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重生之乘风而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三章又登了
“行了,喜欢就定几个相框,等新家装修好就挂起来。你是女主人,这些事儿你做主。我这里还忙……”
“等等玉良……”
“怎么?”
“我想……冲洗两张小的出来,做成小相框,放在你我的办公桌上。”
张芳玉说得有些小心,害怕华玉良拒绝:“我们虽然领了证, 但知道的人还不多,又不准备操办……”
“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慢慢知道……”
“……你要是觉得不好,那就算了,挂家里一样的……”
“这办法挺好。”华玉良笑道:“你弄好了再给我。”
“嗯。”
“那我先挂了?这边还有一阵子。”
“挂吧。”
……
……
这次代表大会过后,工商局的冯长安调去了统计局,小升了一级。
老爸依旧是工商局长,而且已经又有风声传出,税务、公安、工商、司法几条线,国家开始进行管理方式调整,施行垂直管辖。
这招其实非常高明,加强扁平化,明确职权,精简效能,减小地方干扰,实现监督下沉。
还有一条没公开说,提升腐败成本——县里的事儿,从此光走通县里搞不定了。
当天晚上,周至上完晚自习回家,发现家里罕见地来了老爸工作上的“客人”。
等到那“客人”走后,周至才问道:“爸,那谁啊?”
老妈没好气地说道:“工商局的张秘书,你动手术那次我打电话给他,结果工商局派不出车来, 最后还是你关伯伯让糖酒公司的五十铃送的, 你忘了?”
周至笑道:“也可能当时车的确安排出去了, 毕竟晚上临时突发,正常。”
老爸已经翻出铁板来准备刻卷纸了:“是,我就这么跟你妈说的,这张秘书,做得过于小心了。”
周至心中暗笑,不是过于小心,而是有人去统计局带不走他,当然了,人家自己也不愿意过去。
不过嘴上不能这么说:“我倒是觉得不怪那张叔叔过于小心,这个事情,主要责任在老爸你。”
“哦?说说你的道理。”
“老爸你自己就是工商局秘书出身,我问你,什么样的秘书才是好秘书?”
“你爸就是好秘书!”老妈立刻给自己老公立FLAG:“当年老王局长任事儿不管,还不是你爸里里外外一手操持……”
“那现在呢?老爸给自己秘书操持的机会了吗?”周至问道:“据我所知,老爸的材料基本都是自己动笔,这让人家张叔叔情何以堪?”
老爸的铁笔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所以我猜,真正给张叔叔机会,让他有机会施展自己才华的,其实是冯叔叔吧?”
“爸,就算张叔叔文笔不如你, 你也得让人家来写啊,最多帮着改改就行了。”
“就那些套路公文,带几次后,哪有谁不会的?”
“我觉得,能让下属实现自身价值的领导,才能算是真正的好领导。”
“这方面,你反而应该向老王伯伯,冯叔叔学习。”
“原来是这道理啊……”老爸终于恍然大悟:“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敢情这位到现在还不知道底下人为啥要打翻天印呢。
不由得在心底暗叹一口气,老爸这辈子,差不多也就这样了,换了话题:“外婆呢?”
“家里来了客人,外婆就进去先睡了。”
周至走到三姐房间,低声问道:“外婆都睡了?”
“没呢。”外婆在床上先说话了:“乖孙攻书回来了?”
“回来了,那外婆你接着睡,我就过来给你报个备,让你睡踏实。”
三姐说道:“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到了,好奇怪,上面有个作家也叫周至,写的也是蜀川。”
“是吗?”周至说道:“我看看去。”
从外婆房间出来:“老爸,新一期的《人民文学》呢?”
“诶对了正要问你,你没往《人民文学》投稿吧?”老爸问道。
“这么可能,那是什么门槛?”周至摇头:“再借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
“我也这样觉得,那篇文章笔力老辣,涵盖的知识层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你现在的学识,怕还达不到。”
“啥文章啊这么牛?”
“作者跟你同名,文章借一篇游记,阐述了农耕文明对蜀川的深远影响,其实也是借由这个侧面,阐述了农耕文明对华夏民族的深远意义。”
“啥?”周至赶紧翻开杂质目录:“哈?”
“学蛤蟆呢?”老妈白了周至一样:“可给老娘好好的啊!”
“爸,妈,这篇《望丛祠游记》,的确是我写的。”
“啥?”“哈?”
“这个照片也是我照的,就是池姐姐啊,你们认不出来了吗?”
