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等。这个周瑞家的,是王夫人很得用的一个管事的女仆。周瑞家的到了薛姨妈面前,薛姨妈就忽然想起一个事。薛姨妈她们家是干吗的呢?是给宫廷当采买的,当采办的。所以宫里面用什么东西,会先过他们家的手,皇帝或者那些妃嫔用的东西,第一道,可能就是先从她们家过;她在往宫里送的同时,会自己留下一部分,自己享用或者转赠他人。薛姨妈就让丫头香菱取出了一匣子十二支宫制的纱堆的插花。然后薛姨妈就交代了,说这十二支花,周姐姐你给我送一下。她说,这十二支宫花你给每位小姐两支,给林黛玉两支,这就八支了,剩下四支,你就给凤丫头吧。
在送宫花这一回,有一种古本里面有回前诗,这回前诗一共四句,非常有意思,是这么说的“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你琢磨琢磨,这不是脂砚斋批语,这是回前诗,是正文的一部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没有能够最后定稿的小说,所以它的回前诗是不完全的,有的回已经写好了,有的回还缺。但是这一回有这个回前诗,它的大意是说,这十二支宫花是宫里面的最新式样,不知道谁是真正爱惜这个宫花的人。最后会有一个人和这宫花形成一种相逢的关系,邂逅的关系,这个人姓氏名谁呢?这个人是家住江南本姓秦。说得非常清楚。关于“家住江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姓秦的如何跟宫花喜相逢。
那我们就还来看第七回的有关描写:送宫花。当时还没有大观园,贾母把姑娘们,包括李纨都集中在她大院子后头的房子里面住;周瑞家的就拿着宫花去了,先见到了迎春和探春,姐俩儿正在下棋,见到宫花以后很客气,接收了,道谢,道完谢以后就继续下棋。你说,她们算是惜花人吗?也有的读者在底下跟我争论过,她们也算惜花人,她们没拒绝接受这个花啊,她们怎么不惜花啊?那么好,就算她们也是惜花人,那她们和这个宫花是相逢的关系吗?不是相逢的关系,这是很明显的。
然后周瑞家的拿着剩下的花,又见到了惜春。惜春在干什么呢?惜春正和到府里面来的尼姑智能在那儿玩儿呢。智能的师傅其实是为了到贾府来支领月银,贾府按月给她们尼姑庵月例银子。师傅去办事,她没事,她跟惜春特别合得来,俩人一块儿玩儿。惜春见了这花儿,惜春是个什么态度呢?应该说是一个很不严肃的态度。这是你长辈送给你的花,而且这本来是往宫里面送的花,来送给你了,是不是?但是惜春很不严肃。惜春说,哎呀,我将来要跟智能一样,也剃了头当尼姑,我还怎么戴这个花啊?她是这么一个表现。所以惜春,应该说她是不爱惜这个花,她比迎春和探春表现得,应该说要恶劣一点,她很不严肃。
然后周瑞家的就去找林黛玉,要送花给林黛玉。但是在这之前,她先去了王熙凤那儿,是不是啊?这一回的回目,我记得叫做“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贾琏跟王熙凤的夫妻生活写得很有趣,当然它写得很含蓄,脂砚斋说那写法是“柳藏鹦鹉语方知”他们白昼宣淫,大白天地行房事。所以周瑞家的去了以后,发现院子里鸦雀无声,她蹑手蹑脚走到旁边房子里,看见大姐儿在睡午觉,周瑞家的就说先等一等,接着她听见了贾琏的笑声,然后就看到平儿出来,让丰儿舀大盆的水进去,这是为行房事服务的一些项目。那么就在这个情况下,她趁便就把宫花送给了王熙凤。王熙凤对宫花,你要说完全不爱惜,好像也确实过分,但是她也不是非常稀罕。本来薛姨妈是让她留下四支,她只留下两支,她让平儿对周瑞家的说,把这两支给东府的蓉大奶奶送去。她是这样一个态度。后来周瑞家的就拿着剩下的两支花去了林黛玉那儿。林黛玉小性子,就问,这个花是单给我的,还是别人也有啊?周瑞家的说,都有。林黛玉一看就剩两支了,说:“敢情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啊!”周瑞家的一听就不敢做声了,因为林黛玉身份不得了,她是贾母最钟爱的外孙女儿,贾母把她留在身边居住;她跟那几个小姐不住在一块儿,她和贾宝玉跟贾母共同住在贾母院落里一个大的空间里面。这样算来算去的话,这个宫花谁是惜花人?显然前面讲到的这些女性即使勉强算惜花的话,也都不是非常爱惜,而且特别是“相逢若问名何氏”这有姓林的,有姓贾的,有姓王的,但作者在回前诗里面交代得很明白,惜花的人不是别的姓,是姓秦的。姓秦的是谁?这两支宫花最后是送到了秦可卿手里,就是秦可卿。她和宫花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一种相逢的关系,说明这个人原来她的家族经常使用这种东西,现在她和宫中的这宫花喜相逢了,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这样的情节也是在暗示,秦可卿她的真实出身高于贾府,她的血缘是来自宫中,她和宫花形成了一种相逢的关系。我想,回前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别的解释的。
但是秦可卿她自己忽然得了病,而且她自己说了“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到了第十三回,她就一命呜呼了,就死掉了。那么在临死以前,秦可卿有一个大的行为,就是她死前去给王熙凤托梦,这是小说里面一个极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脂砚斋高度重视,导致脂砚斋建议曹雪芹删去已经写好的第十三回当中的“四、五”文字的关键。
