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南京大溃逃(上) (2/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抗日之金陵屠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阵地。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中山门、太平门,负责守卫的国军87师坚决抗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被逼无奈的日军又从驻守镇江的第13师团中抽调山田支队(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
12月12日上午7点,日军从雨花台右侧突入,10多辆战车,20多架飞机掩护日本步兵猛击第74军第151旅赛公桥阵地,经过3个小时反复争夺,国军阵地失守。最后时刻,国军把所有的*全部打开盖子用绳子把*连接,摆在阵地前。当日军再次发起冲锋到达阵地前沿的时候,爆炸声阵地动地。最后时刻第88师第262旅旅长朱赤和他的部下一起在雨花台殉国。
上午9点,日军在中华门和水西门之间轰塌了数段城墙,有200多日军突入。第74军第51师第306团第3营长胡豪选拔100名敢死队亲自带领向缺口反击。战斗中胡豪营长和团副刘历滋在反击中阵亡,团长邱维达负伤,这一天,仅第74军就损失超过3000多人。
12月11日夜,日军步兵第16师团第二十联队(因为联队长是大野宣明,所以又称大野部队)占领了中山门外的西山(孝陵卫附近的丘陵),12日夜占领四方城。13日凌晨,该联队派出一队侦察队侦察中山门的情况,结果发现中山门大门紧闭,中国军队已经撤退。该侦察队就用粉笔在城门铁扉写下“昭和十二年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的字样。
南京城率先陷落。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因为负责守卫南京大多是其最精锐的德械部队,为了避免这些部队被日军被敌全歼,随着战况发展蒋介石多次电令江北的顾祝同,要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要唐生智当晚渡江北上,并令守军相机突围。
而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现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亲自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当夜唐生智与罗卓英、萧山令等一干将领研究后,遂于12日下午五点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传达撤退命令和计划。
当时会场一片沉寂。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接着唐生智向大家公布了蒋介石发来的电文:“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 宣布完毕,唐生智宣布了撤退命令,并指示了突围计划和集结地点,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撤退命令及计划原文如下:
卫戍作战命特字第一号命令
12月12日15时于首都铁道部卫戍司令部
一、 敌情如贵官所知。
二、 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12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我第七战区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铺(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并准备接应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芜湖有我第76师、其南石炮镇有我第6师占领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三、 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机、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另纸附表规定。
四、 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利用。
五、 通信兵团,除配属外部队者应随所属部队行动,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信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信网,应协同地方通信机关彻底破坏之。
六、 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之运动为要。
七、 各部队官兵应携带4日炒米及食盐。
八、 予刻在卫戍司令部,尔后到浦镇。
计附表第一、第二两纸。
附表第一为“南京卫戍军突围计划”,其内容为:
(一)74军由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围,向祁门附近集结。
(二)71军、72军自飞机场东侧高桥门、淳化镇,溧水以右地区向敌突围,向黟县附近集结。
(三)教导总队、66军、103师、112师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门、土桥镇、天王寺以南地区向敌突围。教导部队向昌化附近集结,66军向休宁附近集结,103师、112师向于潜附近集结。
(四)83军于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东北地区突围,向歙县附近集结。
以上各部队突击时机为12日晚11时后开始,但83军为13日晨6时。
(五)第2军团应极力固守乌龙山要塞,掩护封锁线,于不得已时渡江,向六合集结。
(六)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另有渡江计划表),先向花旗营、乌衣附近集结,但36师应掩护各部队渡江(后),然后渡江。(未完待续)
阵地。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中山门、太平门,负责守卫的国军87师坚决抗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被逼无奈的日军又从驻守镇江的第13师团中抽调山田支队(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
12月12日上午7点,日军从雨花台右侧突入,10多辆战车,20多架飞机掩护日本步兵猛击第74军第151旅赛公桥阵地,经过3个小时反复争夺,国军阵地失守。最后时刻,国军把所有的*全部打开盖子用绳子把*连接,摆在阵地前。当日军再次发起冲锋到达阵地前沿的时候,爆炸声阵地动地。最后时刻第88师第262旅旅长朱赤和他的部下一起在雨花台殉国。
上午9点,日军在中华门和水西门之间轰塌了数段城墙,有200多日军突入。第74军第51师第306团第3营长胡豪选拔100名敢死队亲自带领向缺口反击。战斗中胡豪营长和团副刘历滋在反击中阵亡,团长邱维达负伤,这一天,仅第74军就损失超过3000多人。
12月11日夜,日军步兵第16师团第二十联队(因为联队长是大野宣明,所以又称大野部队)占领了中山门外的西山(孝陵卫附近的丘陵),12日夜占领四方城。13日凌晨,该联队派出一队侦察队侦察中山门的情况,结果发现中山门大门紧闭,中国军队已经撤退。该侦察队就用粉笔在城门铁扉写下“昭和十二年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的字样。
南京城率先陷落。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因为负责守卫南京大多是其最精锐的德械部队,为了避免这些部队被日军被敌全歼,随着战况发展蒋介石多次电令江北的顾祝同,要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要唐生智当晚渡江北上,并令守军相机突围。
而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现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亲自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当夜唐生智与罗卓英、萧山令等一干将领研究后,遂于12日下午五点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传达撤退命令和计划。
当时会场一片沉寂。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接着唐生智向大家公布了蒋介石发来的电文:“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 宣布完毕,唐生智宣布了撤退命令,并指示了突围计划和集结地点,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撤退命令及计划原文如下:
卫戍作战命特字第一号命令
12月12日15时于首都铁道部卫戍司令部
一、 敌情如贵官所知。
二、 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12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我第七战区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铺(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并准备接应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芜湖有我第76师、其南石炮镇有我第6师占领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三、 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机、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另纸附表规定。
四、 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利用。
五、 通信兵团,除配属外部队者应随所属部队行动,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信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信网,应协同地方通信机关彻底破坏之。
六、 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之运动为要。
七、 各部队官兵应携带4日炒米及食盐。
八、 予刻在卫戍司令部,尔后到浦镇。
计附表第一、第二两纸。
附表第一为“南京卫戍军突围计划”,其内容为:
(一)74军由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围,向祁门附近集结。
(二)71军、72军自飞机场东侧高桥门、淳化镇,溧水以右地区向敌突围,向黟县附近集结。
(三)教导总队、66军、103师、112师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门、土桥镇、天王寺以南地区向敌突围。教导部队向昌化附近集结,66军向休宁附近集结,103师、112师向于潜附近集结。
(四)83军于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东北地区突围,向歙县附近集结。
以上各部队突击时机为12日晚11时后开始,但83军为13日晨6时。
(五)第2军团应极力固守乌龙山要塞,掩护封锁线,于不得已时渡江,向六合集结。
(六)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另有渡江计划表),先向花旗营、乌衣附近集结,但36师应掩护各部队渡江(后),然后渡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