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重生大明当昏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及今年的秋种。
如果局面真的如朱辰说的那么凶险,也不知道到时候还来不来得及。
“孙爱卿,在东南沿海一带传入了一种新的农作物,叫做番薯。这番薯不仅产量高,叶子和藤蔓还能当做饲料。最重要的是这番薯还耐旱,四季都可种植。而且不挑地,沟渠,山坡都可以种植,非常容易存活。。。”
朱辰中意的农作物还有玉米和土豆。
玉米虽然产量较低,但是生长周期短,而且极其耐旱,这是北方小麦收割之后很好的补充作物。
至于土豆,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三大作物可是撑起所谓康乾盛世的神物。
只不过现在土豆和玉米到底有没有传入大明,朱辰还不知道。
至少朱辰问过的人都没听说过。
朱辰已经传旨让各地官府留意,可是这都是后话。
现在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就是番薯,也就是红薯,或者也叫地瓜。
因为红薯此时已经传入大明至少有十几年了。
福建巡抚金学增早就在福建大规模推广种植,就连广东也有大规模种植。
而且在大明官场还有一个种植红薯的专家,那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花费了三年功夫,在上海精心培育红薯,更是想办法将红薯移植到了天津一带。
到时候孙传庭想要在陕西推广种植红薯,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可以去借鉴,也可以请徐光启去指导。
“谢皇上指点,微臣出宫之后就去找徐大人请教。”
徐光启此时也已奉旨回京。
信王府的前任总管曹化淳就在南京,朱辰将曹化淳召回的同时,还传了一道旨意,让曹化淳顺道去了一趟上海,连同徐光启一起回京。
朱辰没有着急见徐光启,主要是因为朱辰还没想好怎么去安排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朝末年顶尖的科
学家。
农业,数学,天文,火炮。。。
这些领域徐光启都有涉猎。
原本的历史中,徐光启被召回之后,崇祯让徐光启做了礼部尚书,负责修订历书。
虽然这对徐光启也是人尽其用。
可是朱辰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在古代,历书的编写非常重要,关系到老百姓的耕作和生活。
可是如果国家都没了,人也被杀光了,那要这历书又有何用。
徐光启最大的本事是在农业上,可是朱辰还想让徐光启将火炮的研制也担起来。
实在是朱辰手里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另外一个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此时还在备战会试,现在对这些杂学估计都还没有开始涉猎。
头疼啊。
看来得要着手培养合适的人才了。
朱辰之感觉此时所有的事情是千头万绪,颇有一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感觉。
朱辰只能安慰自己。
等到事情慢慢理顺了,应该就会好一点吧。
对于钱谦益和孙传庭的任命,现在只是朱辰的口头承诺。
就算朱辰是皇帝,也不能一言而决。
基本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官员的任命,吏部和内阁是绕不过去的。
吏部尚书王绍徽和内阁首辅黄立极倒是没有使绊子。
可是让朱辰差点想要掀桌子的是,钱谦益的任命是通过了,孙传庭的任命却被吏部的给事中吴畅时给封还了。
理由就是陕西如今太平无事,又不是边防重镇,已经有巡抚,没有理由再设置一个总督。
这让朱辰勃然大怒。
这吴畅时仗着自己官小,和魏忠贤牵扯不深,完全就是有恃无恐。
也好,这样的小人物,正好让朱辰拿来祭旗,也让大明朝这些官员看看,和朱辰作对的下场。
现在对朱辰来说,想要挽救大明这艘破船,那就得让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朱辰想要的来。
扯皮和内斗那是要严格禁止的,朱辰实在没时间去浪费。
吴畅时的行为自然不是他一个人的行为。
这其实更像是文官集团对朱辰的一种试探。
如果朱辰气急败坏去打吴畅时的板子,或者将吴畅时罢官。
那就是文官集团和吴畅时的胜利。
到时候吴畅时将会成为整个大明文官集团的英雄。迎接吴畅时的,将会是鲜花和掌声。
大明官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葩,有些官员将碰瓷皇帝当成了中大奖,而且乐此不疲。
可是朱辰会中计吗?
笑话,朱辰准备魏忠贤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这个时候拿来用的吗?
所以在第二天下职之后,魏忠贤就悄悄带着两个人来到了吴畅时的家中。
“九千岁?”
