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鸠尤神剑43 (2/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鸠尤神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若命是梅桃的根本,天就是根须内的经络、水汽、一切可见或不可见的细节,而人则是根须以外的土壤。所谓天命,是命之所属,天之所归;天命之定,反在人之所为或人之所不为。为或不为皆是为,为作因,然作果,又反证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顾乘风言毕,左仪、苏荣、鹿连城、付晚香都叹服至极,不住点头,唯独柳浊清听不明白,又咕哝一句:“梅树虽然不结桃子,它也未必结得出梅子哩,碰上旱涝天气,枯死或淹死也是有的。”
左仪笑道:“叫你平日里多读书勤悟道,你尽贪玩去了。师兄是以梅桃喻天、人、命三者的关系,你却听不明白。”
付晚香盯着柳浊清搭在顾乘风胳膊上的手,嘟囔一声:“柳姑娘哪里是不懂,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左仪看看付晚香,瞪了柳浊清一眼,柳浊清却干脆搂紧了顾乘风,道:“我可不比付姑娘聪明绝顶,哪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本事?好在师兄心疼我,也不嫌我蠢笨如猪。若在师父名下,揣着糊涂装明白我倒是行家哩。”
付晚香听罢,抿嘴不语,此后再未开口,便是左仪问她话,她也懒得言语,只“嗯嗯”应着。顾乘风好几次提到西梁国,本指望付晚香接过话头,奈何苏荣、柳浊清看不懂势头,偏要叽叽喳喳插几句嘴,一两天下来,顾乘风同付晚香硬是没能搭上几句话。左仪私底下跟柳浊清说:“莫非你当真是榆木脑袋,看不出付姑娘还在同师兄置气?”
柳浊清却道:“她同师兄置气,与我何干?难道我还喊她一声嫂子不成?来日她拜在我们重明观,还要唤我一声师姐呐。”柳浊清走到榻边,打坐凝神,双手行三山指诀,闭目道:“师姐也是管得细,付姑娘既然是自个要追随师兄,我们这些人实在犯不着费心去管她。师兄处事,连师父师叔都放心,师姐还有什么放不得心的?”
左仪跪坐着,说:“我哪是不放心师兄?我是怕你跟苏荣同付姑娘使性子,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来。付姑娘自幼养在皇宫里,脾性自然娇气些。你又何必去招她不痛快?”
柳浊清噗嗤一笑,睁眼看着左仪,道:“我便看不惯她那公主脾气,莫说她只是个过继的公主,纵然是正牌公主,我也犯不着迁就她。”
左仪轻叹着,不再与她争辩,索性盘腿打坐,以火辰经助柳浊清恢复元气。三日下来,左仪得顾乘风相助,真元已恢复六七成了。柳浊清底子薄弱,加之苏荣老来鼓捣她四处玩乐,每日安心静修的时间不足三个时辰,便难怪她真元恢复不足一半了。
这三日里,顾乘风除了炼气复元,还有两桩事情雷打不动。叶琮修为聊胜于无,在那玄天金罗阵中又困了多日,单剩几口余气了。顾乘风自己血魄、真元、罡气三华亏空,还要顾及常朝云,只能为他输气,勉强保住其性命。常朝云体内瘴毒虽祛了八九分,到底中毒太深太重,每日炼气还是下不得榻。顾乘风每日花半个时辰,以凤吟穿心诀助常朝云修炼血气,再以火辰经为她固元培本。
顾乘风每日所作所为付晚香看在眼里,好几次她想同顾乘风说说话,却见他运功炼气,不便打扰他,抬起敲门的手,又静静放下了。她同左仪尚有几句话可说,同苏荣、柳浊清每日打个照面,不过招呼一声。而且左仪为人客气,虽尽了礼数,却叫她越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了。
又过了一日,苏荣提议大家去邑州城东的市集看猴把戏和皮影。五人早上出门,中午才回,在掌柜处点了几道菜。跑堂伙计上完最后一道小菜,顾乘风听楼下喧哗一片,问伙计:“楼下如此吵嚷,不知所为何事?”
那伙计笑道:“不过是几个书迂,又在为社稷苍生说些不着调的空话哩。反正咱家这未入学堂的人是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伙计拉门出去,一个声音格外响亮,打门外飘来,灌入左仪的耳朵。左仪蹙眉细思,对众人道:“方才那声音,你们可觉耳熟?”
