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北齐帝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贺若弼走后,还有十余天,就是名震天下的考举开展之时。
这些时日高常常在邺城之中晃来晃去,留心齐国风俗和民情、赋税、治安、政令,默默思考一些家国之类的大问题,和右相赵彦深的几句浅谈,让他对于大齐朝廷未来的政治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他还在处于消化、品酌的状态之中。
几天兜兜转转,也算是见识了不少大齐风物,跟晋阳霸者气象,包容万族,兼容并蓄不同,雄踞河北的邺城明显多了几分王者之气,民风民俗也更加纯粹一些,沿袭了魏晋遗风。
许许多多的政权都曾在此定都建国,也同样很多次沉沦于战火。
北魏崩塌之后,高欢将都城由洛阳迁往邺城,原本的邺城在北魏末的战乱之中遭受毁坏,原来的城池面积也不足以容纳迁徙的士民,于是高欢一举将洛阳的宫室全都拆除,将材木运到邺城,增筑了邺南城,并修建了新的宫殿,征发十万之众的民夫,耗时四年建成了那么一座雄伟巨城,皇城西面就是名传古今的铜雀苑,这里时邺城的至高点,是皇家园林,曹氏父子曾在此与孔融、王桀、陈琳、徐干等臣僚在此聚会,隐士作赋,谈古论今,留下了许多的佳作名篇,后人尊称为“建安风骨”。如今,这种独特的气质依然存在于这座林苑之中,天下士子云集考举的场所,就在铜雀苑之中,天下人皆能感受到大齐对于这场盛典是多么重视。
在一众士子或是苦读,或是聚众饮酒、唱诗作赋之时,高独自一人穿行在邺城之中,恍若一个参悟红尘的沙门中人。高这几天发现了很多颇为有趣的事物,比如遍布邺城僻静角落的书店。
在店门檐下统一有着“新华书局”的匾额,下面用“一号”、“二号”标记,里面全是印刷、装订精美的书籍。虽然大多在僻静角落,但里面却是来往的人却是络绎不绝。邺城差不多共有十八家这样的书店。高就有些奇怪,这天底下的有钱人居然这么多吗?
在这个年头,知识大多被世家垄断,这是上等人的东西,价值难以估量,一本书籍也是很珍贵的东西,而在邺城,感觉跟大白菜一样,随处可见。
这条武隆街,紧贴着皇城东边,虽然街道宽阔、店铺众多,可人烟却少,货物大多也是奇珍异宝,非权贵人家那里敢往这个地方多看一眼?偏偏这里也有一个书店,左侧是卖药材的,右侧是打造首饰器械的,琳琅满目,一驾雕花马车骨碌碌过去了,高踟蹰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踏了进去。门边上的仆童靠在一张矮桌上昏昏欲睡,高在檐下收了伞,俯身在矮桌上敲了一下,叫醒了那人,温声问道:“某可以进去看看吗?”
“……哦,可以可以,在这里看书是不用钱的,客人自便就是。”
他的态度还算热情,引着高进了店里,里面布置简单,很多书架并排着靠在墙面上,书架之中塞满了线状纸质的书籍。
高仔细的数着书目,发现诸如《论语》、《春秋》、《史记》这些儒家、史家典籍样样不缺,书类齐全,纵是以高世家子见过世面,也感到一阵瞠目结舌,他往边上扫了几眼,发现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前魏文人诗赋,这里也有好些,更有很多算学著作。
高目不暇接,感觉整个人心中都被震撼和满满的幸福感塞满,他随手抽出一本书,翻了几页,一股油墨香气引得人心里躁动,定睛一看,只见这本书籍墨印清晰、字迹古拙精美,拓本想是出自名家大儒之手,更奇妙的上面居然还有形似蝌蚪和小圆圈的奇怪符号,高心中默念之后,发现这竟然是根据句读画划出的,高越看越喜欢,就算是贵,他也要买下几本来。
挑了几本算经之后,问价格,却得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回答。
“一本二十文?这么便宜?”
高被震了一把,书籍是很珍贵的东西,一般都是世家大族珍藏起来,轻易不给外人观阅,很多孤本甚至是千金难买,书籍是世家的底蕴,刚才高还在琢磨,什么样的人家那么大胆,居然将这些东西摆得到处都是,也不怕惹恼了其他世家,被群起攻之……况且,做工如此精美的书籍,怎么也得要一两贯钱一本吧?谁知道居然那么便宜……
“你们的东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么珍贵的东西也舍得贱卖?”
那仆童伙计打扮的人愣了一下,和善的笑道:“客人是第一次来邺城吧?您看见门口那块匾了没有?这是将作寺特意打造的匾,您说我们的东家是谁?”
“是……陛下?”
“正是,”伙计道,“这邺城的所有书局,统统都是这块匾,天子为推行圣人教化,以内宫藏书为范本,去年命太府寺印书五万册,以平价售卖,不计老幼妇孺、士农工商,皆可观书买书……”
“五万册书籍……”高目光有些呆滞,而后微微摇摇头,“真是不可思议……”
“你们是怎么印出来的?”高摩挲着书封的背脊,还是感到有点难以置信,做工如此精美的书本,而且数量那么大,这需要雕刻多少模板,需要多少纸张,需要多少油墨,这……怎么可能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太府寺小吏,得了这个差事,每天记录卖出的书目,收钱而已,又不是匠人……”
“行,等一下,我再买一些……”
高转身又抱了一沓出来,伙计笑得眼睛都眯缝起来。
这人一会功夫的消费量抵得上他几天的了,热情道:
“客人是来邺城考举的士子吧?”
