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北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中国两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都,长安还在,却已经不是昔日的长安了……
和周围的田亩人家一样,上林苑已经荒芜了,镐池已经干枯,昔日鱼鸟肆意的仙境如今只剩下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泥迹。曾经招待过四夷君长和诸国政要的大明宫已经只剩下一片残垣断瓦,含元殿的基座上,几只懒洋洋的寒鸦栖息鸹噪着,北苑的大安宫已经被抹去了全部存在痕迹,昔日显赫一时的秦王府所在位置,现在稀稀落落居住着几户人家,大明宫那青石铺就的宫墙还在,却已经斑驳得不成样子,多少年风日晒雨淋之下,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神采气度。
城里的情况也差相仿佛,除了里坊的建筑格局没有变,其他的都已经变了。朱雀大街上人烟稀少,原本繁华昌盛的西市如今只有十来个小商贩在经营叫卖,平康坊的姑娘们再如何涂脂抹粉也抹不平脸上的岁月风霜,芙蓉园中野草丛生,曲江池里泥鳅横行,城北的太极宫……除了宫墙依旧,大部分建筑物已经被掩埋在瓦砾中。
当年曾经拥有过百万人口的辉煌都市,如今全城的居民加在一起还不足三千户。
这便是广顺三年十二月的长安,一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象征。
李文革初进长安时,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这座都市,不要说比之当年的大唐之都,便是比起现在的延州都有所不如,这是一座完全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驻守长安的是当朝宰辅王峻的侄子王淳,他目前以殿前侍卫马步军虞侯的职务权知京兆府事,手上只有三个指挥不到一千人的驻守兵力,长安、万年两县当中,万年县令的位置空了已经将近四十年,却无人填补,一直以长安县令兼知万年县事。
这倒也不难理解,万年县主要是当年的皇亲贵戚王子王孙们居住,大片的土地山林田亩茶园牧场别业都是这些贵族的私产,随着朱温篡唐的步骤一步步展开,这些人几乎全数都被迁去东都洛阳,万年县剩下来的人口经过这些年的饥荒和战乱,如今连两百户都没有。这么一点人口,再单设一个万年县县衙,确实也没什么意义了。
节度使进京,是件大事,按理说王淳是不应该怠慢的,虽说他是宰相亲族,又实际掌着京兆军政,坐镇长安俯瞰关中,但毕竟不能和威权赫赫的节度使相比。以李文革此时的身份,不要说王淳,便是王峻亲来,都有资格平起平坐。王淳虽然屁股坐在长安,但是对他,关中的藩镇们还真没有几个人看在眼里,不要说史家冯家,便是当初的高家,也从未将他这号人物放在眼里。要趁他无能夺取长安,这些地方诸侯没这个本事,但是却也并没有谁担心王淳会对自己不利。
笑话,折从阮这样老虎就蹲在身边打盹,谁还会去在意一条土狗?
然则王淳自己却不是这样以为的,自从挤走了李洪信,满心以为自己能够接替这个老牌军阀在关中称王称霸,然而皇帝却毫不领情地任命数朝元老在朝中资历仅次于冯道的宣徽北院使检校太傅左千牛卫上将军翟光鄴为永兴军节度使权知京兆府,他这个逼迫李洪信入朝的大功臣却仅仅得了个“同知京兆府事”的名义,好在崔某人命薄,十月份便病死了,长安这才算轮到他王淳主事。
在王淳看来,延州那种偏僻的小地方出来的节度使,也没啥了不起的。和他这个来自中原的见过大世面的宰相亲族比较起来,这个过境的李文革纯粹是个土老帽。
话虽如此,不迎不送,不宴不请,毕竟是有失礼数的事情,再说又有京城叔父的信函在此,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做的。
因此在得到负责巡城的左都押牙报告之后,王淳还是带着亲兵坐着盛行起来还不到两百年的轿子来到城西迎接李文革一行。他好歹也算武将出身,坐轿子倒不纯粹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彰显身份。在汴梁呆得久了,中书门下的相公们、部院寺监的大臣们,大多都是坐轿子的,就是前任权知京兆崔某人,也是坐着轿子晃来晃去,骑马的除了武将,便是一些边臣节帅。王淳的身份在汴京实在太低,自然不敢嚣张,然而此刻在长安他自家便是土皇上,自然不用过于在意了。
见面的时候,他正要下轿,透过撩起的轿帘看到李文革没有下马,便自又坐了回去。在轿子内和李文革。
他如此怠慢嘴脸,自然惹得李文革的随行人员大怒,没有李文革的命令,康石头等护卫亲兵不敢擅动,反倒是负责引领李文革进京的吕端趋前说话,责备王淳失礼。
王淳哪里肯把吕端放在眼里,六品的职衔,又是在太仆寺这样的闲衙门供职,有甚了不起?若不是知道此人有皇命在身,当即便叫随从打他一顿了……
李文革却好涵养,不但自家没有发火,还及时止住了要与王淳好好理论一番的吕端。
到了晚上设宴款待的时候,王淳的几句话却再度令李文革和吕端面面相觑。
这草包一面剔着牙一面对李文革道:“李节度进了京,可要好好去拜见一番本官的叔父!”
