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番解释。”
哈里曼对丘吉尔说,这封信如果送出去,我敢肯定罗斯福和赫尔都不会予以承认。这时艾登走进卧室。丘吉尔对他说:“安东尼,阿弗里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发此信给斯大林。”
后来,围绕丘吉尔1944年10月9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写下的这张著名的字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历史证明这张字条对于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英国和苏联来说,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的。应该说是“两巨头”认同的条件。
1944年10月,苏英两国莫斯科首脑会晤,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是: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相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斯大林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4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晤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受美国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二是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三是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
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丘吉尔对迪安将军说:“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
然而丘吉尔估计错了,对日作战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此次苏军大规模西进,已经让斯大林看到了军事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利益,他怎么会放弃这一机会呢。第二天,斯大林就作出了明确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以后,红军花三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三个月的物资后,才能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
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以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三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强调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的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
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惟独苏波事务没有改善。波兰人准备承认寇松线“作为俄国与波兰的分界线”。苏联则坚持要使用“作为俄国与波兰双方国境线的基地”这些字眼。双方都不让步。米科莱契克宣称他会被自己的人民所抛弃,而斯大林在单独与丘吉尔谈话结束时说,在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当中,赞成对米科莱契克“温和”一点的,只有他和莫洛托夫两人。
斯大林认为国境线问题如果未取得一致意见,就不好着手组织波兰统一政府。倘若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他十分乐意让米科莱契克来领导新政府。斯大林开出这个条件的诱惑力是十分大的。
丘吉尔认为,在讨论波兰政府与卢布林波兰人合并问题上,一定会碰到同样棘手的困难,卢布林的代表一直给他留下极坏的印象,因此他对斯大林说,他们“只是苏联意志的表达而已”。他们无疑也怀有统治波兰的野心,因而充当了吉斯林一类的角色。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两个波兰代表团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丘吉尔深感他和艾登有责任为波苏问题的解决拟出一些提案。即便是把寇松线强加于波兰都会引起责难。
在狭小范围里,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两国之间从未有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和诚心诚意的交谈。斯大林几次表示了个人的敬意,这应该说确实是真诚的。因为在几个大国中,只有丘吉尔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往来于苏美两大国之间,为谋求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奔走。
但是,丘吉尔更加确信的是:斯大林绝非只是个人说了算。就像他回国时对同僚们所说的:“骑马者的后面,总坐着个阴沉而忧虑的人。”
17日晚上,苏英两国首脑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好得到消息说,德国在匈牙利的战线濒于崩溃,作为预防措施,霍尔蒂海军上将已被德国人逮捕起来。丘吉尔表示希望尽快到达卢布尔雅那山峡。并且说明他不认为战争会在春季之前结束。
接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了对德国问题的第一次会谈。丘吉尔对此这样对罗斯福说:
我们也对未来德国的划分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约大叔要把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组成一个反纳粹、亲俄国的独立区域,前两个国家可以合并起来,与他先前表明的观点相反,他希望看到维也纳成为南日耳曼联邦的首府,联邦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如您所知,把维也纳变成一个大多瑙河联邦的首府,这个主意一直吸引着我,然而我还是更希望加上匈牙利,尽管斯大林对这一点是强烈反对的。
至于普鲁士问题约大叔希望把鲁尔和萨尔分离出来,使其不起作用,或者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组成莱茵兰的一个单独的国家。他同时希望把基尔运河国际化。我对这个主意也不反对,然而,你可以相信我们在三方会议之前并没有作出确定的结论。
约大叔也正式提到了蒙特勒公约,希望做些修改以便俄国军舰自由通行。对这个问题我们原则上没有什么异议。修改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日本是一个签字国,而且伊诺努也于去年1月丧失了市场。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下来,由俄国方面去制定出详细的提案。他说他们会做到恰如其分。
就在丘吉尔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不久,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
番解释。”
哈里曼对丘吉尔说,这封信如果送出去,我敢肯定罗斯福和赫尔都不会予以承认。这时艾登走进卧室。丘吉尔对他说:“安东尼,阿弗里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发此信给斯大林。”
后来,围绕丘吉尔1944年10月9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写下的这张著名的字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历史证明这张字条对于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英国和苏联来说,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的。应该说是“两巨头”认同的条件。
1944年10月,苏英两国莫斯科首脑会晤,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是: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相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斯大林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4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晤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受美国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二是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三是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
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丘吉尔对迪安将军说:“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
然而丘吉尔估计错了,对日作战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此次苏军大规模西进,已经让斯大林看到了军事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利益,他怎么会放弃这一机会呢。第二天,斯大林就作出了明确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以后,红军花三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三个月的物资后,才能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
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以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三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强调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的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
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惟独苏波事务没有改善。波兰人准备承认寇松线“作为俄国与波兰的分界线”。苏联则坚持要使用“作为俄国与波兰双方国境线的基地”这些字眼。双方都不让步。米科莱契克宣称他会被自己的人民所抛弃,而斯大林在单独与丘吉尔谈话结束时说,在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当中,赞成对米科莱契克“温和”一点的,只有他和莫洛托夫两人。
斯大林认为国境线问题如果未取得一致意见,就不好着手组织波兰统一政府。倘若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他十分乐意让米科莱契克来领导新政府。斯大林开出这个条件的诱惑力是十分大的。
丘吉尔认为,在讨论波兰政府与卢布林波兰人合并问题上,一定会碰到同样棘手的困难,卢布林的代表一直给他留下极坏的印象,因此他对斯大林说,他们“只是苏联意志的表达而已”。他们无疑也怀有统治波兰的野心,因而充当了吉斯林一类的角色。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两个波兰代表团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丘吉尔深感他和艾登有责任为波苏问题的解决拟出一些提案。即便是把寇松线强加于波兰都会引起责难。
在狭小范围里,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两国之间从未有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和诚心诚意的交谈。斯大林几次表示了个人的敬意,这应该说确实是真诚的。因为在几个大国中,只有丘吉尔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往来于苏美两大国之间,为谋求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奔走。
但是,丘吉尔更加确信的是:斯大林绝非只是个人说了算。就像他回国时对同僚们所说的:“骑马者的后面,总坐着个阴沉而忧虑的人。”
17日晚上,苏英两国首脑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好得到消息说,德国在匈牙利的战线濒于崩溃,作为预防措施,霍尔蒂海军上将已被德国人逮捕起来。丘吉尔表示希望尽快到达卢布尔雅那山峡。并且说明他不认为战争会在春季之前结束。
接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了对德国问题的第一次会谈。丘吉尔对此这样对罗斯福说:
我们也对未来德国的划分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约大叔要把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组成一个反纳粹、亲俄国的独立区域,前两个国家可以合并起来,与他先前表明的观点相反,他希望看到维也纳成为南日耳曼联邦的首府,联邦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如您所知,把维也纳变成一个大多瑙河联邦的首府,这个主意一直吸引着我,然而我还是更希望加上匈牙利,尽管斯大林对这一点是强烈反对的。
至于普鲁士问题约大叔希望把鲁尔和萨尔分离出来,使其不起作用,或者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组成莱茵兰的一个单独的国家。他同时希望把基尔运河国际化。我对这个主意也不反对,然而,你可以相信我们在三方会议之前并没有作出确定的结论。
约大叔也正式提到了蒙特勒公约,希望做些修改以便俄国军舰自由通行。对这个问题我们原则上没有什么异议。修改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日本是一个签字国,而且伊诺努也于去年1月丧失了市场。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下来,由俄国方面去制定出详细的提案。他说他们会做到恰如其分。
就在丘吉尔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不久,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