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列士陵园与洋人街 (2/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明末1625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不停运送食物和日用品到雪山上去,不收取他们任何报酬。”郑晓路认真地道:“直到下一批优秀的猎人长大成材为止。”
五百多名猎人返回雪山的时候,郑晓路赠送了一百车的各种食物和日用品,他没有送金银,因为金银在雪山上并不比石头珍贵。
并且让姚方来带话给雪山的日隆乡长,接下来的数年里,郑家将免费给他们运送食物和日用品,直到下一批新的猎人可以独当一面为止。
一千多名猎人的生命,最终还是成功地为雪山换回了他们需要的物资,只是这代价何其之大,何其之惨烈。
虽然猎人们火葬之后任由骨灰被风吹散,无法再安设墓地,但郑晓路还是在列士陵园里修筑了一个三丈高的巨大铜雕,这个铜雕是仿着羌角神弓的样子雕成,神弓没有上弦,因为弦断了。
几个月以后,其中四百猎人又安安静静地回到了成都,原来郑晓路送上物资到雪山之后,雪山上的部落就不愁生活了,没有猎人打猎也能维持。
日隆乡的乡长于是决定派一些猎人下山来继续帮助郑晓路,一来是报答他免费送物资上山的恩义,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些猎人能成为郑晓路的力量。
大山的儿子,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何等豪情恩义……——
分割线——
四川渐渐安定,郑晓路也将自己的基业慢慢从红崖子山寨搬到了成都来,红崖子山最后变成了陕西迁移过来的穷人们种地的农业基地,王满这个大老爷,也只好跟着从红崖子山寨迁移到成都,连带着翻译张秀成先生,以及一大堆的洋人,负责监视洋人的谢愽文,都来了成都。
已经有相当一部份的洋人返回福建去了,当然,这些能够返回的洋人,都是没什么本事,也没得到新式技术的。有本事的洋人,都被好吃好喝,多金多银地养着。尤其是会做来复枪、速射弹、蒸汽机的几个洋人,更是被严加监视,若是他们三个想回去,就会被张逸尘留下来监视他们的阎王军探子杀掉。
洋人们在金银的诱惑下,勉强在红崖子山寨里待了几年,也腻味了,现在终于能来到大城市,不由得十分兴奋,这些人都是很宝贵的移动知识库,郑晓路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善待他们,虽然可以在他们要走时杀掉他们防止技术泄露,但能让他们一辈子留在中国,把知识都交给中国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比杀了有用得多,如果因为吝啬一物质,而损失了宝贵的知识,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郑晓路花费了巨资,在重庆的长江南岸,修建了一大片街区,将这里的建筑们都修筑成西欧风格,让洋人们住进这条街上,这条街的名字,就取成“洋人街”。
嘿,后世美国有个“唐人街”,咱今天就在重庆修个“洋人街”,今后看看是谁的人往别人国家里跑。
“洋人街”的落成,赢得了欧州人的一片赞美之声,使得这群洋人的思乡情绪略微被抚平了一些,郑晓路又以保护他们为名,将整个洋人街用士兵围了起来,这个举动虽然确实有保护他们的心思在里面,更多的却是为了防止这些家伙逃掉。
不过凭着良心来,中国这个时代的手工业,建筑业,饮食业……不论哪一方面都比欧洲要强,欧洲人又不像中国人那样有很重的乡土情绪,这些洋人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也修得好,安全又有保障,其实根本没想过要逃,倒是郑晓路多心了。
原本跟着欧洲人学习各种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知识的学生们,也全都迁入了洋人街,跟着洋人们学习各种基础学科。
在郑晓路的授意下,张秀成将这些学科记录成书册,并且按难度,分为了:、中、高三段式的教材。又开始在各地修建学校,教“”这个阶段教材的学校,就叫学,“中”这个价段教材的就叫中学,“高”这个阶段教材的,就叫“高中”。
至于大学……现在暂时没有力量建造,只好先放着不管了,没办法,师资力量不足。
这事情把浪漫书生郝孟旋鳖得极为眼红,因为他的理想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这个办学校,明显是“为往圣续绝学”。自己的信贷所已经搞得很好了,为生民请命这一条算是基本做到,现在该下一条了嘛。
郝孟旋哭着喊着,辞了四川银行和郑氏信贷所的职务,死活也要去当教育局的局长。郑晓路扭不赢他,最后只好让他把工作交接给关峻和杨帆,然后郝孟旋乐呵呵地上任了四川教育局的局长,全权负责修建学校——为往圣续绝学。
这家伙不求吃不求穿,不图金银,就图着满足自己那儿理想,郝孟旋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一天到晚热火朝天,忙个不停,把郑晓路搞得哭笑不得。