付晚香说:“像极了那位替人写字的先生。一时间我竟忘了他名字。”
顾乘风放下碗筷,推门出去,倚在栏杆边朝楼下看去。只见东面一张桌边围坐三人,全是体面儒生打扮,一个肥头大耳,身着朱红缎裁就的常服,一个身形瘦长,也着红衣,另一人眉毛胡子皆呈八字,一身藏青,腰间挂着玉佩;西面一张桌边单杵个老头儿,上身穿件过于宽大的素净灰白麻布衣,下身着一条玄色粗棉裳,却稍嫌短了些,头发花白,松塌塌挽个髻子,虽背对顾乘风,由其身形已可断定,他正是李墨生。
双方的争执发端于一首童谣,据那肥头大耳的说,是从京城纪南传出来的。童谣长达二十八句,其中三句唱道:“凤鸟毒,百鸟苦,恶蛇霸了藏龙谷。一人言,天地肃,大虫饱了万民苦。大橘树,蟠龙附,酷日底下凉风驻。”孩子们不懂事,自然不解其中深意,寻常百姓识字的虽然不多,却也依稀读出这童谣所指。本来三个儒生并未提及这首童谣,只是客栈外一群孩子路过,嘻嘻哈哈唱起这童谣,三人才议论起来。
瘦长身材的儒生嗓门极小,旁桌的人并不能听到他的声音。那肥头大耳者和眉须皆为八字的儒生却有两把大嗓门,一个痛斥当今皇上广施暴政,一个怜悯大众之劳苦,恶于赋税之高。本来这三人同李墨生并不认得,若不是他们高谈阔论吵扰了前来打酒的李墨生,李墨生也懒得与其争辩。
肥头大耳者口口声声夸赞西梁国一君多王之制,李墨生不觉大笑,肥头大耳者忿而问他何故大笑,李墨生反问:“敢问这位先生,可去过西梁?”
肥头大耳者上下打量着李墨生,撇嘴道:“去过又如何,未曾去过又如何?”
“若先生去过西梁,无论先生所言是对是错,是偏是全,总有几分品评的资格。若先生并未去过西梁,我倒想请教先生,可知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肥头大耳者一怔,支吾着,看看同伴再对李墨生说:“我的确未曾到访西梁。不过京中名士到访西梁国境者甚众,除去极个别见识浅薄者,无一不夸赞西梁国制之优。难道京中的双阳先生、杨沐白先生所言还会有假?”至此,他又换了口气,道:“还未请教这位先生尊姓大名,竟敢质疑京中名士,怕是来头不小。”
李墨生哈哈大笑,说:“我一个落魄书生,哪有什么来头?不过打小便在西梁住过十来年,对于西梁国况,好歹知道些罢了。我南淮与那西梁国制确有不同,可是先生非说西梁国制优渥,我便不解了。西梁一君多王不假,可是先生又如何断言,儒生在西梁国,不至于因言获罪?”
“幼稚至极。我南淮国界之内,哪个不是奉皇上圣意为圭臬?反观西梁国内,各藩王属州每年皆上柬书,君主广纳各方意见。二者相形,高下立判。”
李墨生反问:“方才先生把当今圣上比做始皇嬴政,我却要问问先生,若圣上独断专行,容不得异己之声,先生现下如何还有性命在此高谈阔论?”
八字须大笑,起身道:“读书人心怀天下,若个个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国家前途何望,苍生福祉何寄?”
“说到苍生福祉,我倒要请教先生,什么是民生之首?”
八字须道:“俗人皆道民以食为天,便想当然,以为有粮食、有衣穿、有屋居便是民生之首。然而读过书的人不会不知子路之死。当年伯姬、蒯聩欲谋卫公之君位,子路闻讯入城。蒯聩遂令石乞、壶黡与其交战,击断了子路的冠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随后因结缨而遭暗算身死。在下不才,曾以为君子死而冠不免乃儒生之志,直到前些年拜访我们邑州名士张必用先生,听他一席话,方才恍然大悟。君子气节若拘于儒生,实国之憾事,一国之民全无君子气节,命有何贵、死又何轻!”
“如此说来,先生以为民生之首,在乎君子气节尊严咯?”