看到魏忠贤的那一刻,吴畅时的腿就软了。
当年没有投靠魏忠贤,不是因为吴畅时有多么硬气。而是吴畅时官职太小,巴结不上。
可是这并不妨碍吴畅时对魏忠贤的畏惧。
魏忠贤此时是面无表情。
自从回到东厂的这段时间,魏忠贤是极度的憋屈。
虽然东厂的番子四处出动,这朝中官员大大小小的黑料魏忠贤掌握了不少。
可是按照朱辰的命令,魏忠贤就只能这么看着。
人的心思有时候非常的奇怪。自己倒霉了,其实也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倒霉。不然就会生出怨怼之心。
魏忠贤的权利去了一大半,家产更是基本都没了。
所以魏忠贤心心念念的就是让这些文官和自己落得同一个下场。
及今年的秋种。
如果局面真的如朱辰说的那么凶险,也不知道到时候还来不来得及。
“孙爱卿,在东南沿海一带传入了一种新的农作物,叫做番薯。这番薯不仅产量高,叶子和藤蔓还能当做饲料。最重要的是这番薯还耐旱,四季都可种植。而且不挑地,沟渠,山坡都可以种植,非常容易存活。。。”
朱辰中意的农作物还有玉米和土豆。
玉米虽然产量较低,但是生长周期短,而且极其耐旱,这是北方小麦收割之后很好的补充作物。
至于土豆,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三大作物可是撑起所谓康乾盛世的神物。
只不过现在土豆和玉米到底有没有传入大明,朱辰还不知道。
至少朱辰问过的人都没听说过。
朱辰已经传旨让各地官府留意,可是这都是后话。
现在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就是番薯,也就是红薯,或者也叫地瓜。
因为红薯此时已经传入大明至少有十几年了。
福建巡抚金学增早就在福建大规模推广种植,就连广东也有大规模种植。
而且在大明官场还有一个种植红薯的专家,那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花费了三年功夫,在上海精心培育红薯,更是想办法将红薯移植到了天津一带。
到时候孙传庭想要在陕西推广种植红薯,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可以去借鉴,也可以请徐光启去指导。
“谢皇上指点,微臣出宫之后就去找徐大人请教。”
徐光启此时也已奉旨回京。
信王府的前任总管曹化淳就在南京,朱辰将曹化淳召回的同时,还传了一道旨意,让曹化淳顺道去了一趟上海,连同徐光启一起回京。
朱辰没有着急见徐光启,主要是因为朱辰还没想好怎么去安排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朝末年顶尖的科
学家。
农业,数学,天文,火炮。。。
这些领域徐光启都有涉猎。
原本的历史中,徐光启被召回之后,崇祯让徐光启做了礼部尚书,负责修订历书。
虽然这对徐光启也是人尽其用。
可是朱辰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在古代,历书的编写非常重要,关系到老百姓的耕作和生活。
可是如果国家都没了,人也被杀光了,那要这历书又有何用。
徐光启最大的本事是在农业上,可是朱辰还想让徐光启将火炮的研制也担起来。
实在是朱辰手里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另外一个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此时还在备战会试,现在对这些杂学估计都还没有开始涉猎。
头疼啊。
看来得要着手培养合适的人才了。
朱辰之感觉此时所有的事情是千头万绪,颇有一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感觉。
朱辰只能安慰自己。
等到事情慢慢理顺了,应该就会好一点吧。
对于钱谦益和孙传庭的任命,现在只是朱辰的口头承诺。
就算朱辰是皇帝,也不能一言而决。
基本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官员的任命,吏部和内阁是绕不过去的。
吏部尚书王绍徽和内阁首辅黄立极倒是没有使绊子。
可是让朱辰差点想要掀桌子的是,钱谦益的任命是通过了,孙传庭的任命却被吏部的给事中吴畅时给封还了。
理由就是陕西如今太平无事,又不是边防重镇,已经有巡抚,没有理由再设置一个总督。
这让朱辰勃然大怒。
这吴畅时仗着自己官小,和魏忠贤牵扯不深,完全就是有恃无恐。
也好,这样的小人物,正好让朱辰拿来祭旗,也让大明朝这些官员看看,和朱辰作对的下场。
现在对朱辰来说,想要挽救大明这艘破船,那就得让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朱辰想要的来。
扯皮和内斗那是要严格禁止的,朱辰实在没时间去浪费。
吴畅时的行为自然不是他一个人的行为。
这其实更像是文官集团对朱辰的一种试探。
如果朱辰气急败坏去打吴畅时的板子,或者将吴畅时罢官。
那就是文官集团和吴畅时的胜利。
到时候吴畅时将会成为整个大明文官集团的英雄。迎接吴畅时的,将会是鲜花和掌声。
大明官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葩,有些官员将碰瓷皇帝当成了中大奖,而且乐此不疲。
可是朱辰会中计吗?
笑话,朱辰准备魏忠贤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这个时候拿来用的吗?
所以在第二天下职之后,魏忠贤就悄悄带着两个人来到了吴畅时的家中。
“九千岁?”
看到魏忠贤的那一刻,吴畅时的腿就软了。
当年没有投靠魏忠贤,不是因为吴畅时有多么硬气。而是吴畅时官职太小,巴结不上。
可是这并不妨碍吴畅时对魏忠贤的畏惧。
魏忠贤此时是面无表情。
自从回到东厂的这段时间,魏忠贤是极度的憋屈。
虽然东厂的番子四处出动,这朝中官员大大小小的黑料魏忠贤掌握了不少。
可是按照朱辰的命令,魏忠贤就只能这么看着。
人的心思有时候非常的奇怪。自己倒霉了,其实也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倒霉。不然就会生出怨怼之心。
魏忠贤的权利去了一大半,家产更是基本都没了。
所以魏忠贤心心念念的就是让这些文官和自己落得同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