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导致曹雪芹在删去了第十三回的“四、五”文字以后,又到第八回末尾打了一个补丁的起因。那么秦可卿向王熙凤托梦这段情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她这个托梦也是非同小可,托梦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是理论指导,完全是居高临下,她哪里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哪是宦囊羞涩,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官吏家里养大的一个女儿啊?她说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她就这样进行理论指导,她告诉王熙凤,我死了以后,你们贾府应该怎么办。你说,她多厉害!
然后她就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她都给你想好了,她托付给王熙凤,她辈分比王熙凤低,但是口气极大。她提供的方案的大意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族中人轮流来管理地租。地租用来干吗呢?一是把宗族的祠堂设在那儿,这样就可以世代香火不绝。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子弟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这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身于一个非常高贵的家族的女性,她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她如果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她如果只是从小在秦业家里面长大,她哪儿来的社会政治经验?她不可能有。这就说明秦可卿她的出身是高于贾府的。
她不但提供理论,提供实践方案,而且,她还能够预言祸福哩!你说,她厉害不厉害?这真是很符合警幻仙姑的妹妹这个身份。她知道贾家在她死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她预言一件好事,她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指的是什么呀?在第十六回,我们就知道了,就是贾元春晋封为皇妃。后来就有了“皇妃省亲”的故事。她预言,贾元春的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是她也很坦率地向王熙凤预言了贾家的祸。她最后念了两句话,她说,你要记清楚。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哪两句话呢?叫做“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它大意就是说,在三个春天过去之后,所有的府里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特别是这些女性就都会悲惨地陨落,贾府的人们就会“家亡人散各奔腾”各人自己找出路去。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预言。如果秦可卿的出身非常地寒微,她不可能说出这些话来,所以只能解释为,她是一个出身高于贾府的人,只能做这样的解释。
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我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说,她所用的棺木,用的什么棺木呢?用的是薛蟠家里面存下来的木料,这个木料当时还没有做成棺木,乃是潢海铁网山上出产的一种樯木。这个木料原来是谁订的货呀?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义忠亲王这个符码倒还罢了,当然级别很高。但是他又是老千岁,什么叫做千岁?我认为,千岁在这里就是指太子,就是指在皇帝薨逝以后,登基当新皇帝的那个人。
有人跟我争论,说千岁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在戏曲舞台上,比如梅兰芳演的贵妃醉酒,戏里面的高力士、裴力士就称杨贵妃千岁;在明朝,皇帝把每一个儿子都封为王,让他们到各自属地上去享福,他们都可以被称为千岁;后来擅权的大太监魏忠贤,更让人称他为九千岁,因此,千岁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当今皇帝没了以后,那个继承他皇位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红楼梦,我的立论前提是,红楼梦实际上写的是清代康、雍、乾三朝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清朝跟明朝很不一样,清朝皇帝对其儿子的分封,从来都不是均等的。