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氏妇人们谆谆告诫,说你到李家后,一定要先把财权抓在手中,绝对不可让与旁人——无论侍妾,还是奴仆,甚至于李郎。
李二郎何所有啊?那些可都是我崔家的钱财,是你的嫁妆!
李汲午前出门,他早就在吕妙真家预定下了酒席,款待一众宾朋好友——类似婚宴,还得连请好几回呢。这头回来的大多是中高品官员,以才刚进封鲁王的李适为首,杨绾坐次席,其下是李缵、李缜兄弟,及李晟、马燧等。李老彭和李寡言因是同族亲眷,也得列席,但只好敬陪末座。
李倓没来,他还得继续服丧哪。
席间得到消息,那个原本跟李辅国死顶的萧华,终于被赶出京去,贬为峡州司马。
李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便直言,只能望着李适摊手苦笑,那意思:叫你们哄抬李辅国,那老阉岂是好相与的?必然得点阳光便灿烂,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制得住的啊!
果然,萧华既去,朝中再无人敢逆李辅国的虎须,朝臣乃纷纷上奏,以李尚书保驾之功,光给个“尚父”的虚名可不够啊,还得给他加官。李豫无奈之下,下诏进位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唐官最贵,为三师、三公,其中三师只是名位尊崇而已,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则辅佐天子,燮理阴阳,无所不统。如今太尉是李光弼,司徒是郭子仪,都在外任,朝中唯有司空李辅国,又兼中书省的首脑中书令,则虽不入政事堂理事,而实为宰相——可见新天子李豫根本就拦不住啊。
李汲亦只得继续执掌英武军,守备禁中,以防非常之变。
他是很想外放啦,但正如李适所言,新君才刚登基,朝局不稳,即便没有李辅国在旁虎视眈眈,估计也是走不开的,李豫还须他再保驾一段时间。尤其李豫已遣人去衡山召还李泌,李汲希望等老哥回来,见上一面之后,再跟李适商议出镇之事。
李汲是在婚后第七日返回禁中销假的,本来还可以多跟新娘子缱绻几天,奈何崔家来唤,说崔光远病逝日益沉重,希望接娘子回去侍奉。崔措虽然不大情愿,还跟李汲抱怨说:“他寿数渐终时,终于当我是闺女了么?”但拘于礼法,也只得从命。
崔措既去,李汲干脆就提前上班了——虽然在班上也没太多事情可做,终究这年月没啥娱乐活动,呆在家里更是无聊啊。
上班后的第三天,传言说皇帝李豫病了,再一日,有宦官来到英武军衙署请见。李汲唤进来一瞧,这不冉猫儿嘛,熟人啊。
既是冉猫儿前来,可见并非李豫召自己进宫,而是李适请自己前往新换了牌匾的鲁王府去。李汲常与李适见面,但这大白天的,众目睽睽之下,走正轨渠道相召,却还是头一回,不禁问道:“殿下召我何事?”
冉猫儿回答道:“乃是为了商议东面战事,故请诸位郎中前往议事。”
李汲闻言一愣:“诸位郎中?还有何人?”
