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重生之大科学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孙元起一直猫在马神庙里,一方面趁着回忆撰写中学、大学物理教材,因为不知道现在具体的教材如何,只能回忆21世纪的教材模样;一方面则构思准备寄给外国的论文。至于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维新变法,孙元起对政治毫无兴趣,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回天乏术,而且这潭水着实太深,没准儿就把自己淹死在里面。虽然与自己无关,还是好几次做梦梦见被推到菜市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到初六那天,丁韪良派人送来了一份聘书,上面工整的用毛笔写着:
“崇实中学堂聘书
兹聘请
孙元起先生为本校格致教员,任期一学年,月支薪金四十元。
此聘。
校长:(柯凝翰印)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五日”
通过名字的花押,可以知道校长是外国人,偏偏又有一方中文的印章,有些不伦不类的。孙元起却不在乎,小心翼翼的收好,这可是在清朝的第一份工作。过了两日,亲自到丁韪良府上致谢。又遵照丁韪良的指点,去拜见了柯凝翰先生。
柯凝翰先生也是一位牧师,担任崇实中学校长已经六七年了,是位严谨的中年人。比起丁韪良流利的京腔,柯凝翰先生的中文可就差一些,用英语交谈反而更顺利。看到孙元起如此年轻,对学历多少有些怀疑。孙元起也不敢较真,虽然自己是货真价实的硕士,可除了在电影电视中见过美国,从来没踏足美国半步。鉴于孙元起是丁韪良先生推荐的,柯凝翰先生也没有太大的不满,只是大致嘱托了一下注意事项,并借给孙元起一本格物入门,以便熟悉课程。
七月十六日,也就是1898年9月1日,崇实中学开学。
崇实中学位于崇文门内的万中巷里,据柯凝翰先生介绍,有初、中、高等三类学生164人,但只有职员3人、教员6人,需要负责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博物、英文、图画、体操、唱歌等多门课程。其中,全校的格致课,都由孙元起讲授。
第一节课是给高等班上的。
孙元起穿着长衫、布鞋踏进教师的一瞬间,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他现在正参加那场未果的面试。到了台上,望着台下参差不齐的学生,觉得事实偏离想象实在太多,至少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差距太大,以至于他一时之间适应不过来:台下的课桌还算整洁,但一间教室里的二十几个人中,有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有二十余岁的青年,都穿着长衫、拖着辫子,规规矩矩的坐在位子上,好奇的打量这这个年青而英俊的新老师。教室最后坐着柯凝翰先生,估计是不太放心,所以亲自来听听。
孙元起清了清嗓子:“我姓孙,名元起,字百熙,从即日起,我教授你们物理,也就是格致。或许,以后我们会更通用‘物理’这个词。所谓‘物理’,就是万物之根本原理。在此之前,我想大致介绍一些经典物理学的大致内容。经典物理学一般分为四部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按照学生年级的差异,作如下安排:初等班讲授声学、力学;中等班讲授力学、热学;高等班讲授光学、电磁学。因为现阶段没有合适的教材,希望大家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上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下面鸦雀无声,只是盯着他看。
“那么,我们开始上课。第一节课,我们主要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光现象。”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堂课。在课上,孙元起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什么是光源、讲述光是沿直线传播〔么是反射、反射的规律。
崇实中学的一节课是一个小时。等钟声响起的时候,孙元起觉得自己的嗓子都有些沙哑,最后问:“你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么?”