[奉献]
“好,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不停运送食物和日用品到雪山上去,不收取他们任何报酬。”郑晓路认真地道:“直到下一批优秀的猎人长大成材为止。”
五百多名猎人返回雪山的时候,郑晓路赠送了一百车的各种食物和日用品,他没有送金银,因为金银在雪山上并不比石头珍贵。
并且让姚方来带话给雪山的日隆乡长,接下来的数年里,郑家将免费给他们运送食物和日用品,直到下一批新的猎人可以独当一面为止。
一千多名猎人的生命,最终还是成功地为雪山换回了他们需要的物资,只是这代价何其之大,何其之惨烈。
虽然猎人们火葬之后任由骨灰被风吹散,无法再安设墓地,但郑晓路还是在列士陵园里修筑了一个三丈高的巨大铜雕,这个铜雕是仿着羌角神弓的样子雕成,神弓没有上弦,因为弦断了。
几个月以后,其中四百猎人又安安静静地回到了成都,原来郑晓路送上物资到雪山之后,雪山上的部落就不愁生活了,没有猎人打猎也能维持。
日隆乡的乡长于是决定派一些猎人下山来继续帮助郑晓路,一来是报答他免费送物资上山的恩义,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些猎人能成为郑晓路的力量。
大山的儿子,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何等豪情恩义……——
分割线——
四川渐渐安定,郑晓路也将自己的基业慢慢从红崖子山寨搬到了成都来,红崖子山最后变成了陕西迁移过来的穷人们种地的农业基地,王满这个大老爷,也只好跟着从红崖子山寨迁移到成都,连带着翻译张秀成先生,以及一大堆的洋人,负责监视洋人的谢愽文,都来了成都。
已经有相当一部份的洋人返回福建去了,当然,这些能够返回的洋人,都是没什么本事,也没得到新式技术的。有本事的洋人,都被好吃好喝,多金多银地养着。尤其是会做来复枪、速射弹、蒸汽机的几个洋人,更是被严加监视,若是他们三个想回去,就会被张逸尘留下来监视他们的阎王军探子杀掉。
洋人们在金银的诱惑下,勉强在红崖子山寨里待了几年,也腻味了,现在终于能来到大城市,不由得十分兴奋,这些人都是很宝贵的移动知识库,郑晓路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善待他们,虽然可以在他们要走时杀掉他们防止技术泄露,但能让他们一辈子留在中国,把知识都交给中国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比杀了有用得多,如果因为吝啬一物质,而损失了宝贵的知识,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郑晓路花费了巨资,在重庆的长江南岸,修建了一大片街区,将这里的建筑们都修筑成西欧风格,让洋人们住进这条街上,这条街的名字,就取成“洋人街”。
嘿,后世美国有个“唐人街”,咱今天就在重庆修个“洋人街”,今后看看是谁的人往别人国家里跑。
“洋人街”的落成,赢得了欧州人的一片赞美之声,使得这群洋人的思乡情绪略微被抚平了一些,郑晓路又以保护他们为名,将整个洋人街用士兵围了起来,这个举动虽然确实有保护他们的心思在里面,更多的却是为了防止这些家伙逃掉。
不过凭着良心来,中国这个时代的手工业,建筑业,饮食业……不论哪一方面都比欧洲要强,欧洲人又不像中国人那样有很重的乡土情绪,这些洋人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也修得好,安全又有保障,其实根本没想过要逃,倒是郑晓路多心了。
原本跟着欧洲人学习各种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知识的学生们,也全都迁入了洋人街,跟着洋人们学习各种基础学科。
在郑晓路的授意下,张秀成将这些学科记录成书册,并且按难度,分为了:、中、高三段式的教材。又开始在各地修建学校,教“”这个阶段教材的学校,就叫学,“中”这个价段教材的就叫中学,“高”这个阶段教材的,就叫“高中”。
至于大学……现在暂时没有力量建造,只好先放着不管了,没办法,师资力量不足。
这事情把浪漫书生郝孟旋鳖得极为眼红,因为他的理想是:“为天下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这个办学校,明显是“为往圣续绝学”。自己的信贷所已经搞得很好了,为生民请命这一条算是基本做到,现在该下一条了嘛。
郝孟旋哭着喊着,辞了四川银行和郑氏信贷所的职务,死活也要去当教育局的局长。郑晓路扭不赢他,最后只好让他把工作交接给关峻和杨帆,然后郝孟旋乐呵呵地上任了四川教育局的局长,全权负责修建学校——为往圣续绝学。
这家伙不求吃不求穿,不图金银,就图着满足自己那儿理想,郝孟旋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一天到晚热火朝天,忙个不停,把郑晓路搞得哭笑不得。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