比如康熙分封诸皇子,那时候叫他们阿哥,他就不是一律都封王,就是有的只封为贝子,有的只封为贝勒,有的,像十三阿哥胤祥,都成年了,比他岁数小的十四阿哥都封爵位了,他还没被册封,他是直到康熙死了雍正当了皇帝,才被封为亲王的。明朝皇帝的儿子受封后,去封地居住为王,清朝皇子分封后,都留在京城里,极个别的让其住在城外,但也不是封到外省为王。在清朝的政治生活里,本来并没有千岁这样一种称呼;但是清朝在康熙那一朝,康熙曾经册立过太子,而且明确地告示天下,在他众多的儿子里,太子就是惟一被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曹雪芹笔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暗喻康熙立的太子胤。这个太子很不幸的是,被两立两废,也就是最终坏了事,没能当成皇帝。康熙死了以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雍正皇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这样的语境里,我认为,红楼梦第十三回提到的这个“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指在万岁没有了以后,将升格为万岁的那个人。
对这个人物,曹雪芹使用的语言非常地精到,他叫做“坏了事”为什么这个人后来没把这个棺木拿去做棺材呢?这个人后来“坏了事”“坏了事”这个含义既含混又清晰。含混在哪里呢?就是如果你不懂清朝政治的话,你就会觉得糊里糊涂,是不是死掉了呀?不是。为什么说它很准确呢?如果他死了,就说他死了,不就结了吗?但是它又很准确地传递出一个信息,他没说这个人死。这个人跟棺木的关系,并不是他死了没有用,按说他死了,不更该用吗?是不是?那个时代,人还在,也是可以先拿木材制成棺材,存放着备用的,但这位义忠亲王死活都不能拿它制作棺材了,为什么呀?因为他“坏了事”因此他就没有用。他没用,别的人也都不大敢轻易地取用。总而言之,这个樯木是这样的人物才能使用的,所以当时薛蟠一说,家里还存有这样一个东西,贾珍立刻就要用。贾政还劝了一句,贾政他在政治上比较清醒,觉得这不好乱用,说恐非常人可享。但是贾珍一意孤行,很快就把樯木拿来了,就开始把它锯开了,涂漆,就做棺材了。这样秦可卿死了以后,就理直气壮地,甚至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地睡进了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的珍贵木料——樯木制成的棺材里面。你说,秦可卿她应该是什么样的出身?
到这儿我已举了那么多的例子,如果还是不能说服你的话,那我觉得我也不灰心,我们还可以往下讨论,咱们再讨论。比如说,她的丧事当中还有一些细节。她是宁国府的一个重孙媳妇,贾蓉连爵位都没有,只是一个黉门生,临时捐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也很低,叫“龙禁尉”就是皇宫里面的卫兵——当然这对平民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头衔了。但是它和真正的贵族府第里面的那些头衔相比的话,微不足道。这么一个人死了,何至于惊动皇帝,惊动皇宫呢?书里面写得很怪,忽然就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大家知道,曹雪芹给一个人物取名字,往往都是随手谐音,有所寓意。很多红学家指出“戴权”它的谐音就是大权,就是宫里面太监的总管,大太监,权力最大的一个太监。大明宫的掌权的太监,他原来就已经履行过对秦可卿死去的礼仪了。但这一天,他还要乘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他都不派小太监来。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准,他能来吗?就算是说大太监他胆大妄为,皇帝不批准,他也来,但他也不能够乘了大轿打伞鸣锣呀?打伞倒也罢了,你可能比较娇气,遮太阳;你鸣锣干什么呀?不是生怕人不知道吗?一路鸣锣而来,什么气派啊?如果要是贾敬死了他来,好像还不太稀奇;贾珍死了,他来也不算太稀奇,贾珍他毕竟有爵位,他是三品威烈将军,是不是啊?可是不是贾珍死了,甚至也不是贾蓉死了,是贾蓉的媳妇死了。在贾府而言,不过是一个重孙媳妇。可是大明宫的掌宫的大太监戴权要亲来上祭,这怎么回事?这如果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出身特别高贵,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怪现象的。
