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一千吨级的荷兰大帆船 (1/2)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明末1625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十九章一千吨级的荷兰大帆船
要建造一艘一千吨级数的荷兰大帆船,所需要的工序之复杂,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手打)
早在16世纪的西欧,造船还只是一项凭借着经验来进行的工作,实际上现在的中国船匠,仍然只靠经验来造船。幸运的是,从1580年开始,西欧的船匠就已经开始应用数学原理来进行安排,船匠们必须测量每一个参数。
而首先要定下的,就是船幅。
一艘船能造多大,在当时并不是由船匠自己来决定的,而是要则“树”来决定。
而决定一艘船能造多大的那一颗决定性的树,必须在干燥的冬季砍伐,以保证木质最优。这一颗树将用来制作船只的“龙骨”。“龙骨”有多长,船就能造多大,而“龙骨”必须是一根完美的树,不能用两颗树接起来做成。
幸运的是,云南的深山里好树多如牛毛,而且现在的时间正好是冬季。
船匠们没有花多少力气,就从漕帮运来的古树中找到了几根60米到100米长的巨木。如此漂亮和完美的木头,西欧船匠们都没见过,忍不住赞不绝口。
将龙骨制好,平放在沙滩上之后,船匠们开始为它加装船肋。船肋将构建出船舷上缘以下部份船体的基本轮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船匠们在一根60米长的龙骨上,加装了90对船肋,然后在船肋的上缘加装上船舷,整个船壳就已经成形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配置甲板,首先要用角铁来固定支撑甲板的关键位置。桅座经测量之后,放置在船体中间合适的位置,围绕着桅座制造十分强力的支撑体,将之极好地嵌入船体。接下来使用木栓和铁钉进行外层甲板和船壳外皮的铺设工作。
虽然大量使用铁钉会使工作变得简单,但铁钉用得越多,整个工程就越不可靠。最好的船壳要将木材和铁钉的比例进行完美的计算,使得船壳坚而不脆,柔而不软。
外壳由木制的夹层铺设至龙骨,夹层间塞上**纤维使之尽可能的严密,再在外面刷上一层柏油,使油渗入到缝隙中,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为了保护外壳,使船能够对抗各种驻虫,水线以下的外壳被一层薄铅板所覆盖,在铅板和木制的夹层间隔着一张涂了柏油的帆布,作为最后的预防措施。下半部份的外壳将再刷上一层柏油与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混合物。
然后是安装索具,船上必须设计数个用于固定索具的支撑物,这些支撑物用于将索具固定在上面,使之不会随着海浪的扑腾而落入海中。
最后再加装船舵,舵栓被挂在尾柱上。同中国帆船不同的是,荷兰大帆船是以舵柄来控制方向的,通过挥动舵柄,舵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而舵柄并不是安装在船的尾巴上,而是安装在舰首。
这一切完成之后,大帆船已算是完工,但还不算完美,还需要进行内部隔壁、阶梯、起锚机的安装,并且在船舵里进行一番装修工作,装上床、桌、椅……等等生活器具。
而要完成上述的全部工作,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毫无疑问的是,郑晓路把造船想得太简单了,当冯子铭向他报告造一艘船需要两年时,郑晓路差一把舌头给咬掉。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那是不靠谱的事。造船的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晒干等要素,不花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再有钱也不行。
看来这事急不了啊,郑晓路只好下令船匠尽量同时建造多只大船,两年后让数艘船可以同时下水。当然,如果多使用铁钉,以牺牲耐用性的方法来强行造船,也可以提高速度,但那样的速度不要也罢。
看来想扬威东南海,至少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这两年,就夹着尾巴做人吧。
此时舟山岛上的移民基本已经安置完成,郑晓路开始考虑这些移民的更进一步安置问题了。移民们有了房子住,有了衙门管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地打开他们的生存门路。
让他们学习种田,那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些移民大多是渔民,打鱼是一把好手,种田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郑晓路经过一番苦苦思索,突然想起一个有名的地方来,沈家门渔港,这个地方在后世非常有名,号称世界三大渔港之一,它正好属于舟山群岛的范围之内,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郑晓路派人请来孙文宇,一问之下,想不到孙文宇还真知道沈家门。
原来沈家门之名,始于宋代,至元代时建立了沈家门渡,到了明初,还建了一个沈家门寨用于防御海寇。后来明廷多次发神经病,把舟山群岛上的居民全部内迁,沈家门寨就荒芜了,但不少海盗听过这个地方。
郑晓路大喜,他赶紧叫来船速最快的新龙王号,叫孙文宇帮忙领航,向着传中的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驶去。
船出了定海港,向着东面驶去,没多久就到了沈家门,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此港由舟山本岛东南端及鲁家峙、马峙、干岛所围之海域组成。港区呈东西走向,东窄西宽,狭长形,长约6.15海里,宽约0.1-0.37海里,这里水产资源丰富,可捕鱼类300余种,虾蟹类80多种。
郑晓路驾着新龙王号,在沈家门渔港转了一圈,只觉得心情大好,他远远地看到旁边的岸边有一个荒废了个城寨,估计那就是以前的沈家门寨了。
这个寨子其实可以利用,好好修整一番,可以在这里屯驻一部阎王军,用来保护渔港,并且以寨子为中心建立一个渔村,可以迁移一些渔民来这里居住。
