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82章 这炮很是好用,给熊廷弼送去
左光斗带着赵率教和祖大寿两人,到了张家湾后,留下士卒守护粮草后,就分道扬镳。
左光斗带着人去实地探测水文、地形,拜访地方富绅。
而赵率教与祖大寿二人则是分头前去招募壮叮
“这怕没个三五年,回不了朝廷咯。”
骑着马走在去张大户家的路上,左光斗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心里思索着。
“还得让人弄些黄豆种来。”
手中翻着一个小本本,左光斗思索着。
对于屯田这件事,他是挺上心的,毕竟食君俸,行君事嘛。
他是性子直,但不是坏,对于民事很是热心。
现在,左光斗就在琢磨着怎么给皇帝小儿开个眼,让皇帝看看他的本事。
他可还记得皇帝贬杨涟时的那句“让朕看看你的本事”。
要知道,屯田和兴修水利这两件事,可不是那种随便来个人就能干的。
治水暂且不提,光是屯田,就很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屯田可不是朝廷一纸诏令下去,百姓就会蜂拥而至,然后明年就能增加一大片土地,国库就能获得大量粮食。
这是个耗费高、回本慢的投资——不要觉得屯田就是随便划块地,用耕牛拉着重犁耕上一遍就能种粮食了。
对于民间百姓,也就只有家有余财的人才能负担的起。
毕竟,一户的劳动力有限,若是分人去屯田,现有的地肯定就顾不过来了。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屯田都是高门大户组织族人,或者朝廷用军队的方式组织人手,才能进行的。
而且,土地开垦出来后,就像是种花一样,是要堆肥的。
当生土变成熟土,这地才能种的出庄稼。
否则,等着饿死吧。
另外,还有耕牛、铁器、谷场这些配套设施,也是要跟上。
拿着本子算了算屯田所需的物资后,左光斗的眉头皱了起来。
皇帝让他在顺天府组织屯田,是舍得给钱的,只要上报预算用途,就能批的下来。
但他也知道现在国家经济不健康,该省的还是要剩
“这就算是已经开春了,这京城的牛价涨到三十两银一头也太贵了吧。”
看着长随从草市上问来的价,左光斗摸着自己的脑袋有些头疼。
“要不报五十两一头。”
而就在左光斗为牛的事情头疼时。
朱由校在为炮的事情头疼。
围着一门火炮转悠,朱由校时不时的叹一口气。
叹的同工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尚书黄克瓒站在一起的肇庆府推官邓士亮心惊肉跳。
这他给皇帝弄到炮了,皇帝叹啥气啊?
蹲下身,从炮口处往里面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对邓士亮问道。
“邓爱卿啊,这一门炮多少斤?你是怎么捞上来的?”
“启禀陛下,一门炮约重一千四百斤。”
听到皇帝问自己话,邓士亮连忙拱手道。
“至于打捞,则是用四艘平底船装沙,待行至沉船之处时,将麻绳系于炮身之后,将船上的沙子都倒入海中,船身上浮,自然就将这火炮拉起来了,拉起来之后,将船驶回岸边,用人力将火炮拖拽上岸即可。”
“原来如此。”
闻言,朱由校看向邓士亮的目光有些惊奇。
这方法有些耳熟埃
他没记错的话,貌似前世小学课本上有个和尚捞黄河铁牛用的就是这法子吧?
看到皇帝的目光,邓士亮有些惊悚的缩了缩脖子,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
收回自己的目光,朱由校又用手在火炮上拍了起来。
铁炮一门,一千四百斤。
毫无疑问,重型舰炮。
这玩意儿要是运到辽东去,实用性太低了。
“朕前些日子还在想着铸炮的事。”
收回自己的手,接过刘时敏递来的丝巾擦了擦,朱由校有些感慨的道。
“邓爱卿就从海里捞上来三十六门火炮,还亲自押运二十四门进京,可谓是国之干才埃”
“臣只是借花献佛,不敢居功。”
听到皇帝的夸奖,邓士亮脸有点泛红,连忙道。
“西夷之人的船沉在了外海,臣本是好奇其人船上装载了什么,就让去看了看,哪想到,这些人的船上有如此之多的火炮。”
“邓爱卿何必自谦。”
听到邓士亮的话,朱由校摆了摆手,接着道。
文人嘛,都是很含蓄的。
“去岁先帝神庙、光庙二龙相继驾崩,朝廷人心浮动。朕登基之后,颇感朝中人浮于事。爱卿能做实事,朕很是欣慰。”
说着,朱由校看向邓士亮道。
“这既然进京了,就暂且留在京城吧。邓爱卿是肇庆府推官,想来也是个能断事之人。如今董应举在顺天府给朝廷推行新政,爱卿既然曾是肇庆府推官,就擢为顺天府推官吧,协助董应举推行新政。”
“臣。”
听到皇帝如此简单的就给自己升官了,邓士亮有些呆滞。
这个,是不是太容易了,不用上廷议的吗?
