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么曹操这一回为什么不像上一回一样,等着孙权把刘备的人头给他送过来呢?他为什么要采取一个相反的做法,去逼一下孙权,激一下孙权,逼得他们两个结为死党呢?就曹操的一贯作风来说他也说不通啊。而且曹操这个时候至少他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孙权能够像袁绍和刘表那样对待刘备,怎么样对待呢?供养起来,束之高阁,那也行啊,为什么要逼他们联盟呢?
那么如果这封信写了,就只有一个推测,就是那是真要打孙权。那么这封信就不是恐吓信,是下战表。这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曹操这个时候志得意满,骄傲得不得了。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是非常骄傲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很合适,他是一得意了以后他那个尾巴就翘起来当旗杆的,他藏都不藏的。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也没把孙权二十七岁这个小子放在眼里,干脆搂草打兔子,打刘备顺便把孙权也干掉算了,或者是也不真打,我写封信吓唬吓唬他,他没准就投降了。也是说不清楚,因为张昭这些人是准备投降的,如果不是鲁肃和周瑜还有诸葛亮他们来顶住,说不定也就投降了,也都是难讲的事,所以有这个可能。所以结论是,第一,曹操可能写了这封信,也可能没写;第二,如果写了这封信,那么应该是下战表。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莫名其妙地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关于这封信,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如果真有这封信,这对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封信的存在一下把孙权和曹操直接对立起来,本来事不关己的孙权不得不介入这个战争之中。但问题是,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到的?它对孙权做出决定有什么影响?鲁肃又会拿着这封信怎样为孙权算账呢?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这封信什么时候送到的呢?应该是诸葛亮和鲁肃回到柴桑的时候,这个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这么认为,只不过他是说鲁肃和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诸葛亮马上就见到了孙权,然后孙权就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就召集会议讨论是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个时候信送到了,他说“是时”他用了这两个字“是”就是这,这个时候曹操的信正好到了。那么我们的看法呢,信应该也就是同时到了,但是我不认为孙权收到这封信以后他还不先开会,先找诸葛亮谈谈,我认为他应该先开会,开内部会议,自己家里人关起门来先讨论讨论怎么办再说。那么在这个会上,是一片投降论调,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一个人没说话,鲁肃,会就开不下去了,孙权就起来上厕所,然后鲁肃就跟了过去,孙权马上明白了,鲁肃有话要说,而且鲁肃的这个话是不能当众说的,是悄悄话,于是孙权就会过头来拉住鲁肃的手说:子敬,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鲁肃说:是有话说,刚才我听子布他们,就是张昭他们,都劝将军投降曹操,这是误将军啊,曹操能不能投降,要看谁,比如我鲁肃是可以投降的,但是将军您是不能投降的,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了曹操,了不起回家乡去再做个老百姓,我在家乡做个老百姓我还可以通过地方上的考核推荐再报考公务员啊,我还可以从什么县丞、县令啊这些小官一步一步地做起,做到老了我做个太守,做个州牧那总是没有问题吧,我总可以坐着一辆牛车去跟士大夫交往吧;将军您投降了曹操,到哪儿去呢?很重要的八个字: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也就是像你这样称霸一方的诸侯,你投降了曹操,有归宿吗?
这话说到孙权心眼里去了,而孙权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才既是他集团的利益,又是他个人的利益。你想想刘琮当年投降曹操,傅巽是怎么跟他算账的?傅巽跟他说将军您想想看,要抵抗曹操靠谁呢,靠刘备,那么刘备抵挡得住吗?如果抵挡不住将军您完蛋,如果刘备抵挡得住曹操他还会做您的部下吗?刘琮一想,对啊,我还是投降吧。那么鲁肃这样一算,孙权说对啊,我投降了以后我当什么呢?于是他拉着鲁肃的手说,这是上天把足下赐给我呀。这个话是诸葛亮说不了的,因为立场不一样嘛,他不是孙权的人,不是他没有这个水平啊,他不是孙权的人,他不能说,他也说不了。只有鲁肃这样的自己人,而且是帮孙权策划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样一个规划的人,他才能说,他也才说得出,孙权也才听得进,而且他们之间也才能达成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才能够做到一点就通,而且这个话打动了孙权。
一提到鲁肃,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把鲁肃塑造成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其实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具有政治眼光的人,他设计的东吴版的“隆中对”就显示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让孙权极为佩服。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那么,鲁肃的话为什么能够打动孙权呢?易中天先生认为,这才真正是促使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原因,有根据吗?
