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流水迢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一、宇文景伦
黄昏时分,暮霭低沉,氤氲朦胧。长风徐来,夹着河水的湿润气息,拂人衣襟。
易寒负手立于涓水河畔,身后河岸的高坡处是己方接天的营帐,而河对面,是华朝守军的军营。河面上,随风轻漾的,则是双方对峙数日的高桅战船。
脚步声急响,宣王随从沈铣过来,行礼道:“易将军,王爷请您过去。”
易寒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转身步向高坡。甫到坡顶,便听得下方树林旁传来震天的欢呼声。
一道银色身影在人群中纵跃,随着他一纵一跃之势,手中刀鞘有若飞鹰展翅,拍起一波波劲气,激得他身边的桓兵纷纷避退。有十数人合成一团挺枪刺向这银甲人,却听得他大喝一声,身形急旋,刀鞘随着他精奇的步法,格开这十余人手中的长枪。
他突到最后一人身前,右足劲踢,那名桓兵向外跌倒,银甲人突出缺口,再喝一声,刀鞘迸上半空,他横手握刀,刀气轰向地面,黄泥和着草屑纷飞,再有十余人向后跌倒。
银甲人一声长笑,宝刀套入落下来的刀鞘之中。他左手握上刀鞘,右手取下头上银色盔帽,身形凝然如山,更显轩梧英伟,朗笑道:“还有谁不服气的?”
桓军将士们发出震天的喝彩声,易寒微笑着走近,银甲人转身看见,笑道:“先生来得正好,还请先生指点景伦一二。”
易寒微微一笑:“不敢,王爷刀法已届大成,无需易寒赘言。”
宣王宇文景伦将手中宝刀掷给随从,与易寒并肩向大帐走去,桓国将士望着二人身影,均露出崇慕的神情。
宇文景伦除去银甲,转身笑道:“闲着无事,和小子们活动活动筋骨,倒让先生见笑了。”
易寒微笑道:“大战在即,保持将士们的斗志和精神,确是必要。”
宇文景伦大笑:“还是先生了解景伦。”
二人在几前盘膝坐下,宇文景伦斟了杯茶,推到易寒面前:“这南国的春季,太过潮湿,粘得人提不起精神,将士们多不适应,若不活动活动,只怕会生锈。”
“是。”易寒道:“所以我们得赶在春汛之前度过涓水河,只要能拿下东莱,在涓水河以南便有了立足之地,凭借‘雁鸣山’的天险,进可攻河西与潇水平原,退也可据守巩安一带。”
一人掀帘进来,宇文景伦和声道:“滕先生快来一起参详。”
军师滕瑞微笑着坐下:“最重要的,还得趁王朗未从娄山赶回来之前下手。”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递给宇文景伦,宇文景伦展开细看,冷笑一声:“华朝是不是无人可用,又将王朗往回调,裴琰的伤真的就这么重?”
易寒眉毛微微抖了一下,淡淡道:“王爷想和裴琰交手,只要能拿下东莱,打到河西,他爬都要爬过来。”
宇文景伦一笑:“他现在不来也好,等我先把王朗干掉,再与他在战场上一较高低。那年新郡一战,我在西线,没能与他交锋,一大憾事。”
滕瑞正容道:“王爷,王朗也不可小看。”
“嗯,我心中有数。王朗也是沙场老将,按这密报时间来算,他最快也得三日后才能赶到东莱,咱们就要趁他未到之前,渡过涓水河,攻下东莱。”
滕瑞取过地形图展开,宇文景伦这几日来早看得烂熟,沉吟道:“看来骑兵不能用了。”
易寒点头:“过了涓水河,便是山陵地形,不比我们打成郡和郓州。”
“幸得有滕先生相助,这水兵和步兵咱们也不比华朝差了。”宇文景伦叹道:“武有易先生,文有滕先生,二位文武益彰,辅佐于景伦,景伦真是三生有幸!”说着英俊的面容上露出欣喜感激之色。
易寒与滕瑞忙齐施礼:“王爷太客气。”
宇文景伦抬手虚扶,三人目光重新凝在地形图上。滕瑞指向涓水河上游某处标记:“二十年前,我曾经过这处,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可从这里突破,骑兵还是可以派上大用场。”
见宇文景伦抬头,目光中充满征询之意,滕瑞微笑道:“今夜月光极佳,不知王爷可愿做一回探子?”
宇文景伦站起身来,目光锐利,望向帐外:“景伦最大的心愿,便是要踏遍这华朝每一寸土地。”
月朗星稀,涓水河在月光下,波光盈闪,越显秀美蜿蜒。
宇文景伦估摸着已到了滕军师所说之处,便翻身下马。滕瑞步过来,用马鞭指向前方:“大概还有半里路。”
“走走吧。”宇文景伦将马绳丢给随从,负手前行。
无涯无际的寂静笼罩着涓水河两岸,众人踩在河岸的草地上,夜风徐来,吹散了几分湿意。
宇文景伦顿觉神清气爽,笑道:“这两年老是憋在上京,都快憋出病来了。”
滕瑞对他知之甚深,微微一笑:“想来薄云山还是王爷的知音,知王爷憋得难受,让王爷来吹吹这涓水河畔的春风。”
易寒却不说话,负手在河边慢慢走着,落在众人后面。
宇文景伦定住脚步,待易寒走近,隐见他面上有伤感之色,不由道:“先生心结不解,异日若真对上裴琰,可有些凶险。”
易寒望向涓水河对岸,叹道:“倒也不全为心结,只是故地重游,有些感慨罢了。”
宇文景伦做了个手势,三人并肩而行,随从们牵着马远远在后相随。
宇文景伦望向滕瑞:“滕先生二十年前来过此处?”
“是,我当年学得一身艺业,却恪于师命,无用武之地,便游历天下,沿这涓水河走过一遭,还有些印象。”滕瑞清俊的眉眼隐带惆怅:“当年也是这个季节,春光极好,我在这处弹剑而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恍若隔世。”
宇文景伦叹道:“这南国风光确是极佳,若是能拿下华朝,真想请父皇在这片疆土上走一走,看一看,唉―――”
易寒心中暗叹,他知宇文景伦素仰华朝文化,也早有经世济民、统一天下之志,更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行儒家经学,希望能通过改革,去除桓国游牧民族的陋习,繁荣桓国经济。但其毕竟只是一个二皇子,受到太子一派的极力倾轧,空有雄心壮志却无从施展。皇上纵是有些偏爱于他,但受权贵们的影响,也对他的革议多有搁置。
此次借东朝内乱,宇文景伦终得重掌兵权,策十五万大军南下,若能战胜,以北统南,他才有机会一展抱负,可若是战败,只怕―――
滕瑞微笑道:“王爷志存高远,现下华朝内乱,是难得的历史契机,定是上天让王爷伟业得成。”
“是。”宇文景伦在河边停下脚步,负手而立,望向苍茫夜空:“虽说治乱兴衰,自有天定。但我宇文景伦定要在这乱局之中搏一搏,会会华朝的英雄豪杰,看看谁才是这天下的强者,谁能一统江山,万民归心!”
易寒与滕瑞互望一眼,俱各从对方眼中看到欣慰之意,眼前的年轻男子充满自信,豪俊不凡,有着一种君临天下的气概,令人心折。
滕瑞走向前方河边的一处密林,用脚踩了踩地面,回头笑道:“天助我军。”
宇文景伦步上前去,蹲下细看,又用手按了按,望向涓水河面:“难道,这河床―――”
“不错,涓水河沿这郓州全线,俱是极深的烂泥,无法下桩。唯独这处,河床是较硬的土质,而且河床较高,只要打下木桩,架起浮桥,骑兵便可过河。”
宇文景伦道:“为什么会这样?华朝无人知道吗?”
滕瑞知他心思向来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会决定下步计策,微笑道:“约六十年前,郓州与东莱两地的百姓,决定在这处建一堤坝,以便旱蓄涝排。趁着某年冬旱,水位较低,两地派出水工选址,建了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为工银的问题搁置了下来。第二年郓州东莱春涝,遇上大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存活下来的当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无人提起。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土基埋在河底,当是无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从华朝军队只驻防在赤石渡,而这处少人巡防便知,他们尚以为我们只能以战船过河,其余河段没办法于短时间内搭桥铺路。”
宇文景伦却还有疑问:“这处河床较硬,能不能打入木桩?还有,能不能抢在一夜之内搭好浮桥?”
滕瑞道:“当年只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着小碎石加固垫高了一下河床,我们在木桩的外面套上一层铁锲,便可钉入河床。这处河面狭窄,也是当年选址建坝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紧一些,多派些士兵前来打桩,再架浮桥,估计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点头道:“我们虚张声势,装作要从赤石渡进攻,吸引华军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强的飞狼营士兵潜到对岸,干掉可能前来巡防的华军,估计能成。”
宇文景伦将手一合:“好!华军以为我们要从赤石渡以水军发动进攻,我们就偏从这处过骑兵,然后火烧连营,让他们腹背受敌!”
驻守涓水河以南的华朝军队,由成郡退下来的三万长风骑,和原郓州、郁州、巩安一带的残兵,及临时从东莱、河西赶来的援兵组成,共计八万人马。
桓国铁骑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郓州等地也相继被攻下,华军们节节败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暂时的喘息。
夕阳西下,长风骑副将田策体格粗壮,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鹰隼,站于哨台上。看到对岸战船旌旗飘扬,桓军相继登船,船头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台,东莱驻军统领邢公卿大步走了过来:“田将军,他们又打起来了,咱们得去劝劝。”
田策心中惦记着宁剑瑜的嘱咐,微笑道:“邢将军,这架是不好劝的,搞不好还惹火烧身。我看桓国人似是有异动,只怕今晚会发动进攻。”
邢公卿语带不屑:“桓国人要和我们打水仗,那是弃长取短。咱们东莱的水师可不是吃素的。”
他将田策一拉:“郓州和巩安的互相指责,现在动了刀子,你是这里军职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骂:你个邢包子,叫我接这个烫手山芋,好向你家主子邀功,当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么管?刘副将的师兄死在谢副将师叔刀下,这仇恨,怕不是我们能够化解的。”
又道:“连议事堂出面,都没能调停好,我们就一边看着吧。”
邢公卿叹道:“可这样下去,只怕桓国人没打过来,自家倒先斗得血流成河了。”
田策眼光扫过对岸,灵机一动,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调停调停,但这二位手下众多,我得多带些人马过去。这里就交给邢统领,桓国人若是攻过来了,邢统领就响号通知,我再赶过来。”
邢公卿心中暗乐,忙道:“田将军快去快回。”
邢公卿见田策带着人马离去,也有些怕桓国战船攻过来,命手下将强弓架起,火箭备下,又检查了一下船头的投石机,方稍稍安心。
听得身后半里处传来震天的吵闹和兵刃声,邢公卿暗自得意。郓州郁州等地驻兵早就不和,前段时间各门派互相寻仇,更是激化了矛盾。自家主子庄王早就下令,让自己不要掺和进去,但要想办法让长风骑吃点亏。田策此番前去调停,定会火上浇油,若是出了啥事,说不定这八万人马,便由自己统辖了。
他正胡思乱想,却听得对岸炮声齐鸣,号角高扬,十余般战船趁着蒙蒙夜色,驶了过来。
邢公卿水军出身,并不惊慌,只是传令,严阵以待。
东莱水师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们将箭尖涂上火油,架上强弓,执火在侧,只待桓国船只再近些许,便行开弓。
悠长的号角响于涓水河上空,随着号角之声,火箭四起,一轮箭雨过后,便是投石机投出的满天石子,溅起高高的水花,方挡住桓国的第一波进攻。
桓国战船退后些许,不多时又再度攻来。邢公卿眼见敌军这次是势在必得,忙命人上高台吹响紧急号角,擂响战鼓,希望田策能及时赶回支援。
田策立于小山丘上,看着坡下的一片混战,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转头道:“传令,让弟兄们在林中好好休息,听好咱们自己的号角声,随时准备撤往河西。”
邢公卿见田策迟迟未带兵回援,桓军又攻得甚紧,正有些慌神,部属匆匆奔来:“统领,那边还在打,死了不少人,一片混战,找不到田将军。”
邢公卿无奈,只得继续指挥防御,只盼能熬到援军赶来。
这一战,直进行了大半夜,桓国船只轮流进攻,却不冒进,双方箭来矢去,火光满天,始终在胶着状态。
滕瑞早看好了星象,自是选了云层厚重,星月皆隐的今夜发动进攻。
眼见战船驶向对岸,易寒面有疑虑之色,宇文景伦笑道:“易先生有话请说。”
“王爷,恕易寒多嘴,滕瑞终非我―――”
宇文景伦右手轻举,止住易寒的话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负手前行,易寒跟上,听着号角齐鸣,宇文景伦叹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将他引入王府,视为左膀右臂,不计较他是华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缘故?”
“愿闻其详。”
“因为,他有他的抱负。”宇文景伦悠悠道:“他虽是华朝人,却希望南北统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满身艺业能得施展。这样一个治世之才,只要能让他得展所长,必不会让我失望。”
他回头望了望战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终还是站在咱们桓国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南北对峙、统一天下的问题。但滕先生,却已经是站在了整个天下的高度,选择了辅佐我,来实现他的这个抱负。对他而言,心中已没有了桓国与华国之人的区别。”
易寒叹道:“滕先生志向高远,令人佩服。可是,只怕他想得太过理想。”
“是啊。”宇文景伦也叹道:“先不说能不能拿下华朝,就是我们国内,要不要与华朝进行这一战;是偏安于北域,还是以北统南;或是南下之后,以儒学治国还是沿我族世统,都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前路艰难啊!”
易寒点头道:“不说太子权贵们,就是王爷手下这些个将领,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抢过就算。打下城池之后,如何治理,如何安民,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宇文景伦正为此事烦心,眉头轻蹙:“先生说得是,成郡那边刚有军报过来,咱们留的一万驻军颇有些不守军令,烧了一个村庄,激起了民愤,虽镇压下去了,可死的人太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易寒道:“王爷得想想办法,约束一下才行。咱们若是攻下东莱、河西,战线拉得就有些长,粮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补给,万一民愤太大,可就有些麻烦。”
“嗯。”宇文景伦转身,向身后一大将道:“传我军令,攻下东莱之后,不得扰民,不得抢掠,不得奸淫烧杀,违令者,杀无赦!”
夜半时分,远处仍隐隐传来战船的号角之声。
宇文景伦银色盔甲外披风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间宝刀,身形挺直,渊停岳峙。他看着浮桥搭上最后一块木板,飞狼营的高手们也执刃在对岸守防,便将手一挥。
数千骑高头骏马,马上将士皆腰环甲带,佩带刀剑,稍稍拉开距离,策骑迅速踏过浮桥。
桓国铁骑威名赫赫,夜行军更是极富经验。赤石渡的华军们正全力抵抗正面战船的进攻,震天的战鼓声淹没了铁蹄掩近之声,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现于面前,已是血流满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伦右手反握刀柄,策骑在华营中劈杀横砍,鲜血溅上他的紫色风氅。他闻着空气中这股血腥之气,更感兴奋,宝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华军莫不喷血倒飞。
易寒早带了上千人马,直冲河滩,一部分人掩护,另一部分人将早已备好的火油泼向华朝的船只,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头指挥与桓军水船作战,听得身后杀声大盛,起初尚以为仍是郓州与巩安的官兵在内讧,待火光四起,船只被大火吞围,方知形势不妙,这夜刮的恰是南风,火借风势,待他仓惶下令,火势已不可控制。
小丘高处,长风骑副将田策身定如松,冷眼看着河岸的火光直冲霄汉,平静道:“吹号,撤往河西!”
宇文景伦拉住座骑,看着易寒率骑军将华朝军营踏得人仰马翻,看着滕瑞的战船驶近河岸,只觉意气风发。他横刀向天,宏亮的声音在战场上远远传开:“桓国的儿郎们,拿下东莱,直攻河西!”
“拿下东莱,直攻河西!”飞狼营的精兵们簇拥在他身边,齐齐举刀高呼。
华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国以水师骑兵并用,攻过涓水河,败东莱水师于赤石渡,同夜攻破东莱城。
东莱统领邢公卿阵亡,东莱、郓州、郁州等地驻军死伤殆尽,长风骑副将田策率残部约三万余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拼死力守“回雁关”。
三月十二日,大将王朗率四万精兵赶到“回雁关”,和田策残部会合,高筑工事,挖壕筑沟,与桓国宣王宇文景伦所率之十二万大军对峙于“回雁关”。
春雨绵绵。
京城西郊,魏家庄。
夜深人静,仅余一两户人家屋中透着微弱的烛光,在雨丝中凝起一团光影。
村东魏五家的媳妇将门掩上,上好闩,回头道:“婆婆,您早些歇着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婶纳着布鞋,并不抬头:“我再做一阵,你先睡吧,小子们还得你哄着才能睡着。”
媳妇轻应一声,正待转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个黑影一手拎着一个小男孩从西屋中走了出来。她惊叫声只呼出一半,那黑影已点上她的穴道。
听得媳妇的惊呼声,魏五婶猛然抬头,吓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来要呼人,却喉间一麻,被那人点住哑穴,发不出声。
黑影冷冷地盯着她,声音寒得让人发抖:“想不想你媳妇和孙子活命?”