肥头大耳者笑道:“君子无气节,无以为君子,小民无尊严,无以为人。至今我还记得张先生这句话,实在是精到呀。”
八字须继续说:“我们南淮儒生虽心系社稷,无奈当今圣上尚武轻儒,我们这些有志之士读遍诗书,却难有入仕之路,实在可惜呵。再看村野小民,一个个为重税所迫,辛苦劳作,只谋了个衣食饫足,十之七八为国库所纳,然硕鼠贪官又为国库所养。这难道不是国制之祸?难道不是国君之过?”
李墨生道:“两位先生怕是未曾挨饿。我并无多大学问,比不得二位博闻广识,却也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脱开衣食而妄论气节尊严,实在可笑。而欲足衣食,必先民安民乐,欲使民安,必先令国家泰和。因而民生之首,民生之本在于邦国安定。当今圣上自然不是完人,要挑其毛病,别说一两桩了,便是百桩千桩也挑得出来。可他当年废黜前太子,只将忠于前太子的直系党羽一网打尽,凡识时务者,最多罢其官职,凡受牵连者也保住了性命,仅此一点,他便担得起仁义之名。”
八字须坐归原位,摇头道:“听这位先生谈吐,倒像是出身书香门第,怎犯起糊涂,说出这等浑话来了?自古人伦纲常不可不遵,弑兄篡位者,还说什么仁义?”
“为君者,贤明与否、德性高低不该由嫡庶而定。先帝至孝而懦弱,故失三城,未尽为君之道。前太子刚愎自用,又无远见卓识,明面上为当今圣上所杀,其实是死在他自己手上的。若由这位前太子治国理政,恐怕他还不如先帝呐。这二十几年来,我南淮虽不比西梁国富庶,老百姓好歹过得安生太平。然而西梁不犯我国并非西梁仁慈,而是因为圣上重武精兵。百姓赋税重的确是事实,然不养锐军无以强国,国不强无以得太平,无太平则民不安,莫说赋税了,届时恐怕颗粒无收,饥民遍野了。至于硕鼠嘛,西梁、北魏莫非竟一只也无?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贪腐之辈也未尝没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呐。”
瘦长身材那位儒生许久不吭声,这会子却冷笑起来,捏着细嗓门,道:“看来这位先生要与天下儒生为敌咯?我南淮国内何人不知睿亲王尊儒重道,你若与天下儒生为敌,岂不是公然同睿亲王作对?”
李墨生笑着,左手朝那肥头大耳者一挥,道:“方才这位先生才说我们南淮国内,人人奉圣上之言为圭臬,如何现下你竟说我与天下儒生为敌,与睿亲王为敌?个中矛盾,在下竟悟不透了。”
顾乘风在楼上细细观察,早看出那三个儒生不是睿王的门客,便是睿王门客的党朋。至于李墨生,顾乘风显然再不能将他视作一个卖字为生的落魄书生,兴许早已投身皇室,匿身于此,大概是打探谋逆之徒的,又兴许朝中还有许多见不得睿亲王揽权的臣子,李墨生效力于人家,也未可知。
顾乘风这般猜想,楼下那三个儒生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猜想。八字须捻着胡子,眯眼问道:“这位先生才思敏捷,却又处处与我们作对,敢问阁下是哪位大人的门客?”
