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召集数十万兵马入京勤王,瓦剌全族不过数十万人,比长线,如何同国朝比?”
徐循向韩女史投去赞许的一瞥,“且不说长线必败,只说这批辎重,不错,中军辎重,应该是泰半便宜了瓦剌,甚至还包括一些准备战胜后给将士们的赏赐……不过,也因为此,现在的瓦剌已经是吃得很饱了,从汉至今,自来蛮夷入侵,都以打草谷名之,打草谷为的是过冬。彼处天气苦寒、缺衣少食,所以民兵一体,凡是放牧的男丁,都可以射箭作战,随着首领入关抢掠。但也正因为如此,瓦剌将兵,没可能如臂使指,必须要照顾到各部族的需要,现在钱粮都有了,蛮人愚蠢,烧杀抢掠中,不会特意留下车辆吧,能运回自己帐篷的财物最多也就是这么多了。这一次入寇那十几万人,都快吃饱了吧?除了也先以外,还有谁是野心勃勃,一定要占据中原之地才会安心的?再往下打,多出来的财物也运不走,可掉下来的头颅却是自己的。”
郕王并不愚笨,只是无知而已,听徐循普及了一番常识,也是若有所思,“既然如此,瓦剌肯定无法坚持过久,只要等下了雪,入了冬,京城之危,便可自解了?”
现在是八月份,还是中秋时分,到入冬还有两个月时间,徐循是觉得瓦剌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蛮夷从来不擅攻城,到京城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能顶过最开始的半个月,速攻不下,考虑到各地勤王军队已经在路上了,瓦剌军心必然难以保持。这一次入寇他们是大赚了,即使攻不下京城,也无损于也先的威望,我看他们不会死拼的,攻不下应该就会转移目标,也许去打大同、宣府,也许就是撤回关外。只要能守稳京城,抵抗过最初一波攻击,最难的一关,应该就会过去。”
这番分析并没有什么王师威武的空话,而是实打实从瓦剌的利益角度分析,再有澶渊之盟这个类似的例子放着给郕王做对比,郕王经过一番思索,也是认可了徐循的看法,“不错,要不是哥哥实在……”
他打了个磕巴,但还是很坚定地往下说,“实在是过于轻浮愚蠢,行军犹如儿戏,瓦剌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突破怀来,甚而连大同都未必会败。这一次的进展,连也先都没料到,他根本没做好吞下北地的准备,抢到这份上,其实差不多也够了……打京城就是个添头,打不下来也不会恋战。只要能挺过最初一波攻势,北地大局,不会完全颠覆。”
基本立场统一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抵挡瓦剌最初也肯定是最猛烈的那波攻势。
“京城乃是天下雄城,”徐循对此的态度是谨慎乐观,“虎踞幽燕、墙高枪利,当年靖难之役都能挡得住李景隆的十三万大军攻城,之后迁都时又多番加筑,只要能得一良臣守卫,要挡住瓦剌的攻势,不会太难吧?”
“但京中得用的武将,都被带到河北了。”郕王有几分踌躇,“朝中人事,我又不熟悉,焉知谁人可用,谁人又是李景隆一般的‘人才’呢?”
自然而然,他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徐循。
“我熟悉的那些人名,也有九成都去了河北。”徐循如实说,见郕王顿时有些沮丧,忍不住要发笑,“不过此事却又好解决得很——明日朝会,自然要议论军事,你且听听群臣有谁支持迁都,有谁主张留守,到时再去将司礼监金英、兴安、东厂柳知恩传来,和他们商议着,从支持留守的大臣中,挑一名德望才干足以服众的,出来主持战事,不就是了?对朝廷政事,这些内侍,知道得可比我们俩都要清楚。”
一边说,一边心中也是暗叫侥幸——若非太皇太后生前的安排,此时的自己,又哪能如此从容不迫?只怕早就和郕王一道乱成了一锅粥,很可能连得位的正统,都不会拼命争取……就不知太皇太后做下决定时,又有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京中居然面临如此局面,连她这道最后的保险,都是用了上来。
“难道娘明日不跟我一道上朝吗?”郕王听了徐循语气,倒是一怔,不安之色又浮现了出来。“可您不来,我——”
徐循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摇头道,“国朝没有垂帘听政的事情,这个先例,不能在我这里开了。再说,我懂得也不多,帮不了你什么,这朝政一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你如此聪明,想必不过数日,也就能上手了。”
见郕王还要再争辩什么,她又道,“壮儿,你可要记住,你终究不是太子登基,我也不是太后……许多事情,我们不能不格外小心。”
郕王微微一凛,肃然道,“儿子知道了。”
又流露少许孺慕之情,“可娘也不能不放手不管——没有您掌着弦,儿子心里可不稳当。”
徐循想到还根本没来得及讨论的许多棘手问题,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她亦是担心郕王能否应付得来,口中却道,“我怎么是掌弦?无非帮着你查缺补漏吧,等这一难关过去了,还是得靠你自己——放心吧,连你哥哥都能安安稳稳的,只要你别和他一样自寻死路,也就是皇帝而已,难道还当不下去么?”
郕王思及前路,不免又露出少许不安,徐循只冷眼看着,却不再出言劝慰、保证什么。
即使是亲生母子,在皇权跟前尚且还有反目成仇的,很多事,与其等事发后再追悔莫及,不如从一开始就防微杜渐,把心病扼杀于萌芽之前。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
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召集数十万兵马入京勤王,瓦剌全族不过数十万人,比长线,如何同国朝比?”
