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后马其顿征战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其顿法令带有明显的军队色彩,相对严厉但极为有效。用法律来治理当地人,百姓就不存有侥幸心理。阿洛尤斯在这一点狠下功夫,他几乎是一来到罗马执政官邸,就找人把用希腊文写成的马其顿法令翻译成拉丁文。他让各地官吏经常在公众场合宣讲新发,要求**官员大声清晰地给罗马人民讲清法令。
这样人民都会知法守法,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优良公民。而官吏通过这样耐心地讲解,自己也会更加明晰王国的法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他们必须自正其身,严格守法。
是凡以法律治理国家,上至权臣下至平民有罪必罚,不可姑息。马其顿严厉的法与刑,诠释了法律的威力,阿洛尤斯对违法者是出了名的严苛,国家法令得到坚决执行。罗马百姓懂得刑罚律令的残酷而不敢触犯,心理对马其顿法产生了敬畏。国家没有盗贼,奸诈虚伪之心不生,****无邪念。这正是民知法、懂法、守法的一种良性循环,人心向善。
稳定富强的大国轮廓已呈现在眼前。这里只做一个理论假设,一万中的万一,马其顿本土如果发生了什么变故,阿洛尤斯的罗马王国甚至直接可以与之抗衡。先进的社会,发达的技术,人口众多兵源充足。而它巨额的经济量,如果算上富庶的西西里,可以占到马其顿王国税收的将近一半!好了,这个假命题到此为止。阿洛尤斯忠于马其顿,他的长子波达雷里奥斯还在萨洛尼卡担任禁卫军指挥官。
下面说到另一个可能的情况,那就是态度暧昧的迦太基一旦向马其顿宣战。那么封锁亚得里亚海,进攻西西里岛,是其最佳的战略选择。但是马其顿罗马王国完全可以与之对抗,并且一边防备北方意大利罗马的威胁。阿洛尤斯总是自信满满,他不需要本土补充什么过来。在亚平宁半岛上,过得丰衣足食金银有余,从那些最先进的发达城市里,直接带出来马其顿重骑兵,方阵,弓箭手,攻城炮这样的高级别部队,将军正想试一试兵锋。
自身条件优良,又经阿洛尤斯的整合,拉丁罗马早已可以成为一方强国。何以见得?以罗马当作一个国家,若号令传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齐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无异心,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罗马现在已经具备这样的潜质。
管理罗马十年来,阿洛尤斯:颁布法令严守律法;上传下达,可以做到号令畅通下面官员坚决执行;作为罗马执政官,他懂得爱惜百姓,顺应民意;懂得时令节气,遵循自然规律;执法公正,赏罚得当;明确等级制度,举贤祛奸,所以身份不能僭越,贵贱有区别;整个社会推崇善良,而厌弃邪恶。
正因为他勤勉播种希望与善果,付出终得回报。所以他的臣民会:响应号召,服从执行;争相劝勉,团结一致;召之应战,令之务农,民皆听命;受赏不戴德,受罚不含怨;贵贱有别,贤不宵衰也;衣备不相纶,贵贱等也。
国家进步到这一步,国力就十分强盛,据国防守定不可拔也。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试探揣摩敌人是否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处于北意大利的尤利乌斯罗马家族也在刺探南方的情报。他们多少了解到这边的情况,盲目进攻稳固防线是不对的,但是就此拖下去,阿洛尤斯在拉丁地区以南的统治只会更加巩固,成为极强大的新“罗马王国”。所以天性好赌的罗慕路斯之后代,决定就此放手一搏。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现在南北罗马对峙,力量大致相当。北方,恢复后的尤利乌斯家族拥有五座城池,在阿尔卑斯山以南,围绕着卢比孔河呈五边环形坐落,互为依托。防御态势极为良好。南方,以罗马城周边的拉丁平原为界,守住拉丁和坎帕尼亚就是两道关隘,就等于扼住了狭长亚平宁半岛的咽喉要道。只要控下关口,稳住防线,南方四城十分安全。