李墨生摇着酒壶,摇头一笑,朝客栈门口迈了两步,答道:“我这人习惯了自由散漫的日子,又生得懒惰,哪位大人肯收我为门客?诸位也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有心与各位作对,不过借着酒劲说说话,解个闷罢了。平日里,我想找人说个话,还难得找呐。”
李墨生刚要跨出门槛,瘦高个儿忽将竹筷朝桌上一戳,那一双竹筷登时沉入桌面,却在李墨生跟前由地下直直冲出,李墨生方才若迈出半步,竹筷便要由其脚心穿入了。这法术虽不起眼,顾乘风却看出些许门道来。由那瘦高个施法的路数看来,该是源自仙家法门无疑,不过未与其交手,不能透析其脉息,倒难以断定此人法术习自哪一门派。
李墨生鼻子一哼,抬头看看扎在松木檩条上两根筷子,随手将酒壶递至左手,灌下一大口酒。只见他不经意间右手一旋,那两根筷子坠入他手心,即刻化作一团磷光。他右手握拳,再将五指一弹,竹筷便在那瘦高个儿身前五丈处现身,飞速扎向那瘦高个儿的双眼。
若命是梅桃的根本,天就是根须内的经络、水汽、一切可见或不可见的细节,而人则是根须以外的土壤。所谓天命,是命之所属,天之所归;天命之定,反在人之所为或人之所不为。为或不为皆是为,为作因,然作果,又反证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顾乘风言毕,左仪、苏荣、鹿连城、付晚香都叹服至极,不住点头,唯独柳浊清听不明白,又咕哝一句:“梅树虽然不结桃子,它也未必结得出梅子哩,碰上旱涝天气,枯死或淹死也是有的。”
左仪笑道:“叫你平日里多读书勤悟道,你尽贪玩去了。师兄是以梅桃喻天、人、命三者的关系,你却听不明白。”
付晚香盯着柳浊清搭在顾乘风胳膊上的手,嘟囔一声:“柳姑娘哪里是不懂,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左仪看看付晚香,瞪了柳浊清一眼,柳浊清却干脆搂紧了顾乘风,道:“我可不比付姑娘聪明绝顶,哪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本事?好在师兄心疼我,也不嫌我蠢笨如猪。若在师父名下,揣着糊涂装明白我倒是行家哩。”
付晚香听罢,抿嘴不语,此后再未开口,便是左仪问她话,她也懒得言语,只“嗯嗯”应着。顾乘风好几次提到西梁国,本指望付晚香接过话头,奈何苏荣、柳浊清看不懂势头,偏要叽叽喳喳插几句嘴,一两天下来,顾乘风同付晚香硬是没能搭上几句话。左仪私底下跟柳浊清说:“莫非你当真是榆木脑袋,看不出付姑娘还在同师兄置气?”
柳浊清却道:“她同师兄置气,与我何干?难道我还喊她一声嫂子不成?来日她拜在我们重明观,还要唤我一声师姐呐。”柳浊清走到榻边,打坐凝神,双手行三山指诀,闭目道:“师姐也是管得细,付姑娘既然是自个要追随师兄,我们这些人实在犯不着费心去管她。师兄处事,连师父师叔都放心,师姐还有什么放不得心的?”
左仪跪坐着,说:“我哪是不放心师兄?我是怕你跟苏荣同付姑娘使性子,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来。付姑娘自幼养在皇宫里,脾性自然娇气些。你又何必去招她不痛快?”
柳浊清噗嗤一笑,睁眼看着左仪,道:“我便看不惯她那公主脾气,莫说她只是个过继的公主,纵然是正牌公主,我也犯不着迁就她。”
左仪轻叹着,不再与她争辩,索性盘腿打坐,以火辰经助柳浊清恢复元气。三日下来,左仪得顾乘风相助,真元已恢复六七成了。柳浊清底子薄弱,加之苏荣老来鼓捣她四处玩乐,每日安心静修的时间不足三个时辰,便难怪她真元恢复不足一半了。
这三日里,顾乘风除了炼气复元,还有两桩事情雷打不动。叶琮修为聊胜于无,在那玄天金罗阵中又困了多日,单剩几口余气了。顾乘风自己血魄、真元、罡气三华亏空,还要顾及常朝云,只能为他输气,勉强保住其性命。常朝云体内瘴毒虽祛了八九分,到底中毒太深太重,每日炼气还是下不得榻。顾乘风每日花半个时辰,以凤吟穿心诀助常朝云修炼血气,再以火辰经为她固元培本。
顾乘风每日所作所为付晚香看在眼里,好几次她想同顾乘风说说话,却见他运功炼气,不便打扰他,抬起敲门的手,又静静放下了。她同左仪尚有几句话可说,同苏荣、柳浊清每日打个照面,不过招呼一声。而且左仪为人客气,虽尽了礼数,却叫她越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了。
又过了一日,苏荣提议大家去邑州城东的市集看猴把戏和皮影。五人早上出门,中午才回,在掌柜处点了几道菜。跑堂伙计上完最后一道小菜,顾乘风听楼下喧哗一片,问伙计:“楼下如此吵嚷,不知所为何事?”
那伙计笑道:“不过是几个书迂,又在为社稷苍生说些不着调的空话哩。反正咱家这未入学堂的人是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伙计拉门出去,一个声音格外响亮,打门外飘来,灌入左仪的耳朵。左仪蹙眉细思,对众人道:“方才那声音,你们可觉耳熟?”