我们有三个史料作证据,第一件,就是赤壁之战以后,鲁肃先从战场上回来了,然后孙权把自己身边所有的要员都派出去迎接鲁肃,自己也亲自从屋里边走出来迎接鲁肃,按照最高的规格来迎接凯旋归来的鲁肃。这时孙权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子敬啊,孤今天可是给足了你面子噢。鲁肃说,没给够。当时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怎么这样说话?鲁肃不慌不忙地往里走,两个人坐下来以后,鲁肃举着鞭子说,鲁肃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将军您有一天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荡平四海,一统天下,到那个时候,您再派一辆舒舒服服的小车子来接鲁肃,鲁肃才觉得那才是面子十足呢!什么意思?你当皇帝啊。孙权哈哈大笑,哈哈大笑什么意思?心里想的嘛。
第二个证据就是孙权称帝的时候,这是赤壁之战二十二年以后了,鲁肃已经不在了。孙权称帝的时候要登坛,他走走走,走到半截子突然回过头来说:诸位知道不知道,鲁子敬早就想到朕有今天啊,嗯,真是明于事理呀!也说明孙权想称帝是他的真实想法。
第三个证据就是孙权称帝以后,那个当年主张投降曹操的张昭也举起芴来准备来歌功颂德一番,祝贺陛下如何如何。孙权把手一挡,慢着,张公啊,你就算了吧,当年朕要是听了张公你的话,别说是现在当皇帝,恐怕现在在讨饭呢。那么这三个证据都说明,打动孙权的,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的,就是鲁肃的那句话:将军迎曹,欲安所归。
那么不投降曹操,那就只有联合刘备。那么联合刘备,就要考虑一下刘备是可联合还是不可联合。因为这个时候哪怕是对抗曹操,孙权也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还有一种是不联合刘备,自己对抗曹操,他也有两种选择。那当然,如果刘备是可以联合的,联合是合算的,虽然他是弱我是强,但是在不能实现强强联合的时候,强弱联合有时候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那么刘备能不能联合?这个问题要问谁呢?诸葛亮,这个问题是鲁肃回答不了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程序应该是怎么样呢:是鲁肃和诸葛亮从夏口回到柴桑,曹操的信也到了,当然也可能他没有这封信,得讲清楚,也可能没有这封信没有这封信它不妨碍最后决策过程,因为据三国志的说法,是曹操拿下江陵以后江东方面就已经闻风畏惧了,听见风声就已经吓得不得了了那么这个时候曹操顺江东下,因为刘备在什么地方?在夏口,樊口,已经很近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东下不是打孙权那也是打孙权。那么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孙权肯定要先召集内部的紧急会议,就有鲁肃的这番话。而鲁肃的这番话能够解决问题,除了他说到孙权的心眼里以外,还很重要的是他把问题变了,因为孙权以前犹豫不决在什么地方,孙权犹豫不决的是什么呢?帮刘备、不帮刘备,帮刘备、不帮刘备,帮刘备、不帮刘备,他怎么都算不过来,他帮刘备,也不对,引火烧身,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刘备,养虎遗患,不帮刘备,如何如何,他怎么都倒不过来。这个时候鲁肃把问题转变了,现在我们要想的不是帮不帮刘备,是投不投降,他换一个问题来思考啊。孙权豁然开朗,对啊,不能投降,不能投降就联合刘备嘛;联合刘备,能不能联合,问诸葛亮嘛。它是这样一个系列。
所以孙刘联盟的第一功臣应该是鲁肃,而不是司马光他们认为的诸葛亮。这个问题历史上本来是有结论的,裴松之在三国志的两个传里面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裴松之是怎么说的呢?裴松之说:“刘备与权并立,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这是一处,还有一处说:“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两处都谈到了,孙刘联盟的第一功人,是鲁肃。鲁肃的最大的作用是帮孙权算清了一笔政治账,那就是不能投降曹操,投降曹操以后我们江东集团就没有了,你孙将军也没有了。但是,能不能联合刘备,这个问题诸葛亮来解决。因为孙权这个时候已经相通了这个问题以后,他才会对诸葛亮说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怎么样呢?诸葛亮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刘豫州新败之后,但是我们还怎么怎么样。诸葛亮就帮孙权算清了联盟账,能不能联盟,也部分地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因为诸葛亮对于曹操必败他有一番分析也是非常精彩的,非常到位的。但是还有一个账,就是我孙权这边能和曹操决一死战吗?我孙权这边也得算一算军事账啊,那么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的这个人他又该是谁呢?请看下集中流砥柱。
。那么曹操这一回为什么不像上一回一样,等着孙权把刘备的人头给他送过来呢?他为什么要采取一个相反的做法,去逼一下孙权,激一下孙权,逼得他们两个结为死党呢?就曹操的一贯作风来说他也说不通啊。而且曹操这个时候至少他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孙权能够像袁绍和刘表那样对待刘备,怎么样对待呢?供养起来,束之高阁,那也行啊,为什么要逼他们联盟呢?