魏五婶吓得双目圆睁,本能下将头点得鸡啄米一般。
黑衣蒙面人冷声道:“你随我去一个地方,照顾一个病人,不得离那园子半步,不得多问半句,伺候好了,我自会饶你家人性命,放你一家团聚。”
七二、中宵独立
回雁关,位于河西府以北二百余里处。
沿回雁关南下,过河西府,越雁鸣山脉,便是潇水平原,可直达京城及潇水以南的千里沃土。故一直以来,回雁关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朗与田策立于回雁关的高堡之上,看着关下的桓军军容齐整,渐对回雁关完成合围之势,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头微锁:“桓国的步兵和水师精进之快让人吃惊,这个宇文景伦,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点点头:“看来他军中必有高人相助,这攻城战,还用上了咱们华朝的投石与喷火机,他这次南侵,是势在必得啊。”
王朗轻叹一声,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车轮战,北、东两面尚无可惧,但我总担心西北角出问题。”
“那里靠着仙鹤岭,一线天过去是悬崖峭壁,应该不可能从那边突破吧?”
王朗摇了摇头:“桓国骑兵架浮桥过涓水河,证明他军内有熟知我华朝地形之人。”他转身下了高台,边行边道:“迅速召开将领会议,同时下令,在军中召集熟知‘回雁关’地形的士兵,如无,马上到附近村庄去找。”
春月泄影,夜风生凉。
宇文景伦与滕瑞用过晚饭,正说话间,易寒掀帘进来。
见他面带微笑,宇文景伦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将地形图摊开,易寒指着图上的仙鹤岭:“滕先生所言不差,确有一条隐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线天,一线天过去就是仙鹤岭,正靠着回雁关。”
宇文景伦道:“石道有没有人走过的痕迹?”
“看上去没有,杂草灌木丛生,应是荒废了多年的石道。”
“那条石道,是当年砌回雁关高堡时,从山上采石料留下来的。”滕瑞道:“不过这可不比涓水河,知道那条石道的人多,应该还有存活于世的,难保附近庄子的石匠们有知道的。”
宇文景伦思忖道:“石道狭窄,马匹不能过,即使派飞狼营的突到回雁关内,估计也难打开关门。”
易寒点头:“这回骑兵不能过,王朗手下高手如云,不可莽撞。”
宇文景伦与易寒同时陷入沉思之中,滕瑞却只是微笑。
一阵风将帐帘吹开,扑入帐内,烛火摇晃。宇文景伦猛然抬头,看到滕瑞的神情,瞬间与他心意相通,相视而笑。
守关战进行了数日,桓军分成数十个攻城队,昼夜不停,向“回雁关”发动如潮水般的进攻。火箭、强弩、云梯、楼车齐齐上阵,战鼓号角时刻回响,回雁关内外死伤遍地。
王朗素以儒将著称,行事稳重,又多年坚守长乐城,于守城一道极富经验,面对桓军的进攻,倒不慌乱。他知己方虽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有险关为凭,只要能拖上一段时日,桓军疲乏,说不定还有反攻之机。
听着传来的震天号鼓声,他心中思忖着数件大事,见田策进来,触动心事,缓缓道:“田副将。”
“末将在。”
王朗道:“还没找到熟悉地形的人吗?”
“正在找,可附近村子的人多已为避战祸南迁。”田策趋近道:“王将军,再这么守下去,粮食可会出问题。”
王朗想的便是此事,有些忧心:“是啊,守关不是问题,可这粮食短缺,朝廷再不运粮来,拖不过这个月底。”
田策愤愤道:“桓国人太无耻,偷袭成郡,我们退得匆忙,连粮仓都没来得及烧,倒便宜桓贼了。”
王朗叹道:“今年各地粮仓都出了问题,朝廷虽征了粮,但大部分是运往小镜河宁将军那里,没料到桓国人来得这么快,咱们只怕得捱上一阵子。”
“可如果月底都运不来粮,怎么办?”
王朗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攻城守城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王朗愈见心焦,请求运粮的紧急折子送上去数日,仍不见粮草到来。将士们已由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而且配量也减少了一半,大家虽不敢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士气低迷,是显而易见的。
缺医少药也是一大问题,伤兵日益增多,尸体处理不及,适逢春季,有数十人疑患疫症,若非田策军中军医发现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田策进来,见王朗碗中只有青菜,轻叹道:“将军得保重身子,虽说与士兵同甘共苦,但您可不能倒下。”
王朗并不答话,将饭吃完,正待起身,千户贺利快步进来:“将军,找到熟悉地形的村民了!”
“哦?!快请进来。”
须发皆白、农夫装束的老者进来,王朗上前将他扶住,老者惶恐不安,一时说不出话。
王朗细心观察,微笑道:“老丈似是石匠?”
老者颤颤巍巍道:“将军好眼力。”
“老丈右臂比左臂要粗壮许多,虎口多有旧伤,皮肤也似是常年在日头下暴晒,想来,定是石匠无疑。”
老者面带钦服:“久闻王将军仁义大名,老朽三生有幸,能为王将军效力。”
“老丈对仙鹤岭一带地形熟悉?”
“是。”老者忆道:“仙鹤岭过去是一线天,一线天再过去便是一处绝壁,当年那处山头盛产麻石,是砌关的大好石材,如果从山头以北运到雁回关,要多走几十里的路。州府便在南面修了一条石道,将我们派上去采取麻石,再由那处石道运下来。”
王朗沉吟道:“如果桓军从那处攻过来,倒有些危险。”
“将军,咱们有人在仙鹤岭守着,再说桓军即使要由那处进回雁关,也不是骑兵,倒也不怕。”
王朗思忖良久,眼神一亮:“桓国人不进来,为何我们不出去呢?”
宇文景伦笑得极为畅快:“滕军师心思慎密,居然连石匠都预备好了。”
滕瑞微微一笑:“回雁关是我们南下必经之地,在上京时,我便想着如果要拿下回雁关,又该如何行事。”
“王朗性子稳重,但这回迫于粮草,不愁他不上当。”易寒拭着长剑,微笑道。
滕瑞道:“华朝三线作战,粮草肯定是供应不及的,不过他们粮仓出了这么大的漏子,倒真象是老天也在帮助我们。”
宇文景伦站起来,望向帐外:“那咱们就配合王朗,演上这场戏吧。”
王朗见先锋营的将士军容齐整,士气鼎盛,颇感满意,也不多话,向千户祝陵道:“动作要快,一部分人掩护,其余人烧营,明白了吗?”
“是!”祝陵顿了顿道:“将军放心,烧桓军军营,是咱们先锋营最爱干的活。”
王朗面沉似水:“不可大意。这边等你们成事了,才能出关夹击。”
祝陵再行军礼,将手一挥,数千名先锋营士兵往西北而去。
攻防战仍在关内关外惨烈地进行着。这夜的桓军,似是发了狠劲,数十个攻城小队齐齐猛攻。王旗下,宇文景伦持刀而立,与城墙上的王朗遥遥对望,俱各微笑。
后半夜,杀声仍响彻雁回关下。
但远处的冲天火光,桓军渐显凌乱的阵形,宇文景伦的猛然回头,让王朗胸怀舒畅。
他盯着关下王旗下的宇文景伦,遥见他做出回营的手势,桓军队形大乱,仓惶后撤,沉声道:“开关门,追击!”
桓军如潮水般后退,王朗亲率大军出关追击,眼见宇文景伦的王旗在火光的照映下往东北而退,知那一路并无可设伏的山谷,遂紧追不舍。
宇文景伦的王旗撤得极快,又有死士掩护,便与王朗的追兵拉开了一点距离。王朗知能否生擒宇文景伦,便在这一战,若给他逃走,重新集结攻关,己方再无胜算。
桓军节节溃败,越过一条小溪仓惶北退。
见小溪不过丈许,浅仅及膝,小溪过去仍是滩涂平地,王朗将手一挥,身后号兵吹的仍是追击号令。
华军策马过溪,水声四起,火光照映下,马蹄溅起白腾腾的一片水雾。
王朗被这片水雾迷了下眼睛,待寒光乍闪,本能下身躯后仰,寒光再于半空斩下,他急速翻身落马,手中长枪架住易寒的必杀一剑,二人招式连绵,旁边华朝将士竟插不上手。
王朗知自己武学修为不及易寒,唯有回到己方军中方是逃命上策,但易寒的剑却似有粘力一般,让他腾不出身。
激斗间,王朗眼神瞥见前锋营过溪后人仰马翻,似是中了绊马索,而溪对面的滩涂地中忽然土层移动,一些桓军飞狼营装束的人腾空而起,将己方前锋营杀得人仰马翻,而身后也隐隐传来震天的马蹄之声,心中大惊。知形势不妙,高喝道:“撤军,回关内!”
易寒大笑:“王将军,迟了!”
他手中剑势大盛,化成千道剑影,直扑王朗身前。王朗手中长枪只宜远攻,不宜近搏,只能急速后退。易寒如影附形,剑势一路推上,王朗枪身急旋,枪剑相击,锵锵连声。
易寒突到王朗身前,暴喝一声,威猛无俦的剑气绞上王朗手腕,王朗喷出一口鲜血,身形向后抛飞,落于溪水之中,华朝将士看得清楚,惊呼声尚未出喉,易寒已如煞神,挟着一抹寒光,将王朗钉于溪涧之中。
宇文景伦立于王旗之下,负手看着红梅溪边战况,与率军由南面赶来夹击的滕瑞相视而笑。
华朝承熹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夜,“回雁关”一役,王朗中桓国诱攻之计,出关追敌,中伏于红梅溪,王朗阵亡,华朝军士十死其八,“回雁关”失守。
长风骑副将田策率残部三万余人退守河西府以北三十余里处的黛眉岭,死伤惨重,方暂阻桓军南下之势,河西府告急。
黛眉岭战事之艰难,超乎宇文景伦的想象。
原本以为攻下雁回关,王朗身死之后,华军将不堪一击,但田策率领的这三万残军竟有着一股哀兵必胜的劲头,将黛眉岭守得如铁桶般坚固。
看着从前方抬下来的伤兵渐多,宇文景伦转向滕瑞道:“长风骑当真不容小看,这田策不过是裴琰手下一员副将,也是这般难缠。”
滕瑞低头思忖半晌,缓缓道:“王爷,只怕接下来,您得和裴琰直接交手了。”
宇文景伦有些兴奋,望向南方天际:“盼只盼裴琰早日前来,能与他在沙场上一较高下,想来当是生平快事!”
易寒微笑道:“河西府一旦失守,潇水平原一马平川,咱们可直攻华朝京城,他裴琰就是伤得再重,也是一定要来与王爷相会的。”
宇文景伦正待说话,沈铣匆匆奔来:“王爷。”
“何事?”
“有一男一女在槐树坡挟持了苻将军,说是要见易堂主。”
易寒有些惊讶,望向宇文景伦。宇文景伦尚未发话,远处一阵骚乱,数百名桓军士兵将三人围在中间。其中一名青年男子手持利刃,架于一名大将颈间,他身边一女子黑纱蒙面,二人挟着那员大将,缓步向主帐走来。
女子转头间看见易寒,迅速掀去面上黑纱。
易寒看得清楚,失声唤道:“霜乔!”
春雨如丝,下了数日。
崔亮由方书处出来,捧着一叠奏折,小吏撑起油伞,二人经夹道,过宫门,往弘晖殿行去。
脚下的麻石道被雨丝沁湿,呈一种青褐色。崔亮望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忧心,待一个白色身影出现在身前数步处,方回过神来。
小吏仓惶行礼:“卫大人。”
卫昭望向崔亮,崔亮缓缓抬头,二人目光相触,崔亮微笑道:“卫大人,恕小人奏折在手,不便行礼。”
卫昭双手拢于袖中,并不说话,目光凝在崔亮面容之上,良久方淡淡道:“崔解元?”
“不敢。”崔亮微微低头。
“听闻崔解元医术颇精,卫某有一事请教。”卫昭话语有些飘浮,小吏忙接过崔亮手中奏折,远远退开。
细雨蒙蒙,崔亮望向如寒星般闪烁的那双凤眼,微笑道:“卫大人请问,崔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昭双眸微眯,沉默良久,缓缓开口:“骨裂之症,如何方能迅速痊愈?”
“敢问卫大人,裂在何处?因何而裂?”
“外力所致,肩胛骨处,骨裂约一分半。”
“可曾用药?”
“用过,但好得不快,病人颇感疼痛。”
崔亮思忖半晌,道:“我这处倒是有个方子,内服外敷,卫大人如信得过崔某,当可一试。”
卫昭自他身边飘然而过,声音清晰传入崔亮耳中:“多谢崔解元,我会派人来取药方。”
见卫昭冷面进来,魏五婶哆嗦了一下,陪笑道:“姑娘刚睡下。”
卫昭在内室门前停住脚步,冷冷道:“今日还疼得厉害?”
“下午疼得厉害些,吃过公子给的止痛的药,似是好了些,晚上吃得香,和小的说了会话,才睡下的。”
卫昭轻“嗯”一声,魏五婶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忙退入厨房,不敢再出来。
卫昭在内室门口默立良久,听得室内呼吸之声平稳而细弱,终伸出右手,轻轻推开房门。
屋内并无烛火,黑暗中,他如幽灵般飘至床前,长久凝望着那已有些憔悴的面容,右手微颤。
窗外透入一丝微弱的月光,正照在江慈的左颊。见她眉头轻蹙,面容也没有了往日的桃花扑水,卫昭心中如揪在一处,缓缓坐于床边,慢慢伸手,抚上她的眉间。
指下的肌肤如绸缎般光滑,似雪莲般清凉,从未有过的触感让卫昭心头一阵悸动,手指便有些颤抖。
江慈动弹了一下,卫昭一惊,猛然收回右手。
江慈却只是喃喃地唤了声:“师父!”再无动静。
卫昭长久地坐于黑暗之中,却再也无力,去触摸那份清凉。
晨曦微现。
见魏五婶端着碗粥进来,江慈右手撑床,坐了起来,笑道:“谢谢五婶。”
魏五婶语带怜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客气?”
江慈将粥碗接过,放于身前,用汤匙勺起瘦肉粥大口吃着,见她吃得甚香,魏五婶暗叹口气,静立一旁。
江慈将空碗递给魏五婶,道:“昨夜睡得有些热,我记得似是踢了被子,倒辛苦五婶又替我盖上。”
魏五婶一愣,犹豫片刻,轻声道:“昨夜,公子一直守在这里,是他替你盖的。”
江慈愣住,半晌方道:“他人呢?”
“天蒙亮才走的,留了几付药,说是请了个西边园子里的大夫开的,姑娘定会喜欢喝他开的药。”
江慈细想片刻,大喜道:“快,劳烦五婶,把药煎好,拿来我喝。”
卫昭神色淡然,换过素袍,易五进来,附耳道:“三爷,半个时辰前,有紧急军情入了宫,现在大臣们都入宫了。”
卫昭双手停在胸前,又慢慢系好襟带,道:“可曾看清,是哪边传来的?”
易五面色有些凝重:“北边来的,看得清楚,紫杖上挂了黑色翎羽。”
卫昭沉默片刻,冷冷一笑:“看来,又有大将阵亡了。”
易五有些忧虑:“这桓国的二皇子也太厉害了些。”
卫昭又脱下外袍,坐回椅中,淡淡道:“你先回宫,皇上若是问起,你就说这几日阴雨连绵,我伤口有些疼,就不入宫请安了。”
易五应是,转身离去。卫昭正闭目而憩,管家轻步进来:“主子,有人在府门口,说要送样东西给您。”
见卫昭并不睁眼,他靠近轻声道:“说是裴相府中之人,还出示了长风卫的腰牌。”
卫昭猛然睁开双眼,管家将手中狐裘奉于他面前,低声道:“来人说,裴相吩咐,将这狐裘送给主子。说这狐裘是他心爱之物,一直珍藏在草庐之中,舍不得用。现听闻主子受伤,颇为担忧,暂时送给主子使用,待他回京之时,再来讨还。”
七三、闻弦知意
见魏五婶坐于廊下择菜,江慈斜搭上外衫出来。
魏五婶抬头看见,忙起身替她将外衫系好,道:“公子吩咐了,不让姑娘出来走动。”
江慈撇了撇嘴:“又不是腿断了,为什么不能出来走走?躺了这些天,闷死我了。”
她在竹凳上坐落,望向木屋旁的桃林,语带惆怅:“今年桃花落得早,要等到明年才有桃花看了。”
魏五婶笑道:“姑娘是身子不好,若是能出去走动,红枫山的桃花现在开得正艳。”
“是吗?”江慈笑道:“五婶家住在红枫山?”
魏五婶不敢细说,将话题岔开去:“吃了公子后来这道药,感觉如何?”
