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今朝渡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雷蒙的手依然放在钢琴上,这是一场关于命运前途的较量,他不能停,也不能输,但此时仍然忍不住向傅遇风投去疑惑而嘲弄的视线。东方有句古话叫以己之短克彼之长,傅遇风莫不是一个人沉寂太久,连这种最基本的大忌都忘了?
但看上去不太像。傅遇风眼眸低垂,视线专注地定格在钢琴上,对他的凝视视若无睹,手指在钢琴上的跃动有条不紊,看不出丝毫歇斯底里的意味。他的周身毫不紧张气氛,并不像是在进行一场比赛,反而像是在进行着一种回忆与总结,动作平稳而慢条斯理。
像他弹奏的《黎明奏鸣曲》一样悠扬自然,弹着贝多芬的曲子,却并未给听者以贝多芬的感觉。
就是这里了,雷蒙控制不住地心头一跳。钢琴演奏家在演奏作品的时候,一般都有自己的擅长偏好,当然也有自己的弱势短板。现在这一代青年演奏家,包括他和傅遇风在内,技术水平都已经日臻成熟,单从演奏技巧上进行比较,他和傅遇风之间很难分出高下,各自的弱势与短板的也不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是展现在演奏的风格处理与情感表达上。
简单的说,个人特征会影响表演风格。如果说他雷蒙在演奏上是利剑甲胄的战士,傅遇风则是风度翩翩的绅士。平常一个弹着热血战歌,一个弹着风与物的赞美诗,炽热与清淡泾渭分明。虽然不是不能交叉弹奏,但个人风格所限,演奏过程中总是有比较擅长与不太擅长的部分。基于这种不擅长,演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协调感,一般来说都很难彻底克服,毕竟越是优秀的演奏家,越是无法冲破自己的固有习惯。
傅遇风最适合在一个人的钢琴独奏上静静弹德彪西的《月光》,而他雷蒙的长项,就是激情澎湃的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这首《黎明变奏曲》风格不够典型,但傅遇风显然比他更无优势,用弹德彪西的技巧弹贝多芬,犹如文士挂枪,就算看上去像模像样,但是瞒不过他雷蒙的钢琴声!
雷蒙哼笑一声,收回视线,一直在弹着副调华彩的手蓄势待发,在e大调进行到副部主题的时候骤然发力,将明朗清澈的曲调揉碎在高昂的和弦上,右手高音区提了个八度几次反复,左手中音区密集配合,彻底将傅遇风的琴声压了下去。他对贝多芬的曲目何其了解,修改音高与抢拍快弹都信手拈来,立志于将傅遇风的节奏彻底打乱,余光瞥见几个评委都望向他这边,心中更是得意。
之前弹拉三的时候不就是不敢拼手速吗,现在他将《黎明变奏曲》也弹至最快,傅遇风还跟得上吗?雷蒙按着烂熟于心的拍子,轻松自如地不断提高着自己的速度。热烈的情绪,辉煌的颤音,阳光与浪潮从他指尖不断卷堆倾泻,而另一道柔和的旋转式音阶竟也奇迹般如影随形地跟上了他的速度,为合奏增加着丰富的层次与厚度。雷蒙密集地几近弹完一个乐章,心头涌起淡淡的惊异与不甘。
这样的快节奏傅遇风竟然能跟上,他的手已经没有大碍了吗?他之前收到的情报明明是他的病或许已经无碍,但手应该还没有完全康复!不,不管怎样,这首曲子还可以弹得更快!
可是这个乐章快要弹完了,乐章与乐章的过渡渐低渐缓,并终将归于傅遇风一直在弹的旋转式音阶。雷蒙不甘心地咬牙,就差一点了,就差一点傅遇风就不一定能跟上了!他的收尾弹奏速度不慢反快,手速已经飙到了极致,忽而听见另一道琴声乍停,傅遇风的双手离开了琴面,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雷蒙先是一喜,继而猛地一惊。
没有了傅遇风的副调合奏,他完整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琴声。尖锐高亢,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毫无乐音与曲目应有的美感,简直像是一串令人崩溃的噪音,令人不忍卒听。
糟了,他太过急功近利,着了傅遇风的道!曲子的快慢固然可以由演奏家适当调节,但像他这种炫技式的大幅度提升速度,丝毫不顾及作品本身的情感与乐章的过渡,在一场这么正式的比赛中无疑是犯了大忌!