说到这儿,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经呼之欲出了,是不是啊?眼看就要水落石出了,但是请你保留一点耐心,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我将在下一讲里面,进一步地去探究,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什么,她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这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等等。这个周瑞家的,是王夫人很得用的一个管事的女仆。周瑞家的到了薛姨妈面前,薛姨妈就忽然想起一个事。薛姨妈她们家是干吗的呢?是给宫廷当采买的,当采办的。所以宫里面用什么东西,会先过他们家的手,皇帝或者那些妃嫔用的东西,第一道,可能就是先从她们家过;她在往宫里送的同时,会自己留下一部分,自己享用或者转赠他人。薛姨妈就让丫头香菱取出了一匣子十二支宫制的纱堆的插花。然后薛姨妈就交代了,说这十二支花,周姐姐你给我送一下。她说,这十二支宫花你给每位小姐两支,给林黛玉两支,这就八支了,剩下四支,你就给凤丫头吧。
在送宫花这一回,有一种古本里面有回前诗,这回前诗一共四句,非常有意思,是这么说的“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你琢磨琢磨,这不是脂砚斋批语,这是回前诗,是正文的一部分。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没有能够最后定稿的小说,所以它的回前诗是不完全的,有的回已经写好了,有的回还缺。但是这一回有这个回前诗,它的大意是说,这十二支宫花是宫里面的最新式样,不知道谁是真正爱惜这个宫花的人。最后会有一个人和这宫花形成一种相逢的关系,邂逅的关系,这个人姓氏名谁呢?这个人是家住江南本姓秦。说得非常清楚。关于“家住江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姓秦的如何跟宫花喜相逢。
那我们就还来看第七回的有关描写:送宫花。当时还没有大观园,贾母把姑娘们,包括李纨都集中在她大院子后头的房子里面住;周瑞家的就拿着宫花去了,先见到了迎春和探春,姐俩儿正在下棋,见到宫花以后很客气,接收了,道谢,道完谢以后就继续下棋。你说,她们算是惜花人吗?也有的读者在底下跟我争论过,她们也算惜花人,她们没拒绝接受这个花啊,她们怎么不惜花啊?那么好,就算她们也是惜花人,那她们和这个宫花是相逢的关系吗?不是相逢的关系,这是很明显的。
然后周瑞家的拿着剩下的花,又见到了惜春。惜春在干什么呢?惜春正和到府里面来的尼姑智能在那儿玩儿呢。智能的师傅其实是为了到贾府来支领月银,贾府按月给她们尼姑庵月例银子。师傅去办事,她没事,她跟惜春特别合得来,俩人一块儿玩儿。惜春见了这花儿,惜春是个什么态度呢?应该说是一个很不严肃的态度。这是你长辈送给你的花,而且这本来是往宫里面送的花,来送给你了,是不是?但是惜春很不严肃。惜春说,哎呀,我将来要跟智能一样,也剃了头当尼姑,我还怎么戴这个花啊?她是这么一个表现。所以惜春,应该说她是不爱惜这个花,她比迎春和探春表现得,应该说要恶劣一点,她很不严肃。
然后周瑞家的就去找林黛玉,要送花给林黛玉。但是在这之前,她先去了王熙凤那儿,是不是啊?这一回的回目,我记得叫做“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贾琏跟王熙凤的夫妻生活写得很有趣,当然它写得很含蓄,脂砚斋说那写法是“柳藏鹦鹉语方知”他们白昼宣淫,大白天地行房事。所以周瑞家的去了以后,发现院子里鸦雀无声,她蹑手蹑脚走到旁边房子里,看见大姐儿在睡午觉,周瑞家的就说先等一等,接着她听见了贾琏的笑声,然后就看到平儿出来,让丰儿舀大盆的水进去,这是为行房事服务的一些项目。那么就在这个情况下,她趁便就把宫花送给了王熙凤。王熙凤对宫花,你要说完全不爱惜,好像也确实过分,但是她也不是非常稀罕。本来薛姨妈是让她留下四支,她只留下两支,她让平儿对周瑞家的说,把这两支给东府的蓉大奶奶送去。她是这样一个态度。后来周瑞家的就拿着剩下的两支花去了林黛玉那儿。林黛玉小性子,就问,这个花是单给我的,还是别人也有啊?周瑞家的说,都有。林黛玉一看就剩两支了,说:“敢情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啊!”周瑞家的一听就不敢做声了,因为林黛玉身份不得了,她是贾母最钟爱的外孙女儿,贾母把她留在身边居住;她跟那几个小姐不住在一块儿,她和贾宝玉跟贾母共同住在贾母院落里一个大的空间里面。这样算来算去的话,这个宫花谁是惜花人?显然前面讲到的这些女性即使勉强算惜花的话,也都不是非常爱惜,而且特别是“相逢若问名何氏”这有姓林的,有姓贾的,有姓王的,但作者在回前诗里面交代得很明白,惜花的人不是别的姓,是姓秦的。姓秦的是谁?这两支宫花最后是送到了秦可卿手里,就是秦可卿。她和宫花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一种相逢的关系,说明这个人原来她的家族经常使用这种东西,现在她和宫中的这宫花喜相逢了,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这样的情节也是在暗示,秦可卿她的真实出身高于贾府,她的血缘是来自宫中,她和宫花形成了一种相逢的关系。我想,回前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别的解释的。
但是秦可卿她自己忽然得了病,而且她自己说了“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到了第十三回,她就一命呜呼了,就死掉了。那么在临死以前,秦可卿有一个大的行为,就是她死前去给王熙凤托梦,这是小说里面一个极重要的情节,也是引起脂砚斋高度重视,导致脂砚斋建议曹雪芹删去已经写好的第十三回当中的“四、五”文字的关键。