“不疼了,还是崔大哥的方子靠得住。”
“看来公子为了你快些好起来,花了不少心思。”
江慈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魏五婶也是老成之人,早看出那位煞神公子与这位姑娘之间有些不对劲,想起媳妇和孙子性命悬于人手,心念一转,微笑道:“要我说,姑娘也别和公子致气,他对你是放在心尖疼着的。这伤―――”
江慈摇头:“我倒不是怪他伤了我,他有病,是梦魇中无意伤的,并非有意。我与他的事情,五婶还是不知道的好。”
魏五婶叹道:“姑娘也是个明白人,怎么就看不清公子的心意?他夜夜过来,你若是醒着的,他便在窗外守着,你若是睡着了,他便在床前守着―――”
江慈打断她的话:“他哪有那般好心,只不过我还有用,不能死罢了。”
魏五婶只盼说动这位姑娘,让那煞神般的公子心里高兴,放自己回去,犹自絮絮叨叨:“公子虽不多话,但看得出是个体贴人,看这园子,家世自也是一等一,若论相貌,我看,除了那个什么传言中的‘凤凰’卫三郎,只怕世上无人能及。”
听她说到“凤凰卫三郎”时语气有些异样,江慈心中一动,笑道:“我总是听人提起‘凤凰’卫三郎,说他长得姿容无双,不知到底是何人品,总要见见才好。”
魏五婶忙道:“姑娘切莫有这心思,那等肮脏卑贱的小人,莫污了姑娘的眼。”
“他不是当朝权贵吗?怎么是肮脏卑贱的小人了?”江慈讶道。
魏五婶朝地上呸了一口:“什么当朝权贵,还不是皇上跟前的弄臣,以色侍君的兔儿爷罢了!”
半晌不见江慈说话,她侧头一看,见江慈有些愣怔,忙伸手拍了一下面颊:“瞧我这张嘴,粗鲁得很,姑娘只当没听过。”
江慈离家出走,在江湖上游荡,时间虽不长,却也曾在市井之中听人骂过“兔儿爷”这个词,虽不明其具体含义,却也知那是世上最下贱的男人,为世人所鄙夷。她心中翻江倒海,望向魏五婶,缓缓道:“什么兔儿爷?卫三郎是兔儿爷?!”
魏五婶干笑道:“姑娘还是别问了,说起来怪难堪的。”
“劳烦五婶把话说清楚,我这人,若是好奇心起,又不弄明白了,什么药啊饭的,都吃不下。”
魏五婶无奈,道:“姑娘是清白人,自是不知兔儿爷的意思。卫三郎是娈童出身,听说十岁便入了庆德王府,十二岁被庆德王进献给皇上,他姿容无双,又极善谄媚,皇上对他宠爱有加,有五六年都不曾宠幸过其他娈童,所以他才能有今日的地位。”
江慈右手紧攥着衣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那个如凤凰般骄傲的男子,那个如天神般的星月教主,那个日夜思念亲人的孤独之人,他竟是―――
娈童,是月落族的耻辱,为世人所鄙夷,到底,要做着怎样卑贱下流的事情,又要忍受怎样的屈辱?
远远看见卫昭入园,魏五婶忙拉了拉江慈的衣襟:“姑娘,公子来了。”说着端起菜篮,躲入厨房之中。
卫昭双手负于身后,宛如流云悠然而近,江慈却只是怔怔坐着。
卫昭盯着她看了半晌,语气冰冷:“五婶。”
魏五婶吓得从厨房中钻出来,江慈忙道:“不关五婶的事,是我自己要出来的。”她猛然站起,跑到房中,躺于床上,右手拉上被子,蒙住面容。
淡雪梅影的话,月落山的所见所闻,五婶的鄙夷之色,竟让她没有勇气掀开被子,再看那张绝美的面容。
卫昭冰冷的声音传来:“出来!”
见江慈没有反应,他缓缓道:“五婶,把她拉出来。”
江慈无奈,慢慢掀开被子,却不睁开眼睛:“我要休息了,三爷请出去。”
卫昭衣袖一拂,门呯然关上。江慈一惊,睁开眼睛,见他缓步走向床前,急忙转身向内,却触动肩上痛处,“啊”声惊呼。
卫昭快步上前,将她扶起,见她眸中含泪,语气便缓和了些:“看来崔子明的药也不管用。”
江慈忙道:“药管用,不疼了,多谢三爷费心。”
这是卫昭伤了她之后,第一次见她软语相向,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江慈低垂着头,犹豫半晌,轻声道:“三爷,我的伤好多了,您以后,不用天天来看我。”
卫昭默然不语。
江慈低低道:“三爷,我知道,你是无意中伤的我,我并不怪你。我只是左手动不得,你还是放五婶回去吧。”
良久听不到卫昭说话,她终忍不住抬头,又被那闪亮的眼神惊得偏过头去。
屋内一片令人难受的沉寂,江慈正有些心惊,卫昭缓缓开口,语气冰凉淡漠:“我不是来看你,只是送样东西给你。”
江慈强笑道:“这里有吃有喝,倒不缺什么―――”话未说完,卫昭已将一件狐裘丢在她的身前。
江慈低头望着狐裘,半天才认了出来,惊得猛然抬头:“他回京城了?”
卫昭眼睛一眯,瞳孔也有些收缩,眼神却锐利无比,盯着江慈,冷声道:“这狐裘,你认得?”
江慈知已无法否认,只得点了点头:“是,这狐裘,是我在长风山庄时穿过的。”
卫昭微微一震,却又逐渐平静,唇角慢慢勾起一抹笑容,衬着他雪白的面容,说不出的诡异邪魅,让江慈不敢直视。
风,由窗外透进来,吹得卫昭的乌发轻轻扬起。他慢慢俯身拎起狐裘,轻哼一声,又摇了摇头,终笑出声来:“少君啊少君,你让我,怎样说你才好!”
弘晖殿内,皇帝冷冷看着殿内诸臣,眼光在董学士身上停了一瞬,又移开去。
董学士似是苍老了许多,双脚也隐隐有些颤抖。太子不忍,上前扶住他的右臂,皇帝叹了口气,道:“给董卿搬张椅子过来。”
太子将董学士扶到椅中坐下,皇帝和声道:“董卿还是不要太过悲伤,王朗为国捐躯,朕自会给他家人封荫的。”
董学士想起嫡妻只有这一个弟弟,想起自己失去了军中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心中难过,竟说不出谢恩的话。
静王知时机已到,上前一步,恭声道:“父皇,现在河西府告急,全靠田策在拼死力守,得赶紧往河西调兵才行。”
兵部尚书邵子和道:“皇上,眼下看来,桓军比薄贼更为强势,得从娄山再抽些兵力支援田策。”
大学士殷士林望了望太子,道:“调兵是一着,关键还得有能与宇文景伦抗衡的大将,田策只怕不济事。”
皇帝陷入沉思之中,静王向邵子和使了个眼色,邵子和会意,小心翼翼道:“皇上,不知裴相伤势如何,若是他能出战,统领长风骑,倒可能是桓军的克星。”
殷士林眼神掠过董学士,道:“眼下看来,也只有裴相能挑起这个重担了。”
皇帝右指在龙椅上轻敲,却不发话。王朗身死,高成战败,太子和庄王俱不便说话,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皇帝似是有些疲倦,靠上椅背,闭目半晌,方淡淡道:“朕自有主张。”
陶内侍跟在皇帝身后进了暖阁,替他宽去龙袍,见他神色有些不豫,轻声道:“皇上可要进些参汤?”
皇帝心中烦闷,欲待斥责,卫昭轻步进来,挥了挥手,陶内侍退去。
卫昭取过桌上参汤,淡淡一笑,皇帝转过身去。卫昭低叹了一声,匙羹轻响,竟自顾自地喝上了参汤。
皇帝索性回过头来,卫昭似笑非笑,斜睨着皇帝:“三郎时刻想着能为皇上分忧,只恨这身子尚未大好,看喝上一碗御用的参汤,能不能好得快些。”
皇帝一笑,卫昭便将参碗奉上,皇帝就着喝完,和声道:“还是你贴心,其余的臣子,没一个叫朕放心的。”
“皇上可是为了桓军南侵的事情烦心?”卫昭看了看案上的折子,淡淡道。
皇帝轻“嗯”了一声,步至椅中坐下,微合双眼,道:“你是个明白人,眼下情形,不得不让裴琰重掌兵权,可万一―――”
卫昭飘然走近,替他轻捏着双肩,悠悠道:“皇上也知道,三郎与少君素来面和心不和,我也看不惯他那股子傲气。但平心而论,若说领兵作战,华朝无有出其右者。”
皇帝被拿捏得舒服,微笑着拍了拍卫昭的手:“你这话说得公允。”
“三郎是站在朝廷社稷的立场上说话,并非单纯依据个人喜恶。眼下情形,也只有让裴琰出来统领长风骑,对抗桓军,否则河西危殆。”
皇帝沉吟不语,卫昭笑道:“皇上若是不放心裴琰,三郎倒是有个法子。”
“说来听听。”
卫昭手中动作停住,慢慢俯身,贴到皇帝耳边,柔声道:“皇上可派一名信得过的人,作为监军,随军监视裴琰。他若有异动,容国夫人和裴子放可还在皇上手心里捏着,不怕他不听话。”
皇帝微微点头,道:“裴子放走到哪里了?”
“手下来报,三日后便可进京。”
皇帝思忖一阵,微笑道:“裴琰有些拿架子,得派个合适的人去宣他才行。”
卫昭直起身,继续替皇帝按捏,半晌方轻哼一声:“我可不爱见他,皇上别派我去就行。”
皇帝大笑:“不是朕小看你,你还真不够份量。你早些把伤养好,朕另有差事要派给你。”
春光极浓,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似是要拼尽最后一丝韶光,将宝林山点缀得如云霞笼罩。
庄王着轻捻云纱的锦袍,由马车探身出来,望向山腰处的长风山庄,手中不自觉地用力,车帘上的玉珠被他扯下数颗。
仆从过来,匍伏于地,庄王踩着下了马车。他望着长风山庄高檐上的铜铃,想起临行前父皇的严命,想起远在河西的高姓世族,心底喟叹一声,喝住要上山通知裴琰出庄相迎的侍从,率先往山上走去。
他是首次来长风山庄,看着那精雕重彩的府门,不由羡慕裴琰这个冬天倒是过得自在,正自怔忡,庄门大开,裴琰一袭天青色长袍广袖丝服,缓步出来。
庄王忙笑着上前:“少君!”
裴琰深深施礼:“王爷!”
庄王搭着裴琰的手,细细看了他几眼,语带疼惜:“少君可消瘦了,看来这回真伤得不轻。”
裴琰微微笑着:“小子们说似是见到王爷车驾,我还不信,王爷前来探望,真是折煞裴琰。”
他将手一引,庄王与他并肩步入庄内,口中道:“我早念着要来看望少君,但政务繁忙,一直抽不开身,少君莫要见怪。”
裴琰忙道岂敢,将庄王引入东花厅。下人奉上极品云雾茶,裴琰轻咳数声。
庄王放下手中茶盅,关切道:“少君伤势还未好吗?”
裴琰苦笑道:“好了七八成,但未恢复到最佳状态,倒让王爷见笑。”
庄王松了口气,重新端起茶盅,正自思忖如何开口,安澄进来,给庄王行了礼,又步到裴琰面前禀道:“相爷,都备好了。”
裴琰起身笑道:“下人们说在平月湖发现了三尺长的大鱼,我让他们备下了一应钓具,王爷可有兴趣?”
庄王性好钓鱼,正想着如何与裴琰拉近些距离,忙道:“再好不过。”
平月湖在长风山庄东南面,为山腰处的一处平湖。
此时正是盛春,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翠竹垂柳,鹅雁翩跹。迎面而来的湖风带着浓浓的花香,湖面一片明亮的绯红,满眼皆是明媚的春光,庄王不由叹道:“都说京城乃繁华之地,我看倒不如少君这长风山庄来得舒心自在。”
裴琰将他引至藤椅中坐下,自己也撩襟而坐,微笑道:“虽不敢说这处好过京城,但住久了,倒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些年,不是在战场杀敌,便是在朝堂参政,鲜少有过得这么轻松自在的日子。所以说,福祸相倚,此次受伤倒也不全是坏事。”
庄王大笑,下人们早替二人上好鱼饵,二人接过,将钓线抛入湖中。
柳荫稀薄,春阳正盛,清风徐来,二人面上皆闪烁着淡淡的光影。不多时,裴琰便钓上来一条尺来长的金色鲤鱼,十分欢喜,笑着对庄王道:“可惜不是在京中,不然邀上静王爷与三郎,比试一番,定可将静王爷灌得大醉。”
他似是又想起一事,问道:“听说三郎受了重伤,可大好了?”
庄王却只是忙着起杆,钓上一尾两寸来长的小鲫鱼,摇了摇头:“少君这长风山庄的鱼儿都有些欺生。”又道:“三郎伤得较重,怕只恢复了五六成,看着清减了许多,让人好生心疼。”
裴琰重新将钓丝抛回水中,叹道:“皇上定是又心疼又心忧,唉,身为臣子,不能为皇上分忧,实是愧对圣恩。”
庄王正等着他这话头,便缓缓放下手中钓杆,转头望向裴琰:“少君,父皇有旨意下。”
裴琰忙放下钓杆,挥了挥手,所有随从迅速退去,他面北而跪,口中道:“臣裴琰接旨。”
庄王上前将他扶起,道:“父皇说,不用行礼接旨。”说着从袖中取出黄绫卷,裴琰双手接过,摊开细看,面上露出犹豫迟疑之色。
庄王语出至诚:“少君,眼下已到了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宇文景伦大军长驱直入,若是让他攻下了河西府,潇水平原无险可依,京城危矣。”
裴琰默默无言,庄王无奈,只得续道:“高成战败,宁剑瑜在娄山和小镜河撑得辛苦,无暇西顾。王朗又阵亡,董学士怮哭数日。眼下社稷危艰,还望少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谢煜在这里,替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先行谢过少君!”说完长身一揖。
裴琰忙上前将他扶住,连声道:“王爷切莫如此,真是折杀裴琰。”
庄王目中透着热切之意:“少君可是答应了?”
裴琰仍有些犹豫,庄王轻声道:“少君可是有何顾虑?”
“倒不是。”裴琰摇了摇头:“主要是我这伤,未曾痊愈―――”
庄王呵呵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玉盒,道:“父皇也知少君伤了元气,让我带来了宫中的‘九元丹’。”
裴琰面上露出感动之色,语带哽咽,磕下头去:“臣谢主隆恩。”
庄王将他扶起,亲热地拍着他的右手,叹道:“少君,你是国之柱石,朝中可是一时都离不得你,父皇都说,让我多多向你请教才是。”
裴琰忙称不敢,道:“日后裴琰还得多多仰仗王爷。”
湖水倒映着青山红花,平静无澜,倒影中的杜鹃花绚得耀目。平月湖畔,二人相视一笑,笑意盎然的眸子中俱各微闪着光芒。
喝过崔亮开的药,又连敷数日外用草药,江慈肩伤有所好转,但精神却一日比一日萎靡,常呆坐在房中,闭门不出。
魏五婶与她相处一段时日,对她性情有了一定了解,虽是被迫前来服侍于她,也有些心疼于她。这日夜间,见卫昭飘然入园,两人一人在室内枯坐,一人于窗外默立,终忍不住轻步行到卫昭身侧,低声道:“公子,姑娘这几日有些不对劲。”
卫昭并不言语,魏五婶叹了口气:“公子,您还是进去劝解一下吧,这样子,肩伤能好,但心病怕会严重。”
夜风吹起卫昭耳侧垂下的长发,拂过他的面颊。他忽想起那日晨间,自己负着她,赶往落凤滩,她的长发,也是这样拂过自己的面颊。淡淡的惆怅在心头蔓延,终提起脚步,缓步步入内室。
她正面窗而坐,绯色长裙在椅中如一朵桃花般散开,乌发披散,越发衬得肌肤雪白。卫昭凝望着她的侧影,再望向她身侧床上散散而放的狐裘,目光一紧,轻咳出声。
江慈转头看了卫昭一眼,又转过头去,剪水双眸蒙上了一层雾色,低声道:“他快到京城了吧?”
卫昭望向窗外的黑沉,淡淡道:“算算日子,明日就要到了。”
七四、相逢不识
江慈笑了笑,卫昭听她笑声中有着说不出的嘲讽与伤怜之意,再看了看那狐裘,心中渐渐明白,嘴角笑意不可抑制。
他将狐裘拿在手中,轻柔地抚着那灰白狐毛,悠悠道:“少君送了这狐裘来,可烧了两个洞,还怎么穿呢?”
江慈正有心病,禁不得他如此旁敲侧击,又想起那噩梦般的一夜,雪白的面庞上便涌上一丝潮红。卫昭看得清楚,笑意渐敛,坐于床边,静静地看着她的侧面。
江慈再坐一阵,平静道:“三爷,你就不怀疑,是我告诉他的吗?”
卫昭一笑:“这个我倒不怀疑。”
“为什么?”
卫昭手指轻捻着狐裘,却不回答,过得一阵,竟将手枕在脑后,合目而憩,貌甚闲适。
江慈这些日子十分困惑,终忍不住坐到床边,右手推了推卫昭:“三爷。”
“嗯。”
“你说,裴琰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你就是真正的星月教主的?”
卫昭微睁双眼看了她一下,又合上,语调淡淡:“我怎么知道。”
江慈沉吟道:“他送这狐裘来,就是表明他已经知道我在你的手上,也就是指你才是真正的星月教主。”
“不错,他这是点醒我,要我对他坦诚相见,真心合作。亏了这件狐裘,我才知道,他早就帮了我一把。”
江慈微微侧头:“我就想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他明天进京,你去问他,不就得了。”
江慈的脸不易察觉地红了一下,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卫昭看了看她的脸色,低声道:“又不想回去了?”