雷蒙心中暗恨,但毕竟心理素质过硬,迅速地从气愤与得意包围的狂躁状态中冷静下来,急忙放缓自己的节奏,虽然处置得当,毕竟覆水难收,过渡中多少显得生硬。傅遇风这时也重新按上了琴键,连弹出几个低沉而有力的重音。这显然不是《自然奏鸣曲》的音阶,他要换曲目了,雷蒙谨慎地弹出一段副调和弦配合,不甘而无可奈何地等着傅遇风下面的变调。
傅遇风在弹完这几个重音之后,手底连弹出几个低缓的音阶。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雷蒙心下恍然,这首曲子又称《东方幻想曲》,其中杂糅着浓郁的宗教风味,曲中有快有慢,非常难弹,但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他和傅遇风的技术都没有问题,那么这一首比的,就是这首曲子的情感处理了。
神秘的东方元素与更加神秘的回教风格,宗教元素往往显得庄严,但这偏偏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舞曲,个中细节处理与情感表达,傅遇风作为东方人,无疑要比他更占优势。但是这种事情,傅遇风能想到,别人就想不到吗?雷蒙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在这首曲子的旋律刚刚想起时,就以和傅遇风一样的键位,开始了演奏。
这一首不分主调副调,双钢琴奏鸣,这种激烈狂热的风格,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三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乐章有条不紊地进行,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小时,比试也终于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三个评委坐在两架钢琴中间,其他人则围绕着几人站成一圈。两位演奏家专心致志地低着头,手在琴键上以相同的姿势飞舞,如同镜面两侧。
《伊斯拉美》的曲调刚刚响起时,宁薇手心里就捏了一把汗。她不知道傅遇风的极限是三个半小时,也推断不出这种高强度的演奏大大缩短了傅遇风的手部支撑时间。但她是场中和傅遇风最熟悉的人,她紧盯着傅遇风的手,身形开始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傅遇风游刃有... -->>
雷蒙的手依然放在钢琴上,这是一场关于命运前途的较量,他不能停,也不能输,但此时仍然忍不住向傅遇风投去疑惑而嘲弄的视线。东方有句古话叫以己之短克彼之长,傅遇风莫不是一个人沉寂太久,连这种最基本的大忌都忘了?
但看上去不太像。傅遇风眼眸低垂,视线专注地定格在钢琴上,对他的凝视视若无睹,手指在钢琴上的跃动有条不紊,看不出丝毫歇斯底里的意味。他的周身毫不紧张气氛,并不像是在进行一场比赛,反而像是在进行着一种回忆与总结,动作平稳而慢条斯理。
像他弹奏的《黎明奏鸣曲》一样悠扬自然,弹着贝多芬的曲子,却并未给听者以贝多芬的感觉。
就是这里了,雷蒙控制不住地心头一跳。钢琴演奏家在演奏作品的时候,一般都有自己的擅长偏好,当然也有自己的弱势短板。现在这一代青年演奏家,包括他和傅遇风在内,技术水平都已经日臻成熟,单从演奏技巧上进行比较,他和傅遇风之间很难分出高下,各自的弱势与短板的也不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是展现在演奏的风格处理与情感表达上。
简单的说,个人特征会影响表演风格。如果说他雷蒙在演奏上是利剑甲胄的战士,傅遇风则是风度翩翩的绅士。平常一个弹着热血战歌,一个弹着风与物的赞美诗,炽热与清淡泾渭分明。虽然不是不能交叉弹奏,但个人风格所限,演奏过程中总是有比较擅长与不太擅长的部分。基于这种不擅长,演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协调感,一般来说都很难彻底克服,毕竟越是优秀的演奏家,越是无法冲破自己的固有习惯。
傅遇风最适合在一个人的钢琴独奏上静静弹德彪西的《月光》,而他雷蒙的长项,就是激情澎湃的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这首《黎明变奏曲》风格不够典型,但傅遇风显然比他更无优势,用弹德彪西的技巧弹贝多芬,犹如文士挂枪,就算看上去像模像样,但是瞒不过他雷蒙的钢琴声!