付晚香说:“像极了那位替人写字的先生。一时间我竟忘了他名字。”
顾乘风放下碗筷,推门出去,倚在栏杆边朝楼下看去。只见东面一张桌边围坐三人,全是体面儒生打扮,一个肥头大耳,身着朱红缎裁就的常服,一个身形瘦长,也着红衣,另一人眉毛胡子皆呈八字,一身藏青,腰间挂着玉佩;西面一张桌边单杵个老头儿,上身穿件过于宽大的素净灰白麻布衣,下身着一条玄色粗棉裳,却稍嫌短了些,头发花白,松塌塌挽个髻子,虽背对顾乘风,由其身形已可断定,他正是李墨生。
双方的争执发端于一首童谣,据那肥头大耳的说,是从京城纪南传出来的。童谣长达二十八句,其中三句唱道:“凤鸟毒,百鸟苦,恶蛇霸了藏龙谷。一人言,天地肃,大虫饱了万民苦。大橘树,蟠龙附,酷日底下凉风驻。”孩子们不懂事,自然不解其中深意,寻常百姓识字的虽然不多,却也依稀读出这童谣所指。本来三个儒生并未提及这首童谣,只是客栈外一群孩子路过,嘻嘻哈哈唱起这童谣,三人才议论起来。
瘦长身材的儒生嗓门极小,旁桌的人并不能听到他的声音。那肥头大耳者和眉须皆为八字的儒生却有两把大嗓门,一个痛斥当今皇上广施暴政,一个怜悯大众之劳苦,恶于赋税之高。本来这三人同李墨生并不认得,若不是他们高谈阔论吵扰了前来打酒的李墨生,李墨生也懒得与其争辩。
肥头大耳者口口声声夸赞西梁国一君多王之制,李墨生不觉大笑,肥头大耳者忿而问他何故大笑,李墨生反问:“敢问这位先生,可去过西梁?”
肥头大耳者上下打量着李墨生,撇嘴道:“去过又如何,未曾去过又如何?”
“若先生去过西梁,无论先生所言是对是错,是偏是全,总有几分品评的资格。若先生并未去过西梁,我倒想请教先生,可知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肥头大耳者一怔,支吾着,看看同伴再对李墨生说:“我的确未曾到访西梁。不过京中名士到访西梁国境者甚众,除去极个别见识浅薄者,无一不夸赞西梁国制之优。难道京中的双阳先生、杨沐白先生所言还会有假?”至此,他又换了口气,道:“还未请教这位先生尊姓大名,竟敢质疑京中名士,怕是来头不小。”
李墨生哈哈大笑,说:“我一个落魄书生,哪有什么来头?不过打小便在西梁住过十来年,对于西梁国况,好歹知道些罢了。我南淮与那西梁国制确有不同,可是先生非说西梁国制优渥,我便不解了。西梁一君多王不假,可是先生又如何断言,儒生在西梁国,不至于因言获罪?”
“幼稚至极。我南淮国界之内,哪个不是奉皇上圣意为圭臬?反观西梁国内,各藩王属州每年皆上柬书,君主广纳各方意见。二者相形,高下立判。”
李墨生反问:“方才先生把当今圣上比做始皇嬴政,我却要问问先生,若圣上独断专行,容不得异己之声,先生现下如何还有性命在此高谈阔论?”
八字须大笑,起身道:“读书人心怀天下,若个个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国家前途何望,苍生福祉何寄?”
“说到苍生福祉,我倒要请教先生,什么是民生之首?”
八字须道:“俗人皆道民以食为天,便想当然,以为有粮食、有衣穿、有屋居便是民生之首。然而读过书的人不会不知子路之死。当年伯姬、蒯聩欲谋卫公之君位,子路闻讯入城。蒯聩遂令石乞、壶黡与其交战,击断了子路的冠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随后因结缨而遭暗算身死。在下不才,曾以为君子死而冠不免乃儒生之志,直到前些年拜访我们邑州名士张必用先生,听他一席话,方才恍然大悟。君子气节若拘于儒生,实国之憾事,一国之民全无君子气节,命有何贵、死又何轻!”
“如此说来,先生以为民生之首,在乎君子气节尊严咯?”