江慈抬头,见他眸中似有火焰闪动,灼得心中一惊,只得避开他的眼神:“又由不得我想,我倒想见见他,问清楚一些事情再走。”
“走?”卫昭斜着头凝视她许久,淡淡道:“你认为,他会放你走吗?”
江慈一笑:“只要你把我还给他,我的使命和作用便告完成,他再也找不到囚禁我的任何借口。”
卫昭冷笑道:“你是天真还是傻,他堂堂一个相爷,要将你这小丫头关上一辈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要什么借口。”
江慈平静地望着他,卫昭竟有些不敢与她对望,慢慢合上双眸,却听到江慈低低道:“三爷,你说真心话,若是我再也无可利用的地方,你还会不会关着我?”
卫昭默然,竟无法开口。
他默默坐起,再看了一眼江慈,起身向屋外走去,走到门口,又停住,迟疑一瞬,道:“他明日进京,会先去宫中见皇上,估计三五日后便要离京,明天晚上,我安排你去见他吧。”
他再看了她一眼,唇角微动,却未再说话,倏然转身,快步而去。
这日晴空万里,春风送爽。
裴琰着紫纱蟒袍,看上去有点病后初愈稍显清瘦的样子,由乾清门而入。恰逢众臣散朝出宫,他微笑着与众臣一一见礼,却不多话,静王与他擦肩而过,微微点了下头。
延晖殿的东阁望出去是满池的铜钱草,绿意盎然,又种了辟虫的薰草,清风徐过,阁内一片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裴琰躬身而入,伏地颂圣,皇帝刚换下朝袍,过来拍了拍他的左肩:“快起来,让朕瞧瞧。”
裴琰站起,微低着头,似是有些激动,半晌方哽咽道:“让皇上担忧,是微臣的罪过。”
皇帝拉着他的手走到窗前,细细地看了看,叹道:“真是清瘦了许多。”
裴琰眼中水光微闪,竟一时不能对答。皇帝转身,背手望向窗外的浓浓绿意,缓缓道:“朕实是不忍心再将你派上战场,你父亲仅你这一点血脉,若是―――”
裴琰躬身在侧,待皇帝情绪稍稍平稳,方道:“微臣无用之躯,得圣颜器重,却不能报圣恩于万一,实是无颜以对。”
皇帝见他声音带泣,微笑地拉住他右手,往御案前走去。口中道:“既宣你来,便是有重任要交给你,再莫说什么有用无用的话。”
裴琰清清喉咙,点头应是。
内侍拉开帷布,露出挂在墙上的地形图,裴琰立于皇帝身后半步处,将图细细看了一番,道:“有些凶险。”
“嗯,幸得田策拼死力守黛眉岭,现在娄山已紧急抽调了三万人马过去支援,但不知能顶多久。”
裴琰想了想道:“田策这个人,臣还是清楚的。是长风骑中出了名的悍不畏死之人,而且有个特点,对手愈强,他愈有一股子韧性,而且办事不鲁莽。”
皇帝点了点头:“一个宁剑瑜,一个田策,都是你带出来的,不错。”
“谢皇上夸奖。”
皇帝道:“王朗中计身亡,出乎朕的意料,宇文景伦应在朝中派了探子,知道咱们粮草出了问题,朕已命刑部暗查。”
“皇上英明。臣一路上也想过,此次若要与桓国和薄贼两线作战,虚虚实实最为重要。”
皇帝将手一合,面上闪过欣慰之色:“少君与朕想的,不谋而合。”
他有些兴奋:“快讲讲,如何虚虚实实?”
裴琰有些犹豫,皇帝向陶内侍道:“延晖殿百步以内,不得留人。”
等一切脚步声远去,裴琰还是有些迟疑,皇帝道:“现在就咱们君臣两个人,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朕都恕你无罪。”
“是。”裴琰恭声道:“皇上,臣怀疑,桓军早与薄贼和岳藩有勾结。”
皇帝早就这事想了多日,冷声道:“三方一起发难,自是早已勾结好了的。”
“他们三方互通声气,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而且三方都各有各的消息来源,如果配合行事,咱们面对的便是一张逐渐收紧的网,不将这张网给破了,只怕会被他们困死在这张网内。”
“如何破?”
裴琰道:“还在这虚虚实实四字。”
皇帝逐渐明他用意,点头道:“南边岳藩,还有南诏山挡着,小庆德王又娶了谈铉的女儿,暂成不了大气候,薄贼和桓军,得想办法让他们打起来。”
“是,微臣算了一下,咱们北线和东北线的人马,包括长乐、河西、娄山、小镜河再加上京畿的这几个营,统共不过二十万。薄贼十万人马,桓军十五万,兵力上咱们处于劣势,如果还让两方联手行事,一味坚守,不是长久之计。”
皇帝眉头轻皱:“继续说。”
“其实桓军和薄贼都有他们的弱点。桓军吃亏在战线拉得过长,而且他们是游牧民族出身,性情凶残好杀,烧杀抢掠。而薄贼虽号称十万大军,据陇州起事,但他军中将士,仍有一部分不是陇州本地人士。”
皇帝微微而笑:“那你打算在这上面怎么做文章?”
“皇上。”裴琰跪地磕首:“臣冒死奏请皇上,臣若上战场,届时经内阁递上来的军情,请皇上不要相信,也不要对臣起疑。”
皇帝轻“哦”一声,裴琰磕头道:“所以臣恳请皇上,派一名信得过的人入臣军中为监军,但此人递上来的折子,万不可经内阁及大臣内侍之手。”
皇帝点了点头:“朕明白你的意思。”
“战场瞬息万变,臣要同时与桓军和薄贼开战,并无十分的胜算,或需诈败,或需设伏,或需以粮为饵,或需以民为牺牲,而且各个计谋之间需环环相扣。臣恳请皇上准臣便宜行事,统一调度。”
皇帝站起身来,长久凝望着地形图,声音沉肃:“好,朕就将前线的十六万人马统统交给你,再调云骑营给你。粮草由董学士亲自负责,朕再派一名监军入你军中,你的军情,表面上做一套由内阁递上,真实情况,均由此监军秘密送达朕的手中。”
裴琰伏地叩道:“皇上圣明,臣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皇帝俯身将他拉起,轻拍着他的手,良久方道:“少君,朕知道,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他顿了顿道:“你叔父前几日回了京,朕已下旨,复了他的震北侯,入内阁参政,你母亲,朕会另有恩旨。裴氏一门自开朝以来便是满门忠烈,朕会命人建祠立传,以为世人旌表。”
裴琰忙行礼谢恩,皇帝道:“你既心中有数,估计要筹备几日?”
“臣得和董学士商议一下运粮的事情,还得将云骑营作一些安排,需得四五日。”
“嗯,朕已让钦天监择过日子,这个月初八,你带上云骑营,离京吧。”
裴琰再下跪叩道:“臣遵旨。”
裴琰打马回了相府,直奔西园。他推门而入,崔亮正在图上作着标记,也不抬头,笑道:“相爷快来看。”
裴琰走到长案前,细细看着地形图,良久方望向崔亮,二人相视一笑,裴琰道:“辛苦子明了。”
“相爷客气。”
裴琰再看向地形图,笑道:“不愧是鱼大师的杰作,比皇上那幅要详尽多了。”
崔亮叹道:“时间不够,我只来得及绘出潇水河以北的,潇水河以南的还得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行。”
“现在重点是对抗桓军和薄云山,够用了,以后再慢慢绘便是。”
崔亮有些迟疑,取过一边数本抄录的军情折子,裴琰接过细看,道:“这些你都传给我看过了,有什么不对吗?”
崔亮斟酌了一会,方缓缓道:“相爷,桓军之中,必有熟悉我华朝地形,且善于工器之人。”
“嗯,看军情我也想到了,这个人定是宇文景伦的左膀右臂,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个人找出来,除掉才行。”
崔亮却低着头,不再说话。
裴琰眼中神光一闪,微笑道:“子明,眼下形势危急,你得帮我一把。”
见崔亮不答,裴琰正容道:“子明,你比谁都清楚,无论是薄军或是桓军攻来,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桓军烧杀掳掠,薄贼也向来对手下的屠城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请子明看在华朝百姓的面上,入军中助我一臂之力。”说完长身一揖。
崔亮忙上前还礼:“相爷折杀崔亮。”
裴琰搭住崔亮的双手,满面恳切之色:“子明,如今正值国家危机存亡之际,裴琰身负皇恩重托,心系社稷安危,子明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请助我一臂之力。”
崔亮迟疑良久,似是下定决心,抬头直视裴琰:“好,相爷,我就入长风骑,陪相爷与他们打这一仗。”
裴琰大喜:“有子明助我,定能赢这场生死之战,裴琰幸甚!”
崔亮心中苦笑,又想起一事:“对了,相爷,小慈呢?”
裴琰淡淡笑道:“我赶着进宫见皇上,快马入京的,她在后面坐马车,不是今晚便是明日会到。”
见裴琰出园,安澄笑着过来。裴琰笑骂道:“你倒心情好,见着老相好了?”
安澄嘻然:“属下可没有老相好,倒是相爷料事如神,有人物归原主了。”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件狐裘。
裴琰呵呵一笑:“三郎让人送过来的?”
“是,说是谢谢相爷一片关怀之意,他身子已大好了,天气也暖和起来,用不着这件狐裘,送还给相爷。
裴琰伸手取过狐裘:“你让裴阳去禀告夫人,说我晚些再过去给她请安。”
他将狐裘搭在臂上,一路回到慎园,漱云早带着一群侍女在门口相迎。裴琰淡淡看了她一眼,直奔内室。漱云不敢进去,半晌方听到他唤,忙进屋盈盈行了一礼:“相爷。”
她上前轻柔地替裴琰除下蟒袍,换上便服,手指滑过裴琰的胸膛,裴琰一笑,右臂揽上她的腰间,漱云瞬间全身无力,依上他胸前。
裴琰低声笑道:“可有想我?”
漱云脸红过耳,半晌方点了点头。裴琰微笑道:“我不在府中,母亲又不管事,辛苦你了。”
漱云忙道:“这是漱云应尽的本份。”又低声道:“叔老爷是二十八日进的京,听说皇上在城东另赐了宅子,他也未来相府。夫人这几个月,除了为皇上祝寿进了一趟宫中,也就前日去了一趟护国寺。”
裴琰轻“嗯”一声,放开漱云,忽道:“我记得今日是你生日。”
漱云笑道:“相爷记错了,漱云是五月―――”看到裴琰锋利的目光,她收住话语,低头轻声道:“是。”
裴琰微微一笑:“咱们也有半年未见,不如今夜我带你去城外游湖赏月吧。”
漱云盈盈笑道:“一切听从相爷安排。”
京城西门外的景山下,有一“永安湖”,峰奇石秀,湖面如镜,岸边遍植垂柳,微风轻拂,令人心旷神怡。
永安湖风景优美,白日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到了夜间,湖中小岛上“宝璃塔”的铜铃会在夜风中发出宛转清越的铃音,衬着满湖月色,宛如人间仙境。
以往每逢夜间,京城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便会出城来“永安湖”游玩。近来由于京城实行宵禁,出城游玩之人夜间不得入城,湖面上的画舫便稀少了许多。
这日天尚未全黑,一行宝马香车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城西门,有那好事的百姓打听,方知今日是裴相如夫人芳诞,裴相与如夫人分开日久,甫回京城,便带她去游湖贺寿。
于是,京城百姓便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自是裴相与如夫人伉俪情深,恩爱非常,久别胜新婚。另一种,则说裴相大战之前从容不迫,谈笑之间运筹帷幄,不愧为睥睨天下、纵横四海的“剑鼎侯”。
裴琰着一袭飘逸舒雅的天青色丝袍,腰系玲珑玉佩,足踏黑色缎面靴,俊面含笑,温柔的目光不时凝在漱云身上,在围观百姓的艳羡声中登上画舫。随从们跟上,画舫驶动,向湖心悠悠而去。
船到湖中,漱云依在雕栏画窗前,看着闭目养神的裴琰,暗叹一声,又转头望向窗外。
裴琰淡然道:“把帷帘放下来吧。”
漱云轻应一声,将门窗关上,帷帘悉数放下。
舟行碧波,不多时便靠近湖心小岛。漱云拉开帷帘,推开窗,转头笑道:“相爷,今夜风大,铜铃声听得很清楚呢。”一阵湖风吹来,她手中的帕子随风吹舞,落于岛边的垂柳之上。
漱云“啊”了一声,随从们忙将船靠岸,自有人上去将丝帕取回。
丝竹声中,画舫继续在湖中缓缓前行
舫内,却只剩下了漱云,默然而坐。
夜色深深,裴琰立于湖心小岛上的“宝璃塔”下,负手望着湖心幽幽波光,又转头望向七层高塔。
暮春的夜风,带着浓郁的草香,吹过高塔。塔角的铜铃在风中“珰珰”而响,裴琰静静地听着,微微一笑,举步踏入塔内。
塔内静谧幽暗,裴琰沿木梯而上,脚步声轻不可闻。
“宝璃塔”的木梯每上一层便正对着这一层的观窗,空蒙的星光自窗外透入,洒在塔内,裴琰踏着这星光,拾层而上。
上到第五层,他的脚步渐渐放缓,塔外的星光将一道纤细的身影投在塔内。裴琰双眸微眯,脚步稍稍放重,慢慢走近坐于观窗上的江慈。
夜风吹响铜铃,也卷起江慈的长裙,她肩头披着一件绯色披风,侧身坐于观窗的木台上,宛如一朵盛开的芙蓉。
似是听到脚步声响,她身子微微一震。
裴琰缓步走近,目光凝在她秀美的侧面,余光却见她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他的脚步停住,再等片刻,江慈终慢慢转过头来。
塔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她的剪水双眸也如身后天幕中的寒星,裴琰呼吸有一瞬的停滞,旋即微笑道:“下来吧,坐那上面很危险。”
江慈又转过头去,沉默片刻,低声道:“三爷在顶层等相爷。”
她话语中,“三爷”说得极轻,“相爷”又说得极淡。裴琰愣了一下,双眼微眯,抬头望向上层,淡淡道:“你在这里等我。”
江慈却猛然跳下木台,裴琰本能下伸手扶了扶,触动她左肩痛处,江慈疼得呼出声来。
裴琰面色微变,右手探出,扯下她的披风。江慈疾退后几步,裴琰身形微闪,便将她堵于塔内一角,伸手摸了摸她的左肩。
江慈左肩尚绑着固骨及敷药用的小木板,裴琰一摸便知,冷声道:“怎么回事?”
七五、棋逢对手
江慈不语,也不看向裴琰,轻轻推开他的手,又慢慢走过去将地上的披风拾起。
裴琰转身抢过,替她披上,低头看着她有些憔悴消瘦的面容,以及眉梢眼角的那份淡漠,迟疑片刻,轻声道:“你在这等我。”
江慈却退后数步,站于向上的梯口处,微微一笑:“相爷,三爷说,您要见他,得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夜风忽盛,檐外的铜铃叮珰而响。裴琰望着梯口处的江慈,呵呵一笑:“既是如此,你就问吧。”
江慈直视着他,目光灼人:“相爷,您,是何时知道三爷真实身份的?”
裴琰双手负于身后,走至观窗下,望着窗外满天星光,淡然道:“洪州城你被杀手刺杀,我命人去查是谁买凶杀人,结果查出来是姚定邦,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再细想了以前的事情,才猜出来的。”
江慈双唇微颤:“您既猜出来了,为何后来还要假装相信我的谎言,杀了姚定邦?”
裴琰一笑:“我杀他,自有我的理由,你无需知道。”
江慈盯着他淡然而笑的侧面,呼吸渐重,右手攥紧披风,终缓缓开口:“相爷,那、那你为了……救我而受的伤呢?”
裴琰转过头,与她默然对望,良久,微笑道:“我不伤,有些事情便不好办。”
见江慈面上血色渐退,裴琰冷声道:“你既问了我这些,我也来问你一句,你为何要帮三郎,欺骗于我?”
江慈沉默不答,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又将身一侧,低声道:“相爷请。”
裴琰凌厉的眼神在她身上停了片刻,轻哼一声,右袖轻拂,自江慈身边缓步而上,提步间不急不缓,意态悠闲。江慈默默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踏上第六层,又转向第七层。
塔内极静,江慈聆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感受着身前之人散发的一丝温热。四周,幽静的黑暗与淡蒙的光影交替,让她如踩在云端,悠悠荡荡中有着无尽的怅然。
裴琰眉目却愈发舒展,笑容也无比温雅,终停步在第七层的梯口处,笑道:“三郎寻的好地方!”
宝璃塔,第七层。
卫昭立于观窗下,星光投在他的素袍上,反射着幽幽的光芒,透着寒冷与孤寂。
夜风自观窗吹入,白衫猎猎飘拂。他悠然回首转身,嘴角微勾,声音清润淡静:“未能相迎,怠慢少君了。”
二人均嘴角含笑,眼神相触,却谁也未上前一步。
江慈缓步上来,默默地看着二人。
窗外有淡淡的星光,塔内是昏黄的烛火,身后,是梯间幽深的黑暗。
眼前的这二人,一人眼波清亮、俊雅温朗,一人双眸熠灿、秀美孤傲;他们笑脸相迎,心中却在算计抗争,到头来,究竟是谁算计了谁,又是谁能将这份笑容保持到最后?
