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加了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决定共同对法西斯国家采取行动,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
“美英苏中政府根据194年元旦之联合国宣言及其后各项宣言所共同决定,各向其现与作战之轴心国家进行战争,直至此种国家在无条件投降下屈服为止之决心。且鉴于为其本身与其为与国对于侵略之威胁谋得解放所负之责任,并鉴于战争至和平其演变必须迅速而有秩序,且为建立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俾全世界人类及资源用于武装者可达最低限度起见,用特联合宣言。”
在宣言上签字的四国外长,分别是赫尔、艾登、莫洛托夫、傅秉常。由此,中国算是进入了四强之列。并为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接着,罗斯福又以极大的热情,发起召开四大强国首脑会议,目的是讨论盟国将要取得胜利的协同作战问题。
10月8日,11月1日,罗斯福总统两次电邀蒋介石出席“四巨头”国际会议,地点在开罗或亚力山大港附近。
经过慎重考虑,蒋介石在收到第二次邀请后,回电罗斯福“同意”,表示赞同。
可是,斯大林对参加四方会议迟迟不予答复。提出“因未加入对日作战,所以不便与中国同席讨论对日问题”。斯大林不想与蒋介石会见,此时,苏联也的确没有能力同时对日宣战。斯大林必须避免双面作战。罗斯福为谋求国际大局的平衡,决定“四巨头”会议分两次进行。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美英苏在德黑兰会议。
蒋介石认为苏联反对中国列为四强之一,不愿出席“四巨头”会议,更是瞧不起他本人,心中怏怏不乐。
194年冬天,对开罗来说,是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在开罗西南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附近的梅纳饭店,戒备森严,驻有一旅英国军队,高射炮筒高高昂起。这就是中英美三国会议的地点。
11月0日晨7时,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及随行人员王宠惠、俞国华、史迪威、陈纳德等0余人,乘坐一架四引擎巨型飞机到达开罗。蒋介石稍事休整,便于下午6时前往拜访丘吉尔。尽管蒋介石不太情愿。
丘吉尔于当晚乘军舰到达,随从有英军参谋长布鲁克上将、艾登及他的女儿等100多人。
缅甸问题是中英双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蒋介石决心在开罗会议的谈判桌上,提出共同反攻缅甸,他要求英国从南缅登陆,配合中国远征军南北攻击,收复缅甸全境。以恢复滇缅公路,确保中国补给线。
英国首相丘吉尔棱角分明的脸上严肃冷峻,毫无表情。他根本不管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只要中国在缅甸北部作战,牵制日军不向英属印度进攻就行了,他要先顾欧洲战场。
但话不能直说,望着蒋介石期待的表情,丘吉尔说道:“阁下说的极对,反攻缅甸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开罗会议必须对此做出最后决定。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庞大、复杂和激烈的欧洲战场。”他绕着圈接着说:“依我之见,开罗会议的第一阶段,我们应首先对欧洲战场统一看法,以便同斯大林会晤。等德黑兰会议后,我和罗斯福总统再返回开罗,继续进行开罗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再从容讨论缅甸作战。这样,你以为如何?”
丘吉尔坚持认为,开罗会议是德黑兰会议的前奏。在德黑兰,美、英与苏联将就欧洲战场作战方针最后摊牌。“斯大林是个强硬的家伙,阁下想必早有耳闻。开罗会议期间,我们和罗斯福总统应集中精力,讨论欧洲战场,以便在德黑兰会议上共同对付斯大林!”丘吉尔知道,蒋介石很讨厌斯大林。
但是牵涉到国家利益,个人好恶是次之,蒋介石对丘吉尔的主意深为不满。把缅甸作战取决于欧洲战场,这不是贬低中国战区的地位吗?想到这里,蒋介石讥讽说:“如果把缅甸作战推到德黑兰会议以后讨论,那中国代表团来干什么?我们干脆先回国好啦!”
“大可不必,德黑兰会议开不了几天,这期间你们先散散心,休息一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城卢克苏尔,名胜多着呢。相信你们会愉快的。”
蒋介石被激怒了:“我们是来讨论战争,还是观光游览啦?”