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导致曹雪芹在删去了第十三回的“四、五”文字以后,又到第八回末尾打了一个补丁的起因。那么秦可卿向王熙凤托梦这段情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她这个托梦也是非同小可,托梦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是理论指导,完全是居高临下,她哪里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哪是宦囊羞涩,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官吏家里养大的一个女儿啊?她说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她就这样进行理论指导,她告诉王熙凤,我死了以后,你们贾府应该怎么办。你说,她多厉害!
然后她就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她都给你想好了,她托付给王熙凤,她辈分比王熙凤低,但是口气极大。她提供的方案的大意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族中人轮流来管理地租。地租用来干吗呢?一是把宗族的祠堂设在那儿,这样就可以世代香火不绝。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子弟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这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身于一个非常高贵的家族的女性,她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她如果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她如果只是从小在秦业家里面长大,她哪儿来的社会政治经验?她不可能有。这就说明秦可卿她的出身是高于贾府的。
她不但提供理论,提供实践方案,而且,她还能够预言祸福哩!你说,她厉害不厉害?这真是很符合警幻仙姑的妹妹这个身份。她知道贾家在她死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她预言一件好事,她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指的是什么呀?在第十六回,我们就知道了,就是贾元春晋封为皇妃。后来就有了“皇妃省亲”的故事。她预言,贾元春的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是她也很坦率地向王熙凤预言了贾家的祸。她最后念了两句话,她说,你要记清楚。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哪两句话呢?叫做“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它大意就是说,在三个春天过去之后,所有的府里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特别是这些女性就都会悲惨地陨落,贾府的人们就会“家亡人散各奔腾”各人自己找出路去。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预言。如果秦可卿的出身非常地寒微,她不可能说出这些话来,所以只能解释为,她是一个出身高于贾府的人,只能做这样的解释。
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我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说,她所用的棺木,用的什么棺木呢?用的是薛蟠家里面存下来的木料,这个木料当时还没有做成棺木,乃是潢海铁网山上出产的一种樯木。这个木料原来是谁订的货呀?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义忠亲王这个符码倒还罢了,当然级别很高。但是他又是老千岁,什么叫做千岁?我认为,千岁在这里就是指太子,就是指在皇帝薨逝以后,登基当新皇帝的那个人。
有人跟我争论,说千岁是一个很宽泛的称谓,在戏曲舞台上,比如梅兰芳演的贵妃醉酒,戏里面的高力士、裴力士就称杨贵妃千岁;在明朝,皇帝把每一个儿子都封为王,让他们到各自属地上去享福,他们都可以被称为千岁;后来擅权的大太监魏忠贤,更让人称他为九千岁,因此,千岁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当今皇帝没了以后,那个继承他皇位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红楼梦,我的立论前提是,红楼梦实际上写的是清代康、雍、乾三朝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清朝跟明朝很不一样,清朝皇帝对其儿子的分封,从来都不是均等的。