“是。”
“你早些说啊,我可以再推荐一些跟考举有关的书目给你。”<... -->>
贺若弼走后,还有十余天,就是名震天下的考举开展之时。
这些时日高常常在邺城之中晃来晃去,留心齐国风俗和民情、赋税、治安、政令,默默思考一些家国之类的大问题,和右相赵彦深的几句浅谈,让他对于大齐朝廷未来的政治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他还在处于消化、品酌的状态之中。
几天兜兜转转,也算是见识了不少大齐风物,跟晋阳霸者气象,包容万族,兼容并蓄不同,雄踞河北的邺城明显多了几分王者之气,民风民俗也更加纯粹一些,沿袭了魏晋遗风。
许许多多的政权都曾在此定都建国,也同样很多次沉沦于战火。
北魏崩塌之后,高欢将都城由洛阳迁往邺城,原本的邺城在北魏末的战乱之中遭受毁坏,原来的城池面积也不足以容纳迁徙的士民,于是高欢一举将洛阳的宫室全都拆除,将材木运到邺城,增筑了邺南城,并修建了新的宫殿,征发十万之众的民夫,耗时四年建成了那么一座雄伟巨城,皇城西面就是名传古今的铜雀苑,这里时邺城的至高点,是皇家园林,曹氏父子曾在此与孔融、王桀、陈琳、徐干等臣僚在此聚会,隐士作赋,谈古论今,留下了许多的佳作名篇,后人尊称为“建安风骨”。如今,这种独特的气质依然存在于这座林苑之中,天下士子云集考举的场所,就在铜雀苑之中,天下人皆能感受到大齐对于这场盛典是多么重视。
在一众士子或是苦读,或是聚众饮酒、唱诗作赋之时,高独自一人穿行在邺城之中,恍若一个参悟红尘的沙门中人。高这几天发现了很多颇为有趣的事物,比如遍布邺城僻静角落的书店。
在店门檐下统一有着“新华书局”的匾额,下面用“一号”、“二号”标记,里面全是印刷、装订精美的书籍。虽然大多在僻静角落,但里面却是来往的人却是络绎不绝。邺城差不多共有十八家这样的书店。高就有些奇怪,这天底下的有钱人居然这么多吗?
在这个年头,知识大多被世家垄断,这是上等人的东西,价值难以估量,一本书籍也是很珍贵的东西,而在邺城,感觉跟大白菜一样,随处可见。
这条武隆街,紧贴着皇城东边,虽然街道宽阔、店铺众多,可人烟却少,货物大多也是奇珍异宝,非权贵人家那里敢往这个地方多看一眼?偏偏这里也有一个书店,左侧是卖药材的,右侧是打造首饰器械的,琳琅满目,一驾雕花马车骨碌碌过去了,高踟蹰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踏了进去。门边上的仆童靠在一张矮桌上昏昏欲睡,高在檐下收了伞,俯身在矮桌上敲了一下,叫醒了那人,温声问道:“某可以进去看看吗?”
“……哦,可以可以,在这里看书是不用钱的,客人自便就是。”
他的态度还算热情,引着高进了店里,里面布置简单,很多书架并排着靠在墙面上,书架之中塞满了线状纸质的书籍。
高仔细的数着书目,发现诸如《论语》、《春秋》、《史记》这些儒家、史家典籍样样不缺,书类齐全,纵是以高世家子见过世面,也感到一阵瞠目结舌,他往边上扫了几眼,发现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前魏文人诗赋,这里也有好些,更有很多算学著作。
高目不暇接,感觉整个人心中都被震撼和满满的幸福感塞满,他随手抽出一本书,翻了几页,一股油墨香气引得人心里躁动,定睛一看,只见这本书籍墨印清晰、字迹古拙精美,拓本想是出自名家大儒之手,更奇妙的上面居然还有形似蝌蚪和小圆圈的奇怪符号,高心中默念之后,发现这竟然是根据句读画划出的,高越看越喜欢,就算是贵,他也要买下几本来。
挑了几本算经之后,问价格,却得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回答。
“一本二十文?这么便宜?”
高被震了一把,书籍是很珍贵的东西,一般都是世家大族珍藏起来,轻易不给外人观阅,很多孤本甚至是千金难买,书籍是世家的底蕴,刚才高还在琢磨,什么样的人家那么大胆,居然将这些东西摆得到处都是,也不怕惹恼了其他世家,被群起攻之……况且,做工如此精美的书籍,怎么也得要一两贯钱一本吧?谁知道居然那么便宜……
“你们的东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么珍贵的东西也舍得贱卖?”
那仆童伙计打扮的人愣了一下,和善的笑道:“客人是第一次来邺城吧?您看见门口那块匾了没有?这是将作寺特意打造的匾,您说我们的东家是谁?”
“是……陛下?”
“正是,”伙计道,“这邺城的所有书局,统统都是这块匾,天子为推行圣人教化,以内宫藏书为范本,去年命太府寺印书五万册,以平价售卖,不计老幼妇孺、士农工商,皆可观书买书……”
“五万册书籍……”高目光有些呆滞,而后微微摇摇头,“真是不可思议……”
“你们是怎么印出来的?”高摩挲着书封的背脊,还是感到有点难以置信,做工如此精美的书本,而且数量那么大,这需要雕刻多少模板,需要多少纸张,需要多少油墨,这……怎么可能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太府寺小吏,得了这个差事,每天记录卖出的书目,收钱而已,又不是匠人……”
“行,等一下,我再买一些……”
高转身又抱了一沓出来,伙计笑得眼睛都眯缝起来。
这人一会功夫的消费量抵得上他几天的了,热情道:
“客人是来邺城考举的士子吧?”
“是。”
“你早些说啊,我可以再推荐一些跟考举有关的书目给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