兵部的基本架构,是尚书一人为主官、侍郎二人为佐官;其下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兵部有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职方以下各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也就是说整个兵部,实际上挂五品郎中职衔的,共有五人。
但如今是六个,李汲这兵部郎中只是寄禄而已,并不实际管事儿。根据冉猫儿所说,李适召李汲及兵部判簿郎中、职方郎中,一起去鲁王府商议军事。
这指令挺奇怪,但李汲也不便推辞,只得将衙内事务交给佐官打理,自己跟随着冉猫儿出了宫,骑马来到鲁王府上。
不多时,另两位郎中也都到了,李适这才一并延入书斋,首先问道:“宋州之战,卿等知晓未?”除了李汲,另二人俱都拱手:“臣等昨日才收得捷报。”李适一摆手:“先大略说与长卫听吧。”
——最新战报,肯定是要先送往兵部去的,故此从来不去兵部上班的李汲消息稍稍滞后,也在情理之中。
且说李光弼去岁谋复洛阳失败之后,退往河东,并且很快就亲身入朝请罪。看起来,李亨不象对待郭子仪那么忌惮李光弼,不但保留了他河南副元帅的头衔,加号太尉,并兼侍中,还命其都统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江南西、浙江东西等八道行营,准其克日离京。
相当于将黄河以南的战事,一以委之。
然而因为此前战败,李光弼在河南再无立锥之地——除非跑陕州去跟鱼朝恩抢指挥权——因而只得领兵东向泗州,出镇临淮。
这也是因为江南有刘展之乱,虽然平定,原本和平安定的局面就此被打破,乱兵、盗匪,肆虐不息,李光弼担心史朝义会趁机向江淮地区进军,故而往镇东南。
其时兖郓节度使田神功虽灭刘展,却流连于扬州附近,不肯回镇;太子宾客尚衡与左羽林大将军殷仲卿也在兖、郓两州火并交锋。李光弼到后,遣使召谕,慑于其威名,田神功乃归河南,尚、殷二人相继入朝。
就在李亨驾崩前不久,史朝义率兵包围了宋州,一连数月,城中粮尽,几乎陷落。李光弼在临淮,诸将都认为叛军势大,待破宋州后必定来攻,请求南保扬州。李光弼厉声叱喝道:“朝廷倚我以为安危,我复退缩,朝廷何望?且吾出其不意,贼安知吾之众寡!”于是领兵直向徐州,命田神功先行,掩袭叛军。史朝义不意唐军遽至,大败而走——宋州之围,就此得解。
两位郎中大致讲述了一遍捷报内容,李汲颔首表示明白,随即将目光移向李适。李适道:“孤受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只待行军诸事齐备,人员充足,便将离京去讨伐叛贼。则因应今日之势,粮秣物资,将如何筹集、调动,须听取二位郎中之见。”顿了一顿,又道:“孤久在京中,初次领兵,于军务不甚谙熟,乃请李郎中前来襄赞一二。”
李汲好歹也挂着兵部郎中的名哪,则在咨询正牌郎中的同时,叫他过来帮帮忙,参谋参谋,不违朝廷制度,也没有泄密之虞。
二位郎中一起拱手:“殿下担有所问,臣等无不备悉陈奏。”随即又朝李汲一揖,李汲急忙还礼。
氏妇人们谆谆告诫,说你到李家后,一定要先把财权抓在手中,绝对不可让与旁人——无论侍妾,还是奴仆,甚至于李郎。
李二郎何所有啊?那些可都是我崔家的钱财,是你的嫁妆!
李汲午前出门,他早就在吕妙真家预定下了酒席,款待一众宾朋好友——类似婚宴,还得连请好几回呢。这头回来的大多是中高品官员,以才刚进封鲁王的李适为首,杨绾坐次席,其下是李缵、李缜兄弟,及李晟、马燧等。李老彭和李寡言因是同族亲眷,也得列席,但只好敬陪末座。
李倓没来,他还得继续服丧哪。
席间得到消息,那个原本跟李辅国死顶的萧华,终于被赶出京去,贬为峡州司马。
李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便直言,只能望着李适摊手苦笑,那意思:叫你们哄抬李辅国,那老阉岂是好相与的?必然得点阳光便灿烂,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制得住的啊!
果然,萧华既去,朝中再无人敢逆李辅国的虎须,朝臣乃纷纷上奏,以李尚书保驾之功,光给个“尚父”的虚名可不够啊,还得给他加官。李豫无奈之下,下诏进位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唐官最贵,为三师、三公,其中三师只是名位尊崇而已,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则辅佐天子,燮理阴阳,无所不统。如今太尉是李光弼,司徒是郭子仪,都在外任,朝中唯有司空李辅国,又兼中书省的首脑中书令,则虽不入政事堂理事,而实为宰相——可见新天子李豫根本就拦不住啊。
李汲亦只得继续执掌英武军,守备禁中,以防非常之变。
他是很想外放啦,但正如李适所言,新君才刚登基,朝局不稳,即便没有李辅国在旁虎视眈眈,估计也是走不开的,李豫还须他再保驾一段时间。尤其李豫已遣人去衡山召还李泌,李汲希望等老哥回来,见上一面之后,再跟李适商议出镇之事。
李汲是在婚后第七日返回禁中销假的,本来还可以多跟新娘子缱绻几天,奈何崔家来唤,说崔光远病逝日益沉重,希望接娘子回去侍奉。崔措虽然不大情愿,还跟李汲抱怨说:“他寿数渐终时,终于当我是闺女了么?”但拘于礼法,也只得从命。
崔措既去,李汲干脆就提前上班了——虽然在班上也没太多事情可做,终究这年月没啥娱乐活动,呆在家里更是无聊啊。
上班后的第三天,传言说皇帝李豫病了,再一日,有宦官来到英武军衙署请见。李汲唤进来一瞧,这不冉猫儿嘛,熟人啊。
既是冉猫儿前来,可见并非李豫召自己进宫,而是李适请自己前往新换了牌匾的鲁王府去。李汲常与李适见面,但这大白天的,众目睽睽之下,走正轨渠道相召,却还是头一回,不禁问道:“殿下召我何事?”