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是罗斯福的主意,丘吉尔曾顽强地反对过。原因之一是,蒋介石曾热烈支持印度甘地反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认为美国人大大夸大了蒋介石和中国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能力。他最关心的是不让日本进入印度,以及收复新加坡,仍然保持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
罗斯福还是以把中国拉入大国的行列,战后将会发挥作用等理由,说服了丘吉尔。
11月1日晨,罗斯福姗姗来迟,丘吉尔、蒋介石前往迎接。他的迟到,在会议之前造成了一种奇妙的局面,中、英意见相左,美国的意见成为关键,造成了罗斯福可以左右会议的地位。当然这个地位,是由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
罗斯福在开罗告诉蒋介石,他应该做的事情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牵制住日本军队。如果蒋介石始终站在盟国一边,胜利之后,美国将保证中国战后取得应有的利益。”罗斯福还希望蒋介石能承认中共的力量,共同打击日本。至少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不要发动内战。总之,一要打败日本,二要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这是罗斯福的盘算。
11月日晚间,罗斯福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私下密谈,宋美龄和美国总统秘书韦尔斯在场。蒋介石认为“气氛十分融洽”。
但罗斯福却失望了。他向秘书韦尔斯说:“我1年来在同蒋介石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他是非常神经质的。”罗斯福激愤地说:“蒋政府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无动于衷的态度,令我十分厌烦。”
在美国人眼里,支撑中国局面的,除了美国人就剩下蒋介石了。“不管蒋介石的军事视野多么有限,他的军队的作战多么糟,他仍然是战后唯一能使中国人民保持团结的人。”罗斯福对他的小儿子说:“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
在蒋介石和罗斯福私下谈话后,罗斯福又来到丘吉尔住处。
“委员长好象对你参观金字塔的安排不太满意。”罗斯福幽默地说:“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朋友。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在大战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战后,必须让中国填补日本战败留下的真空。不然,苏联就会不仅在欧洲,也在亚洲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与我们靠近的中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罗斯福此时已经在设计未来的世界蓝图了。
“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丘吉尔说:“我不同意人们这样高地估计中国力量和中国战争的作用。我始终认为,开罗会议只是八天后德黑兰会议的准备。主要任务是使我们不必用一些枝节问题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罗斯福继续分析说:“中国如果得不到盟国的有力支持,一旦屈服于日本,将大大增加欧洲战场的困难。美国将不得不从欧洲抽身,把全部力量投向太平洋战场。这样将会大大延长战争。”
罗斯福的这一观点,对丘吉尔来说是个软钉子,有威胁的成分。其中有丘吉尔最不愿接受的方面,即美国加强在亚洲、太平洋方面的力量,从而削弱对欧洲战场的重视。经过一番私下商谈,三方终于坐到了一块。
会议正式开始。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在开罗会议上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争取更多的援助。第二、收回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及小笠原群岛。
会谈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政治问题,主要是战后对日本的处置问题。由罗斯福总统的高参霍普金斯起草的关于政治问题的几项意见,蒋介石完全同意,一字不改。只是经杨宣诚提议,在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上,加注了彭湖。因为彭湖本来就属于台湾省管辖,加注只是重复其意义。
军事问题,在讨论欧战计划时,英国主张在地中海采取“铁钻行动”;美国则主张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双方争执不下,只得留待与苏联商定。
在讨论亚洲行动计划时,蒋介石拿出史迪威起草的建议书,要求:英国海军攻占缅甸的安达曼群岛,并登陆攻取仰光。在钦敦江上建立桥头堡,派空降部队攻占英都,以控制通往密支那的铁路线。中国军队及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北,配合行动。这就是蒋介石提出的“海盗计划”。
马歇尔认为:蒋介石同意从云南出兵,打通缅北交通便有了保证。他支持这项计划。
英国坚决反对,丘吉尔恼火地对马歇尔说:“海盗行动会削弱英军在欧洲的兵力。”
蒋介石参加会议的目的之一,便是争取美援。在坚持缅甸作战的同时,蒋介石提出:“喜马拉雅航线的物资运输必须每月保证1万吨,并提供50架飞机。”
英国人终于找到了反驳的借口,年轻潇洒的蒙巴顿将军站了起来,质问道:“即使能搞到这么多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输如此大量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的。”针对海盗计划,蒙巴顿说:“英国不能在缅甸沿海进行两栖作战,在缅甸的雨季进行空袭,无法办到!”