“给我看看!”老妈噼手夺过杂志:“哎哟还真是!平时在节目里都是盘着头的,这头发放下来一下没认出来!”
“你写的?!原稿呢?”
“这个……”周至不明白老爸为何一直执着地纠结于这个问题:“当时从旌城回来,池姐姐说要招待我们出去玩,正好有车,我想池姐姐是大主持人,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怕是有麻烦,就建议去了望丛祠。”
“回来路上,池姐姐就逼着要我写一篇游记,我就写了一篇交给她。”
“我也没想到她会给我投到《人民文学》去,《人民文学》还真给登了。”
“文……文章最后引用了一首古诗……是什么?背!”老爸声音都在颤抖。
“岷山雪解乱云驰,玉垒鹃声立蜀时。许尺荆丛青望墓,近分萍水绿灵池。开江辟陆劳心死,导野催耕泣血知。残碣于今阡陌下,边人犹省旧王祠。老爸问的是这个?”
“啊?……啊对!那我再问你,这首诗是谁写的?”
“我写的啊。”
“我是问原作者是谁!”
“……?我啊?”
“……?你吗?”
老爸瞠目结舌,瞪着周至看了半天,突然拿起电话话筒:“别急!让我先给你干爹打个电话!”
……
……
第二天一早,周至才进教室开始早读没多久,徐老大就走了进来,一脸严肃:“周至,你出来。”
身边穆如云和身后的张辛夷,江舒意就开始担心,肘子看样子终于撞到徐老大枪口上了。
周至乖乖走出教室,徐有志斟酌了一下如何措辞:“昨天的《人民文学》上,有一边文章,算是游记散文和历史随笔相结合,题材挺新颖的……你……看了吗?”
“徐老师,那篇《望丛祠游记》,是我写的。”
“真是你!”徐有志又惊又喜:“真是你写的!”
伸手在周至肩膀上拍了一下:“怎么都没听你说啊?!什么时候投的?!”
“不是我投的,我写完就给了池姐姐,应该是她帮我投的吧……我觉得以我的水平能上,还是侥幸因素居多……也可能省台那边运作过……”
“更大的可能是体裁新颖,也有意义,不错。”
徐有志现在看这娃怎么看怎么顺眼:“国家刊物啊,怎么说上就上了呢……”
“还多亏了池姐姐督促,是她硬要我写出来。”
“你这种谦虚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徐有志继续装稳:“进去早读吧,我现在去找赵校长。”
“哦。”
等到周至回到教室,江舒意先在背后小声喊:“周至!”
周至将后背靠过去,拿着书没转头:“嗯。”
江舒意将身子往前凑,声音小得像蚊子:“徐老大叫你干嘛?”
“没干嘛,他看到一篇文章,问是不是我写的。”
钢笔帽戳戳戳从背后传来,这次是另一只蚊子:“你用笔名了?”
“没有啊。”
再次戳戳戳:“那徐老大看了名字不知道是你?”
“他怕同名同姓嘛。”
“哦,那是不是你写的呀?”
“是。”
“周至你真太厉害了!又是《巴蜀文学》?”
“不是,这回是《人民文学》。”
“和《巴蜀文学》比哪个厉害?”
“呃……这年头带那两个字的,都是最厉害的。比如……”
“人民日报?”
“不,人民……币。”
戳戳戳再次传来:“得意不死你!”
……
……
“这《人民文学》和《巴蜀文学》,哪个更厉害?”
“书记,这年头带那两个字的,就是一等一厉害!一个是国家级刊物,一个是省级刊物,两回事儿。”
同样的问答,在书记办公室也在进行。
“这文章好在哪里?”
“书记,还记不记得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曾经引发轩然大波。”
“你是说……”
“那部纪录片曾经断言‘蓝色文明’必将战胜‘黄色文明’,以鲜明的反传统文化,去华夏特征为立场,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所以呢?”
“我干儿这篇文章,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论调!他是在告诉大家,那些压根就没有深入了解过我们民族文明渊源和进程的人,根本就没有评判我们的资格!”
“而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就会有更加清醒的认知——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顽强持久的生命力,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理念,还有悠久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对于蓝色文明造就的好赌、唯利、掠夺、短视,这就是黄色文明的绝对优势啊!”
华玉良面色凝重起来,拿起文章又读了一遍,颇感困惑:“老吴你不是为那小子虚抬身价吧?你确定他这文章里有这意思?”