徐循向韩女史投去赞许的一瞥,“且不说长线必败,只说这批辎重,不错,中军辎重,应该是泰半便宜了瓦剌,甚至还包括一些准备战胜后给将士们的赏赐……不过,也因为此,现在的瓦剌已经是吃得很饱了,从汉至今,自来蛮夷入侵,都以打草谷名之,打草谷为的是过冬。彼处天气苦寒、缺衣少食,所以民兵一体,凡是放牧的男丁,都可以射箭作战,随着首领入关抢掠。但也正因为如此,瓦剌将兵,没可能如臂使指,必须要照顾到各部族的需要,现在钱粮都有了,蛮人愚蠢,烧杀抢掠中,不会特意留下车辆吧,能运回自己帐篷的财物最多也就是这么多了。这一次入寇那十几万人,都快吃饱了吧?除了也先以外,还有谁是野心勃勃,一定要占据中原之地才会安心的?再往下打,多出来的财物也运不走,可掉下来的头颅却是自己的。”
郕王并不愚笨,只是无知而已,听徐循普及了一番常识,也是若有所思,“既然如此,瓦剌肯定无法坚持过久,只要等下了雪,入了冬,京城之危,便可自解了?”
现在是八月份,还是中秋时分,到入冬还有两个月时间,徐循是觉得瓦剌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蛮夷从来不擅攻城,到京城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能顶过最开始的半个月,速攻不下,考虑到各地勤王军队已经在路上了,瓦剌军心必然难以保持。这一次入寇他们是大赚了,即使攻不下京城,也无损于也先的威望,我看他们不会死拼的,攻不下应该就会转移目标,也许去打大同、宣府,也许就是撤回关外。只要能守稳京城,抵抗过最初一波攻击,最难的一关,应该就会过去。”
这番分析并没有什么王师威武的空话,而是实打实从瓦剌的利益角度分析,再有澶渊之盟这个类似的例子放着给郕王做对比,郕王经过一番思索,也是认可了徐循的看法,“不错,要不是哥哥实在……”
他打了个磕巴,但还是很坚定地往下说,“实在是过于轻浮愚蠢,行军犹如儿戏,瓦剌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突破怀来,甚而连大同都未必会败。这一次的进展,连也先都没料到,他根本没做好吞下北地的准备,抢到这份上,其实差不多也够了……打京城就是个添头,打不下来也不会恋战。只要能挺过最初一波攻势,北地大局,不会完全颠覆。”
基本立场统一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抵挡瓦剌最初也肯定是最猛烈的那波攻势。
“京城乃是天下雄城,”徐循对此的态度是谨慎乐观,“虎踞幽燕、墙高枪利,当年靖难之役都能挡得住李景隆的十三万大军攻城,之后迁都时又多番加筑,只要能得一良臣守卫,要挡住瓦剌的攻势,不会太难吧?”
“但京中得用的武将,都被带到河北了。”郕王有几分踌躇,“朝中人事,我又不熟悉,焉知谁人可用,谁人又是李景隆一般的‘人才’呢?”
自然而然,他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徐循。
“我熟悉的那些人名,也有九成都去了河北。”徐循如实说,见郕王顿时有些沮丧,忍不住要发笑,“不过此事却又好解决得很——明日朝会,自然要议论军事,你且听听群臣有谁支持迁都,有谁主张留守,到时再去将司礼监金英、兴安、东厂柳知恩传来,和他们商议着,从支持留守的大臣中,挑一名德望才干足以服众的,出来主持战事,不就是了?对朝廷政事,这些内侍,知道得可比我们俩都要清楚。”
一边说,一边心中也是暗叫侥幸——若非太皇太后生前的安排,此时的自己,又哪能如此从容不迫?只怕早就和郕王一道乱成了一锅粥,很可能连得位的正统,都不会拼命争取……就不知太皇太后做下决定时,又有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京中居然面临如此局面,连她这道最后的保险,都是用了上来。
“难道娘明日不跟我一道上朝吗?”郕王听了徐循语气,倒是一怔,不安之色又浮现了出来。“可您不来,我——”
徐循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摇头道,“国朝没有垂帘听政的事情,这个先例,不能在我这里开了。再说,我懂得也不多,帮不了你什么,这朝政一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你如此聪明,想必不过数日,也就能上手了。”
见郕王还要再争辩什么,她又道,“壮儿,你可要记住,你终究不是太子登基,我也不是太后……许多事情,我们不能不格外小心。”
郕王微微一凛,肃然道,“儿子知道了。”
又流露少许孺慕之情,“可娘也不能不放手不管——没有您掌着弦,儿子心里可不稳当。”
徐循想到还根本没来得及讨论的许多棘手问题,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她亦是担心郕王能否应付得来,口中却道,“我怎么是掌弦?无非帮着你查缺补漏吧,等这一难关过去了,还是得靠你自己——放心吧,连你哥哥都能安安稳稳的,只要你别和他一样自寻死路,也就是皇帝而已,难道还当不下去么?”
郕王思及前路,不免又露出少许不安,徐循只冷眼看着,却不再出言劝慰、保证什么。
即使是亲生母子,在皇权跟前尚且还有反目成仇的,很多事,与其等事发后再追悔莫及,不如从一开始就防微杜渐,把心病扼杀于萌芽之前。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