见到身侧这傻子,徐光启伸手在他的腿上碰了一下。
扑通一声,邓士亮当即就跪了下来。
“臣谢陛下圣恩。”
“且平身吧。”
注意到了徐光启的小动作,朱由校心里摇了摇头。
待对方走后,朱由校继续伸手拍着眼前的火炮,摇了摇头。
“鸡肋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听到皇帝的话,黄克瓒与徐光启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皇帝这变脸也太快了,刚才赏了送炮来的人,转头就说人家的东西是鸡肋。
“陛下,这炮终究是船上装载的,放在岸上使用,颇为沉重,运输不便。但西夷人的火炮结构,对我大明来说,还是颇有可以参考之处的。”
最终,还是兵部尚书黄克瓒出来安慰皇帝道。
“如今有了这二十四门炮作为参考,这新铸火炮,就是如虎添翼埃”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同两人一起看着远方地上放着的诸多火器。
“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我大明诸军,南军喜用鸟铳,北军喜用火炮,川军喜用劲弩,可谓是众口难调。”
“这重炮好用,但虎蹲小炮却也不能轻易抛弃。”
明朝各军的发展,其他的不提,北方诸镇军队,进入崇祯年间,完成了对西方火炮技术的吸收后,火炮规模走上了一条巨大化的道路。
炮越铸越大,最后弄出了三千斤重的大型守城炮。
可谓是只想着守城,不想着出击。
就这还守不祝
带着两人来到存放火器的库房,朱由校指着一件件新铸的火器给二人道。
“陛下言之有理。”
听到皇帝的话,徐光启当即就赞成道。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陛下改现有的各种火器之制,立... -->>
第182章 这炮很是好用,给熊廷弼送去
左光斗带着赵率教和祖大寿两人,到了张家湾后,留下士卒守护粮草后,就分道扬镳。
左光斗带着人去实地探测水文、地形,拜访地方富绅。
而赵率教与祖大寿二人则是分头前去招募壮叮
“这怕没个三五年,回不了朝廷咯。”
骑着马走在去张大户家的路上,左光斗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心里思索着。
“还得让人弄些黄豆种来。”
手中翻着一个小本本,左光斗思索着。
对于屯田这件事,他是挺上心的,毕竟食君俸,行君事嘛。
他是性子直,但不是坏,对于民事很是热心。
现在,左光斗就在琢磨着怎么给皇帝小儿开个眼,让皇帝看看他的本事。
他可还记得皇帝贬杨涟时的那句“让朕看看你的本事”。
要知道,屯田和兴修水利这两件事,可不是那种随便来个人就能干的。
治水暂且不提,光是屯田,就很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屯田可不是朝廷一纸诏令下去,百姓就会蜂拥而至,然后明年就能增加一大片土地,国库就能获得大量粮食。
这是个耗费高、回本慢的投资——不要觉得屯田就是随便划块地,用耕牛拉着重犁耕上一遍就能种粮食了。
对于民间百姓,也就只有家有余财的人才能负担的起。
毕竟,一户的劳动力有限,若是分人去屯田,现有的地肯定就顾不过来了。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屯田都是高门大户组织族人,或者朝廷用军队的方式组织人手,才能进行的。
而且,土地开垦出来后,就像是种花一样,是要堆肥的。
当生土变成熟土,这地才能种的出庄稼。
否则,等着饿死吧。
另外,还有耕牛、铁器、谷场这些配套设施,也是要跟上。
拿着本子算了算屯田所需的物资后,左光斗的眉头皱了起来。
皇帝让他在顺天府组织屯田,是舍得给钱的,只要上报预算用途,就能批的下来。
但他也知道现在国家经济不健康,该省的还是要剩
“这就算是已经开春了,这京城的牛价涨到三十两银一头也太贵了吧。”
看着长随从草市上问来的价,左光斗摸着自己的脑袋有些头疼。
“要不报五十两一头。”
而就在左光斗为牛的事情头疼时。
朱由校在为炮的事情头疼。
围着一门火炮转悠,朱由校时不时的叹一口气。
叹的同工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尚书黄克瓒站在一起的肇庆府推官邓士亮心惊肉跳。
这他给皇帝弄到炮了,皇帝叹啥气啊?