下面一片静默。
孙元起收拾起自己的讲课提纲,走出教室。这时候柯凝翰先生也走出教室,微笑着说:“johnson先生,你的物理严谨而有趣,非常棒。”
“谢谢夸奖,柯凝翰先生,很感谢您耐心地听完我的一节课。”孙元起微微鞠躬。
“不用客气,继续努力。”柯凝翰先生用力地拍了拍孙元起的肩膀,然后走向校长办公室。
孙元起每周给每个班上两节,共有六节课,偶尔还要客串一下算学、博物的老师。在这三等班中,初等班发问的最多,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而高等班最少,几乎没有,也不知道他们学习得如何,家庭作业倒是完成得不错,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
很快过了两个星期,孙元起也得到了到清朝的第一份薪水:40块鹰洋。来清朝之后,康格先生送了15块鹰洋,丁韪良先生也给了10两银子。平日生活,除了手工业品较贵外,食物却极为便宜,但孙元起最大的开销就是食物。所以一个多月后,手里10两银子没动,鹰洋还有1块没花完。现在再加上40块大洋,居然是小有家资。
周六的下午,孙元起拎着老佟买的一盒点心,带上15块鹰洋,穿着长衫、布鞋,戴着帽子去拜见康格先生。
说到帽子,孙元起有个一直很头痛的问题。刚到清朝的时候,头非板寸,过了一个多月,又长了一寸,偏偏不敢出门找理乏傅剃头。大夏天的,头发长,还得扣着顶帽子,拖着条假辫子,头上都捂出痱子了。还有,刮胡子也不方便,只得隔三差五的,用买回来的剃头刀,自己对着镜子慢慢刮,即便这样,下巴上还是好几道口子
月前去过一回东交民巷,这次倒是轻车熟路。但这回大清兵勇神气起来,看见穿长衫的孙元起,提刀端枪的就过来围住。好在之前有所准备,拿出了丁韪良出具的、盖有“京师大学堂”关防的路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没有任何纰漏,只好挥挥手放人。美国的那些大兵对于清国人检查同样很仔细,不过这回可不比上次,路单儿货真价实,完了也顺利过关。
进了美国公使馆的院子,孙元起立马把帽子摘下来:自己受罪不说,路过的外国人眼光也不太友善。没成想,摘了帽子,瞅过来的眼神更多。
好在康格先生家不远。按了门铃,出来的还是那位黑人嬷嬷,孙元起笑着打招呼:“非常高兴再次见到您!”
黑人嬷嬷先是一愕,不过这个亚洲人的身高和短头发立即让她回忆起来:“哈,你就是之前的那个亚洲人吧?快请进,康格先生和太太正在喝下午茶呢。”
康格一家看见走进客厅的孙元起,都站起身来。康格先生微笑着伸出手说:“下午好,年轻人,我们又见面了。”
“是的,康格... -->>
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孙元起一直猫在马神庙里,一方面趁着回忆撰写中学、大学物理教材,因为不知道现在具体的教材如何,只能回忆21世纪的教材模样;一方面则构思准备寄给外国的论文。至于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维新变法,孙元起对政治毫无兴趣,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回天乏术,而且这潭水着实太深,没准儿就把自己淹死在里面。虽然与自己无关,还是好几次做梦梦见被推到菜市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到初六那天,丁韪良派人送来了一份聘书,上面工整的用毛笔写着:
“崇实中学堂聘书
兹聘请
孙元起先生为本校格致教员,任期一学年,月支薪金四十元。
此聘。
校长:(柯凝翰印)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五日”
通过名字的花押,可以知道校长是外国人,偏偏又有一方中文的印章,有些不伦不类的。孙元起却不在乎,小心翼翼的收好,这可是在清朝的第一份工作。过了两日,亲自到丁韪良府上致谢。又遵照丁韪良的指点,去拜见了柯凝翰先生。
柯凝翰先生也是一位牧师,担任崇实中学校长已经六七年了,是位严谨的中年人。比起丁韪良流利的京腔,柯凝翰先生的中文可就差一些,用英语交谈反而更顺利。看到孙元起如此年轻,对学历多少有些怀疑。孙元起也不敢较真,虽然自己是货真价实的硕士,可除了在电影电视中见过美国,从来没踏足美国半步。鉴于孙元起是丁韪良先生推荐的,柯凝翰先生也没有太大的不满,只是大致嘱托了一下注意事项,并借给孙元起一本格物入门,以便熟悉课程。
七月十六日,也就是1898年9月1日,崇实中学开学。
崇实中学位于崇文门内的万中巷里,据柯凝翰先生介绍,有初、中、高等三类学生164人,但只有职员3人、教员6人,需要负责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博物、英文、图画、体操、唱歌等多门课程。其中,全校的格致课,都由孙元起讲授。
第一节课是给高等班上的。