冉猫儿回答道:“乃是为了商议东面战事,故请诸位郎中前往议事。”
李汲闻言一愣:“诸位郎中?还有何人?”
兵部的基本架构,是尚书一人为主官、侍郎二人为佐官;其下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兵部有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职方以下各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也就是说整个兵部,实际上挂五品郎中职衔的,共有五人。
但如今是六个,李汲这兵部郎中只是寄禄而已,并不实际管事儿。根据冉猫儿所说,李适召李汲及兵部判簿郎中、职方郎中,一起去鲁王府商议军事。
这指令挺奇怪,但李汲也不便推辞,只得将衙内事务交给佐官打理,自己跟随着冉猫儿出了宫,骑马来到鲁王府上。
不多时,另两位郎中也都到了,李适这才一并延入书斋,首先问道:“宋州之战,卿等知晓未?”除了李汲,另二人俱都拱手:“臣等昨日才收得捷报。”李适一摆手:“先大略说与长卫听吧。”
——最新战报,肯定是要先送往兵部去的,故此从来不去兵部上班的李汲消息稍稍滞后,也在情理之中。
且说李光弼去岁谋复洛阳失败之后,退往河东,并且很快就亲身入朝请罪。看起来,李亨不象对待郭子仪那么忌惮李光弼,不但保留了他河南副元帅的头衔,加号太尉,并兼侍中,还命其都统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江南西、浙江东西等八道行营,准其克日离京。
相当于将黄河以南的战事,一以委之。
然而因为此前战败,李光弼在河南再无立锥之地——除非跑陕州去跟鱼朝恩抢指挥权——因而只得领兵东向泗州,出镇临淮。
这也是因为江南有刘展之乱,虽然平定,原本和平安定的局面就此被打破,乱兵、盗匪,肆虐不息,李光弼担心史朝义会趁机向江淮地区进军,故而往镇东南。
其时兖郓节度使田神功虽灭刘展,却流连于扬州附近,不肯回镇;太子宾客尚衡与左羽林大将军殷仲卿也在兖、郓两州火并交锋。李光弼到后,遣使召谕,慑于其威名,田神功乃归河南,尚、殷二人相继入朝。
就在李亨驾崩前不久,史朝义率兵包围了宋州,一连数月,城中粮尽,几乎陷落。李光弼在临淮,诸将都认为叛军势大,待破宋州后必定来攻,请求南保扬州。李光弼厉声叱喝道:“朝廷倚我以为安危,我复退缩,朝廷何望?且吾出其不意,贼安知吾之众寡!”于是领兵直向徐州,命田神功先行,掩袭叛军。史朝义不意唐军遽至,大败而走——宋州之围,就此得解。
两位郎中大致讲述了一遍捷报内容,李汲颔首表示明白,随即将目光移向李适。李适道:“孤受命为天下兵马元帅,只待行军诸事齐备,人员充足,便将离京去讨伐叛贼。则因应今日之势,粮秣物资,将如何筹集、调动,须听取二位郎中之见。”顿了一顿,又道:“孤久在京中,初次领兵,于军务不甚谙熟,乃请李郎中前来襄赞一二。”
李汲好歹也挂着兵部郎中的名哪,则在咨询正牌郎中的同时,叫他过来帮帮忙,参谋参谋,不违朝廷制度,也没有泄密之虞。
二位郎中一起拱手:“殿下担有所问,臣等无不备悉陈奏。”随即又朝李汲一揖,李汲急忙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