勘察好了地方,郑晓路心情大好地回到定海港,立即安排了一千阎王军进驻沈家门寨,并且请了郑芝龙手下的能工巧匠过去,在沈家门的岸边修建码头设施。
郑芝龙手下的海盗兵也是擅长... -->>
第五十九章一千吨级的荷兰大帆船
要建造一艘一千吨级数的荷兰大帆船,所需要的工序之复杂,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手打)
早在16世纪的西欧,造船还只是一项凭借着经验来进行的工作,实际上现在的中国船匠,仍然只靠经验来造船。幸运的是,从1580年开始,西欧的船匠就已经开始应用数学原理来进行安排,船匠们必须测量每一个参数。
而首先要定下的,就是船幅。
一艘船能造多大,在当时并不是由船匠自己来决定的,而是要则“树”来决定。
而决定一艘船能造多大的那一颗决定性的树,必须在干燥的冬季砍伐,以保证木质最优。这一颗树将用来制作船只的“龙骨”。“龙骨”有多长,船就能造多大,而“龙骨”必须是一根完美的树,不能用两颗树接起来做成。
幸运的是,云南的深山里好树多如牛毛,而且现在的时间正好是冬季。
船匠们没有花多少力气,就从漕帮运来的古树中找到了几根60米到100米长的巨木。如此漂亮和完美的木头,西欧船匠们都没见过,忍不住赞不绝口。
将龙骨制好,平放在沙滩上之后,船匠们开始为它加装船肋。船肋将构建出船舷上缘以下部份船体的基本轮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船匠们在一根60米长的龙骨上,加装了90对船肋,然后在船肋的上缘加装上船舷,整个船壳就已经成形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配置甲板,首先要用角铁来固定支撑甲板的关键位置。桅座经测量之后,放置在船体中间合适的位置,围绕着桅座制造十分强力的支撑体,将之极好地嵌入船体。接下来使用木栓和铁钉进行外层甲板和船壳外皮的铺设工作。
虽然大量使用铁钉会使工作变得简单,但铁钉用得越多,整个工程就越不可靠。最好的船壳要将木材和铁钉的比例进行完美的计算,使得船壳坚而不脆,柔而不软。
外壳由木制的夹层铺设至龙骨,夹层间塞上**纤维使之尽可能的严密,再在外面刷上一层柏油,使油渗入到缝隙中,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为了保护外壳,使船能够对抗各种驻虫,水线以下的外壳被一层薄铅板所覆盖,在铅板和木制的夹层间隔着一张涂了柏油的帆布,作为最后的预防措施。下半部份的外壳将再刷上一层柏油与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混合物。
然后是安装索具,船上必须设计数个用于固定索具的支撑物,这些支撑物用于将索具固定在上面,使之不会随着海浪的扑腾而落入海中。
最后再加装船舵,舵栓被挂在尾柱上。同中国帆船不同的是,荷兰大帆船是以舵柄来控制方向的,通过挥动舵柄,舵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而舵柄并不是安装在船的尾巴上,而是安装在舰首。
这一切完成之后,大帆船已算是完工,但还不算完美,还需要进行内部隔壁、阶梯、起锚机的安装,并且在船舵里进行一番装修工作,装上床、桌、椅……等等生活器具。
而要完成上述的全部工作,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毫无疑问的是,郑晓路把造船想得太简单了,当冯子铭向他报告造一艘船需要两年时,郑晓路差一把舌头给咬掉。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那是不靠谱的事。造船的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晒干等要素,不花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再有钱也不行。
看来这事急不了啊,郑晓路只好下令船匠尽量同时建造多只大船,两年后让数艘船可以同时下水。当然,如果多使用铁钉,以牺牲耐用性的方法来强行造船,也可以提高速度,但那样的速度不要也罢。
看来想扬威东南海,至少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这两年,就夹着尾巴做人吧。
此时舟山岛上的移民基本已经安置完成,郑晓路开始考虑这些移民的更进一步安置问题了。移民们有了房子住,有了衙门管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地打开他们的生存门路。
让他们学习种田,那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些移民大多是渔民,打鱼是一把好手,种田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郑晓路经过一番苦苦思索,突然想起一个有名的地方来,沈家门渔港,这个地方在后世非常有名,号称世界三大渔港之一,它正好属于舟山群岛的范围之内,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郑晓路派人请来孙文宇,一问之下,想不到孙文宇还真知道沈家门。
原来沈家门之名,始于宋代,至元代时建立了沈家门渡,到了明初,还建了一个沈家门寨用于防御海寇。后来明廷多次发神经病,把舟山群岛上的居民全部内迁,沈家门寨就荒芜了,但不少海盗听过这个地方。
郑晓路大喜,他赶紧叫来船速最快的新龙王号,叫孙文宇帮忙领航,向着传中的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驶去。
船出了定海港,向着东面驶去,没多久就到了沈家门,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此港由舟山本岛东南端及鲁家峙、马峙、干岛所围之海域组成。港区呈东西走向,东窄西宽,狭长形,长约6.15海里,宽约0.1-0.37海里,这里水产资源丰富,可捕鱼类300余种,虾蟹类80多种。
郑晓路驾着新龙王号,在沈家门渔港转了一圈,只觉得心情大好,他远远地看到旁边的岸边有一个荒废了个城寨,估计那就是以前的沈家门寨了。
这个寨子其实可以利用,好好修整一番,可以在这里屯驻一部阎王军,用来保护渔港,并且以寨子为中心建立一个渔村,可以迁移一些渔民来这里居住。
勘察好了地方,郑晓路心情大好地回到定海港,立即安排了一千阎王军进驻沈家门寨,并且请了郑芝龙手下的能工巧匠过去,在沈家门的岸边修建码头设施。
郑芝龙手下的海盗兵也是擅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