那么如果这封信写了,就只有一个推测,就是那是真要打孙权。那么这封信就不是恐吓信,是下战表。这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曹操这个时候志得意满,骄傲得不得了。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是非常骄傲的,小人得志“小人得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很合适,他是一得意了以后他那个尾巴就翘起来当旗杆的,他藏都不藏的。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也没把孙权二十七岁这个小子放在眼里,干脆搂草打兔子,打刘备顺便把孙权也干掉算了,或者是也不真打,我写封信吓唬吓唬他,他没准就投降了。也是说不清楚,因为张昭这些人是准备投降的,如果不是鲁肃和周瑜还有诸葛亮他们来顶住,说不定也就投降了,也都是难讲的事,所以有这个可能。所以结论是,第一,曹操可能写了这封信,也可能没写;第二,如果写了这封信,那么应该是下战表。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莫名其妙地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关于这封信,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如果真有这封信,这对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封信的存在一下把孙权和曹操直接对立起来,本来事不关己的孙权不得不介入这个战争之中。但问题是,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到的?它对孙权做出决定有什么影响?鲁肃又会拿着这封信怎样为孙权算账呢?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这封信什么时候送到的呢?应该是诸葛亮和鲁肃回到柴桑的时候,这个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这么认为,只不过他是说鲁肃和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诸葛亮马上就见到了孙权,然后孙权就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就召集会议讨论是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这个时候信送到了,他说“是时”他用了这两个字“是”就是这,这个时候曹操的信正好到了。那么我们的看法呢,信应该也就是同时到了,但是我不认为孙权收到这封信以后他还不先开会,先找诸葛亮谈谈,我认为他应该先开会,开内部会议,自己家里人关起门来先讨论讨论怎么办再说。那么在这个会上,是一片投降论调,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一个人没说话,鲁肃,会就开不下去了,孙权就起来上厕所,然后鲁肃就跟了过去,孙权马上明白了,鲁肃有话要说,而且鲁肃的这个话是不能当众说的,是悄悄话,于是孙权就会过头来拉住鲁肃的手说:子敬,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鲁肃说:是有话说,刚才我听子布他们,就是张昭他们,都劝将军投降曹操,这是误将军啊,曹操能不能投降,要看谁,比如我鲁肃是可以投降的,但是将军您是不能投降的,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了曹操,了不起回家乡去再做个老百姓,我在家乡做个老百姓我还可以通过地方上的考核推荐再报考公务员啊,我还可以从什么县丞、县令啊这些小官一步一步地做起,做到老了我做个太守,做个州牧那总是没有问题吧,我总可以坐着一辆牛车去跟士大夫交往吧;将军您投降了曹操,到哪儿去呢?很重要的八个字: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也就是像你这样称霸一方的诸侯,你投降了曹操,有归宿吗?
这话说到孙权心眼里去了,而孙权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才既是他集团的利益,又是他个人的利益。你想想刘琮当年投降曹操,傅巽是怎么跟他算账的?傅巽跟他说将军您想想看,要抵抗曹操靠谁呢,靠刘备,那么刘备抵挡得住吗?如果抵挡不住将军您完蛋,如果刘备抵挡得住曹操他还会做您的部下吗?刘琮一想,对啊,我还是投降吧。那么鲁肃这样一算,孙权说对啊,我投降了以后我当什么呢?于是他拉着鲁肃的手说,这是上天把足下赐给我呀。这个话是诸葛亮说不了的,因为立场不一样嘛,他不是孙权的人,不是他没有这个水平啊,他不是孙权的人,他不能说,他也说不了。只有鲁肃这样的自己人,而且是帮孙权策划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样一个规划的人,他才能说,他也才说得出,孙权也才听得进,而且他们之间也才能达成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才能够做到一点就通,而且这个话打动了孙权。
一提到鲁肃,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把鲁肃塑造成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其实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具有政治眼光的人,他设计的东吴版的“隆中对”就显示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让孙权极为佩服。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那么,鲁肃的话为什么能够打动孙权呢?易中天先生认为,这才真正是促使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原因,有根据吗?