... -->>
第八十三章又登了
“行了,喜欢就定几个相框,等新家装修好就挂起来。你是女主人,这些事儿你做主。我这里还忙……”
“等等玉良……”
“怎么?”
“我想……冲洗两张小的出来,做成小相框,放在你我的办公桌上。”
张芳玉说得有些小心,害怕华玉良拒绝:“我们虽然领了证, 但知道的人还不多,又不准备操办……”
“我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慢慢知道……”
“……你要是觉得不好,那就算了,挂家里一样的……”
“这办法挺好。”华玉良笑道:“你弄好了再给我。”
“嗯。”
“那我先挂了?这边还有一阵子。”
“挂吧。”
……
……
这次代表大会过后,工商局的冯长安调去了统计局,小升了一级。
老爸依旧是工商局长,而且已经又有风声传出,税务、公安、工商、司法几条线,国家开始进行管理方式调整,施行垂直管辖。
这招其实非常高明,加强扁平化,明确职权,精简效能,减小地方干扰,实现监督下沉。
还有一条没公开说,提升腐败成本——县里的事儿,从此光走通县里搞不定了。
当天晚上,周至上完晚自习回家,发现家里罕见地来了老爸工作上的“客人”。
等到那“客人”走后,周至才问道:“爸,那谁啊?”
老妈没好气地说道:“工商局的张秘书,你动手术那次我打电话给他,结果工商局派不出车来, 最后还是你关伯伯让糖酒公司的五十铃送的, 你忘了?”
周至笑道:“也可能当时车的确安排出去了, 毕竟晚上临时突发,正常。”
老爸已经翻出铁板来准备刻卷纸了:“是,我就这么跟你妈说的,这张秘书,做得过于小心了。”
周至心中暗笑,不是过于小心,而是有人去统计局带不走他,当然了,人家自己也不愿意过去。
不过嘴上不能这么说:“我倒是觉得不怪那张叔叔过于小心,这个事情,主要责任在老爸你。”
“哦?说说你的道理。”
“老爸你自己就是工商局秘书出身,我问你,什么样的秘书才是好秘书?”
“你爸就是好秘书!”老妈立刻给自己老公立FLAG:“当年老王局长任事儿不管,还不是你爸里里外外一手操持……”
“那现在呢?老爸给自己秘书操持的机会了吗?”周至问道:“据我所知,老爸的材料基本都是自己动笔,这让人家张叔叔情何以堪?”
老爸的铁笔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所以我猜,真正给张叔叔机会,让他有机会施展自己才华的,其实是冯叔叔吧?”
“爸,就算张叔叔文笔不如你, 你也得让人家来写啊,最多帮着改改就行了。”
“就那些套路公文,带几次后,哪有谁不会的?”
“我觉得,能让下属实现自身价值的领导,才能算是真正的好领导。”
“这方面,你反而应该向老王伯伯,冯叔叔学习。”
“原来是这道理啊……”老爸终于恍然大悟:“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敢情这位到现在还不知道底下人为啥要打翻天印呢。
不由得在心底暗叹一口气,老爸这辈子,差不多也就这样了,换了话题:“外婆呢?”
“家里来了客人,外婆就进去先睡了。”
周至走到三姐房间,低声问道:“外婆都睡了?”
“没呢。”外婆在床上先说话了:“乖孙攻书回来了?”
“回来了,那外婆你接着睡,我就过来给你报个备,让你睡踏实。”
三姐说道:“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到了,好奇怪,上面有个作家也叫周至,写的也是蜀川。”
“是吗?”周至说道:“我看看去。”
从外婆房间出来:“老爸,新一期的《人民文学》呢?”
“诶对了正要问你,你没往《人民文学》投稿吧?”老爸问道。
“这么可能,那是什么门槛?”周至摇头:“再借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
“我也这样觉得,那篇文章笔力老辣,涵盖的知识层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你现在的学识,怕还达不到。”
“啥文章啊这么牛?”
“作者跟你同名,文章借一篇游记,阐述了农耕文明对蜀川的深远影响,其实也是借由这个侧面,阐述了农耕文明对华夏民族的深远意义。”
“啥?”周至赶紧翻开杂质目录:“哈?”
“学蛤蟆呢?”老妈白了周至一样:“可给老娘好好的啊!”
“爸,妈,这篇《望丛祠游记》,的确是我写的。”
“啥?”“哈?”
“这个照片也是我照的,就是池姐姐啊,你们认不出来了吗?”
