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浴火重生大同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军队在阿富汗的突然军事行动,完全打乱了西方各国的部署,措手不及的欧美政治家们纷纷发表措辞激烈的讲话,怎奈米已成炊,恼怒之余,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布局。
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使中国拥有了坚实无比的前进基地。由1920年开始的中阿全面合作虽然曾一度停滞,但七年来的合作成果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主要包括: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各大空军基地;喀布尔——坎大哈、喀布尔——中国喀什两条铁路干线;中国企业在阿投资兴建的300多家织布厂、被服厂、化工厂、农业基地等。这些基础设施都可以为进驻阿富汗的解放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就地补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即便撇开阿富汗国内的有利条件,单以兰新铁路从新疆调运物资,中国军队在阿富汗所享受的后勤保障,也是绝大多数经略中亚的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倾力发展新疆经济,等的就是这一天。中国军队进驻阿富汗后,严守解放军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阿富汗人民秋毫无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阿国国民的敌意。在纳第尔领导的新政府协助下,解放军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最令西方不安的是,中国军方战后非但没有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将原属第1集团军的第1、第3两个重型装甲师重新编入战斗序列,开进阿富汗境内,部署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同时,第5机步师、第6机步师、第207装甲师奉命南下,逼近阿南部边境,兵锋直指集结在边境线上的25万英国大军。
当英国印度总督魏菲尔勋爵得知解放军最精锐的5个重型机械化师大兵压境时,感到情况不妙,向国内发出了急电。消息传到伦敦,英王大为紧张,连夜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驻印英军中虽然也有不少装甲部队,但和解放军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中国陆军第1装甲师为例:该师属甲类重型装甲师,全年保持齐装满员的战训状态,所有新式的海陆空武器都要率先装备第1装甲师,是甲类军中的甲类。其火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和后勤支援能力等都十分惊人。第1装甲师拥有各型火炮120门,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公尺至35公里不等,所有炮兵营齐射一次火力的投射总量可达2.5吨。在装甲兵方面,第1装甲师列装的最新型“野马-21”主战坦克和“悍-06”步兵战车达435辆,仅一个师的战车数量就超过英军装甲车辆的总和,其突击威力自不需多说。在1925年底举行的战役演训中,该师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50公里以上。另外,第1装甲师还配有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50余架。然而在英军中却找不出一架直升机,原因很简单,英国不具备武装直升机的生产技术。
英国之所以在边境集结重兵,原意不过是作个威慑、或者随战局发展选择进入阿富汗的最佳时机,压根就没打算过和解放军单独抗衡。可是谁都不曾料到,中国军队能在短短12天内就结束了战争。因此,如今的大英帝国,不得不独力迎接来自中国的挑战。这是因为,英国是中南亚、中东地区势力最强的殖民帝国,其他任何一国都不能望其项背。单说军力方面,英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包括印度籍士兵)总兵力就达36万。相比之下,美、德诸国基本上没有军事存在。
面对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武力威胁,御前会议上的畏战情绪非常浓厚。大臣们普遍认为,中国陆军战力举世无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与其正面冲突,应积极从外交途径寻求解决。在此前提下,即便牺牲部分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陆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对这种论调极为不满,但国王和首相显然都倾向于避战求和。丘吉尔眼见在内阁中孤掌难鸣,只得退而求其次,主动请缨赴印度解决危机。这原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英王正愁没人肯挑起这个重担,见丘吉尔如此深明大义,不禁有些感动,当场命他全权代表英国政府,以视察军务为名前往印度。
丘吉尔自有他的一套想法,他认为中国军力虽强,但未必敢贸然挑起战端。一则,英国早已和美、德等国结成了相当稳固的战略利益同盟,这些国家绝不会坐视不理,眼看着中国独吞中南亚乃至中东;而中国师出无名,悍然出兵只会引来群起而攻。二来,英国陆军也并非窝囊到了不可一战的地步,在兵力上也略占上风,真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痛痛快快打一仗也未尝不可。
其实在丘吉尔内心深处,甚至隐隐期待着这场战争。在他看来,即便英国以整个印度来换取和平,中国人也不会就此罢休,反而是纵容其进一步向全球扩张。与其苟且偷安,不如拼死一搏。这样想的话,中英开战反而是个把美、德诸国统统拉下水的契机。丘吉尔性格倔强而自负,早在受命前就打定了主意,宁可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绝不向中国屈服。