北方的蛮族,高卢和日耳曼,其内部的情况就不用再提。他们的任务是进攻马其顿在东欧的城市,以威胁马其顿本土。应对这边敌人的是阿布里亚斯所部第六军团,和欧昂诺斯的亲兵第七军团。其中第六军团一直驻扎在布达佩斯,目的就是盯着高卢人的动向。当高卢军队大批出现在达尔马提亚时,第六军团移动到潘诺尼亚和伊利里亚交界处的河流边。在伊利里亚河东安营扎寨。他们的任务艰巨,要兼顾布达佩斯的安全,还有拖延开往伊庇鲁斯的敌军。
达马索斯的爱琴海军团由东地中海舰队护送,正在迅速赶往阿波罗尼亚方向增援。欧昂诺斯一骑快马加鞭,随从有六十名卫队骑兵,赶往杜尔西斯。波隆和阿特米欧斯已经带着第七军团火速赶到那里,正在解围。
以前去穿过原始密林,征讨亚马逊女战士的那支部队也成功制服当地蛮勇,顺利撤出来,一直在西徐亚进行整编驻扎。如今,梅蒙带着这支部队开拔西进,还收编了一部分来自加泰防卫辅助团的部队,去和老上司欧昂诺斯回合。
这样一来,马其顿在东欧地区,初步集合了四支军团。由第六军团和爱琴海军团负责对付高卢,由第七军团和梅蒙带领的混编团共同对付日耳曼。由于这次日耳曼—高卢联盟军发动突袭,马其顿方面处于紧急应对状态,为满足快速行军的需要,所以前往西线的军团全都未带重型石弩。
这个决定是经过考虑的,就算打反攻夺取蛮族城市,也用不上石弩。他们的城邑无一列外的都只要木质城墙,栅栏,有的部落连防御墙都没有。因而没有太大带重型攻城器的必要,反倒影响了整个军团的机动性。
日耳曼—高卢战争爆发。
(本章完)
马其顿法令带有明显的军队色彩,相对严厉但极为有效。用法律来治理当地人,百姓就不存有侥幸心理。阿洛尤斯在这一点狠下功夫,他几乎是一来到罗马执政官邸,就找人把用希腊文写成的马其顿法令翻译成拉丁文。他让各地官吏经常在公众场合宣讲新发,要求**官员大声清晰地给罗马人民讲清法令。
这样人民都会知法守法,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优良公民。而官吏通过这样耐心地讲解,自己也会更加明晰王国的法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他们必须自正其身,严格守法。
是凡以法律治理国家,上至权臣下至平民有罪必罚,不可姑息。马其顿严厉的法与刑,诠释了法律的威力,阿洛尤斯对违法者是出了名的严苛,国家法令得到坚决执行。罗马百姓懂得刑罚律令的残酷而不敢触犯,心理对马其顿法产生了敬畏。国家没有盗贼,奸诈虚伪之心不生,****无邪念。这正是民知法、懂法、守法的一种良性循环,人心向善。
稳定富强的大国轮廓已呈现在眼前。这里只做一个理论假设,一万中的万一,马其顿本土如果发生了什么变故,阿洛尤斯的罗马王国甚至直接可以与之抗衡。先进的社会,发达的技术,人口众多兵源充足。而它巨额的经济量,如果算上富庶的西西里,可以占到马其顿王国税收的将近一半!好了,这个假命题到此为止。阿洛尤斯忠于马其顿,他的长子波达雷里奥斯还在萨洛尼卡担任禁卫军指挥官。
下面说到另一个可能的情况,那就是态度暧昧的迦太基一旦向马其顿宣战。那么封锁亚得里亚海,进攻西西里岛,是其最佳的战略选择。但是马其顿罗马王国完全可以与之对抗,并且一边防备北方意大利罗马的威胁。阿洛尤斯总是自信满满,他不需要本土补充什么过来。在亚平宁半岛上,过得丰衣足食金银有余,从那些最先进的发达城市里,直接带出来马其顿重骑兵,方阵,弓箭手,攻城炮这样的高级别部队,将军正想试一试兵锋。