蹲下身,从炮口处往里面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对邓士亮问道。
“邓爱卿啊,这一门炮多少斤?你是怎么捞上来的?”
“启禀陛下,一门炮约重一千四百斤。”
听到皇帝问自己话,邓士亮连忙拱手道。
“至于打捞,则是用四艘平底船装沙,待行至沉船之处时,将麻绳系于炮身之后,将船上的沙子都倒入海中,船身上浮,自然就将这火炮拉起来了,拉起来之后,将船驶回岸边,用人力将火炮拖拽上岸即可。”
“原来如此。”
闻言,朱由校看向邓士亮的目光有些惊奇。
这方法有些耳熟埃
他没记错的话,貌似前世小学课本上有个和尚捞黄河铁牛用的就是这法子吧?
看到皇帝的目光,邓士亮有些惊悚的缩了缩脖子,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
收回自己的目光,朱由校又用手在火炮上拍了起来。
铁炮一门,一千四百斤。
毫无疑问,重型舰炮。
这玩意儿要是运到辽东去,实用性太低了。
“朕前些日子还在想着铸炮的事。”
收回自己的手,接过刘时敏递来的丝巾擦了擦,朱由校有些感慨的道。
“邓爱卿就从海里捞上来三十六门火炮,还亲自押运二十四门进京,可谓是国之干才埃”
“臣只是借花献佛,不敢居功。”
听到皇帝的夸奖,邓士亮脸有点泛红,连忙道。
“西夷之人的船沉在了外海,臣本是好奇其人船上装载了什么,就让去看了看,哪想到,这些人的船上有如此之多的火炮。”
“邓爱卿何必自谦。”
听到邓士亮的话,朱由校摆了摆手,接着道。
文人嘛,都是很含蓄的。
“去岁先帝神庙、光庙二龙相继驾崩,朝廷人心浮动。朕登基之后,颇感朝中人浮于事。爱卿能做实事,朕很是欣慰。”
说着,朱由校看向邓士亮道。
“这既然进京了,就暂且留在京城吧。邓爱卿是肇庆府推官,想来也是个能断事之人。如今董应举在顺天府给朝廷推行新政,爱卿既然曾是肇庆府推官,就擢为顺天府推官吧,协助董应举推行新政。”
“臣。”
听到皇帝如此简单的就给自己升官了,邓士亮有些呆滞。
这个,是不是太容易了,不用上廷议的吗?
见到身侧这傻子,徐光启伸手在他的腿上碰了一下。
扑通一声,邓士亮当即就跪了下来。
“臣谢陛下圣恩。”
“且平身吧。”
注意到了徐光启的小动作,朱由校心里摇了摇头。
待对方走后,朱由校继续伸手拍着眼前的火炮,摇了摇头。
“鸡肋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听到皇帝的话,黄克瓒与徐光启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皇帝这变脸也太快了,刚才赏了送炮来的人,转头就说人家的东西是鸡肋。
“陛下,这炮终究是船上装载的,放在岸上使用,颇为沉重,运输不便。但西夷人的火炮结构,对我大明来说,还是颇有可以参考之处的。”
最终,还是兵部尚书黄克瓒出来安慰皇帝道。
“如今有了这二十四门炮作为参考,这新铸火炮,就是如虎添翼埃”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同两人一起看着远方地上放着的诸多火器。
“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我大明诸军,南军喜用鸟铳,北军喜用火炮,川军喜用劲弩,可谓是众口难调。”
“这重炮好用,但虎蹲小炮却也不能轻易抛弃。”
明朝各军的发展,其他的不提,北方诸镇军队,进入崇祯年间,完成了对西方火炮技术的吸收后,火炮规模走上了一条巨大化的道路。
炮越铸越大,最后弄出了三千斤重的大型守城炮。
可谓是只想着守城,不想着出击。
就这还守不祝
带着两人来到存放火器的库房,朱由校指着一件件新铸的火器给二人道。
“陛下言之有理。”
听到皇帝的话,徐光启当即就赞成道。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陛下改现有的各种火器之制,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