比如康熙分封诸皇子,那时候叫他们阿哥,他就不是一律都封王,就是有的只封为贝子,有的只封为贝勒,有的,像十三阿哥胤祥,都成年了,比他岁数小的十四阿哥都封爵位了,他还没被册封,他是直到康熙死了雍正当了皇帝,才被封为亲王的。明朝皇帝的儿子受封后,去封地居住为王,清朝皇子分封后,都留在京城里,极个别的让其住在城外,但也不是封到外省为王。在清朝的政治生活里,本来并没有千岁这样一种称呼;但是清朝在康熙那一朝,康熙曾经册立过太子,而且明确地告示天下,在他众多的儿子里,太子就是惟一被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曹雪芹笔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暗喻康熙立的太子胤。这个太子很不幸的是,被两立两废,也就是最终坏了事,没能当成皇帝。康熙死了以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雍正皇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这样的语境里,我认为,红楼梦第十三回提到的这个“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指在万岁没有了以后,将升格为万岁的那个人。
对这个人物,曹雪芹使用的语言非常地精到,他叫做“坏了事”为什么这个人后来没把这个棺木拿去做棺材呢?这个人后来“坏了事”“坏了事”这个含义既含混又清晰。含混在哪里呢?就是如果你不懂清朝政治的话,你就会觉得糊里糊涂,是不是死掉了呀?不是。为什么说它很准确呢?如果他死了,就说他死了,不就结了吗?但是它又很准确地传递出一个信息,他没说这个人死。这个人跟棺木的关系,并不是他死了没有用,按说他死了,不更该用吗?是不是?那个时代,人还在,也是可以先拿木材制成棺材,存放着备用的,但这位义忠亲王死活都不能拿它制作棺材了,为什么呀?因为他“坏了事”因此他就没有用。他没用,别的人也都不大敢轻易地取用。总而言之,这个樯木是这样的人物才能使用的,所以当时薛蟠一说,家里还存有这样一个东西,贾珍立刻就要用。贾政还劝了一句,贾政他在政治上比较清醒,觉得这不好乱用,说恐非常人可享。但是贾珍一意孤行,很快就把樯木拿来了,就开始把它锯开了,涂漆,就做棺材了。这样秦可卿死了以后,就理直气壮地,甚至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地睡进了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的珍贵木料——樯木制成的棺材里面。你说,秦可卿她应该是什么样的出身?
到这儿我已举了那么多的例子,如果还是不能说服你的话,那我觉得我也不灰心,我们还可以往下讨论,咱们再讨论。比如说,她的丧事当中还有一些细节。她是宁国府的一个重孙媳妇,贾蓉连爵位都没有,只是一个黉门生,临时捐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也很低,叫“龙禁尉”就是皇宫里面的卫兵——当然这对平民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头衔了。但是它和真正的贵族府第里面的那些头衔相比的话,微不足道。这么一个人死了,何至于惊动皇帝,惊动皇宫呢?书里面写得很怪,忽然就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大家知道,曹雪芹给一个人物取名字,往往都是随手谐音,有所寓意。很多红学家指出“戴权”它的谐音就是大权,就是宫里面太监的总管,大太监,权力最大的一个太监。大明宫的掌权的太监,他原来就已经履行过对秦可卿死去的礼仪了。但这一天,他还要乘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他都不派小太监来。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准,他能来吗?就算是说大太监他胆大妄为,皇帝不批准,他也来,但他也不能够乘了大轿打伞鸣锣呀?打伞倒也罢了,你可能比较娇气,遮太阳;你鸣锣干什么呀?不是生怕人不知道吗?一路鸣锣而来,什么气派啊?如果要是贾敬死了他来,好像还不太稀奇;贾珍死了,他来也不算太稀奇,贾珍他毕竟有爵位,他是三品威烈将军,是不是啊?可是不是贾珍死了,甚至也不是贾蓉死了,是贾蓉的媳妇死了。在贾府而言,不过是一个重孙媳妇。可是大明宫的掌宫的大太监戴权要亲来上祭,这怎么回事?这如果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出身特别高贵,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怪现象的。
说到这儿,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经呼之欲出了,是不是啊?眼看就要水落石出了,但是请你保留一点耐心,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我将在下一讲里面,进一步地去探究,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什么,她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这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