,却因为回家跟她们在一起而开心快乐了。那再也不会有了。
第三章(2)
女孩们的表现不出伊莲妮所料。安娜,大的那个,总是情绪多变,她的喜怒哀乐一眼就看得出来。玛丽娅呢,正好相反,非常安静,是个含蓄的孩子,很少发脾气。在母亲即将离去的那些日子里,安娜比妹妹表现得更哀伤,她从没有象今天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求母亲不要走,苦苦哀求她留下来,她大喊大叫、咆哮、撕扯自己头发。相比之下,玛丽娅开始只是静静地流泪,接着巨大的抽泣声都传到街上去了。然而,到最后,她们俩都一样:她们都顺服了,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伊莲妮决心克制悲哀,以免被它吞没,更不能让它像火山般爆发。一旦她离开布拉卡,她可能会完全发泄出来。可是此刻所有人唯一的希望便是她保持沉着不变。如果她崩溃,他们全完了。女孩们会呆在家里。她们不会看到母亲逐渐模糊的身影,否则那景象可能会一辈子烙进她们记忆里。
这是伊莲妮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却没有一点隐私。一行行悲伤的眼睛注视着她。她知道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和她道别,可她从没有像现在这般渴望独处。人群中每张脸她都那样熟悉,每个人她都爱。“再见,”她柔声说。“再见。”她与他们保持着距离。她以前拥抱的本能在十天前突然死掉了。那个不祥的早上,她注意到腿后面有些奇怪的斑。绝不会弄错的,特别是她拿宣传手册上的图片与它们进行比较后,她几乎不用看专家就知道可怕的真相。到处都在派发手册警告人们注意这些症状。甚至不用去看医生,她就知道,她不知怎么已感染上这最可怕的疾病了。利未纪中的语句,虽然全无必要,当地牧师却频频诵读,现在重复地在她耳边响起:
皮肉上长有麻风病的,他是麻风病人,他是不洁净的,祭师将定他为完全不洁净。得麻风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头也要剃光,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
许多人仍然相信应该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几百年来,在教堂里一直听得到这段话。麻风病人,无论是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应该与社会隔离,这种印象已根深蒂固了。
她穿过人群,走向吉奥... -->>
第三章(1)
1939年
五月初的克里特岛有着最美好的、天赐般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里,繁花满树,高山上最后的积雪也化成清澈的细流,伊莲妮要离开这里去斯皮纳龙格了。映衬这最黑暗最残酷的是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人群聚在一起,看着、流着泪、挥手作最后道别。即使学校并没有宣布说今天休息,出于对离去老师的尊敬,教室里空荡荡的。学生和老师都没去上课。没人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跟他们最爱的“佩特基斯夫人”道别。
伊莲妮?佩特基斯在布拉卡和周围小村庄里深受大家爱戴。她有种磁力把孩子们和成年人都吸引到她身边来,并为他们所钦佩尊敬。其实原因很简单。对伊莲妮来说,教学就像她的天职,她的热情像火把一样感动了学生。“如果他们爱它,他们就会去了解它”这是她的曼陀罗。虽然这并不是她自己的原话,而是二十年前,她踏入知识殿堂前,一位充满抱负的老师说的。
在她将永远离家的前一晚,伊莲妮往花瓶里插满了春天的鲜花。她把花瓶摆在桌子中央,花枝上苍白的小花神奇地改变了整个房间。她知道简单的效果、细节的力量。比如,她知道,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或他喜爱的颜色是赢得他们的心、甚至他们灵魂的关键。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主要是想讨好她,让她高兴,并非因为他们被迫学习,她把理论和数字写在卡片上,用绳子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看上去好似一群飞进来的小鸟永远盘旋在头顶上,这种方法对学习过程也很有帮助。
