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吕夷简说道:“要是我们一开始就全力支持赵骏,他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那当初又是谁说赵骏还年轻,还需要历练,让他进的官场?”
“是我没错,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还记得我们当初说过的话吗?他要历练,还是需要我们协助。”
“你的意思是?”
“我想再奏请官家,让赵骏干脆来政事堂,这样将他留在我们身边,就不会再有心思去做别的事了。”
“你想多了,赵骏不会留在政事堂,现在看他的手段,杀伐果断,以雷霆之势扫平了开封府,你觉得他还需要历练吗?”
“说到底你是不是怕了?”
王曾嗤笑起来:“是不是你吕家底子不干净,害怕赵骏查到?”
“不管你怎么说,我都是为了大宋。”
吕夷简低着头看了眼手边的公文,“话说回来,我们好像已经很久没像以前那样,跟在赵骏身边听新东西了,以前的那些东西翻来覆去,也了解得差不多。我们总是在担心汉人被奴役,但现在看来,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奴役我们自己。”
那是一份江西路又发生叛乱的公文,石城民张健因不满苛捐杂税,率众起义。
虽然这次起义很快就被平定,犹如大宋无数次起义里的一朵浪花一样,没有造成任何波澜,甚至在史书里都没怎么提起。
但至少也在给吕夷简另外一个信号——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那历史依旧会遵循它的轨迹去走。
所以吕夷简确实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设计赵骏,全力支持他,结个善缘,说不好人家会放过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怎么,这是打算向赵骏释放出一些善意吗?看来吕公是真的后悔了。”
王曾略有些调侃意味地说道:“就是不知道吕公是在后悔当初不应该让赵骏出宫,还是后悔现在赵骏没有按照吕公的意愿在走,害得吕公失了两个侄儿。”
“都有吧。”
吕夷简也没有否认,要是一开始就给予赵骏足够的尊敬,或许也不至于让马家两个侄儿遭此大难。
“那你就舍得你们吕家那么多门荫入仕的子弟?”
王曾反问。
要知道赵骏在眼睛未复明前就说过,宋朝的问题积重难返,解决三冗问题甚至只是第一步。
而就是这第一步,便已经让吕夷简王曾等人感觉到恐惧。
三相三参,包括晏殊在内,不都是赞成赵骏入局科举,被他们同化的吗?
不就是因为谁家都有大量的门荫入仕子弟。
一旦赵骏支持范仲淹改革,掀起滔天波澜,那岂不是他们家族的子弟都难以幸免?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可现在吕夷简心里已经出现了一种拧巴感。
既担忧赵骏掌握大权,会威胁到他们士大夫,又害怕未来大宋灭亡。
有私心不假。
但吕夷简知道,如果继续让这种私心填满他的脑袋,那么他与官家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他说道:“你觉得赵骏真能清理掉所有士大夫吗?可是你没有觉得,官家与我们之间,已经越来越生疏?官家,再也不是曾经的官家了吗?”
王曾皱眉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吕夷简摇摇头,苦笑道:“我们是想保住士大夫不假,可你想想,官家要的是什么?”
“大宋不被灭亡。”
王曾毫不犹豫地说道。
因为赵骏早就说过,任何掌权者第一忧虑,永远是政权安全。
吕夷简叹道:“是啊,所以赵骏只要每一天都在向官家渲染大宋的危机,官家的恐惧就会增加一分。而若想解决危机,就必须进行大面积吏治整顿,那么我再想保住士大夫,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与官家走到对立面上去。”
“吕公所言,我又何尝不明白但真要做个取舍,难啊。”
王曾同样叹息了一声。
他们既然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就证明了政治智慧不会太低。
历史上范仲淹庆历新政,要革了大半个官场,他们这些人成为反对者,不是他们意识不到庆历新政是对大宋好。
而是就是能意识到庆历新政对大宋好,他们才成为反对者。
因为对大宋是好了,可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了。
所以他们希望赵骏成为自己人。
但现在看来,不仅赵骏不会成为自己人,连官家也将在赵骏的忽悠下,离他们渐行渐远。
到时候整个士大夫阶级,都要变成赵骏和官家的敌人,到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再难,也要做出决断。否则再这样下去,我们与官家之间就会爆发出严重的不和,到时候只会把官家逼到跟赵骏站在一边,我们的结果一定不会好到那里去。”
吕夷简在这一刻忽然有了明悟,沉声道:“我打算明日去奏请官家,再请赵骏入宫讲解,你们去不去?”
