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秦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自杀这种事,扶苏很熟悉。他是秦朝的大公子,从小学习帝王之术。什么时候该赐死大臣,秦朝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范睢、白起、吕不韦,凡是威胁到国家统治,你八成会收到君主御赐的三样礼物,鸠酒、白绫、宝剑。
扶苏也曾经幻想过成为秦朝新的皇帝,励志图新,一改秦朝的颓势。他审视秦朝现在的大臣,还好,没有人够的上死罪。这让尊崇儒家仁术的他很欣慰,不用成为手染鲜血的 侩子手。
扶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个道理一直没弄清楚,统治者学习儒术,是为了利用而不是信奉。
生在帝王之家,想不染血腥,只能是笑谈。扶苏收到咸阳发来的诏书,他终究还是要杀人,没想到被杀的是他自己。
杀死复苏的建议,是赵高首先提出来的。他迫不及待的拉开报复秦朝的序章,从扶苏开始。
赵高的报复心理是凶残的,根本不讲原则,以搞垮秦朝为最终目的。想让别人认可他的行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和同伙差点因此窝里反,胡亥和李斯联名抗议,认为没必要杀死扶苏。
罪大莫过噬君,恶极莫过杀亲。胡亥的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赵高的引诱。违背始皇帝的遗愿,已经令他心神难安,无论如何,他也不愿意再杀害长兄。
不忍杀兄的理由从胡亥口中说出,既苍白,又充分,很能代表他现在的心情,交织着权力和亲情的取舍。
李斯反对赵高的理由则比胡亥复杂的多,因为他的处境比谁都艰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始皇帝身上,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始皇帝死后,他才发现不能相容于两派皇子,由原来的位极人臣,沦落到在权力夹缝中趋炎附势,借以生存的地步。
李斯对赵高的态度是痛恨加上感激,他埋怨赵高扰乱政局,把他置于水火之中,又要谢谢赵高为他点明时局,认清今后的形势。
李斯精打细算之后,决意不再同赵高为伍。矫诏这件事情,毕竟没有外人知道。赵高和胡亥都不敢说出去,他还能在世人面前保留完美的形象。如果同意杀害扶苏,一定会落下助纣为虐的口实,他名垂青史的梦想将会破灭。
另外,李斯也渐渐感到恐惧,对赵高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恐惧。这个太监比任何人都胆大妄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李斯年龄大了,没几年就要退休,他不想找别人麻烦,也不想别人找他麻烦。让赵高无暇顾及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留下扶苏的性命,赵高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他就可以坐看两派斗争,安享晚年。
座山观虎斗,是渔利者最喜欢的消遣,李斯似乎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有这个资格么?
赵高对李斯根本不屑一顾,李斯的利用价值,早已在矫诏那一刻彻底丧失。杀掉扶苏只要胡亥同意就能够推行,李斯的意见不过是决定他自己还能活多久而已。
对付胡亥,赵高的经验太丰富了。先讲解江山无限美好,让胡亥激情澎湃。再突出扶苏的威胁,让胡亥心惊胆颤。最后进行鼓励,争权夺利,非要赶尽杀绝才行。每次话听到这里,胡亥就会完全迷失自己,任由赵高为所欲为。
赵高动员过胡亥,开始对杀害扶苏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李斯没有投出他宝贵的反对票。既然反对的结果是二比一,扶苏还是要死,他何不给胜利者做个顺水人情?