她的眼神逐渐黯淡,忽觉有些凉意,双臂拢在披风内,提步走向卫昭。
&nbs... -->>
七一、宇文景伦
黄昏时分,暮霭低沉,氤氲朦胧。长风徐来,夹着河水的湿润气息,拂人衣襟。
易寒负手立于涓水河畔,身后河岸的高坡处是己方接天的营帐,而河对面,是华朝守军的军营。河面上,随风轻漾的,则是双方对峙数日的高桅战船。
脚步声急响,宣王随从沈铣过来,行礼道:“易将军,王爷请您过去。”
易寒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转身步向高坡。甫到坡顶,便听得下方树林旁传来震天的欢呼声。
一道银色身影在人群中纵跃,随着他一纵一跃之势,手中刀鞘有若飞鹰展翅,拍起一波波劲气,激得他身边的桓兵纷纷避退。有十数人合成一团挺枪刺向这银甲人,却听得他大喝一声,身形急旋,刀鞘随着他精奇的步法,格开这十余人手中的长枪。
他突到最后一人身前,右足劲踢,那名桓兵向外跌倒,银甲人突出缺口,再喝一声,刀鞘迸上半空,他横手握刀,刀气轰向地面,黄泥和着草屑纷飞,再有十余人向后跌倒。
银甲人一声长笑,宝刀套入落下来的刀鞘之中。他左手握上刀鞘,右手取下头上银色盔帽,身形凝然如山,更显轩梧英伟,朗笑道:“还有谁不服气的?”
桓军将士们发出震天的喝彩声,易寒微笑着走近,银甲人转身看见,笑道:“先生来得正好,还请先生指点景伦一二。”
易寒微微一笑:“不敢,王爷刀法已届大成,无需易寒赘言。”
宣王宇文景伦将手中宝刀掷给随从,与易寒并肩向大帐走去,桓国将士望着二人身影,均露出崇慕的神情。
宇文景伦除去银甲,转身笑道:“闲着无事,和小子们活动活动筋骨,倒让先生见笑了。”
易寒微笑道:“大战在即,保持将士们的斗志和精神,确是必要。”
宇文景伦大笑:“还是先生了解景伦。”
二人在几前盘膝坐下,宇文景伦斟了杯茶,推到易寒面前:“这南国的春季,太过潮湿,粘得人提不起精神,将士们多不适应,若不活动活动,只怕会生锈。”
“是。”易寒道:“所以我们得赶在春汛之前度过涓水河,只要能拿下东莱,在涓水河以南便有了立足之地,凭借‘雁鸣山’的天险,进可攻河西与潇水平原,退也可据守巩安一带。”
一人掀帘进来,宇文景伦和声道:“滕先生快来一起参详。”
军师滕瑞微笑着坐下:“最重要的,还得趁王朗未从娄山赶回来之前下手。”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递给宇文景伦,宇文景伦展开细看,冷笑一声:“华朝是不是无人可用,又将王朗往回调,裴琰的伤真的就这么重?”
易寒眉毛微微抖了一下,淡淡道:“王爷想和裴琰交手,只要能拿下东莱,打到河西,他爬都要爬过来。”
宇文景伦一笑:“他现在不来也好,等我先把王朗干掉,再与他在战场上一较高低。那年新郡一战,我在西线,没能与他交锋,一大憾事。”
滕瑞正容道:“王爷,王朗也不可小看。”
“嗯,我心中有数。王朗也是沙场老将,按这密报时间来算,他最快也得三日后才能赶到东莱,咱们就要趁他未到之前,渡过涓水河,攻下东莱。”
滕瑞取过地形图展开,宇文景伦这几日来早看得烂熟,沉吟道:“看来骑兵不能用了。”
易寒点头:“过了涓水河,便是山陵地形,不比我们打成郡和郓州。”
“幸得有滕先生相助,这水兵和步兵咱们也不比华朝差了。”宇文景伦叹道:“武有易先生,文有滕先生,二位文武益彰,辅佐于景伦,景伦真是三生有幸!”说着英俊的面容上露出欣喜感激之色。
易寒与滕瑞忙齐施礼:“王爷太客气。”
宇文景伦抬手虚扶,三人目光重新凝在地形图上。滕瑞指向涓水河上游某处标记:“二十年前,我曾经过这处,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可从这里突破,骑兵还是可以派上大用场。”
见宇文景伦抬头,目光中充满征询之意,滕瑞微笑道:“今夜月光极佳,不知王爷可愿做一回探子?”
宇文景伦站起身来,目光锐利,望向帐外:“景伦最大的心愿,便是要踏遍这华朝每一寸土地。”
月朗星稀,涓水河在月光下,波光盈闪,越显秀美蜿蜒。
宇文景伦估摸着已到了滕军师所说之处,便翻身下马。滕瑞步过来,用马鞭指向前方:“大概还有半里路。”
“走走吧。”宇文景伦将马绳丢给随从,负手前行。
无涯无际的寂静笼罩着涓水河两岸,众人踩在河岸的草地上,夜风徐来,吹散了几分湿意。
宇文景伦顿觉神清气爽,笑道:“这两年老是憋在上京,都快憋出病来了。”
滕瑞对他知之甚深,微微一笑:“想来薄云山还是王爷的知音,知王爷憋得难受,让王爷来吹吹这涓水河畔的春风。”
易寒却不说话,负手在河边慢慢走着,落在众人后面。
宇文景伦定住脚步,待易寒走近,隐见他面上有伤感之色,不由道:“先生心结不解,异日若真对上裴琰,可有些凶险。”
易寒望向涓水河对岸,叹道:“倒也不全为心结,只是故地重游,有些感慨罢了。”
宇文景伦做了个手势,三人并肩而行,随从们牵着马远远在后相随。
宇文景伦望向滕瑞:“滕先生二十年前来过此处?”
“是,我当年学得一身艺业,却恪于师命,无用武之地,便游历天下,沿这涓水河走过一遭,还有些印象。”滕瑞清俊的眉眼隐带惆怅:“当年也是这个季节,春光极好,我在这处弹剑而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恍若隔世。”
宇文景伦叹道:“这南国风光确是极佳,若是能拿下华朝,真想请父皇在这片疆土上走一走,看一看,唉―――”
易寒心中暗叹,他知宇文景伦素仰华朝文化,也早有经世济民、统一天下之志,更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行儒家经学,希望能通过改革,去除桓国游牧民族的陋习,繁荣桓国经济。但其毕竟只是一个二皇子,受到太子一派的极力倾轧,空有雄心壮志却无从施展。皇上纵是有些偏爱于他,但受权贵们的影响,也对他的革议多有搁置。
此次借东朝内乱,宇文景伦终得重掌兵权,策十五万大军南下,若能战胜,以北统南,他才有机会一展抱负,可若是战败,只怕―――
滕瑞微笑道:“王爷志存高远,现下华朝内乱,是难得的历史契机,定是上天让王爷伟业得成。”
“是。”宇文景伦在河边停下脚步,负手而立,望向苍茫夜空:“虽说治乱兴衰,自有天定。但我宇文景伦定要在这乱局之中搏一搏,会会华朝的英雄豪杰,看看谁才是这天下的强者,谁能一统江山,万民归心!”
易寒与滕瑞互望一眼,俱各从对方眼中看到欣慰之意,眼前的年轻男子充满自信,豪俊不凡,有着一种君临天下的气概,令人心折。
滕瑞走向前方河边的一处密林,用脚踩了踩地面,回头笑道:“天助我军。”
宇文景伦步上前去,蹲下细看,又用手按了按,望向涓水河面:“难道,这河床―――”
“不错,涓水河沿这郓州全线,俱是极深的烂泥,无法下桩。唯独这处,河床是较硬的土质,而且河床较高,只要打下木桩,架起浮桥,骑兵便可过河。”
宇文景伦道:“为什么会这样?华朝无人知道吗?”
滕瑞知他心思向来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会决定下步计策,微笑道:“约六十年前,郓州与东莱两地的百姓,决定在这处建一堤坝,以便旱蓄涝排。趁着某年冬旱,水位较低,两地派出水工选址,建了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为工银的问题搁置了下来。第二年郓州东莱春涝,遇上大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存活下来的当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无人提起。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土基埋在河底,当是无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从华朝军队只驻防在赤石渡,而这处少人巡防便知,他们尚以为我们只能以战船过河,其余河段没办法于短时间内搭桥铺路。”
宇文景伦却还有疑问:“这处河床较硬,能不能打入木桩?还有,能不能抢在一夜之内搭好浮桥?”
滕瑞道:“当年只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着小碎石加固垫高了一下河床,我们在木桩的外面套上一层铁锲,便可钉入河床。这处河面狭窄,也是当年选址建坝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紧一些,多派些士兵前来打桩,再架浮桥,估计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点头道:“我们虚张声势,装作要从赤石渡进攻,吸引华军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强的飞狼营士兵潜到对岸,干掉可能前来巡防的华军,估计能成。”
宇文景伦将手一合:“好!华军以为我们要从赤石渡以水军发动进攻,我们就偏从这处过骑兵,然后火烧连营,让他们腹背受敌!”
驻守涓水河以南的华朝军队,由成郡退下来的三万长风骑,和原郓州、郁州、巩安一带的残兵,及临时从东莱、河西赶来的援兵组成,共计八万人马。
桓国铁骑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郓州等地也相继被攻下,华军们节节败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暂时的喘息。
夕阳西下,长风骑副将田策体格粗壮,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鹰隼,站于哨台上。看到对岸战船旌旗飘扬,桓军相继登船,船头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台,东莱驻军统领邢公卿大步走了过来:“田将军,他们又打起来了,咱们得去劝劝。”
田策心中惦记着宁剑瑜的嘱咐,微笑道:“邢将军,这架是不好劝的,搞不好还惹火烧身。我看桓国人似是有异动,只怕今晚会发动进攻。”
邢公卿语带不屑:“桓国人要和我们打水仗,那是弃长取短。咱们东莱的水师可不是吃素的。”
他将田策一拉:“郓州和巩安的互相指责,现在动了刀子,你是这里军职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骂:你个邢包子,叫我接这个烫手山芋,好向你家主子邀功,当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么管?刘副将的师兄死在谢副将师叔刀下,这仇恨,怕不是我们能够化解的。”
又道:“连议事堂出面,都没能调停好,我们就一边看着吧。”
邢公卿叹道:“可这样下去,只怕桓国人没打过来,自家倒先斗得血流成河了。”
田策眼光扫过对岸,灵机一动,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调停调停,但这二位手下众多,我得多带些人马过去。这里就交给邢统领,桓国人若是攻过来了,邢统领就响号通知,我再赶过来。”
邢公卿心中暗乐,忙道:“田将军快去快回。”
邢公卿见田策带着人马离去,也有些怕桓国战船攻过来,命手下将强弓架起,火箭备下,又检查了一下船头的投石机,方稍稍安心。
听得身后半里处传来震天的吵闹和兵刃声,邢公卿暗自得意。郓州郁州等地驻兵早就不和,前段时间各门派互相寻仇,更是激化了矛盾。自家主子庄王早就下令,让自己不要掺和进去,但要想办法让长风骑吃点亏。田策此番前去调停,定会火上浇油,若是出了啥事,说不定这八万人马,便由自己统辖了。
他正胡思乱想,却听得对岸炮声齐鸣,号角高扬,十余般战船趁着蒙蒙夜色,驶了过来。
邢公卿水军出身,并不惊慌,只是传令,严阵以待。
东莱水师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们将箭尖涂上火油,架上强弓,执火在侧,只待桓国船只再近些许,便行开弓。
悠长的号角响于涓水河上空,随着号角之声,火箭四起,一轮箭雨过后,便是投石机投出的满天石子,溅起高高的水花,方挡住桓国的第一波进攻。
桓国战船退后些许,不多时又再度攻来。邢公卿眼见敌军这次是势在必得,忙命人上高台吹响紧急号角,擂响战鼓,希望田策能及时赶回支援。
田策立于小山丘上,看着坡下的一片混战,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转头道:“传令,让弟兄们在林中好好休息,听好咱们自己的号角声,随时准备撤往河西。”
邢公卿见田策迟迟未带兵回援,桓军又攻得甚紧,正有些慌神,部属匆匆奔来:“统领,那边还在打,死了不少人,一片混战,找不到田将军。”
邢公卿无奈,只得继续指挥防御,只盼能熬到援军赶来。
这一战,直进行了大半夜,桓国船只轮流进攻,却不冒进,双方箭来矢去,火光满天,始终在胶着状态。
滕瑞早看好了星象,自是选了云层厚重,星月皆隐的今夜发动进攻。
眼见战船驶向对岸,易寒面有疑虑之色,宇文景伦笑道:“易先生有话请说。”
“王爷,恕易寒多嘴,滕瑞终非我―――”
宇文景伦右手轻举,止住易寒的话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负手前行,易寒跟上,听着号角齐鸣,宇文景伦叹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将他引入王府,视为左膀右臂,不计较他是华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缘故?”
“愿闻其详。”
“因为,他有他的抱负。”宇文景伦悠悠道:“他虽是华朝人,却希望南北统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满身艺业能得施展。这样一个治世之才,只要能让他得展所长,必不会让我失望。”
他回头望了望战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终还是站在咱们桓国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南北对峙、统一天下的问题。但滕先生,却已经是站在了整个天下的高度,选择了辅佐我,来实现他的这个抱负。对他而言,心中已没有了桓国与华国之人的区别。”
易寒叹道:“滕先生志向高远,令人佩服。可是,只怕他想得太过理想。”
“是啊。”宇文景伦也叹道:“先不说能不能拿下华朝,就是我们国内,要不要与华朝进行这一战;是偏安于北域,还是以北统南;或是南下之后,以儒学治国还是沿我族世统,都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前路艰难啊!”
易寒点头道:“不说太子权贵们,就是王爷手下这些个将领,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抢过就算。打下城池之后,如何治理,如何安民,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宇文景伦正为此事烦心,眉头轻蹙:“先生说得是,成郡那边刚有军报过来,咱们留的一万驻军颇有些不守军令,烧了一个村庄,激起了民愤,虽镇压下去了,可死的人太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易寒道:“王爷得想想办法,约束一下才行。咱们若是攻下东莱、河西,战线拉得就有些长,粮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补给,万一民愤太大,可就有些麻烦。”
“嗯。”宇文景伦转身,向身后一大将道:“传我军令,攻下东莱之后,不得扰民,不得抢掠,不得奸淫烧杀,违令者,杀无赦!”
夜半时分,远处仍隐隐传来战船的号角之声。
宇文景伦银色盔甲外披风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间宝刀,身形挺直,渊停岳峙。他看着浮桥搭上最后一块木板,飞狼营的高手们也执刃在对岸守防,便将手一挥。
数千骑高头骏马,马上将士皆腰环甲带,佩带刀剑,稍稍拉开距离,策骑迅速踏过浮桥。
桓国铁骑威名赫赫,夜行军更是极富经验。赤石渡的华军们正全力抵抗正面战船的进攻,震天的战鼓声淹没了铁蹄掩近之声,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现于面前,已是血流满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伦右手反握刀柄,策骑在华营中劈杀横砍,鲜血溅上他的紫色风氅。他闻着空气中这股血腥之气,更感兴奋,宝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华军莫不喷血倒飞。
易寒早带了上千人马,直冲河滩,一部分人掩护,另一部分人将早已备好的火油泼向华朝的船只,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头指挥与桓军水船作战,听得身后杀声大盛,起初尚以为仍是郓州与巩安的官兵在内讧,待火光四起,船只被大火吞围,方知形势不妙,这夜刮的恰是南风,火借风势,待他仓惶下令,火势已不可控制。
小丘高处,长风骑副将田策身定如松,冷眼看着河岸的火光直冲霄汉,平静道:“吹号,撤往河西!”
宇文景伦拉住座骑,看着易寒率骑军将华朝军营踏得人仰马翻,看着滕瑞的战船驶近河岸,只觉意气风发。他横刀向天,宏亮的声音在战场上远远传开:“桓国的儿郎们,拿下东莱,直攻河西!”
“拿下东莱,直攻河西!”飞狼营的精兵们簇拥在他身边,齐齐举刀高呼。
华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国以水师骑兵并用,攻过涓水河,败东莱水师于赤石渡,同夜攻破东莱城。
东莱统领邢公卿阵亡,东莱、郓州、郁州等地驻军死伤殆尽,长风骑副将田策率残部约三万余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拼死力守“回雁关”。
三月十二日,大将王朗率四万精兵赶到“回雁关”,和田策残部会合,高筑工事,挖壕筑沟,与桓国宣王宇文景伦所率之十二万大军对峙于“回雁关”。
春雨绵绵。
京城西郊,魏家庄。
夜深人静,仅余一两户人家屋中透着微弱的烛光,在雨丝中凝起一团光影。
村东魏五家的媳妇将门掩上,上好闩,回头道:“婆婆,您早些歇着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婶纳着布鞋,并不抬头:“我再做一阵,你先睡吧,小子们还得你哄着才能睡着。”
媳妇轻应一声,正待转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个黑影一手拎着一个小男孩从西屋中走了出来。她惊叫声只呼出一半,那黑影已点上她的穴道。
听得媳妇的惊呼声,魏五婶猛然抬头,吓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来要呼人,却喉间一麻,被那人点住哑穴,发不出声。
黑影冷冷地盯着她,声音寒得让人发抖:“想不想你媳妇和孙子活命?”