“再看看吧。”
王曾摇摇头,说道:“看看韩家怎么样,韩亿若是聪明些,向官家求个情,只要官家和赵骏有了不同意见,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那就这样吧。”
吕夷简用袖子扇了扇愈发扑鼻的香味,随后站起身,边向外走,边低声道:“老咯,老咯。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老夫已经保不住大宋的士大夫了,你愿意去触这个霉头,你就去吧。”
“哼,老匹夫。”
王曾冷哼了一声。
想拉赵骏入局是他们三相三参默契决定,甚至还是吕夷简起的头。
但没想到第一个叛变的,也是这厮。
归根到底,还是以前赵骏提过一嘴,说吕夷简和司马光的时候,提及了吕公著,让吕夷简知道吕家将来还有一位宰相。
范仲淹改革针对的是门荫入仕以及才能不佳者,正儿八经考上进士的往往都有才能,且由于进士每年人数太少,基本上不可能在淘汰的名单里面。
吕夷简的长子和次子也是门荫,但三子吕公著将来是先门荫再考进士,前途无量。
也就是吕家只要有吕公著在,就不会因为范仲淹和赵骏将来掀起改革而没落。
可他们王家却不同,王家四个儿子都补门荫,全在淘汰名单里,所以自然就出现了如今的两种态度。
吕夷简可以叛变,王曾却难。
说到底。
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族。
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吕夷简说道:“要是我们一开始就全力支持赵骏,他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那当初又是谁说赵骏还年轻,还需要历练,让他进的官场?”
“是我没错,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还记得我们当初说过的话吗?他要历练,还是需要我们协助。”
“你的意思是?”
“我想再奏请官家,让赵骏干脆来政事堂,这样将他留在我们身边,就不会再有心思去做别的事了。”
“你想多了,赵骏不会留在政事堂,现在看他的手段,杀伐果断,以雷霆之势扫平了开封府,你觉得他还需要历练吗?”
“说到底你是不是怕了?”
王曾嗤笑起来:“是不是你吕家底子不干净,害怕赵骏查到?”
“不管你怎么说,我都是为了大宋。”
吕夷简低着头看了眼手边的公文,“话说回来,我们好像已经很久没像以前那样,跟在赵骏身边听新东西了,以前的那些东西翻来覆去,也了解得差不多。我们总是在担心汉人被奴役,但现在看来,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奴役我们自己。”
那是一份江西路又发生叛乱的公文,石城民张健因不满苛捐杂税,率众起义。
虽然这次起义很快就被平定,犹如大宋无数次起义里的一朵浪花一样,没有造成任何波澜,甚至在史书里都没怎么提起。
但至少也在给吕夷简另外一个信号——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那历史依旧会遵循它的轨迹去走。
所以吕夷简确实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设计赵骏,全力支持他,结个善缘,说不好人家会放过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怎么,这是打算向赵骏释放出一些善意吗?看来吕公是真的后悔了。”
王曾略有些调侃意味地说道:“就是不知道吕公是在后悔当初不应该让赵骏出宫,还是后悔现在赵骏没有按照吕公的意愿在走,害得吕公失了两个侄儿。”
“都有吧。”
吕夷简也没有否认,要是一开始就给予赵骏足够的尊敬,或许也不至于让马家两个侄儿遭此大难。
“那你就舍得你们吕家那么多门荫入仕的子弟?”