自身条件优良,又经阿洛尤斯的整合,拉丁罗马早已可以成为一方强国。何以见得?以罗马当作一个国家,若号令传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齐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无异心,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罗马现在已经具备这样的潜质。
管理罗马十年来,阿洛尤斯:颁布法令严守律法;上传下达,可以做到号令畅通下面官员坚决执行;作为罗马执政官,他懂得爱惜百姓,顺应民意;懂得时令节气,遵循自然规律;执法公正,赏罚得当;明确等级制度,举贤祛奸,所以身份不能僭越,贵贱有区别;整个社会推崇善良,而厌弃邪恶。
正因为他勤勉播种希望与善果,付出终得回报。所以他的臣民会:响应号召,服从执行;争相劝勉,团结一致;召之应战,令之务农,民皆听命;受赏不戴德,受罚不含怨;贵贱有别,贤不宵衰也;衣备不相纶,贵贱等也。
国家进步到这一步,国力就十分强盛,据国防守定不可拔也。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试探揣摩敌人是否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处于北意大利的尤利乌斯罗马家族也在刺探南方的情报。他们多少了解到这边的情况,盲目进攻稳固防线是不对的,但是就此拖下去,阿洛尤斯在拉丁地区以南的统治只会更加巩固,成为极强大的新“罗马王国”。所以天性好赌的罗慕路斯之后代,决定就此放手一搏。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现在南北罗马对峙,力量大致相当。北方,恢复后的尤利乌斯家族拥有五座城池,在阿尔卑斯山以南,围绕着卢比孔河呈五边环形坐落,互为依托。防御态势极为良好。南方,以罗马城周边的拉丁平原为界,守住拉丁和坎帕尼亚就是两道关隘,就等于扼住了狭长亚平宁半岛的咽喉要道。只要控下关口,稳住防线,南方四城十分安全。
北方的蛮族,高卢和日耳曼,其内部的情况就不用再提。他们的任务是进攻马其顿在东欧的城市,以威胁马其顿本土。应对这边敌人的是阿布里亚斯所部第六军团,和欧昂诺斯的亲兵第七军团。其中第六军团一直驻扎在布达佩斯,目的就是盯着高卢人的动向。当高卢军队大批出现在达尔马提亚时,第六军团移动到潘诺尼亚和伊利里亚交界处的河流边。在伊利里亚河东安营扎寨。他们的任务艰巨,要兼顾布达佩斯的安全,还有拖延开往伊庇鲁斯的敌军。
达马索斯的爱琴海军团由东地中海舰队护送,正在迅速赶往阿波罗尼亚方向增援。欧昂诺斯一骑快马加鞭,随从有六十名卫队骑兵,赶往杜尔西斯。波隆和阿特米欧斯已经带着第七军团火速赶到那里,正在解围。
以前去穿过原始密林,征讨亚马逊女战士的那支部队也成功制服当地蛮勇,顺利撤出来,一直在西徐亚进行整编驻扎。如今,梅蒙带着这支部队开拔西进,还收编了一部分来自加泰防卫辅助团的部队,去和老上司欧昂诺斯回合。
这样一来,马其顿在东欧地区,初步集合了四支军团。由第六军团和爱琴海军团负责对付高卢,由第七军团和梅蒙带领的混编团共同对付日耳曼。由于这次日耳曼—高卢联盟军发动突袭,马其顿方面处于紧急应对状态,为满足快速行军的需要,所以前往西线的军团全都未带重型石弩。
这个决定是经过考虑的,就算打反攻夺取蛮族城市,也用不上石弩。他们的城邑无一列外的都只要木质城墙,栅栏,有的部落连防御墙都没有。因而没有太大带重型攻城器的必要,反倒影响了整个军团的机动性。
日耳曼—高卢战争爆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