雷蒙哼笑一声,收回视线,一直在弹着副调华彩的手蓄势待发,在e大调进行到副部主题的时候骤然发力,将明朗清澈的曲调揉碎在高昂的和弦上,右手高音区提了个八度几次反复,左手中音区密集配合,彻底将傅遇风的琴声压了下去。他对贝多芬的曲目何其了解,修改音高与抢拍快弹都信手拈来,立志于将傅遇风的节奏彻底打乱,余光瞥见几个评委都望向他这边,心中更是得意。
之前弹拉三的时候不就是不敢拼手速吗,现在他将《黎明变奏曲》也弹至最快,傅遇风还跟得上吗?雷蒙按着烂熟于心的拍子,轻松自如地不断提高着自己的速度。热烈的情绪,辉煌的颤音,阳光与浪潮从他指尖不断卷堆倾泻,而另一道柔和的旋转式音阶竟也奇迹般如影随形地跟上了他的速度,为合奏增加着丰富的层次与厚度。雷蒙密集地几近弹完一个乐章,心头涌起淡淡的惊异与不甘。
这样的快节奏傅遇风竟然能跟上,他的手已经没有大碍了吗?他之前收到的情报明明是他的病或许已经无碍,但手应该还没有完全康复!不,不管怎样,这首曲子还可以弹得更快!
可是这个乐章快要弹完了,乐章与乐章的过渡渐低渐缓,并终将归于傅遇风一直在弹的旋转式音阶。雷蒙不甘心地咬牙,就差一点了,就差一点傅遇风就不一定能跟上了!他的收尾弹奏速度不慢反快,手速已经飙到了极致,忽而听见另一道琴声乍停,傅遇风的双手离开了琴面,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雷蒙先是一喜,继而猛地一惊。
没有了傅遇风的副调合奏,他完整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琴声。尖锐高亢,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毫无乐音与曲目应有的美感,简直像是一串令人崩溃的噪音,令人不忍卒听。
糟了,他太过急功近利,着了傅遇风的道!曲子的快慢固然可以由演奏家适当调节,但像他这种炫技式的大幅度提升速度,丝毫不顾及作品本身的情感与乐章的过渡,在一场这么正式的比赛中无疑是犯了大忌!
雷蒙心中暗恨,但毕竟心理素质过硬,迅速地从气愤与得意包围的狂躁状态中冷静下来,急忙放缓自己的节奏,虽然处置得当,毕竟覆水难收,过渡中多少显得生硬。傅遇风这时也重新按上了琴键,连弹出几个低沉而有力的重音。这显然不是《自然奏鸣曲》的音阶,他要换曲目了,雷蒙谨慎地弹出一段副调和弦配合,不甘而无可奈何地等着傅遇风下面的变调。
傅遇风在弹完这几个重音之后,手底连弹出几个低缓的音阶。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雷蒙心下恍然,这首曲子又称《东方幻想曲》,其中杂糅着浓郁的宗教风味,曲中有快有慢,非常难弹,但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他和傅遇风的技术都没有问题,那么这一首比的,就是这首曲子的情感处理了。
神秘的东方元素与更加神秘的回教风格,宗教元素往往显得庄严,但这偏偏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舞曲,个中细节处理与情感表达,傅遇风作为东方人,无疑要比他更占优势。但是这种事情,傅遇风能想到,别人就想不到吗?雷蒙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在这首曲子的旋律刚刚想起时,就以和傅遇风一样的键位,开始了演奏。
这一首不分主调副调,双钢琴奏鸣,这种激烈狂热的风格,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三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乐章有条不紊地进行,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小时,比试也终于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三个评委坐在两架钢琴中间,其他人则围绕着几人站成一圈。两位演奏家专心致志地低着头,手在琴键上以相同的姿势飞舞,如同镜面两侧。
《伊斯拉美》的曲调刚刚响起时,宁薇手心里就捏了一把汗。她不知道傅遇风的极限是三个半小时,也推断不出这种高强度的演奏大大缩短了傅遇风的手部支撑时间。但她是场中和傅遇风最熟悉的人,她紧盯着傅遇风的手,身形开始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傅遇风游刃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