3月29日,丘吉尔乘坐的皇家海军“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抵达孟买港。这位踌躇满志的帝国陆军大臣刚踏上印度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就在此前一天,3月28日,中苏两国在上海联合国总部联袂召集“非常联合国大会”,公开谴责英国政府在印度的所作所为,会议发表了由中国起草的《印度人权现状调查报告》,并且以联合国大会的名义致函英国政府和议会,敦促其尊重广大印度人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意愿,废除殖民法律,恢复印度人民的一切权利。
这无疑是一个令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的文件。英国既不属于联合国成员,按理说对联合国的决议大可不必理会。但文件公布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在印度国内,此举非常迎合民心。
事实俱在,英国自1819年殖民印度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视印度民众为猪狗,供其驱策。英国当局制定的殖民法律公开剥夺了印度人几乎所有基本人权。长期的野蛮统治引发了印度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有识之士们其实早已看出这一趋势,力图变革。但主动变革和“兵临城下”的被动变革完全是两回事情。
丘吉尔无限担忧地意识到,不论英国是否接受这个文件,影响已经造成了。也就是说,联大一开,中国就在事实上、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出兵理由,同时获得了印度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响应。
“人权!该死的人权!”丘吉尔低声咒骂道。在这位精明的政治家看来,所谓“人权”不过是个隐藏着巨大图谋的政治幌子。可是,如果这个“幌子”的背后正好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战争机器,那么它爆发出的威力将是难以预料的。想到此处,丘吉尔暗自捏了一把冷汗。可以想象,打着“人权”“民族解放”旗号的中国军队,会受到印度人怎样的欢迎?更可怕的是,一旦中国在印度得手,大英帝国治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日后恐怕都不得安宁了。
正当丘吉尔在新德里的总督府内坐卧不宁时,北方喀布尔的天空上,再次迎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王啸飞大将的专机。飞机徐徐降落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舱门打开,第一个映入王啸飞眼帘的正是热情如火的纳第尔。... -->>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军队在阿富汗的突然军事行动,完全打乱了西方各国的部署,措手不及的欧美政治家们纷纷发表措辞激烈的讲话,怎奈米已成炊,恼怒之余,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布局。
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使中国拥有了坚实无比的前进基地。由1920年开始的中阿全面合作虽然曾一度停滞,但七年来的合作成果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主要包括: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各大空军基地;喀布尔——坎大哈、喀布尔——中国喀什两条铁路干线;中国企业在阿投资兴建的300多家织布厂、被服厂、化工厂、农业基地等。这些基础设施都可以为进驻阿富汗的解放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就地补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即便撇开阿富汗国内的有利条件,单以兰新铁路从新疆调运物资,中国军队在阿富汗所享受的后勤保障,也是绝大多数经略中亚的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倾力发展新疆经济,等的就是这一天。中国军队进驻阿富汗后,严守解放军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阿富汗人民秋毫无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阿国国民的敌意。在纳第尔领导的新政府协助下,解放军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最令西方不安的是,中国军方战后非但没有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将原属第1集团军的第1、第3两个重型装甲师重新编入战斗序列,开进阿富汗境内,部署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同时,第5机步师、第6机步师、第207装甲师奉命南下,逼近阿南部边境,兵锋直指集结在边境线上的25万英国大军。