然而,那天除了受人爱戴的老师要渡海而过去斯皮纳龙格外,他们还要跟一个朋友道别:九岁的迪米特里,他的父母一年多来竭尽全力隐瞒他的麻风病。每个月他们都要想新办法掩饰他的症状——不穿齐膝的短裤,改穿长裤,凉鞋换成靴子,夏天他被禁止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海里游泳,以免背上的斑点给人发现。“就说你害怕波浪!”母亲求他这样说,当然很可笑。这些孩子们一起长大,一起享受大海那振奋人心的力量,实际上孩子们都盼望着梅尔特姆风把平静的地中海变成狂野的海洋。只有胆小鬼才会害怕浪涛。这孩子好多个月一直生活在害怕被人发现的恐惧中,心里总是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早晚会给人发现。
任何不知情的人,在这样的夏天清晨,在这样异常的环境里,都会以为这群人是在参加葬礼。几乎有一百来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全伤心地沉默着。他们站在村庄广场上,一大群人,默默地等候着,连呼吸都一致。在广场附近,邻近的小巷里,伊莲妮?佩特基斯打开前门,平时的空地上,此刻站着一大群人,看到眼前这么多人不寻常地聚在一起,伊莲妮本能地想退回去。可是别无选择。吉奥吉斯在防波堤上等着她,他的小船已装好了她的一些物品。她带的东西不多,因为吉奥吉斯在今后几周里可以再给她带些去,再说除非必要,她不想从家里拿走任何东西。安娜和玛丽娅仍然躲在门后。和她们在一起的最后几分钟是伊莲妮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她太想把她们抱在怀里,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受她们滴在她皮肤上的滚烫眼泪,抚慰她们发抖的身体。可是她什么也不能做。这样做还是有风险的。她们的脸难过得扭曲了,眼睛也哭肿了。说不出话来,仿佛失去感觉了一般。母亲就要离去。那天傍晚她不会再回来,不会放下重重的书本,不会尽管累得脸色发黄,却因为回家跟她们在一起而开心快乐了。那再也不会有了。
第三章(2)
女孩们的表现不出伊莲妮所料。安娜,大的那个,总是情绪多变,她的喜怒哀乐一眼就看得出来。玛丽娅呢,正好相反,非常安静,是个含蓄的孩子,很少发脾气。在母亲即将离去的那些日子里,安娜比妹妹表现得更哀伤,她从没有象今天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求母亲不要走,苦苦哀求她留下来,她大喊大叫、咆哮、撕扯自己头发。相比之下,玛丽娅开始只是静静地流泪,接着巨大的抽泣声都传到街上去了。然而,到最后,她们俩都一样:她们都顺服了,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伊莲妮决心克制悲哀,以免被它吞没,更不能让它像火山般爆发。一旦她离开布拉卡,她可能会完全发泄出来。可是此刻所有人唯一的希望便是她保持沉着不变。如果她崩溃,他们全完了。女孩们会呆在家里。她们不会看到母亲逐渐模糊的身影,否则那景象可能会一辈子烙进她们记忆里。
这是伊莲妮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却没有一点隐私。一行行悲伤的眼睛注视着她。她知道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和她道别,可她从没有像现在这般渴望独处。人群中每张脸她都那样熟悉,每个人她都爱。“再见,”她柔声说。“再见。”她与他们保持着距离。她以前拥抱的本能在十天前突然死掉了。那个不祥的早上,她注意到腿后面有些奇怪的斑。绝不会弄错的,特别是她拿宣传手册上的图片与它们进行比较后,她几乎不用看专家就知道可怕的真相。到处都在派发手册警告人们注意这些症状。甚至不用去看医生,她就知道,她不知怎么已感染上这最可怕的疾病了。利未纪中的语句,虽然全无必要,当地牧师却频频诵读,现在重复地在她耳边响起:
皮肉上长有麻风病的,他是麻风病人,他是不洁净的,祭师将定他为完全不洁净。得麻风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头也要剃光,蒙着上唇,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
许多人仍然相信应该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几百年来,在教堂里一直听得到这段话。麻风病人,无论是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应该与社会隔离,这种印象已根深蒂固了。
她穿过人群,走向吉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