魏五婶吓得双目圆睁,本能下将头点得鸡啄米一般。
黑衣蒙面人冷声道:“你随我去一个地方,照顾一个病人,不得离那园子半步,不得多问半句,伺候好了,我自会饶你家人性命,放你一家团聚。”
七二、中宵独立
回雁关,位于河西府以北二百余里处。
沿回雁关南下,过河西府,越雁鸣山脉,便是潇水平原,可直达京城及潇水以南的千里沃土。故一直以来,回雁关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朗与田策立于回雁关的高堡之上,看着关下的桓军军容齐整,渐对回雁关完成合围之势,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头微锁:“桓国的步兵和水师精进之快让人吃惊,这个宇文景伦,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点点头:“看来他军中必有高人相助,这攻城战,还用上了咱们华朝的投石与喷火机,他这次南侵,是势在必得啊。”
王朗轻叹一声,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车轮战,北、东两面尚无可惧,但我总担心西北角出问题。”
“那里靠着仙鹤岭,一线天过去是悬崖峭壁,应该不可能从那边突破吧?”
王朗摇了摇头:“桓国骑兵架浮桥过涓水河,证明他军内有熟知我华朝地形之人。”他转身下了高台,边行边道:“迅速召开将领会议,同时下令,在军中召集熟知‘回雁关’地形的士兵,如无,马上到附近村庄去找。”
春月泄影,夜风生凉。
宇文景伦与滕瑞用过晚饭,正说话间,易寒掀帘进来。
见他面带微笑,宇文景伦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将地形图摊开,易寒指着图上的仙鹤岭:“滕先生所言不差,确有一条隐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线天,一线天过去就是仙鹤岭,正靠着回雁关。”
宇文景伦道:“石道有没有人走过的痕迹?”
“看上去没有,杂草灌木丛生,应是荒废了多年的石道。”
“那条石道,是当年砌回雁关高堡时,从山上采石料留下来的。”滕瑞道:“不过这可不比涓水河,知道那条石道的人多,应该还有存活于世的,难保附近庄子的石匠们有知道的。”
宇文景伦思忖道:“石道狭窄,马匹不能过,即使派飞狼营的突到回雁关内,估计也难打开关门。”
易寒点头:“这回骑兵不能过,王朗手下高手如云,不可莽撞。”
宇文景伦与易寒同时陷入沉思之中,滕瑞却只是微笑。
一阵风将帐帘吹开,扑入帐内,烛火摇晃。宇文景伦猛然抬头,看到滕瑞的神情,瞬间与他心意相通,相视而笑。
守关战进行了数日,桓军分成数十个攻城队,昼夜不停,向“回雁关”发动如潮水般的进攻。火箭、强弩、云梯、楼车齐齐上阵,战鼓号角时刻回响,回雁关内外死伤遍地。
王朗素以儒将著称,行事稳重,又多年坚守长乐城,于守城一道极富经验,面对桓军的进攻,倒不慌乱。他知己方虽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有险关为凭,只要能拖上一段时日,桓军疲乏,说不定还有反攻之机。
听着传来的震天号鼓声,他心中思忖着数件大事,见田策进来,触动心事,缓缓道:“田副将。”
“末将在。”
王朗道:“还没找到熟悉地形的人吗?”
“正在找,可附近村子的人多已为避战祸南迁。”田策趋近道:“王将军,再这么守下去,粮食可会出问题。”
王朗想的便是此事,有些忧心:“是啊,守关不是问题,可这粮食短缺,朝廷再不运粮来,拖不过这个月底。”
田策愤愤道:“桓国人太无耻,偷袭成郡,我们退得匆忙,连粮仓都没来得及烧,倒便宜桓贼了。”
王朗叹道:“今年各地粮仓都出了问题,朝廷虽征了粮,但大部分是运往小镜河宁将军那里,没料到桓国人来得这么快,咱们只怕得捱上一阵子。”
“可如果月底都运不来粮,怎么办?”
王朗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攻城守城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王朗愈见心焦,请求运粮的紧急折子送上去数日,仍不见粮草到来。将士们已由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而且配量也减少了一半,大家虽不敢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士气低迷,是显而易见的。
缺医少药也是一大问题,伤兵日益增多,尸体处理不及,适逢春季,有数十人疑患疫症,若非田策军中军医发现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田策进来,见王朗碗中只有青菜,轻叹道:“将军得保重身子,虽说与士兵同甘共苦,但您可不能倒下。”
王朗并不答话,将饭吃完,正待起身,千户贺利快步进来:“将军,找到熟悉地形的村民了!”
“哦?!快请进来。”
须发皆白、农夫装束的老者进来,王朗上前将他扶住,老者惶恐不安,一时说不出话。
王朗细心观察,微笑道:“老丈似是石匠?”
老者颤颤巍巍道:“将军好眼力。”
“老丈右臂比左臂要粗壮许多,虎口多有旧伤,皮肤也似是常年在日头下暴晒,想来,定是石匠无疑。”
老者面带钦服:“久闻王将军仁义大名,老朽三生有幸,能为王将军效力。”
“老丈对仙鹤岭一带地形熟悉?”
“是。”老者忆道:“仙鹤岭过去是一线天,一线天再过去便是一处绝壁,当年那处山头盛产麻石,是砌关的大好石材,如果从山头以北运到雁回关,要多走几十里的路。州府便在南面修了一条石道,将我们派上去采取麻石,再由那处石道运下来。”
王朗沉吟道:“如果桓军从那处攻过来,倒有些危险。”
“将军,咱们有人在仙鹤岭守着,再说桓军即使要由那处进回雁关,也不是骑兵,倒也不怕。”
王朗思忖良久,眼神一亮:“桓国人不进来,为何我们不出去呢?”
宇文景伦笑得极为畅快:“滕军师心思慎密,居然连石匠都预备好了。”
滕瑞微微一笑:“回雁关是我们南下必经之地,在上京时,我便想着如果要拿下回雁关,又该如何行事。”
“王朗性子稳重,但这回迫于粮草,不愁他不上当。”易寒拭着长剑,微笑道。
滕瑞道:“华朝三线作战,粮草肯定是供应不及的,不过他们粮仓出了这么大的漏子,倒真象是老天也在帮助我们。”
宇文景伦站起来,望向帐外:“那咱们就配合王朗,演上这场戏吧。”
王朗见先锋营的将士军容齐整,士气鼎盛,颇感满意,也不多话,向千户祝陵道:“动作要快,一部分人掩护,其余人烧营,明白了吗?”
“是!”祝陵顿了顿道:“将军放心,烧桓军军营,是咱们先锋营最爱干的活。”
王朗面沉似水:“不可大意。这边等你们成事了,才能出关夹击。”
祝陵再行军礼,将手一挥,数千名先锋营士兵往西北而去。
攻防战仍在关内关外惨烈地进行着。这夜的桓军,似是发了狠劲,数十个攻城小队齐齐猛攻。王旗下,宇文景伦持刀而立,与城墙上的王朗遥遥对望,俱各微笑。
后半夜,杀声仍响彻雁回关下。
但远处的冲天火光,桓军渐显凌乱的阵形,宇文景伦的猛然回头,让王朗胸怀舒畅。
他盯着关下王旗下的宇文景伦,遥见他做出回营的手势,桓军队形大乱,仓惶后撤,沉声道:“开关门,追击!”
桓军如潮水般后退,王朗亲率大军出关追击,眼见宇文景伦的王旗在火光的照映下往东北而退,知那一路并无可设伏的山谷,遂紧追不舍。
宇文景伦的王旗撤得极快,又有死士掩护,便与王朗的追兵拉开了一点距离。王朗知能否生擒宇文景伦,便在这一战,若给他逃走,重新集结攻关,己方再无胜算。
桓军节节溃败,越过一条小溪仓惶北退。
见小溪不过丈许,浅仅及膝,小溪过去仍是滩涂平地,王朗将手一挥,身后号兵吹的仍是追击号令。
华军策马过溪,水声四起,火光照映下,马蹄溅起白腾腾的一片水雾。
王朗被这片水雾迷了下眼睛,待寒光乍闪,本能下身躯后仰,寒光再于半空斩下,他急速翻身落马,手中长枪架住易寒的必杀一剑,二人招式连绵,旁边华朝将士竟插不上手。
王朗知自己武学修为不及易寒,唯有回到己方军中方是逃命上策,但易寒的剑却似有粘力一般,让他腾不出身。
激斗间,王朗眼神瞥见前锋营过溪后人仰马翻,似是中了绊马索,而溪对面的滩涂地中忽然土层移动,一些桓军飞狼营装束的人腾空而起,将己方前锋营杀得人仰马翻,而身后也隐隐传来震天的马蹄之声,心中大惊。知形势不妙,高喝道:“撤军,回关内!”
易寒大笑:“王将军,迟了!”
他手中剑势大盛,化成千道剑影,直扑王朗身前。王朗手中长枪只宜远攻,不宜近搏,只能急速后退。易寒如影附形,剑势一路推上,王朗枪身急旋,枪剑相击,锵锵连声。
易寒突到王朗身前,暴喝一声,威猛无俦的剑气绞上王朗手腕,王朗喷出一口鲜血,身形向后抛飞,落于溪水之中,华朝将士看得清楚,惊呼声尚未出喉,易寒已如煞神,挟着一抹寒光,将王朗钉于溪涧之中。
宇文景伦立于王旗之下,负手看着红梅溪边战况,与率军由南面赶来夹击的滕瑞相视而笑。
华朝承熹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夜,“回雁关”一役,王朗中桓国诱攻之计,出关追敌,中伏于红梅溪,王朗阵亡,华朝军士十死其八,“回雁关”失守。
长风骑副将田策率残部三万余人退守河西府以北三十余里处的黛眉岭,死伤惨重,方暂阻桓军南下之势,河西府告急。
黛眉岭战事之艰难,超乎宇文景伦的想象。
原本以为攻下雁回关,王朗身死之后,华军将不堪一击,但田策率领的这三万残军竟有着一股哀兵必胜的劲头,将黛眉岭守得如铁桶般坚固。
看着从前方抬下来的伤兵渐多,宇文景伦转向滕瑞道:“长风骑当真不容小看,这田策不过是裴琰手下一员副将,也是这般难缠。”
滕瑞低头思忖半晌,缓缓道:“王爷,只怕接下来,您得和裴琰直接交手了。”
宇文景伦有些兴奋,望向南方天际:“盼只盼裴琰早日前来,能与他在沙场上一较高下,想来当是生平快事!”
易寒微笑道:“河西府一旦失守,潇水平原一马平川,咱们可直攻华朝京城,他裴琰就是伤得再重,也是一定要来与王爷相会的。”
宇文景伦正待说话,沈铣匆匆奔来:“王爷。”
“何事?”
“有一男一女在槐树坡挟持了苻将军,说是要见易堂主。”
易寒有些惊讶,望向宇文景伦。宇文景伦尚未发话,远处一阵骚乱,数百名桓军士兵将三人围在中间。其中一名青年男子手持利刃,架于一名大将颈间,他身边一女子黑纱蒙面,二人挟着那员大将,缓步向主帐走来。
女子转头间看见易寒,迅速掀去面上黑纱。
易寒看得清楚,失声唤道:“霜乔!”
春雨如丝,下了数日。
崔亮由方书处出来,捧着一叠奏折,小吏撑起油伞,二人经夹道,过宫门,往弘晖殿行去。
脚下的麻石道被雨丝沁湿,呈一种青褐色。崔亮望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忧心,待一个白色身影出现在身前数步处,方回过神来。
小吏仓惶行礼:“卫大人。”
卫昭望向崔亮,崔亮缓缓抬头,二人目光相触,崔亮微笑道:“卫大人,恕小人奏折在手,不便行礼。”
卫昭双手拢于袖中,并不说话,目光凝在崔亮面容之上,良久方淡淡道:“崔解元?”
“不敢。”崔亮微微低头。
“听闻崔解元医术颇精,卫某有一事请教。”卫昭话语有些飘浮,小吏忙接过崔亮手中奏折,远远退开。
细雨蒙蒙,崔亮望向如寒星般闪烁的那双凤眼,微笑道:“卫大人请问,崔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昭双眸微眯,沉默良久,缓缓开口:“骨裂之症,如何方能迅速痊愈?”
“敢问卫大人,裂在何处?因何而裂?”
“外力所致,肩胛骨处,骨裂约一分半。”
“可曾用药?”
“用过,但好得不快,病人颇感疼痛。”
崔亮思忖半晌,道:“我这处倒是有个方子,内服外敷,卫大人如信得过崔某,当可一试。”
卫昭自他身边飘然而过,声音清晰传入崔亮耳中:“多谢崔解元,我会派人来取药方。”
见卫昭冷面进来,魏五婶哆嗦了一下,陪笑道:“姑娘刚睡下。”
卫昭在内室门前停住脚步,冷冷道:“今日还疼得厉害?”
“下午疼得厉害些,吃过公子给的止痛的药,似是好了些,晚上吃得香,和小的说了会话,才睡下的。”
卫昭轻“嗯”一声,魏五婶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忙退入厨房,不敢再出来。
卫昭在内室门口默立良久,听得室内呼吸之声平稳而细弱,终伸出右手,轻轻推开房门。
屋内并无烛火,黑暗中,他如幽灵般飘至床前,长久凝望着那已有些憔悴的面容,右手微颤。
窗外透入一丝微弱的月光,正照在江慈的左颊。见她眉头轻蹙,面容也没有了往日的桃花扑水,卫昭心中如揪在一处,缓缓坐于床边,慢慢伸手,抚上她的眉间。
指下的肌肤如绸缎般光滑,似雪莲般清凉,从未有过的触感让卫昭心头一阵悸动,手指便有些颤抖。
江慈动弹了一下,卫昭一惊,猛然收回右手。
江慈却只是喃喃地唤了声:“师父!”再无动静。
卫昭长久地坐于黑暗之中,却再也无力,去触摸那份清凉。
晨曦微现。
见魏五婶端着碗粥进来,江慈右手撑床,坐了起来,笑道:“谢谢五婶。”
魏五婶语带怜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客气?”
江慈将粥碗接过,放于身前,用汤匙勺起瘦肉粥大口吃着,见她吃得甚香,魏五婶暗叹口气,静立一旁。
江慈将空碗递给魏五婶,道:“昨夜睡得有些热,我记得似是踢了被子,倒辛苦五婶又替我盖上。”
魏五婶一愣,犹豫片刻,轻声道:“昨夜,公子一直守在这里,是他替你盖的。”
江慈愣住,半晌方道:“他人呢?”
“天蒙亮才走的,留了几付药,说是请了个西边园子里的大夫开的,姑娘定会喜欢喝他开的药。”
江慈细想片刻,大喜道:“快,劳烦五婶,把药煎好,拿来我喝。”
卫昭神色淡然,换过素袍,易五进来,附耳道:“三爷,半个时辰前,有紧急军情入了宫,现在大臣们都入宫了。”
卫昭双手停在胸前,又慢慢系好襟带,道:“可曾看清,是哪边传来的?”
易五面色有些凝重:“北边来的,看得清楚,紫杖上挂了黑色翎羽。”
卫昭沉默片刻,冷冷一笑:“看来,又有大将阵亡了。”
易五有些忧虑:“这桓国的二皇子也太厉害了些。”
卫昭又脱下外袍,坐回椅中,淡淡道:“你先回宫,皇上若是问起,你就说这几日阴雨连绵,我伤口有些疼,就不入宫请安了。”
易五应是,转身离去。卫昭正闭目而憩,管家轻步进来:“主子,有人在府门口,说要送样东西给您。”
见卫昭并不睁眼,他靠近轻声道:“说是裴相府中之人,还出示了长风卫的腰牌。”
卫昭猛然睁开双眼,管家将手中狐裘奉于他面前,低声道:“来人说,裴相吩咐,将这狐裘送给主子。说这狐裘是他心爱之物,一直珍藏在草庐之中,舍不得用。现听闻主子受伤,颇为担忧,暂时送给主子使用,待他回京之时,再来讨还。”
七三、闻弦知意
见魏五婶坐于廊下择菜,江慈斜搭上外衫出来。
魏五婶抬头看见,忙起身替她将外衫系好,道:“公子吩咐了,不让姑娘出来走动。”
江慈撇了撇嘴:“又不是腿断了,为什么不能出来走走?躺了这些天,闷死我了。”
她在竹凳上坐落,望向木屋旁的桃林,语带惆怅:“今年桃花落得早,要等到明年才有桃花看了。”
魏五婶笑道:“姑娘是身子不好,若是能出去走动,红枫山的桃花现在开得正艳。”
“是吗?”江慈笑道:“五婶家住在红枫山?”
魏五婶不敢细说,将话题岔开去:“吃了公子后来这道药,感觉如何?”