我们有三个史料作证据,第一件,就是赤壁之战以后,鲁肃先从战场上回来了,然后孙权把自己身边所有的要员都派出去迎接鲁肃,自己也亲自从屋里边走出来迎接鲁肃,按照最高的规格来迎接凯旋归来的鲁肃。这时孙权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子敬啊,孤今天可是给足了你面子噢。鲁肃说,没给够。当时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怎么这样说话?鲁肃不慌不忙地往里走,两个人坐下来以后,鲁肃举着鞭子说,鲁肃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将军您有一天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荡平四海,一统天下,到那个时候,您再派一辆舒舒服服的小车子来接鲁肃,鲁肃才觉得那才是面子十足呢!什么意思?你当皇帝啊。孙权哈哈大笑,哈哈大笑什么意思?心里想的嘛。
第二个证据就是孙权称帝的时候,这是赤壁之战二十二年以后了,鲁肃已经不在了。孙权称帝的时候要登坛,他走走走,走到半截子突然回过头来说:诸位知道不知道,鲁子敬早就想到朕有今天啊,嗯,真是明于事理呀!也说明孙权想称帝是他的真实想法。
第三个证据就是孙权称帝以后,那个当年主张投降曹操的张昭也举起芴来准备来歌功颂德一番,祝贺陛下如何如何。孙权把手一挡,慢着,张公啊,你就算了吧,当年朕要是听了张公你的话,别说是现在当皇帝,恐怕现在在讨饭呢。那么这三个证据都说明,打动孙权的,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的,就是鲁肃的那句话:将军迎曹,欲安所归。
那么不投降曹操,那就只有联合刘备。那么联合刘备,就要考虑一下刘备是可联合还是不可联合。因为这个时候哪怕是对抗曹操,孙权也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还有一种是不联合刘备,自己对抗曹操,他也有两种选择。那当然,如果刘备是可以联合的,联合是合算的,虽然他是弱我是强,但是在不能实现强强联合的时候,强弱联合有时候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那么刘备能不能联合?这个问题要问谁呢?诸葛亮,这个问题是鲁肃回答不了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程序应该是怎么样呢:是鲁肃和诸葛亮从夏口回到柴桑,曹操的信也到了,当然也可能他没有这封信,得讲清楚,也可能没有这封信没有这封信它不妨碍最后决策过程,因为据三国志的说法,是曹操拿下江陵以后江东方面就已经闻风畏惧了,听见风声就已经吓得不得了了那么这个时候曹操顺江东下,因为刘备在什么地方?在夏口,樊口,已经很近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东下不是打孙权那也是打孙权。那么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孙权肯定要先召集内部的紧急会议,就有鲁肃的这番话。而鲁肃的这番话能够解决问题,除了他说到孙权的心眼里以外,还很重要的是他把问题变了,因为孙权以前犹豫不决在什么地方,孙权犹豫不决的是什么呢?帮刘备、不帮刘备,帮刘备、不帮刘备,帮刘备、不帮刘备,他怎么都算不过来,他帮刘备,也不对,引火烧身,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刘备,养虎遗患,不帮刘备,如何如何,他怎么都倒不过来。这个时候鲁肃把问题转变了,现在我们要想的不是帮不帮刘备,是投不投降,他换一个问题来思考啊。孙权豁然开朗,对啊,不能投降,不能投降就联合刘备嘛;联合刘备,能不能联合,问诸葛亮嘛。它是这样一个系列。
所以孙刘联盟的第一功臣应该是鲁肃,而不是司马光他们认为的诸葛亮。这个问题历史上本来是有结论的,裴松之在三国志的两个传里面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裴松之是怎么说的呢?裴松之说:“刘备与权并立,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这是一处,还有一处说:“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两处都谈到了,孙刘联盟的第一功人,是鲁肃。鲁肃的最大的作用是帮孙权算清了一笔政治账,那就是不能投降曹操,投降曹操以后我们江东集团就没有了,你孙将军也没有了。但是,能不能联合刘备,这个问题诸葛亮来解决。因为孙权这个时候已经相通了这个问题以后,他才会对诸葛亮说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怎么样呢?诸葛亮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刘豫州新败之后,但是我们还怎么怎么样。诸葛亮就帮孙权算清了联盟账,能不能联盟,也部分地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因为诸葛亮对于曹操必败他有一番分析也是非常精彩的,非常到位的。但是还有一个账,就是我孙权这边能和曹操决一死战吗?我孙权这边也得算一算军事账啊,那么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的这个人他又该是谁呢?请看下集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