“那我方就不能单独派兵进入缅甸!”蒋介石威胁道。
英国人很不客气,在三国元首在场的情况下,经常使蒋介石难堪。具有典型英国人作风的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认为:“对外国人就应该予以冷落,如果这个外国人又是非白种人,就还应该再踩他一脚!”这是殖民主义者长期养成的习惯。
当会议结束时,英国人就用嘲笑的口吻说“纯碎是浪费时间。”他们朝着马歇尔耸耸肩:“只是由于马歇尔和美国的观点,我们才不幸遇上了这种令人扫兴的事情。”
蒋介石对丘吉尔等人如何评价呢,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楷模也。”对于丘吉尔,蒋介石认为:丘氏为英国式政治家,实不失为盎格鲁撒克逊式之典型人物。其思想与精神气魄不能与罗斯福同日而语。而其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则现代政治家中实所罕见。
经过争论及私下的面谈,在美国的决策人物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国民党办事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弱,蒋介石把**看得高于一切。这样,美国人担起心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通缅甸,向国民党提供更多的援助,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军援物资会不会被蒋介石保存起来,用于打内战,而不打日本?美国不禁对收复全缅甸的计划产生了动摇悲观的情绪。
但是,中国仍然是美国B—9型远程轰炸机的有效基地。中国战场消耗着日军的主力,为了最后战胜日本,没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国共分裂,蒋政权垮台,对美国不利。想到这里,罗斯福下定决心,支持蒋介石!
罗斯福诚恳地对蒋介石说:“我知道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吃了亏,所以你现在变得小心了。英国人是很狡猾的,在谈判桌上他们不肯让步,这不要紧,我以人格向你担保,如果英国不能适时在孟加拉湾部署海军,那就由美国来弥补这一空间。此外,我们将派遣经过严格训练的000名远程突击队参战,在物资供应上,保证满足你的要求。
11月6日下午,以安排二次大战结束后国际问题的《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定稿通过,但要等待罗斯福、丘吉尔会晤斯大林后,才能发表。
蒋介石夫妇怀着大国领袖地位的自豪感,带着会议成果,于11月7日晚乘飞机离开埃及,取道印度回国。那么,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会谈,又会产生哪些重大决策呢?(未完待续)
加了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决定共同对法西斯国家采取行动,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
“美英苏中政府根据194年元旦之联合国宣言及其后各项宣言所共同决定,各向其现与作战之轴心国家进行战争,直至此种国家在无条件投降下屈服为止之决心。且鉴于为其本身与其为与国对于侵略之威胁谋得解放所负之责任,并鉴于战争至和平其演变必须迅速而有秩序,且为建立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俾全世界人类及资源用于武装者可达最低限度起见,用特联合宣言。”
在宣言上签字的四国外长,分别是赫尔、艾登、莫洛托夫、傅秉常。由此,中国算是进入了四强之列。并为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接着,罗斯福又以极大的热情,发起召开四大强国首脑会议,目的是讨论盟国将要取得胜利的协同作战问题。
10月8日,11月1日,罗斯福总统两次电邀蒋介石出席“四巨头”国际会议,地点在开罗或亚力山大港附近。
经过慎重考虑,蒋介石在收到第二次邀请后,回电罗斯福“同意”,表示赞同。
可是,斯大林对参加四方会议迟迟不予答复。提出“因未加入对日作战,所以不便与中国同席讨论对日问题”。斯大林不想与蒋介石会见,此时,苏联也的确没有能力同时对日宣战。斯大林必须避免双面作战。罗斯福为谋求国际大局的平衡,决定“四巨头”会议分两次进行。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美英苏在德黑兰会议。
蒋介石认为苏联反对中国列为四强之一,不愿出席“四巨头”会议,更是瞧不起他本人,心中怏怏不乐。
194年冬天,对开罗来说,是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在开罗西南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附近的梅纳饭店,戒备森严,驻有一旅英国军队,高射炮筒高高昂起。这就是中英美三国会议的地点。
11月0日晨7时,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及随行人员王宠惠、俞国华、史迪威、陈纳德等0余人,乘坐一架四引擎巨型飞机到达开罗。蒋介石稍事休整,便于下午6时前往拜访丘吉尔。尽管蒋介石不太情愿。
丘吉尔于当晚乘军舰到达,随从有英军参谋长布鲁克上将、艾登及他的女儿等100多人。
缅甸问题是中英双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蒋介石决心在开罗会议的谈判桌上,提出共同反攻缅甸,他要求英国从南缅登陆,配合中国远征军南北攻击,收复缅甸全境。以恢复滇缅公路,确保中国补给线。
英国首相丘吉尔棱角分明的脸上严肃冷峻,毫无表情。他根本不管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只要中国在缅甸北部作战,牵制日军不向英属印度进攻就行了,他要先顾欧洲战场。
但话不能直说,望着蒋介石期待的表情,丘吉尔说道:“阁下说的极对,反攻缅甸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开罗会议必须对此做出最后决定。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庞大、复杂和激烈的欧洲战场。”他绕着圈接着说:“依我之见,开罗会议的第一阶段,我们应首先对欧洲战场统一看法,以便同斯大林会晤。等德黑兰会议后,我和罗斯福总统再返回开罗,继续进行开罗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再从容讨论缅甸作战。这样,你以为如何?”