“不疼了,还是崔大哥的方子靠得住。”
“看来公子为了你快些好起来,花了不少心思。”
江慈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魏五婶也是老成之人,早看出那位煞神公子与这位姑娘之间有些不对劲,想起媳妇和孙子性命悬于人手,心念一转,微笑道:“要我说,姑娘也别和公子致气,他对你是放在心尖疼着的。这伤―――”
江慈摇头:“我倒不是怪他伤了我,他有病,是梦魇中无意伤的,并非有意。我与他的事情,五婶还是不知道的好。”
魏五婶叹道:“姑娘也是个明白人,怎么就看不清公子的心意?他夜夜过来,你若是醒着的,他便在窗外守着,你若是睡着了,他便在床前守着―――”
江慈打断她的话:“他哪有那般好心,只不过我还有用,不能死罢了。”
魏五婶只盼说动这位姑娘,让那煞神般的公子心里高兴,放自己回去,犹自絮絮叨叨:“公子虽不多话,但看得出是个体贴人,看这园子,家世自也是一等一,若论相貌,我看,除了那个什么传言中的‘凤凰’卫三郎,只怕世上无人能及。”
听她说到“凤凰卫三郎”时语气有些异样,江慈心中一动,笑道:“我总是听人提起‘凤凰’卫三郎,说他长得姿容无双,不知到底是何人品,总要见见才好。”
魏五婶忙道:“姑娘切莫有这心思,那等肮脏卑贱的小人,莫污了姑娘的眼。”
“他不是当朝权贵吗?怎么是肮脏卑贱的小人了?”江慈讶道。
魏五婶朝地上呸了一口:“什么当朝权贵,还不是皇上跟前的弄臣,以色侍君的兔儿爷罢了!”
半晌不见江慈说话,她侧头一看,见江慈有些愣怔,忙伸手拍了一下面颊:“瞧我这张嘴,粗鲁得很,姑娘只当没听过。”
江慈离家出走,在江湖上游荡,时间虽不长,却也曾在市井之中听人骂过“兔儿爷”这个词,虽不明其具体含义,却也知那是世上最下贱的男人,为世人所鄙夷。她心中翻江倒海,望向魏五婶,缓缓道:“什么兔儿爷?卫三郎是兔儿爷?!”
魏五婶干笑道:“姑娘还是别问了,说起来怪难堪的。”
“劳烦五婶把话说清楚,我这人,若是好奇心起,又不弄明白了,什么药啊饭的,都吃不下。”
魏五婶无奈,道:“姑娘是清白人,自是不知兔儿爷的意思。卫三郎是娈童出身,听说十岁便入了庆德王府,十二岁被庆德王进献给皇上,他姿容无双,又极善谄媚,皇上对他宠爱有加,有五六年都不曾宠幸过其他娈童,所以他才能有今日的地位。”
江慈右手紧攥着衣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那个如凤凰般骄傲的男子,那个如天神般的星月教主,那个日夜思念亲人的孤独之人,他竟是―――
娈童,是月落族的耻辱,为世人所鄙夷,到底,要做着怎样卑贱下流的事情,又要忍受怎样的屈辱?
远远看见卫昭入园,魏五婶忙拉了拉江慈的衣襟:“姑娘,公子来了。”说着端起菜篮,躲入厨房之中。
卫昭双手负于身后,宛如流云悠然而近,江慈却只是怔怔坐着。
卫昭盯着她看了半晌,语气冰冷:“五婶。”
魏五婶吓得从厨房中钻出来,江慈忙道:“不关五婶的事,是我自己要出来的。”她猛然站起,跑到房中,躺于床上,右手拉上被子,蒙住面容。
淡雪梅影的话,月落山的所见所闻,五婶的鄙夷之色,竟让她没有勇气掀开被子,再看那张绝美的面容。
卫昭冰冷的声音传来:“出来!”
见江慈没有反应,他缓缓道:“五婶,把她拉出来。”
江慈无奈,慢慢掀开被子,却不睁开眼睛:“我要休息了,三爷请出去。”
卫昭衣袖一拂,门呯然关上。江慈一惊,睁开眼睛,见他缓步走向床前,急忙转身向内,却触动肩上痛处,“啊”声惊呼。
卫昭快步上前,将她扶起,见她眸中含泪,语气便缓和了些:“看来崔子明的药也不管用。”
江慈忙道:“药管用,不疼了,多谢三爷费心。”
这是卫昭伤了她之后,第一次见她软语相向,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江慈低垂着头,犹豫半晌,轻声道:“三爷,我的伤好多了,您以后,不用天天来看我。”
卫昭默然不语。
江慈低低道:“三爷,我知道,你是无意中伤的我,我并不怪你。我只是左手动不得,你还是放五婶回去吧。”
良久听不到卫昭说话,她终忍不住抬头,又被那闪亮的眼神惊得偏过头去。
屋内一片令人难受的沉寂,江慈正有些心惊,卫昭缓缓开口,语气冰凉淡漠:“我不是来看你,只是送样东西给你。”
江慈强笑道:“这里有吃有喝,倒不缺什么―――”话未说完,卫昭已将一件狐裘丢在她的身前。
江慈低头望着狐裘,半天才认了出来,惊得猛然抬头:“他回京城了?”
卫昭眼睛一眯,瞳孔也有些收缩,眼神却锐利无比,盯着江慈,冷声道:“这狐裘,你认得?”
江慈知已无法否认,只得点了点头:“是,这狐裘,是我在长风山庄时穿过的。”
卫昭微微一震,却又逐渐平静,唇角慢慢勾起一抹笑容,衬着他雪白的面容,说不出的诡异邪魅,让江慈不敢直视。
风,由窗外透进来,吹得卫昭的乌发轻轻扬起。他慢慢俯身拎起狐裘,轻哼一声,又摇了摇头,终笑出声来:“少君啊少君,你让我,怎样说你才好!”
弘晖殿内,皇帝冷冷看着殿内诸臣,眼光在董学士身上停了一瞬,又移开去。
董学士似是苍老了许多,双脚也隐隐有些颤抖。太子不忍,上前扶住他的右臂,皇帝叹了口气,道:“给董卿搬张椅子过来。”
太子将董学士扶到椅中坐下,皇帝和声道:“董卿还是不要太过悲伤,王朗为国捐躯,朕自会给他家人封荫的。”
董学士想起嫡妻只有这一个弟弟,想起自己失去了军中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心中难过,竟说不出谢恩的话。
静王知时机已到,上前一步,恭声道:“父皇,现在河西府告急,全靠田策在拼死力守,得赶紧往河西调兵才行。”
兵部尚书邵子和道:“皇上,眼下看来,桓军比薄贼更为强势,得从娄山再抽些兵力支援田策。”
大学士殷士林望了望太子,道:“调兵是一着,关键还得有能与宇文景伦抗衡的大将,田策只怕不济事。”
皇帝陷入沉思之中,静王向邵子和使了个眼色,邵子和会意,小心翼翼道:“皇上,不知裴相伤势如何,若是他能出战,统领长风骑,倒可能是桓军的克星。”
殷士林眼神掠过董学士,道:“眼下看来,也只有裴相能挑起这个重担了。”
皇帝右指在龙椅上轻敲,却不发话。王朗身死,高成战败,太子和庄王俱不便说话,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皇帝似是有些疲倦,靠上椅背,闭目半晌,方淡淡道:“朕自有主张。”
陶内侍跟在皇帝身后进了暖阁,替他宽去龙袍,见他神色有些不豫,轻声道:“皇上可要进些参汤?”
皇帝心中烦闷,欲待斥责,卫昭轻步进来,挥了挥手,陶内侍退去。
卫昭取过桌上参汤,淡淡一笑,皇帝转过身去。卫昭低叹了一声,匙羹轻响,竟自顾自地喝上了参汤。
皇帝索性回过头来,卫昭似笑非笑,斜睨着皇帝:“三郎时刻想着能为皇上分忧,只恨这身子尚未大好,看喝上一碗御用的参汤,能不能好得快些。”
皇帝一笑,卫昭便将参碗奉上,皇帝就着喝完,和声道:“还是你贴心,其余的臣子,没一个叫朕放心的。”
“皇上可是为了桓军南侵的事情烦心?”卫昭看了看案上的折子,淡淡道。
皇帝轻“嗯”了一声,步至椅中坐下,微合双眼,道:“你是个明白人,眼下情形,不得不让裴琰重掌兵权,可万一―――”
卫昭飘然走近,替他轻捏着双肩,悠悠道:“皇上也知道,三郎与少君素来面和心不和,我也看不惯他那股子傲气。但平心而论,若说领兵作战,华朝无有出其右者。”
皇帝被拿捏得舒服,微笑着拍了拍卫昭的手:“你这话说得公允。”
“三郎是站在朝廷社稷的立场上说话,并非单纯依据个人喜恶。眼下情形,也只有让裴琰出来统领长风骑,对抗桓军,否则河西危殆。”
皇帝沉吟不语,卫昭笑道:“皇上若是不放心裴琰,三郎倒是有个法子。”
“说来听听。”
卫昭手中动作停住,慢慢俯身,贴到皇帝耳边,柔声道:“皇上可派一名信得过的人,作为监军,随军监视裴琰。他若有异动,容国夫人和裴子放可还在皇上手心里捏着,不怕他不听话。”
皇帝微微点头,道:“裴子放走到哪里了?”
“手下来报,三日后便可进京。”
皇帝思忖一阵,微笑道:“裴琰有些拿架子,得派个合适的人去宣他才行。”
卫昭直起身,继续替皇帝按捏,半晌方轻哼一声:“我可不爱见他,皇上别派我去就行。”
皇帝大笑:“不是朕小看你,你还真不够份量。你早些把伤养好,朕另有差事要派给你。”
春光极浓,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似是要拼尽最后一丝韶光,将宝林山点缀得如云霞笼罩。
庄王着轻捻云纱的锦袍,由马车探身出来,望向山腰处的长风山庄,手中不自觉地用力,车帘上的玉珠被他扯下数颗。
仆从过来,匍伏于地,庄王踩着下了马车。他望着长风山庄高檐上的铜铃,想起临行前父皇的严命,想起远在河西的高姓世族,心底喟叹一声,喝住要上山通知裴琰出庄相迎的侍从,率先往山上走去。
他是首次来长风山庄,看着那精雕重彩的府门,不由羡慕裴琰这个冬天倒是过得自在,正自怔忡,庄门大开,裴琰一袭天青色长袍广袖丝服,缓步出来。
庄王忙笑着上前:“少君!”
裴琰深深施礼:“王爷!”
庄王搭着裴琰的手,细细看了他几眼,语带疼惜:“少君可消瘦了,看来这回真伤得不轻。”
裴琰微微笑着:“小子们说似是见到王爷车驾,我还不信,王爷前来探望,真是折煞裴琰。”
他将手一引,庄王与他并肩步入庄内,口中道:“我早念着要来看望少君,但政务繁忙,一直抽不开身,少君莫要见怪。”
裴琰忙道岂敢,将庄王引入东花厅。下人奉上极品云雾茶,裴琰轻咳数声。
庄王放下手中茶盅,关切道:“少君伤势还未好吗?”
裴琰苦笑道:“好了七八成,但未恢复到最佳状态,倒让王爷见笑。”
庄王松了口气,重新端起茶盅,正自思忖如何开口,安澄进来,给庄王行了礼,又步到裴琰面前禀道:“相爷,都备好了。”
裴琰起身笑道:“下人们说在平月湖发现了三尺长的大鱼,我让他们备下了一应钓具,王爷可有兴趣?”
庄王性好钓鱼,正想着如何与裴琰拉近些距离,忙道:“再好不过。”
平月湖在长风山庄东南面,为山腰处的一处平湖。
此时正是盛春,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翠竹垂柳,鹅雁翩跹。迎面而来的湖风带着浓浓的花香,湖面一片明亮的绯红,满眼皆是明媚的春光,庄王不由叹道:“都说京城乃繁华之地,我看倒不如少君这长风山庄来得舒心自在。”
裴琰将他引至藤椅中坐下,自己也撩襟而坐,微笑道:“虽不敢说这处好过京城,但住久了,倒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些年,不是在战场杀敌,便是在朝堂参政,鲜少有过得这么轻松自在的日子。所以说,福祸相倚,此次受伤倒也不全是坏事。”
庄王大笑,下人们早替二人上好鱼饵,二人接过,将钓线抛入湖中。
柳荫稀薄,春阳正盛,清风徐来,二人面上皆闪烁着淡淡的光影。不多时,裴琰便钓上来一条尺来长的金色鲤鱼,十分欢喜,笑着对庄王道:“可惜不是在京中,不然邀上静王爷与三郎,比试一番,定可将静王爷灌得大醉。”
他似是又想起一事,问道:“听说三郎受了重伤,可大好了?”
庄王却只是忙着起杆,钓上一尾两寸来长的小鲫鱼,摇了摇头:“少君这长风山庄的鱼儿都有些欺生。”又道:“三郎伤得较重,怕只恢复了五六成,看着清减了许多,让人好生心疼。”
裴琰重新将钓丝抛回水中,叹道:“皇上定是又心疼又心忧,唉,身为臣子,不能为皇上分忧,实是愧对圣恩。”
庄王正等着他这话头,便缓缓放下手中钓杆,转头望向裴琰:“少君,父皇有旨意下。”
裴琰忙放下钓杆,挥了挥手,所有随从迅速退去,他面北而跪,口中道:“臣裴琰接旨。”
庄王上前将他扶起,道:“父皇说,不用行礼接旨。”说着从袖中取出黄绫卷,裴琰双手接过,摊开细看,面上露出犹豫迟疑之色。
庄王语出至诚:“少君,眼下已到了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宇文景伦大军长驱直入,若是让他攻下了河西府,潇水平原无险可依,京城危矣。”
裴琰默默无言,庄王无奈,只得续道:“高成战败,宁剑瑜在娄山和小镜河撑得辛苦,无暇西顾。王朗又阵亡,董学士怮哭数日。眼下社稷危艰,还望少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谢煜在这里,替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先行谢过少君!”说完长身一揖。
裴琰忙上前将他扶住,连声道:“王爷切莫如此,真是折杀裴琰。”
庄王目中透着热切之意:“少君可是答应了?”
裴琰仍有些犹豫,庄王轻声道:“少君可是有何顾虑?”
“倒不是。”裴琰摇了摇头:“主要是我这伤,未曾痊愈―――”
庄王呵呵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玉盒,道:“父皇也知少君伤了元气,让我带来了宫中的‘九元丹’。”
裴琰面上露出感动之色,语带哽咽,磕下头去:“臣谢主隆恩。”
庄王将他扶起,亲热地拍着他的右手,叹道:“少君,你是国之柱石,朝中可是一时都离不得你,父皇都说,让我多多向你请教才是。”
裴琰忙称不敢,道:“日后裴琰还得多多仰仗王爷。”
湖水倒映着青山红花,平静无澜,倒影中的杜鹃花绚得耀目。平月湖畔,二人相视一笑,笑意盎然的眸子中俱各微闪着光芒。
喝过崔亮开的药,又连敷数日外用草药,江慈肩伤有所好转,但精神却一日比一日萎靡,常呆坐在房中,闭门不出。
魏五婶与她相处一段时日,对她性情有了一定了解,虽是被迫前来服侍于她,也有些心疼于她。这日夜间,见卫昭飘然入园,两人一人在室内枯坐,一人于窗外默立,终忍不住轻步行到卫昭身侧,低声道:“公子,姑娘这几日有些不对劲。”
卫昭并不言语,魏五婶叹了口气:“公子,您还是进去劝解一下吧,这样子,肩伤能好,但心病怕会严重。”
夜风吹起卫昭耳侧垂下的长发,拂过他的面颊。他忽想起那日晨间,自己负着她,赶往落凤滩,她的长发,也是这样拂过自己的面颊。淡淡的惆怅在心头蔓延,终提起脚步,缓步步入内室。
她正面窗而坐,绯色长裙在椅中如一朵桃花般散开,乌发披散,越发衬得肌肤雪白。卫昭凝望着她的侧影,再望向她身侧床上散散而放的狐裘,目光一紧,轻咳出声。
江慈转头看了卫昭一眼,又转过头去,剪水双眸蒙上了一层雾色,低声道:“他快到京城了吧?”
卫昭望向窗外的黑沉,淡淡道:“算算日子,明日就要到了。”
七四、相逢不识
江慈笑了笑,卫昭听她笑声中有着说不出的嘲讽与伤怜之意,再看了看那狐裘,心中渐渐明白,嘴角笑意不可抑制。
他将狐裘拿在手中,轻柔地抚着那灰白狐毛,悠悠道:“少君送了这狐裘来,可烧了两个洞,还怎么穿呢?”
江慈正有心病,禁不得他如此旁敲侧击,又想起那噩梦般的一夜,雪白的面庞上便涌上一丝潮红。卫昭看得清楚,笑意渐敛,坐于床边,静静地看着她的侧面。
江慈再坐一阵,平静道:“三爷,你就不怀疑,是我告诉他的吗?”
卫昭一笑:“这个我倒不怀疑。”
“为什么?”
卫昭手指轻捻着狐裘,却不回答,过得一阵,竟将手枕在脑后,合目而憩,貌甚闲适。
江慈这些日子十分困惑,终忍不住坐到床边,右手推了推卫昭:“三爷。”
“嗯。”
“你说,裴琰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你就是真正的星月教主的?”
卫昭微睁双眼看了她一下,又合上,语调淡淡:“我怎么知道。”
江慈沉吟道:“他送这狐裘来,就是表明他已经知道我在你的手上,也就是指你才是真正的星月教主。”
“不错,他这是点醒我,要我对他坦诚相见,真心合作。亏了这件狐裘,我才知道,他早就帮了我一把。”
江慈微微侧头:“我就想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他明天进京,你去问他,不就得了。”
江慈的脸不易察觉地红了一下,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卫昭看了看她的脸色,低声道:“又不想回去了?”