孙元起穿着长衫、布鞋踏进教师的一瞬间,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他现在正参加那场未果的面试。到了台上,望着台下参差不齐的学生,觉得事实偏离想象实在太多,至少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差距太大,以至于他一时之间适应不过来:台下的课桌还算整洁,但一间教室里的二十几个人中,有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有二十余岁的青年,都穿着长衫、拖着辫子,规规矩矩的坐在位子上,好奇的打量这这个年青而英俊的新老师。教室最后坐着柯凝翰先生,估计是不太放心,所以亲自来听听。
孙元起清了清嗓子:“我姓孙,名元起,字百熙,从即日起,我教授你们物理,也就是格致。或许,以后我们会更通用‘物理’这个词。所谓‘物理’,就是万物之根本原理。在此之前,我想大致介绍一些经典物理学的大致内容。经典物理学一般分为四部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按照学生年级的差异,作如下安排:初等班讲授声学、力学;中等班讲授力学、热学;高等班讲授光学、电磁学。因为现阶段没有合适的教材,希望大家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上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下面鸦雀无声,只是盯着他看。
“那么,我们开始上课。第一节课,我们主要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光现象。”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堂课。在课上,孙元起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什么是光源、讲述光是沿直线传播〔么是反射、反射的规律。
崇实中学的一节课是一个小时。等钟声响起的时候,孙元起觉得自己的嗓子都有些沙哑,最后问:“你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么?”
下面一片静默。
孙元起收拾起自己的讲课提纲,走出教室。这时候柯凝翰先生也走出教室,微笑着说:“johnson先生,你的物理严谨而有趣,非常棒。”
“谢谢夸奖,柯凝翰先生,很感谢您耐心地听完我的一节课。”孙元起微微鞠躬。
“不用客气,继续努力。”柯凝翰先生用力地拍了拍孙元起的肩膀,然后走向校长办公室。
孙元起每周给每个班上两节,共有六节课,偶尔还要客串一下算学、博物的老师。在这三等班中,初等班发问的最多,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而高等班最少,几乎没有,也不知道他们学习得如何,家庭作业倒是完成得不错,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
很快过了两个星期,孙元起也得到了到清朝的第一份薪水:40块鹰洋。来清朝之后,康格先生送了15块鹰洋,丁韪良先生也给了10两银子。平日生活,除了手工业品较贵外,食物却极为便宜,但孙元起最大的开销就是食物。所以一个多月后,手里10两银子没动,鹰洋还有1块没花完。现在再加上40块大洋,居然是小有家资。
周六的下午,孙元起拎着老佟买的一盒点心,带上15块鹰洋,穿着长衫、布鞋,戴着帽子去拜见康格先生。
说到帽子,孙元起有个一直很头痛的问题。刚到清朝的时候,头非板寸,过了一个多月,又长了一寸,偏偏不敢出门找理乏傅剃头。大夏天的,头发长,还得扣着顶帽子,拖着条假辫子,头上都捂出痱子了。还有,刮胡子也不方便,只得隔三差五的,用买回来的剃头刀,自己对着镜子慢慢刮,即便这样,下巴上还是好几道口子
月前去过一回东交民巷,这次倒是轻车熟路。但这回大清兵勇神气起来,看见穿长衫的孙元起,提刀端枪的就过来围住。好在之前有所准备,拿出了丁韪良出具的、盖有“京师大学堂”关防的路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没有任何纰漏,只好挥挥手放人。美国的那些大兵对于清国人检查同样很仔细,不过这回可不比上次,路单儿货真价实,完了也顺利过关。
进了美国公使馆的院子,孙元起立马把帽子摘下来:自己受罪不说,路过的外国人眼光也不太友善。没成想,摘了帽子,瞅过来的眼神更多。
好在康格先生家不远。按了门铃,出来的还是那位黑人嬷嬷,孙元起笑着打招呼:“非常高兴再次见到您!”
黑人嬷嬷先是一愕,不过这个亚洲人的身高和短头发立即让她回忆起来:“哈,你就是之前的那个亚洲人吧?快请进,康格先生和太太正在喝下午茶呢。”
康格一家看见走进客厅的孙元起,都站起身来。康格先生微笑着伸出手说:“下午好,年轻人,我们又见面了。”
“是的,康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