李斯收获了赵高赞许的目光,他竟然有感谢赵高赏识的冲动,这是什么世道?李斯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痛苦。他不仅丧失了政治操守,连人格都有屈服于赵高的趋势。
对于赵高,李斯有个深刻的认识,太监不是随便的人,随便起来的太监不是人。他这个观点,马上将得到验证。
秦朝毁灭的步伐越快,赵高才越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向着自己崇高的复仇目标,不断奋进。他不给胡亥和李斯平复心情的时间,又有惊人之语,杀死扶苏,天下还不够稳固,蒙恬手握重兵,跟扶苏同气连枝,必须一起除去,才可以安枕无忧。
胡亥和李斯张开的嘴里,能塞进去鸡蛋。他们猜不透赵高的身体里,到底装了多少邪恶的念头。
都说始皇帝是暴君,把国家治理的天怒人怨,可赵高的劣行比始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还能从始皇帝身上找到可取的地方,他至少没有杯酒释兵权,对开国功臣动手,而赵高分明要做始皇帝的好奴才,替他弥补这个遗憾。
赵高为什么非杀蒙恬不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赵高针对的并不是蒙恬自己,杀掉蒙恬的潜... -->>
对于自杀这种事,扶苏很熟悉。他是秦朝的大公子,从小学习帝王之术。什么时候该赐死大臣,秦朝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范睢、白起、吕不韦,凡是威胁到国家统治,你八成会收到君主御赐的三样礼物,鸠酒、白绫、宝剑。
扶苏也曾经幻想过成为秦朝新的皇帝,励志图新,一改秦朝的颓势。他审视秦朝现在的大臣,还好,没有人够的上死罪。这让尊崇儒家仁术的他很欣慰,不用成为手染鲜血的 侩子手。
扶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个道理一直没弄清楚,统治者学习儒术,是为了利用而不是信奉。
生在帝王之家,想不染血腥,只能是笑谈。扶苏收到咸阳发来的诏书,他终究还是要杀人,没想到被杀的是他自己。
杀死复苏的建议,是赵高首先提出来的。他迫不及待的拉开报复秦朝的序章,从扶苏开始。
赵高的报复心理是凶残的,根本不讲原则,以搞垮秦朝为最终目的。想让别人认可他的行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和同伙差点因此窝里反,胡亥和李斯联名抗议,认为没必要杀死扶苏。
罪大莫过噬君,恶极莫过杀亲。胡亥的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赵高的引诱。违背始皇帝的遗愿,已经令他心神难安,无论如何,他也不愿意再杀害长兄。
不忍杀兄的理由从胡亥口中说出,既苍白,又充分,很能代表他现在的心情,交织着权力和亲情的取舍。
李斯反对赵高的理由则比胡亥复杂的多,因为他的处境比谁都艰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始皇帝身上,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始皇帝死后,他才发现不能相容于两派皇子,由原来的位极人臣,沦落到在权力夹缝中趋炎附势,借以生存的地步。
李斯对赵高的态度是痛恨加上感激,他埋怨赵高扰乱政局,把他置于水火之中,又要谢谢赵高为他点明时局,认清今后的形势。
李斯精打细算之后,决意不再同赵高为伍。矫诏这件事情,毕竟没有外人知道。赵高和胡亥都不敢说出去,他还能在世人面前保留完美的形象。如果同意杀害扶苏,一定会落下助纣为虐的口实,他名垂青史的梦想将会破灭。
另外,李斯也渐渐感到恐惧,对赵高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恐惧。这个太监比任何人都胆大妄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李斯年龄大了,没几年就要退休,他不想找别人麻烦,也不想别人找他麻烦。让赵高无暇顾及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留下扶苏的性命,赵高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他就可以坐看两派斗争,安享晚年。
座山观虎斗,是渔利者最喜欢的消遣,李斯似乎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有这个资格么?
赵高对李斯根本不屑一顾,李斯的利用价值,早已在矫诏那一刻彻底丧失。杀掉扶苏只要胡亥同意就能够推行,李斯的意见不过是决定他自己还能活多久而已。
对付胡亥,赵高的经验太丰富了。先讲解江山无限美好,让胡亥激情澎湃。再突出扶苏的威胁,让胡亥心惊胆颤。最后进行鼓励,争权夺利,非要赶尽杀绝才行。每次话听到这里,胡亥就会完全迷失自己,任由赵高为所欲为。
赵高动员过胡亥,开始对杀害扶苏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李斯没有投出他宝贵的反对票。既然反对的结果是二比一,扶苏还是要死,他何不给胜利者做个顺水人情?
李斯收获了赵高赞许的目光,他竟然有感谢赵高赏识的冲动,这是什么世道?李斯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痛苦。他不仅丧失了政治操守,连人格都有屈服于赵高的趋势。
对于赵高,李斯有个深刻的认识,太监不是随便的人,随便起来的太监不是人。他这个观点,马上将得到验证。
秦朝毁灭的步伐越快,赵高才越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向着自己崇高的复仇目标,不断奋进。他不给胡亥和李斯平复心情的时间,又有惊人之语,杀死扶苏,天下还不够稳固,蒙恬手握重兵,跟扶苏同气连枝,必须一起除去,才可以安枕无忧。
胡亥和李斯张开的嘴里,能塞进去鸡蛋。他们猜不透赵高的身体里,到底装了多少邪恶的念头。
都说始皇帝是暴君,把国家治理的天怒人怨,可赵高的劣行比始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还能从始皇帝身上找到可取的地方,他至少没有杯酒释兵权,对开国功臣动手,而赵高分明要做始皇帝的好奴才,替他弥补这个遗憾。
赵高为什么非杀蒙恬不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赵高针对的并不是蒙恬自己,杀掉蒙恬的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