当英国印度总督魏菲尔勋爵得知解放军最精锐的5个重型机械化师大兵压境时,感到情况不妙,向国内发出了急电。消息传到伦敦,英王大为紧张,连夜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驻印英军中虽然也有不少装甲部队,但和解放军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中国陆军第1装甲师为例:该师属甲类重型装甲师,全年保持齐装满员的战训状态,所有新式的海陆空武器都要率先装备第1装甲师,是甲类军中的甲类。其火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和后勤支援能力等都十分惊人。第1装甲师拥有各型火炮120门,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公尺至35公里不等,所有炮兵营齐射一次火力的投射总量可达2.5吨。在装甲兵方面,第1装甲师列装的最新型“野马-21”主战坦克和“悍-06”步兵战车达435辆,仅一个师的战车数量就超过英军装甲车辆的总和,其突击威力自不需多说。在1925年底举行的战役演训中,该师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50公里以上。另外,第1装甲师还配有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50余架。然而在英军中却找不出一架直升机,原因很简单,英国不具备武装直升机的生产技术。
英国之所以在边境集结重兵,原意不过是作个威慑、或者随战局发展选择进入阿富汗的最佳时机,压根就没打算过和解放军单独抗衡。可是谁都不曾料到,中国军队能在短短12天内就结束了战争。因此,如今的大英帝国,不得不独力迎接来自中国的挑战。这是因为,英国是中南亚、中东地区势力最强的殖民帝国,其他任何一国都不能望其项背。单说军力方面,英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包括印度籍士兵)总兵力就达36万。相比之下,美、德诸国基本上没有军事存在。
面对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武力威胁,御前会议上的畏战情绪非常浓厚。大臣们普遍认为,中国陆军战力举世无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与其正面冲突,应积极从外交途径寻求解决。在此前提下,即便牺牲部分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陆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对这种论调极为不满,但国王和首相显然都倾向于避战求和。丘吉尔眼见在内阁中孤掌难鸣,只得退而求其次,主动请缨赴印度解决危机。这原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英王正愁没人肯挑起这个重担,见丘吉尔如此深明大义,不禁有些感动,当场命他全权代表英国政府,以视察军务为名前往印度。
丘吉尔自有他的一套想法,他认为中国军力虽强,但未必敢贸然挑起战端。一则,英国早已和美、德等国结成了相当稳固的战略利益同盟,这些国家绝不会坐视不理,眼看着中国独吞中南亚乃至中东;而中国师出无名,悍然出兵只会引来群起而攻。二来,英国陆军也并非窝囊到了不可一战的地步,在兵力上也略占上风,真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痛痛快快打一仗也未尝不可。
其实在丘吉尔内心深处,甚至隐隐期待着这场战争。在他看来,即便英国以整个印度来换取和平,中国人也不会就此罢休,反而是纵容其进一步向全球扩张。与其苟且偷安,不如拼死一搏。这样想的话,中英开战反而是个把美、德诸国统统拉下水的契机。丘吉尔性格倔强而自负,早在受命前就打定了主意,宁可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绝不向中国屈服。
3月29日,丘吉尔乘坐的皇家海军“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抵达孟买港。这位踌躇满志的帝国陆军大臣刚踏上印度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就在此前一天,3月28日,中苏两国在上海联合国总部联袂召集“非常联合国大会”,公开谴责英国政府在印度的所作所为,会议发表了由中国起草的《印度人权现状调查报告》,并且以联合国大会的名义致函英国政府和议会,敦促其尊重广大印度人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意愿,废除殖民法律,恢复印度人民的一切权利。
这无疑是一个令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的文件。英国既不属于联合国成员,按理说对联合国的决议大可不必理会。但文件公布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在印度国内,此举非常迎合民心。
事实俱在,英国自1819年殖民印度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视印度民众为猪狗,供其驱策。英国当局制定的殖民法律公开剥夺了印度人几乎所有基本人权。长期的野蛮统治引发了印度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有识之士们其实早已看出这一趋势,力图变革。但主动变革和“兵临城下”的被动变革完全是两回事情。
丘吉尔无限担忧地意识到,不论英国是否接受这个文件,影响已经造成了。也就是说,联大一开,中国就在事实上、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出兵理由,同时获得了印度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响应。
“人权!该死的人权!”丘吉尔低声咒骂道。在这位精明的政治家看来,所谓“人权”不过是个隐藏着巨大图谋的政治幌子。可是,如果这个“幌子”的背后正好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战争机器,那么它爆发出的威力将是难以预料的。想到此处,丘吉尔暗自捏了一把冷汗。可以想象,打着“人权”“民族解放”旗号的中国军队,会受到印度人怎样的欢迎?更可怕的是,一旦中国在印度得手,大英帝国治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日后恐怕都不得安宁了。
正当丘吉尔在新德里的总督府内坐卧不宁时,北方喀布尔的天空上,再次迎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王啸飞大将的专机。飞机徐徐降落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舱门打开,第一个映入王啸飞眼帘的正是热情如火的纳第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