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宋剑仙录之万山太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枢密府。十几年来破天荒头一遭,主宴厅挂出了宴会的红灯笼,四五个婢女流水般轮换着上菜,很快就将一张大桌摆得满满的,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由此而来的融洽氛围,难得地出现在了韩奉先府上。
与宴者,主人韩奉先,主宾韩琦,往下一侧是苏轼、王雱二人,另一侧是韩奉先的远支族兄韩维、韩绛二人,下首是之前一直带在身边的次子韩锐,以及沈万山、孙统二人。
这个座次是很有讲究的,不说下午沈万山出去之后到府的韩维和韩绛,单从苏轼和王雱二人并列而坐,沈万山却和孙统以及韩奉先的次子坐在下首就可以看出,在韩奉先的心目中,王雱与苏轼是一个层级的大宋帝国青年俊彦,而沈万山再如何是武林至尊门派之后,恐怕也不过是自己府上得力的鹰犬、宾客,或许在韩奉先看来,让自己的次子并席作陪,这说不定还是一种颇为信赖的标志。
所以沈万山并不耐坐在这张席上,他甚至想端着饭碗出去吃。
至于随苏轼而来的苏曼青,早早便被韩奉先的夫人,以及韩维、韩绛带来的女眷拉去偏厅坐了一桌。
说起下午来的韩维和韩绛二人,其实也是从侧面证明了韩家在大宋帝国的政治影响力,韩琦自不必说,即便即将担任永兴军兼陕西四路经略使,他头上领的司空兼侍中的头衔依旧没有去掉,虽然说按照大宋帝国的官制,这两个虚衔的荣誉性质更多一些,但位列三公的荣誉还是有区别的。
而韩维,英宗皇帝时就被召为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制诰是代天子拟诏的,通进银台司更是接收天下奏章案牍及文武近臣奏疏的,韩维执掌这两个要害,可以说是天子与外廷联系的关键,可见其人所受器重事实上王雱的父亲,江宁王安石,就是因为韩维在天子面前老是唠叨此人的大才,才会得到天子的青睐,不仅点了江宁知府,更是命令其人暂不赴任,直接来汴京问对。这种待遇,只能说明江宁知府这种级别的官品,只不过是为王安石提供一个过渡的台阶而已,问对之后,只要不让天子失望,将得到的新的提拔绝对在江宁知府之上。韩琦当年到这个级别,花了至少二十年,韩奉先好一些,但也是十几年的刀光箭雨中闯荡过来的。
至于韩绛,他去年还是权知开封府,即汴京城作为一座城市而非帝国首都、权利中枢的最高行政长官,天子登基之后,韩绛即刻被拜为枢密副使,成功完成了从地方到中枢的最后一跃。这一跃有些匪夷所思,但也是理所当然,原因是当时大宋帝国的宰相是韩琦,枢密使是韩琦族弟韩奉先,枢密副使又是韩琦和韩奉先共同的族弟韩绛,说句不好听的,当时如果韩家有什么想法,赵顼也只能乖乖避位。然而韩家的主心骨韩琦毕竟是一个忠烈君子,这是从仁宗皇帝到当朝天子,三任天子都看得清楚的,因此当时的局面虽然危险,但仔细想想却又是稳定如常。甚至于不如此,便不足以保证权力从英宗赵曙到今上赵顼的平稳过渡。
然而现在,天子已经完成了权力过渡,再在中枢留着韩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就显得有些扎眼了。于是,理所当然的,种谔擅开边衅一事其实不过是导火索,于公于私,韩家在中枢的影响力必然要削弱,而再没有什么比韩家掌门人韩琦离开中枢更合适的了。
总算是大宋自开国以来,格外优待士大夫,所以韩家得以如此体面,甚至于在韩琦离开之前,还能在皇城司的眼皮底下进行一场这样带有告别和布置形式的家宴。可不是皇城司的眼皮底下么,没看见皇城司王勾当一直坐在席上,除了抿了两口酒之外,连一筷子菜都没有动么?
沈万山越发觉得这一顿家宴吃得自己不爽,无趣而压抑至极,干脆就想不管其他,拂袖而走。恰是此时,席上的苏轼突然举杯向王雱,引得后者一怔,也似乎因为这一下,而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什么,下定了某些决心。
王雱蓦地起身,不顾打断韩奉先与韩琦凑在一起的轻声低语,恳切扬声道:“二位韩公,小子王雱,有一个不情之请!”