李文革忍着笑客气道:“在下初次进京,中书的诸位相公执政,都是要一一拜望的,自然不会漏了王相国……”
王淳连连摇头:“……旁人那里不要去了,只要有本官叔父一人照拂,李节度日后便前途无量,其余诸人皆腐儒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节度便不必在他们那边耗费时间了!”
这几句话说得老气横秋,吕端忍不住讥讽道:“怀仁节度不过而立之年便做到了一方藩镇,右骁卫大将军,检校太保,没有王相公照拂,前途似乎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王淳怒道:“……你这儒生好不识趣,本官和李节度面前,哪有你说话的份?”
他一直称李文革为“节度”,既不肯按照这个时代对节度使的统一叫法称“节帅”也不肯按照职事官衔称呼李文革为“大将军”,实在是因为这两个称呼都令他老人家深感不爽。一样手里面有兵有地盘,自己的地盘还比他大比他好,又有一个做宰相的叔父照拂,凭啥他年纪轻轻便可以又做节度使又做大将军,自己却只能顶着个虞侯头衔“权知京兆府”?
李文革却并不十分恼怒的样子,伸手止住了要继续发言的吕端,笑道:“既是宴会,吃好喝好才是要紧,这些没甚打紧的话,一味说来作甚?”
说着,向吕端连连使眼色。
吕端心知他在捉弄这位代理京兆尹,摇头叹息苦笑着不再说话。
“如何是没打紧的话?”
王淳倒是认真起来,放下酒杯故作神秘地道:“叔父前些日子来信,和本官说起,李节度先前在延州,与他老人家似乎有些龃龉……”
“哦——?”李文革眉棱骨轻轻一动,微笑着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听着王淳下面的话语。
“……节度当真是幸甚,相国大人没有丝毫记恨之意,真可谓宽宏大量……海纳百川……哦——宰相胸襟——”
听着他在那里自顾自说得热闹,李文革心中却暗自冷笑,王峻原先一直把宝押在高家身上,在朝廷里只怕没少给自己制造麻烦,反正从头到尾无论是折从阮还是李彬都从来不曾对此人报过什么希望。说到宽宏大量……自己如今扳倒高家强势上位,不和王峻来算这笔旧账便是给郭威的这位副统帅兼亲密战友留着些许颜面了。无论外人怎么看,王峻应该明白这一点,此人虽然狂妄跋扈,却绝非愚蠢无知。高家已经倒了,对王峻... -->>
作为中国两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都,长安还在,却已经不是昔日的长安了……
和周围的田亩人家一样,上林苑已经荒芜了,镐池已经干枯,昔日鱼鸟肆意的仙境如今只剩下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泥迹。曾经招待过四夷君长和诸国政要的大明宫已经只剩下一片残垣断瓦,含元殿的基座上,几只懒洋洋的寒鸦栖息鸹噪着,北苑的大安宫已经被抹去了全部存在痕迹,昔日显赫一时的秦王府所在位置,现在稀稀落落居住着几户人家,大明宫那青石铺就的宫墙还在,却已经斑驳得不成样子,多少年风日晒雨淋之下,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神采气度。
城里的情况也差相仿佛,除了里坊的建筑格局没有变,其他的都已经变了。朱雀大街上人烟稀少,原本繁华昌盛的西市如今只有十来个小商贩在经营叫卖,平康坊的姑娘们再如何涂脂抹粉也抹不平脸上的岁月风霜,芙蓉园中野草丛生,曲江池里泥鳅横行,城北的太极宫……除了宫墙依旧,大部分建筑物已经被掩埋在瓦砾中。
当年曾经拥有过百万人口的辉煌都市,如今全城的居民加在一起还不足三千户。
这便是广顺三年十二月的长安,一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象征。
李文革初进长安时,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这座都市,不要说比之当年的大唐之都,便是比起现在的延州都有所不如,这是一座完全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驻守长安的是当朝宰辅王峻的侄子王淳,他目前以殿前侍卫马步军虞侯的职务权知京兆府事,手上只有三个指挥不到一千人的驻守兵力,长安、万年两县当中,万年县令的位置空了已经将近四十年,却无人填补,一直以长安县令兼知万年县事。
这倒也不难理解,万年县主要是当年的皇亲贵戚王子王孙们居住,大片的土地山林田亩茶园牧场别业都是这些贵族的私产,随着朱温篡唐的步骤一步步展开,这些人几乎全数都被迁去东都洛阳,万年县剩下来的人口经过这些年的饥荒和战乱,如今连两百户都没有。这么一点人口,再单设一个万年县县衙,确实也没什么意义了。
节度使进京,是件大事,按理说王淳是不应该怠慢的,虽说他是宰相亲族,又实际掌着京兆军政,坐镇长安俯瞰关中,但毕竟不能和威权赫赫的节度使相比。以李文革此时的身份,不要说王淳,便是王峻亲来,都有资格平起平坐。王淳虽然屁股坐在长安,但是对他,关中的藩镇们还真没有几个人看在眼里,不要说史家冯家,便是当初的高家,也从未将他这号人物放在眼里。要趁他无能夺取长安,这些地方诸侯没这个本事,但是却也并没有谁担心王淳会对自己不利。
笑话,折从阮这样老虎就蹲在身边打盹,谁还会去在意一条土狗?