丘吉尔坚持认为,开罗会议是德黑兰会议的前奏。在德黑兰,美、英与苏联将就欧洲战场作战方针最后摊牌。“斯大林是个强硬的家伙,阁下想必早有耳闻。开罗会议期间,我们和罗斯福总统应集中精力,讨论欧洲战场,以便在德黑兰会议上共同对付斯大林!”丘吉尔知道,蒋介石很讨厌斯大林。
但是牵涉到国家利益,个人好恶是次之,蒋介石对丘吉尔的主意深为不满。把缅甸作战取决于欧洲战场,这不是贬低中国战区的地位吗?想到这里,蒋介石讥讽说:“如果把缅甸作战推到德黑兰会议以后讨论,那中国代表团来干什么?我们干脆先回国好啦!”
“大可不必,德黑兰会议开不了几天,这期间你们先散散心,休息一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城卢克苏尔,名胜多着呢。相信你们会愉快的。”
蒋介石被激怒了:“我们是来讨论战争,还是观光游览啦?”
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是罗斯福的主意,丘吉尔曾顽强地反对过。原因之一是,蒋介石曾热烈支持印度甘地反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认为美国人大大夸大了蒋介石和中国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能力。他最关心的是不让日本进入印度,以及收复新加坡,仍然保持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
罗斯福还是以把中国拉入大国的行列,战后将会发挥作用等理由,说服了丘吉尔。
11月1日晨,罗斯福姗姗来迟,丘吉尔、蒋介石前往迎接。他的迟到,在会议之前造成了一种奇妙的局面,中、英意见相左,美国的意见成为关键,造成了罗斯福可以左右会议的地位。当然这个地位,是由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
罗斯福在开罗告诉蒋介石,他应该做的事情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牵制住日本军队。如果蒋介石始终站在盟国一边,胜利之后,美国将保证中国战后取得应有的利益。”罗斯福还希望蒋介石能承认中共的力量,共同打击日本。至少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不要发动内战。总之,一要打败日本,二要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这是罗斯福的盘算。
11月日晚间,罗斯福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私下密谈,宋美龄和美国总统秘书韦尔斯在场。蒋介石认为“气氛十分融洽”。
但罗斯福却失望了。他向秘书韦尔斯说:“我1年来在同蒋介石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他是非常神经质的。”罗斯福激愤地说:“蒋政府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无动于衷的态度,令我十分厌烦。”
在美国人眼里,支撑中国局面的,除了美国人就剩下蒋介石了。“不管蒋介石的军事视野多么有限,他的军队的作战多么糟,他仍然是战后唯一能使中国人民保持团结的人。”罗斯福对他的小儿子说:“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
在蒋介石和罗斯福私下谈话后,罗斯福又来到丘吉尔住处。
“委员长好象对你参观金字塔的安排不太满意。”罗斯福幽默地说:“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朋友。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在大战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战后,必须让中国填补日本战败留下的真空。不然,苏联就会不仅在欧洲,也在亚洲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与我们靠近的中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罗斯福此时已经在设计未来的世界蓝图了。
“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丘吉尔说:“我不同意人们这样高地估计中国力量和中国战争的作用。我始终认为,开罗会议只是八天后德黑兰会议的准备。主要任务是使我们不必用一些枝节问题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罗斯福继续分析说:“中国如果得不到盟国的有力支持,一旦屈服于日本,将大大增加欧洲战场的困难。美国将不得不从欧洲抽身,把全部力量投向太平洋战场。这样将会大大延长战争。”
罗斯福的这一观点,对丘吉尔来说是个软钉子,有威胁的成分。其中有丘吉尔最不愿接受的方面,即美国加强在亚洲、太平洋方面的力量,从而削弱对欧洲战场的重视。经过一番私下商谈,三方终于坐到了一块。