“给我看看!”老妈噼手夺过杂志:“哎哟还真是!平时在节目里都是盘着头的,这头发放下来一下没认出来!”
“你写的?!原稿呢?”
“这个……”周至不明白老爸为何一直执着地纠结于这个问题:“当时从旌城回来,池姐姐说要招待我们出去玩,正好有车,我想池姐姐是大主持人,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怕是有麻烦,就建议去了望丛祠。”
“回来路上,池姐姐就逼着要我写一篇游记,我就写了一篇交给她。”
“我也没想到她会给我投到《人民文学》去,《人民文学》还真给登了。”
“文……文章最后引用了一首古诗……是什么?背!”老爸声音都在颤抖。
“岷山雪解乱云驰,玉垒鹃声立蜀时。许尺荆丛青望墓,近分萍水绿灵池。开江辟陆劳心死,导野催耕泣血知。残碣于今阡陌下,边人犹省旧王祠。老爸问的是这个?”
“啊?……啊对!那我再问你,这首诗是谁写的?”
“我写的啊。”
“我是问原作者是谁!”
“……?我啊?”
“……?你吗?”
老爸瞠目结舌,瞪着周至看了半天,突然拿起电话话筒:“别急!让我先给你干爹打个电话!”
……
……
第二天一早,周至才进教室开始早读没多久,徐老大就走了进来,一脸严肃:“周至,你出来。”
身边穆如云和身后的张辛夷,江舒意就开始担心,肘子看样子终于撞到徐老大枪口上了。
周至乖乖走出教室,徐有志斟酌了一下如何措辞:“昨天的《人民文学》上,有一边文章,算是游记散文和历史随笔相结合,题材挺新颖的……你……看了吗?”
“徐老师,那篇《望丛祠游记》,是我写的。”
“真是你!”徐有志又惊又喜:“真是你写的!”
伸手在周至肩膀上拍了一下:“怎么都没听你说啊?!什么时候投的?!”
“不是我投的,我写完就给了池姐姐,应该是她帮我投的吧……我觉得以我的水平能上,还是侥幸因素居多……也可能省台那边运作过……”
“更大的可能是体裁新颖,也有意义,不错。”
徐有志现在看这娃怎么看怎么顺眼:“国家刊物啊,怎么说上就上了呢……”
“还多亏了池姐姐督促,是她硬要我写出来。”
“你这种谦虚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徐有志继续装稳:“进去早读吧,我现在去找赵校长。”
“哦。”
等到周至回到教室,江舒意先在背后小声喊:“周至!”
周至将后背靠过去,拿着书没转头:“嗯。”
江舒意将身子往前凑,声音小得像蚊子:“徐老大叫你干嘛?”
“没干嘛,他看到一篇文章,问是不是我写的。”
钢笔帽戳戳戳从背后传来,这次是另一只蚊子:“你用笔名了?”
“没有啊。”
再次戳戳戳:“那徐老大看了名字不知道是你?”
“他怕同名同姓嘛。”
“哦,那是不是你写的呀?”
“是。”
“周至你真太厉害了!又是《巴蜀文学》?”
“不是,这回是《人民文学》。”
“和《巴蜀文学》比哪个厉害?”
“呃……这年头带那两个字的,都是最厉害的。比如……”
“人民日报?”
“不,人民……币。”
戳戳戳再次传来:“得意不死你!”
……
……
“这《人民文学》和《巴蜀文学》,哪个更厉害?”
“书记,这年头带那两个字的,就是一等一厉害!一个是国家级刊物,一个是省级刊物,两回事儿。”
同样的问答,在书记办公室也在进行。
“这文章好在哪里?”
“书记,还记不记得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曾经引发轩然大波。”
“你是说……”
“那部纪录片曾经断言‘蓝色文明’必将战胜‘黄色文明’,以鲜明的反传统文化,去华夏特征为立场,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所以呢?”
“我干儿这篇文章,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论调!他是在告诉大家,那些压根就没有深入了解过我们民族文明渊源和进程的人,根本就没有评判我们的资格!”
“而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就会有更加清醒的认知——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顽强持久的生命力,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理念,还有悠久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对于蓝色文明造就的好赌、唯利、掠夺、短视,这就是黄色文明的绝对优势啊!”
华玉良面色凝重起来,拿起文章又读了一遍,颇感困惑:“老吴你不是为那小子虚抬身价吧?你确定他这文章里有这意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