然则王淳自己却不是这样以为的,自从挤走了李洪信,满心以为自己能够接替这个老牌军阀在关中称王称霸,然而皇帝却毫不领情地任命数朝元老在朝中资历仅次于冯道的宣徽北院使检校太傅左千牛卫上将军翟光鄴为永兴军节度使权知京兆府,他这个逼迫李洪信入朝的大功臣却仅仅得了个“同知京兆府事”的名义,好在崔某人命薄,十月份便病死了,长安这才算轮到他王淳主事。
在王淳看来,延州那种偏僻的小地方出来的节度使,也没啥了不起的。和他这个来自中原的见过大世面的宰相亲族比较起来,这个过境的李文革纯粹是个土老帽。
话虽如此,不迎不送,不宴不请,毕竟是有失礼数的事情,再说又有京城叔父的信函在此,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做的。
因此在得到负责巡城的左都押牙报告之后,王淳还是带着亲兵坐着盛行起来还不到两百年的轿子来到城西迎接李文革一行。他好歹也算武将出身,坐轿子倒不纯粹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彰显身份。在汴梁呆得久了,中书门下的相公们、部院寺监的大臣们,大多都是坐轿子的,就是前任权知京兆崔某人,也是坐着轿子晃来晃去,骑马的除了武将,便是一些边臣节帅。王淳的身份在汴京实在太低,自然不敢嚣张,然而此刻在长安他自家便是土皇上,自然不用过于在意了。
见面的时候,他正要下轿,透过撩起的轿帘看到李文革没有下马,便自又坐了回去。在轿子内和李文革。
他如此怠慢嘴脸,自然惹得李文革的随行人员大怒,没有李文革的命令,康石头等护卫亲兵不敢擅动,反倒是负责引领李文革进京的吕端趋前说话,责备王淳失礼。
王淳哪里肯把吕端放在眼里,六品的职衔,又是在太仆寺这样的闲衙门供职,有甚了不起?若不是知道此人有皇命在身,当即便叫随从打他一顿了……
李文革却好涵养,不但自家没有发火,还及时止住了要与王淳好好理论一番的吕端。
到了晚上设宴款待的时候,王淳的几句话却再度令李文革和吕端面面相觑。
这草包一面剔着牙一面对李文革道:“李节度进了京,可要好好去拜见一番本官的叔父!”
李文革忍着笑客气道:“在下初次进京,中书的诸位相公执政,都是要一一拜望的,自然不会漏了王相国……”
王淳连连摇头:“……旁人那里不要去了,只要有本官叔父一人照拂,李节度日后便前途无量,其余诸人皆腐儒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节度便不必在他们那边耗费时间了!”
这几句话说得老气横秋,吕端忍不住讥讽道:“怀仁节度不过而立之年便做到了一方藩镇,右骁卫大将军,检校太保,没有王相公照拂,前途似乎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王淳怒道:“……你这儒生好不识趣,本官和李节度面前,哪有你说话的份?”
他一直称李文革为“节度”,既不肯按照这个时代对节度使的统一叫法称“节帅”也不肯按照职事官衔称呼李文革为“大将军”,实在是因为这两个称呼都令他老人家深感不爽。一样手里面有兵有地盘,自己的地盘还比他大比他好,又有一个做宰相的叔父照拂,凭啥他年纪轻轻便可以又做节度使又做大将军,自己却只能顶着个虞侯头衔“权知京兆府”?
李文革却并不十分恼怒的样子,伸手止住了要继续发言的吕端,笑道:“既是宴会,吃好喝好才是要紧,这些没甚打紧的话,一味说来作甚?”
说着,向吕端连连使眼色。
吕端心知他在捉弄这位代理京兆尹,摇头叹息苦笑着不再说话。
“如何是没打紧的话?”
王淳倒是认真起来,放下酒杯故作神秘地道:“叔父前些日子来信,和本官说起,李节度先前在延州,与他老人家似乎有些龃龉……”
“哦——?”李文革眉棱骨轻轻一动,微笑着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听着王淳下面的话语。
“……节度当真是幸甚,相国大人没有丝毫记恨之意,真可谓宽宏大量……海纳百川……哦——宰相胸襟——”
听着他在那里自顾自说得热闹,李文革心中却暗自冷笑,王峻原先一直把宝押在高家身上,在朝廷里只怕没少给自己制造麻烦,反正从头到尾无论是折从阮还是李彬都从来不曾对此人报过什么希望。说到宽宏大量……自己如今扳倒高家强势上位,不和王峻来算这笔旧账便是给郭威的这位副统帅兼亲密战友留着些许颜面了。无论外人怎么看,王峻应该明白这一点,此人虽然狂妄跋扈,却绝非愚蠢无知。高家已经倒了,对王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