江慈抬头,见他眸中似有火焰闪动,灼得心中一惊,只得避开他的眼神:“又由不得我想,我倒想见见他,问清楚一些事情再走。”
“走?”卫昭斜着头凝视她许久,淡淡道:“你认为,他会放你走吗?”
江慈一笑:“只要你把我还给他,我的使命和作用便告完成,他再也找不到囚禁我的任何借口。”
卫昭冷笑道:“你是天真还是傻,他堂堂一个相爷,要将你这小丫头关上一辈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要什么借口。”
江慈平静地望着他,卫昭竟有些不敢与她对望,慢慢合上双眸,却听到江慈低低道:“三爷,你说真心话,若是我再也无可利用的地方,你还会不会关着我?”
卫昭默然,竟无法开口。
他默默坐起,再看了一眼江慈,起身向屋外走去,走到门口,又停住,迟疑一瞬,道:“他明日进京,会先去宫中见皇上,估计三五日后便要离京,明天晚上,我安排你去见他吧。”
他再看了她一眼,唇角微动,却未再说话,倏然转身,快步而去。
这日晴空万里,春风送爽。
裴琰着紫纱蟒袍,看上去有点病后初愈稍显清瘦的样子,由乾清门而入。恰逢众臣散朝出宫,他微笑着与众臣一一见礼,却不多话,静王与他擦肩而过,微微点了下头。
延晖殿的东阁望出去是满池的铜钱草,绿意盎然,又种了辟虫的薰草,清风徐过,阁内一片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裴琰躬身而入,伏地颂圣,皇帝刚换下朝袍,过来拍了拍他的左肩:“快起来,让朕瞧瞧。”
裴琰站起,微低着头,似是有些激动,半晌方哽咽道:“让皇上担忧,是微臣的罪过。”
皇帝拉着他的手走到窗前,细细地看了看,叹道:“真是清瘦了许多。”
裴琰眼中水光微闪,竟一时不能对答。皇帝转身,背手望向窗外的浓浓绿意,缓缓道:“朕实是不忍心再将你派上战场,你父亲仅你这一点血脉,若是―――”
裴琰躬身在侧,待皇帝情绪稍稍平稳,方道:“微臣无用之躯,得圣颜器重,却不能报圣恩于万一,实是无颜以对。”
皇帝见他声音带泣,微笑地拉住他右手,往御案前走去。口中道:“既宣你来,便是有重任要交给你,再莫说什么有用无用的话。”
裴琰清清喉咙,点头应是。
内侍拉开帷布,露出挂在墙上的地形图,裴琰立于皇帝身后半步处,将图细细看了一番,道:“有些凶险。”
“嗯,幸得田策拼死力守黛眉岭,现在娄山已紧急抽调了三万人马过去支援,但不知能顶多久。”
裴琰想了想道:“田策这个人,臣还是清楚的。是长风骑中出了名的悍不畏死之人,而且有个特点,对手愈强,他愈有一股子韧性,而且办事不鲁莽。”
皇帝点了点头:“一个宁剑瑜,一个田策,都是你带出来的,不错。”
“谢皇上夸奖。”
皇帝道:“王朗中计身亡,出乎朕的意料,宇文景伦应在朝中派了探子,知道咱们粮草出了问题,朕已命刑部暗查。”
“皇上英明。臣一路上也想过,此次若要与桓国和薄贼两线作战,虚虚实实最为重要。”
皇帝将手一合,面上闪过欣慰之色:“少君与朕想的,不谋而合。”
他有些兴奋:“快讲讲,如何虚虚实实?”
裴琰有些犹豫,皇帝向陶内侍道:“延晖殿百步以内,不得留人。”
等一切脚步声远去,裴琰还是有些迟疑,皇帝道:“现在就咱们君臣两个人,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朕都恕你无罪。”
“是。”裴琰恭声道:“皇上,臣怀疑,桓军早与薄贼和岳藩有勾结。”
皇帝早就这事想了多日,冷声道:“三方一起发难,自是早已勾结好了的。”
“他们三方互通声气,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而且三方都各有各的消息来源,如果配合行事,咱们面对的便是一张逐渐收紧的网,不将这张网给破了,只怕会被他们困死在这张网内。”
“如何破?”
裴琰道:“还在这虚虚实实四字。”
皇帝逐渐明他用意,点头道:“南边岳藩,还有南诏山挡着,小庆德王又娶了谈铉的女儿,暂成不了大气候,薄贼和桓军,得想办法让他们打起来。”
“是,微臣算了一下,咱们北线和东北线的人马,包括长乐、河西、娄山、小镜河再加上京畿的这几个营,统共不过二十万。薄贼十万人马,桓军十五万,兵力上咱们处于劣势,如果还让两方联手行事,一味坚守,不是长久之计。”
皇帝眉头轻皱:“继续说。”
“其实桓军和薄贼都有他们的弱点。桓军吃亏在战线拉得过长,而且他们是游牧民族出身,性情凶残好杀,烧杀抢掠。而薄贼虽号称十万大军,据陇州起事,但他军中将士,仍有一部分不是陇州本地人士。”
皇帝微微而笑:“那你打算在这上面怎么做文章?”
“皇上。”裴琰跪地磕首:“臣冒死奏请皇上,臣若上战场,届时经内阁递上来的军情,请皇上不要相信,也不要对臣起疑。”
皇帝轻“哦”一声,裴琰磕头道:“所以臣恳请皇上,派一名信得过的人入臣军中为监军,但此人递上来的折子,万不可经内阁及大臣内侍之手。”
皇帝点了点头:“朕明白你的意思。”
“战场瞬息万变,臣要同时与桓军和薄贼开战,并无十分的胜算,或需诈败,或需设伏,或需以粮为饵,或需以民为牺牲,而且各个计谋之间需环环相扣。臣恳请皇上准臣便宜行事,统一调度。”
皇帝站起身来,长久凝望着地形图,声音沉肃:“好,朕就将前线的十六万人马统统交给你,再调云骑营给你。粮草由董学士亲自负责,朕再派一名监军入你军中,你的军情,表面上做一套由内阁递上,真实情况,均由此监军秘密送达朕的手中。”
裴琰伏地叩道:“皇上圣明,臣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皇帝俯身将他拉起,轻拍着他的手,良久方道:“少君,朕知道,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他顿了顿道:“你叔父前几日回了京,朕已下旨,复了他的震北侯,入内阁参政,你母亲,朕会另有恩旨。裴氏一门自开朝以来便是满门忠烈,朕会命人建祠立传,以为世人旌表。”
裴琰忙行礼谢恩,皇帝道:“你既心中有数,估计要筹备几日?”
“臣得和董学士商议一下运粮的事情,还得将云骑营作一些安排,需得四五日。”
“嗯,朕已让钦天监择过日子,这个月初八,你带上云骑营,离京吧。”
裴琰再下跪叩道:“臣遵旨。”
裴琰打马回了相府,直奔西园。他推门而入,崔亮正在图上作着标记,也不抬头,笑道:“相爷快来看。”
裴琰走到长案前,细细看着地形图,良久方望向崔亮,二人相视一笑,裴琰道:“辛苦子明了。”
“相爷客气。”
裴琰再看向地形图,笑道:“不愧是鱼大师的杰作,比皇上那幅要详尽多了。”
崔亮叹道:“时间不够,我只来得及绘出潇水河以北的,潇水河以南的还得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行。”
“现在重点是对抗桓军和薄云山,够用了,以后再慢慢绘便是。”
崔亮有些迟疑,取过一边数本抄录的军情折子,裴琰接过细看,道:“这些你都传给我看过了,有什么不对吗?”
崔亮斟酌了一会,方缓缓道:“相爷,桓军之中,必有熟悉我华朝地形,且善于工器之人。”
“嗯,看军情我也想到了,这个人定是宇文景伦的左膀右臂,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个人找出来,除掉才行。”
崔亮却低着头,不再说话。
裴琰眼中神光一闪,微笑道:“子明,眼下形势危急,你得帮我一把。”
见崔亮不答,裴琰正容道:“子明,你比谁都清楚,无论是薄军或是桓军攻来,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桓军烧杀掳掠,薄贼也向来对手下的屠城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请子明看在华朝百姓的面上,入军中助我一臂之力。”说完长身一揖。
崔亮忙上前还礼:“相爷折杀崔亮。”
裴琰搭住崔亮的双手,满面恳切之色:“子明,如今正值国家危机存亡之际,裴琰身负皇恩重托,心系社稷安危,子明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请助我一臂之力。”
崔亮迟疑良久,似是下定决心,抬头直视裴琰:“好,相爷,我就入长风骑,陪相爷与他们打这一仗。”
裴琰大喜:“有子明助我,定能赢这场生死之战,裴琰幸甚!”
崔亮心中苦笑,又想起一事:“对了,相爷,小慈呢?”
裴琰淡淡笑道:“我赶着进宫见皇上,快马入京的,她在后面坐马车,不是今晚便是明日会到。”
见裴琰出园,安澄笑着过来。裴琰笑骂道:“你倒心情好,见着老相好了?”
安澄嘻然:“属下可没有老相好,倒是相爷料事如神,有人物归原主了。”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件狐裘。
裴琰呵呵一笑:“三郎让人送过来的?”
“是,说是谢谢相爷一片关怀之意,他身子已大好了,天气也暖和起来,用不着这件狐裘,送还给相爷。
裴琰伸手取过狐裘:“你让裴阳去禀告夫人,说我晚些再过去给她请安。”
他将狐裘搭在臂上,一路回到慎园,漱云早带着一群侍女在门口相迎。裴琰淡淡看了她一眼,直奔内室。漱云不敢进去,半晌方听到他唤,忙进屋盈盈行了一礼:“相爷。”
她上前轻柔地替裴琰除下蟒袍,换上便服,手指滑过裴琰的胸膛,裴琰一笑,右臂揽上她的腰间,漱云瞬间全身无力,依上他胸前。
裴琰低声笑道:“可有想我?”
漱云脸红过耳,半晌方点了点头。裴琰微笑道:“我不在府中,母亲又不管事,辛苦你了。”
漱云忙道:“这是漱云应尽的本份。”又低声道:“叔老爷是二十八日进的京,听说皇上在城东另赐了宅子,他也未来相府。夫人这几个月,除了为皇上祝寿进了一趟宫中,也就前日去了一趟护国寺。”
裴琰轻“嗯”一声,放开漱云,忽道:“我记得今日是你生日。”
漱云笑道:“相爷记错了,漱云是五月―――”看到裴琰锋利的目光,她收住话语,低头轻声道:“是。”
裴琰微微一笑:“咱们也有半年未见,不如今夜我带你去城外游湖赏月吧。”
漱云盈盈笑道:“一切听从相爷安排。”
京城西门外的景山下,有一“永安湖”,峰奇石秀,湖面如镜,岸边遍植垂柳,微风轻拂,令人心旷神怡。
永安湖风景优美,白日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到了夜间,湖中小岛上“宝璃塔”的铜铃会在夜风中发出宛转清越的铃音,衬着满湖月色,宛如人间仙境。
以往每逢夜间,京城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便会出城来“永安湖”游玩。近来由于京城实行宵禁,出城游玩之人夜间不得入城,湖面上的画舫便稀少了许多。
这日天尚未全黑,一行宝马香车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城西门,有那好事的百姓打听,方知今日是裴相如夫人芳诞,裴相与如夫人分开日久,甫回京城,便带她去游湖贺寿。
于是,京城百姓便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自是裴相与如夫人伉俪情深,恩爱非常,久别胜新婚。另一种,则说裴相大战之前从容不迫,谈笑之间运筹帷幄,不愧为睥睨天下、纵横四海的“剑鼎侯”。
裴琰着一袭飘逸舒雅的天青色丝袍,腰系玲珑玉佩,足踏黑色缎面靴,俊面含笑,温柔的目光不时凝在漱云身上,在围观百姓的艳羡声中登上画舫。随从们跟上,画舫驶动,向湖心悠悠而去。
船到湖中,漱云依在雕栏画窗前,看着闭目养神的裴琰,暗叹一声,又转头望向窗外。
裴琰淡然道:“把帷帘放下来吧。”
漱云轻应一声,将门窗关上,帷帘悉数放下。
舟行碧波,不多时便靠近湖心小岛。漱云拉开帷帘,推开窗,转头笑道:“相爷,今夜风大,铜铃声听得很清楚呢。”一阵湖风吹来,她手中的帕子随风吹舞,落于岛边的垂柳之上。
漱云“啊”了一声,随从们忙将船靠岸,自有人上去将丝帕取回。
丝竹声中,画舫继续在湖中缓缓前行
舫内,却只剩下了漱云,默然而坐。
夜色深深,裴琰立于湖心小岛上的“宝璃塔”下,负手望着湖心幽幽波光,又转头望向七层高塔。
暮春的夜风,带着浓郁的草香,吹过高塔。塔角的铜铃在风中“珰珰”而响,裴琰静静地听着,微微一笑,举步踏入塔内。
塔内静谧幽暗,裴琰沿木梯而上,脚步声轻不可闻。
“宝璃塔”的木梯每上一层便正对着这一层的观窗,空蒙的星光自窗外透入,洒在塔内,裴琰踏着这星光,拾层而上。
上到第五层,他的脚步渐渐放缓,塔外的星光将一道纤细的身影投在塔内。裴琰双眸微眯,脚步稍稍放重,慢慢走近坐于观窗上的江慈。
夜风吹响铜铃,也卷起江慈的长裙,她肩头披着一件绯色披风,侧身坐于观窗的木台上,宛如一朵盛开的芙蓉。
似是听到脚步声响,她身子微微一震。
裴琰缓步走近,目光凝在她秀美的侧面,余光却见她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他的脚步停住,再等片刻,江慈终慢慢转过头来。
塔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她的剪水双眸也如身后天幕中的寒星,裴琰呼吸有一瞬的停滞,旋即微笑道:“下来吧,坐那上面很危险。”
江慈又转过头去,沉默片刻,低声道:“三爷在顶层等相爷。”
她话语中,“三爷”说得极轻,“相爷”又说得极淡。裴琰愣了一下,双眼微眯,抬头望向上层,淡淡道:“你在这里等我。”
江慈却猛然跳下木台,裴琰本能下伸手扶了扶,触动她左肩痛处,江慈疼得呼出声来。
裴琰面色微变,右手探出,扯下她的披风。江慈疾退后几步,裴琰身形微闪,便将她堵于塔内一角,伸手摸了摸她的左肩。
江慈左肩尚绑着固骨及敷药用的小木板,裴琰一摸便知,冷声道:“怎么回事?”
七五、棋逢对手
江慈不语,也不看向裴琰,轻轻推开他的手,又慢慢走过去将地上的披风拾起。
裴琰转身抢过,替她披上,低头看着她有些憔悴消瘦的面容,以及眉梢眼角的那份淡漠,迟疑片刻,轻声道:“你在这等我。”
江慈却退后数步,站于向上的梯口处,微微一笑:“相爷,三爷说,您要见他,得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夜风忽盛,檐外的铜铃叮珰而响。裴琰望着梯口处的江慈,呵呵一笑:“既是如此,你就问吧。”
江慈直视着他,目光灼人:“相爷,您,是何时知道三爷真实身份的?”
裴琰双手负于身后,走至观窗下,望着窗外满天星光,淡然道:“洪州城你被杀手刺杀,我命人去查是谁买凶杀人,结果查出来是姚定邦,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再细想了以前的事情,才猜出来的。”
江慈双唇微颤:“您既猜出来了,为何后来还要假装相信我的谎言,杀了姚定邦?”
裴琰一笑:“我杀他,自有我的理由,你无需知道。”
江慈盯着他淡然而笑的侧面,呼吸渐重,右手攥紧披风,终缓缓开口:“相爷,那、那你为了……救我而受的伤呢?”
裴琰转过头,与她默然对望,良久,微笑道:“我不伤,有些事情便不好办。”
见江慈面上血色渐退,裴琰冷声道:“你既问了我这些,我也来问你一句,你为何要帮三郎,欺骗于我?”
江慈沉默不答,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又将身一侧,低声道:“相爷请。”
裴琰凌厉的眼神在她身上停了片刻,轻哼一声,右袖轻拂,自江慈身边缓步而上,提步间不急不缓,意态悠闲。江慈默默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踏上第六层,又转向第七层。
塔内极静,江慈聆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感受着身前之人散发的一丝温热。四周,幽静的黑暗与淡蒙的光影交替,让她如踩在云端,悠悠荡荡中有着无尽的怅然。
裴琰眉目却愈发舒展,笑容也无比温雅,终停步在第七层的梯口处,笑道:“三郎寻的好地方!”
宝璃塔,第七层。
卫昭立于观窗下,星光投在他的素袍上,反射着幽幽的光芒,透着寒冷与孤寂。
夜风自观窗吹入,白衫猎猎飘拂。他悠然回首转身,嘴角微勾,声音清润淡静:“未能相迎,怠慢少君了。”
二人均嘴角含笑,眼神相触,却谁也未上前一步。
江慈缓步上来,默默地看着二人。
窗外有淡淡的星光,塔内是昏黄的烛火,身后,是梯间幽深的黑暗。
眼前的这二人,一人眼波清亮、俊雅温朗,一人双眸熠灿、秀美孤傲;他们笑脸相迎,心中却在算计抗争,到头来,究竟是谁算计了谁,又是谁能将这份笑容保持到最后?
她的眼神逐渐黯淡,忽觉有些凉意,双臂拢在披风内,提步走向卫昭。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