肥头大耳者笑道:“君子无气节,无以为君子,小民无尊严,无以为人。至今我还记得张先生这句话,实在是精到呀。”
八字须继续说:“我们南淮儒生虽心系社稷,无奈当今圣上尚武轻儒,我们这些有志之士读遍诗书,却难有入仕之路,实在可惜呵。再看村野小民,一个个为重税所迫,辛苦劳作,只谋了个衣食饫足,十之七八为国库所纳,然硕鼠贪官又为国库所养。这难道不是国制之祸?难道不是国君之过?”
李墨生道:“两位先生怕是未曾挨饿。我并无多大学问,比不得二位博闻广识,却也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脱开衣食而妄论气节尊严,实在可笑。而欲足衣食,必先民安民乐,欲使民安,必先令国家泰和。因而民生之首,民生之本在于邦国安定。当今圣上自然不是完人,要挑其毛病,别说一两桩了,便是百桩千桩也挑得出来。可他当年废黜前太子,只将忠于前太子的直系党羽一网打尽,凡识时务者,最多罢其官职,凡受牵连者也保住了性命,仅此一点,他便担得起仁义之名。”
八字须坐归原位,摇头道:“听这位先生谈吐,倒像是出身书香门第,怎犯起糊涂,说出这等浑话来了?自古人伦纲常不可不遵,弑兄篡位者,还说什么仁义?”
“为君者,贤明与否、德性高低不该由嫡庶而定。先帝至孝而懦弱,故失三城,未尽为君之道。前太子刚愎自用,又无远见卓识,明面上为当今圣上所杀,其实是死在他自己手上的。若由这位前太子治国理政,恐怕他还不如先帝呐。这二十几年来,我南淮虽不比西梁国富庶,老百姓好歹过得安生太平。然而西梁不犯我国并非西梁仁慈,而是因为圣上重武精兵。百姓赋税重的确是事实,然不养锐军无以强国,国不强无以得太平,无太平则民不安,莫说赋税了,届时恐怕颗粒无收,饥民遍野了。至于硕鼠嘛,西梁、北魏莫非竟一只也无?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贪腐之辈也未尝没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呐。”
瘦长身材那位儒生许久不吭声,这会子却冷笑起来,捏着细嗓门,道:“看来这位先生要与天下儒生为敌咯?我南淮国内何人不知睿亲王尊儒重道,你若与天下儒生为敌,岂不是公然同睿亲王作对?”
李墨生笑着,左手朝那肥头大耳者一挥,道:“方才这位先生才说我们南淮国内,人人奉圣上之言为圭臬,如何现下你竟说我与天下儒生为敌,与睿亲王为敌?个中矛盾,在下竟悟不透了。”
顾乘风在楼上细细观察,早看出那三个儒生不是睿王的门客,便是睿王门客的党朋。至于李墨生,顾乘风显然再不能将他视作一个卖字为生的落魄书生,兴许早已投身皇室,匿身于此,大概是打探谋逆之徒的,又兴许朝中还有许多见不得睿亲王揽权的臣子,李墨生效力于人家,也未可知。
顾乘风这般猜想,楼下那三个儒生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猜想。八字须捻着胡子,眯眼问道:“这位先生才思敏捷,却又处处与我们作对,敢问阁下是哪位大人的门客?”
李墨生摇着酒壶,摇头一笑,朝客栈门口迈了两步,答道:“我这人习惯了自由散漫的日子,又生得懒惰,哪位大人肯收我为门客?诸位也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有心与各位作对,不过借着酒劲说说话,解个闷罢了。平日里,我想找人说个话,还难得找呐。”
李墨生刚要跨出门槛,瘦高个儿忽将竹筷朝桌上一戳,那一双竹筷登时沉入桌面,却在李墨生跟前由地下直直冲出,李墨生方才若迈出半步,竹筷便要由其脚心穿入了。这法术虽不起眼,顾乘风却看出些许门道来。由那瘦高个施法的路数看来,该是源自仙家法门无疑,不过未与其交手,不能透析其脉息,倒难以断定此人法术习自哪一门派。
李墨生鼻子一哼,抬头看看扎在松木檩条上两根筷子,随手将酒壶递至左手,灌下一大口酒。只见他不经意间右手一旋,那两根筷子坠入他手心,即刻化作一团磷光。他右手握拳,再将五指一弹,竹筷便在那瘦高个儿身前五丈处现身,飞速扎向那瘦高个儿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