韩琦微微眯起了眼,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没有开口,目光转向了韩奉先,扫过苏轼眉头微皱的表情时,似乎停顿了片刻。
韩奉先正襟危坐,向王雱伸手:“王勾当但说无妨。”
王雱先是向韩琦举手躬身,深深一礼,接着又转向韩奉先,施以同样的一礼,旋即毫不犹豫地,向此时坐在对面,正从盘中拈取香瓜的两名韩家长者一礼,等到对场上四位长者的礼数都到了之后,王雱更是避席,向警惕万分的苏轼严谨一礼到地。
本来就准备直接起身离席的沈万山原先看见王雱起身,已经警惕了起来,现在看见他这番表示,尤其是最后向苏轼的那一礼,沈万山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俨然是瞬间就想明白了为什么。
只是其... -->>
韩枢密府。十几年来破天荒头一遭,主宴厅挂出了宴会的红灯笼,四五个婢女流水般轮换着上菜,很快就将一张大桌摆得满满的,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由此而来的融洽氛围,难得地出现在了韩奉先府上。
与宴者,主人韩奉先,主宾韩琦,往下一侧是苏轼、王雱二人,另一侧是韩奉先的远支族兄韩维、韩绛二人,下首是之前一直带在身边的次子韩锐,以及沈万山、孙统二人。
这个座次是很有讲究的,不说下午沈万山出去之后到府的韩维和韩绛,单从苏轼和王雱二人并列而坐,沈万山却和孙统以及韩奉先的次子坐在下首就可以看出,在韩奉先的心目中,王雱与苏轼是一个层级的大宋帝国青年俊彦,而沈万山再如何是武林至尊门派之后,恐怕也不过是自己府上得力的鹰犬、宾客,或许在韩奉先看来,让自己的次子并席作陪,这说不定还是一种颇为信赖的标志。
所以沈万山并不耐坐在这张席上,他甚至想端着饭碗出去吃。
至于随苏轼而来的苏曼青,早早便被韩奉先的夫人,以及韩维、韩绛带来的女眷拉去偏厅坐了一桌。
说起下午来的韩维和韩绛二人,其实也是从侧面证明了韩家在大宋帝国的政治影响力,韩琦自不必说,即便即将担任永兴军兼陕西四路经略使,他头上领的司空兼侍中的头衔依旧没有去掉,虽然说按照大宋帝国的官制,这两个虚衔的荣誉性质更多一些,但位列三公的荣誉还是有区别的。
而韩维,英宗皇帝时就被召为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制诰是代天子拟诏的,通进银台司更是接收天下奏章案牍及文武近臣奏疏的,韩维执掌这两个要害,可以说是天子与外廷联系的关键,可见其人所受器重事实上王雱的父亲,江宁王安石,就是因为韩维在天子面前老是唠叨此人的大才,才会得到天子的青睐,不仅点了江宁知府,更是命令其人暂不赴任,直接来汴京问对。这种待遇,只能说明江宁知府这种级别的官品,只不过是为王安石提供一个过渡的台阶而已,问对之后,只要不让天子失望,将得到的新的提拔绝对在江宁知府之上。韩琦当年到这个级别,花了至少二十年,韩奉先好一些,但也是十几年的刀光箭雨中闯荡过来的。
至于韩绛,他去年还是权知开封府,即汴京城作为一座城市而非帝国首都、权利中枢的最高行政长官,天子登基之后,韩绛即刻被拜为枢密副使,成功完成了从地方到中枢的最后一跃。这一跃有些匪夷所思,但也是理所当然,原因是当时大宋帝国的宰相是韩琦,枢密使是韩琦族弟韩奉先,枢密副使又是韩琦和韩奉先共同的族弟韩绛,说句不好听的,当时如果韩家有什么想法,赵顼也只能乖乖避位。然而韩家的主心骨韩琦毕竟是一个忠烈君子,这是从仁宗皇帝到当朝天子,三任天子都看得清楚的,因此当时的局面虽然危险,但仔细想想却又是稳定如常。甚至于不如此,便不足以保证权力从英宗赵曙到今上赵顼的平稳过渡。
然而现在,天子已经完成了权力过渡,再在中枢留着韩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就显得有些扎眼了。于是,理所当然的,种谔擅开边衅一事其实不过是导火索,于公于私,韩家在中枢的影响力必然要削弱,而再没有什么比韩家掌门人韩琦离开中枢更合适的了。
总算是大宋自开国以来,格外优待士大夫,所以韩家得以如此体面,甚至于在韩琦离开之前,还能在皇城司的眼皮底下进行一场这样带有告别和布置形式的家宴。可不是皇城司的眼皮底下么,没看见皇城司王勾当一直坐在席上,除了抿了两口酒之外,连一筷子菜都没有动么?
沈万山越发觉得这一顿家宴吃得自己不爽,无趣而压抑至极,干脆就想不管其他,拂袖而走。恰是此时,席上的苏轼突然举杯向王雱,引得后者一怔,也似乎因为这一下,而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什么,下定了某些决心。
王雱蓦地起身,不顾打断韩奉先与韩琦凑在一起的轻声低语,恳切扬声道:“二位韩公,小子王雱,有一个不情之请!”
韩琦微微眯起了眼,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没有开口,目光转向了韩奉先,扫过苏轼眉头微皱的表情时,似乎停顿了片刻。
韩奉先正襟危坐,向王雱伸手:“王勾当但说无妨。”
王雱先是向韩琦举手躬身,深深一礼,接着又转向韩奉先,施以同样的一礼,旋即毫不犹豫地,向此时坐在对面,正从盘中拈取香瓜的两名韩家长者一礼,等到对场上四位长者的礼数都到了之后,王雱更是避席,向警惕万分的苏轼严谨一礼到地。
本来就准备直接起身离席的沈万山原先看见王雱起身,已经警惕了起来,现在看见他这番表示,尤其是最后向苏轼的那一礼,沈万山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俨然是瞬间就想明白了为什么。
只是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