会议正式开始。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在开罗会议上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争取更多的援助。第二、收回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及小笠原群岛。
会谈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政治问题,主要是战后对日本的处置问题。由罗斯福总统的高参霍普金斯起草的关于政治问题的几项意见,蒋介石完全同意,一字不改。只是经杨宣诚提议,在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上,加注了彭湖。因为彭湖本来就属于台湾省管辖,加注只是重复其意义。
军事问题,在讨论欧战计划时,英国主张在地中海采取“铁钻行动”;美国则主张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双方争执不下,只得留待与苏联商定。
在讨论亚洲行动计划时,蒋介石拿出史迪威起草的建议书,要求:英国海军攻占缅甸的安达曼群岛,并登陆攻取仰光。在钦敦江上建立桥头堡,派空降部队攻占英都,以控制通往密支那的铁路线。中国军队及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北,配合行动。这就是蒋介石提出的“海盗计划”。
马歇尔认为:蒋介石同意从云南出兵,打通缅北交通便有了保证。他支持这项计划。
英国坚决反对,丘吉尔恼火地对马歇尔说:“海盗行动会削弱英军在欧洲的兵力。”
蒋介石参加会议的目的之一,便是争取美援。在坚持缅甸作战的同时,蒋介石提出:“喜马拉雅航线的物资运输必须每月保证1万吨,并提供50架飞机。”
英国人终于找到了反驳的借口,年轻潇洒的蒙巴顿将军站了起来,质问道:“即使能搞到这么多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输如此大量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的。”针对海盗计划,蒙巴顿说:“英国不能在缅甸沿海进行两栖作战,在缅甸的雨季进行空袭,无法办到!”
“那我方就不能单独派兵进入缅甸!”蒋介石威胁道。
英国人很不客气,在三国元首在场的情况下,经常使蒋介石难堪。具有典型英国人作风的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认为:“对外国人就应该予以冷落,如果这个外国人又是非白种人,就还应该再踩他一脚!”这是殖民主义者长期养成的习惯。
当会议结束时,英国人就用嘲笑的口吻说“纯碎是浪费时间。”他们朝着马歇尔耸耸肩:“只是由于马歇尔和美国的观点,我们才不幸遇上了这种令人扫兴的事情。”
蒋介石对丘吉尔等人如何评价呢,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楷模也。”对于丘吉尔,蒋介石认为:丘氏为英国式政治家,实不失为盎格鲁撒克逊式之典型人物。其思想与精神气魄不能与罗斯福同日而语。而其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则现代政治家中实所罕见。
经过争论及私下的面谈,在美国的决策人物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国民党办事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弱,蒋介石把**看得高于一切。这样,美国人担起心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通缅甸,向国民党提供更多的援助,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军援物资会不会被蒋介石保存起来,用于打内战,而不打日本?美国不禁对收复全缅甸的计划产生了动摇悲观的情绪。
但是,中国仍然是美国B—9型远程轰炸机的有效基地。中国战场消耗着日军的主力,为了最后战胜日本,没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国共分裂,蒋政权垮台,对美国不利。想到这里,罗斯福下定决心,支持蒋介石!
罗斯福诚恳地对蒋介石说:“我知道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吃了亏,所以你现在变得小心了。英国人是很狡猾的,在谈判桌上他们不肯让步,这不要紧,我以人格向你担保,如果英国不能适时在孟加拉湾部署海军,那就由美国来弥补这一空间。此外,我们将派遣经过严格训练的000名远程突击队参战,在物资供应上,保证满足你的要求。
11月6日下午,以安排二次大战结束后国际问题的《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定稿通过,但要等待罗斯福、丘吉尔会晤斯大林后,才能发表。
蒋介石夫妇怀着大国领袖地位的自豪感,带着会议成果,于11月7日晚乘飞机离开埃及,取道印度回国。那么,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会谈,又会产生哪些重大决策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