王曾反问。
要知道赵骏在眼睛未复明前就说过,宋朝的问题积重难返,解决三冗问题甚至只是第一步。
而就是这第一步,便已经让吕夷简王曾等人感觉到恐惧。
三相三参,包括晏殊在内,不都是赞成赵骏入局科举,被他们同化的吗?
不就是因为谁家都有大量的门荫入仕子弟。
一旦赵骏支持范仲淹改革,掀起滔天波澜,那岂不是他们家族的子弟都难以幸免?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可现在吕夷简心里已经出现了一种拧巴感。
既担忧赵骏掌握大权,会威胁到他们士大夫,又害怕未来大宋灭亡。
有私心不假。
但吕夷简知道,如果继续让这种私心填满他的脑袋,那么他与官家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他说道:“你觉得赵骏真能清理掉所有士大夫吗?可是你没有觉得,官家与我们之间,已经越来越生疏?官家,再也不是曾经的官家了吗?”
王曾皱眉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吕夷简摇摇头,苦笑道:“我们是想保住士大夫不假,可你想想,官家要的是什么?”
“大宋不被灭亡。”
王曾毫不犹豫地说道。
因为赵骏早就说过,任何掌权者第一忧虑,永远是政权安全。
吕夷简叹道:“是啊,所以赵骏只要每一天都在向官家渲染大宋的危机,官家的恐惧就会增加一分。而若想解决危机,就必须进行大面积吏治整顿,那么我再想保住士大夫,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与官家走到对立面上去。”
“吕公所言,我又何尝不明白但真要做个取舍,难啊。”
王曾同样叹息了一声。
他们既然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就证明了政治智慧不会太低。
历史上范仲淹庆历新政,要革了大半个官场,他们这些人成为反对者,不是他们意识不到庆历新政是对大宋好。
而是就是能意识到庆历新政对大宋好,他们才成为反对者。
因为对大宋是好了,可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了。
所以他们希望赵骏成为自己人。
但现在看来,不仅赵骏不会成为自己人,连官家也将在赵骏的忽悠下,离他们渐行渐远。
到时候整个士大夫阶级,都要变成赵骏和官家的敌人,到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再难,也要做出决断。否则再这样下去,我们与官家之间就会爆发出严重的不和,到时候只会把官家逼到跟赵骏站在一边,我们的结果一定不会好到那里去。”
吕夷简在这一刻忽然有了明悟,沉声道:“我打算明日去奏请官家,再请赵骏入宫讲解,你们去不去?”
“再看看吧。”
王曾摇摇头,说道:“看看韩家怎么样,韩亿若是聪明些,向官家求个情,只要官家和赵骏有了不同意见,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那就这样吧。”
吕夷简用袖子扇了扇愈发扑鼻的香味,随后站起身,边向外走,边低声道:“老咯,老咯。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老夫已经保不住大宋的士大夫了,你愿意去触这个霉头,你就去吧。”
“哼,老匹夫。”
王曾冷哼了一声。
想拉赵骏入局是他们三相三参默契决定,甚至还是吕夷简起的头。
但没想到第一个叛变的,也是这厮。
归根到底,还是以前赵骏提过一嘴,说吕夷简和司马光的时候,提及了吕公著,让吕夷简知道吕家将来还有一位宰相。
范仲淹改革针对的是门荫入仕以及才能不佳者,正儿八经考上进士的往往都有才能,且由于进士每年人数太少,基本上不可能在淘汰的名单里面。
吕夷简的长子和次子也是门荫,但三子吕公著将来是先门荫再考进士,前途无量。
也就是吕家只要有吕公著在,就不会因为范仲淹和赵骏将来掀起改革而没落。
可他们王家却不同,王家四个儿子都补门荫,全在淘汰名单里,所以自然就出现了如今的两种态度。
吕夷简可以叛变,王曾却难。
说到底。
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