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大宋很野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忽必烈来到燕京,带着一些汉族幕僚,招募了一些熟悉建筑的汉族工匠,日夜讨论和完善燕京城的恢复工作,只等商量好之后,等到蒙哥汗彻底征服大宋,然后他便会上奏蒙哥汗,希望自己能够驻守燕京,以守护好这条通往漠北草原的咽喉要地。
至于蒙哥汗可能会死在这次征讨大宋的战争当中,不说忽必烈,所有蒙古人都从来没有想过。
而这次蒙哥出征不仅没有让他带兵随行,甚至也没让他回京师和林,这也让忽必烈耿耿于怀,心里郁闷不已。
因为心里头不爽,加上他也急切想了解蒙哥征讨大宋更多最新消息,因此便忍不住借巡视领地的借口从滞留的开平来到燕京,一边商讨修复燕京,一边不停安排人打探蒙宋战局的变化。
忽必烈来到燕京已经两个月,燕京的修复工作还在继续纸上谈兵,但蒙宋两国的战况却日夜不停传来,而这些消息也让忽必烈慢慢变得焦虑起来,因为蒙哥亲征的举动并不像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反而是障碍重重。
首先是蒙哥亲率的十万精锐攻打四川不利,因为不熟悉重庆复杂的山河地势以及不擅长攻城,如今十万大军还被宋军牢牢的阻挡在重庆一线,眼下已经两个月毫无进展。
而攻打两淮的塔察尔五万大军更是无力,从三月到十月,足足半年时间被宋军阻挡在荆山一线,伤亡数千人但却寸步难进。
大宋虽然偏居江南,军队战斗力不强但却繁华富庶,在自己家门口作战,各种军需粮草供给充足迅速,如今半年过去,各地调集的援兵也源源不断的往四川、荆襄和两淮前线补充,若是四川的局面打不开,若是拖上三五年,说不定会功亏一篑。
虽然忽必烈自己没能带兵作战,但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如今的中国北方虽然已经落入蒙古手中,在他的治理下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只有忽必烈自己知道,蒙古高层和贵族都太轻视北方的世侯了,一旦这场战争拖上三五年,劳师远征的蒙古大军后勤的压力极大,而这些汉人世侯也并非全都对蒙古忠心耿耿,其实心怀异心的不少,一旦战况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说不定这些世侯会趁机作乱,与南边的大宋勾结在一起反叛,到那时自己作为总领漠南汉地的总督,恐怕会被诟病,对将来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十分不利。
因此,忽必烈此次来巡视燕京,既是想获得第一手战况,同时也是在视察自己的领地,暗中摸排各地世侯的实力和情况,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如今蒙哥汗亲征遇到麻烦,忽必烈自然也召集手下大量熟悉南宋兵力和地形的幕僚和武将讨论分析战况,分析来分析去,得到的结果就是宗王塔察尔的军事指挥太挫,劳师远征不是攻击大宋防守的薄弱区域,反而是选择了荆山这座南宋朝廷刚刚修筑的大城作为突破口,而且各种犀利的火器和在西方战场攻无不克的巨型投石机竟然一样都没有建造,还是如同以前的攻城模式,围堵之后用人不断去攀登城墙,导致错过了快速突破宋军防线的机会。
随着大宋对两淮防线的增援越来越多,忽必烈和一群幕僚经过反复推演之后皆都叹息。
若是到开春还是无法攻破大宋的两淮防线,这次史无前例的灭宋之战恐怕要再次泡汤。
而蒙哥汗出征前豪言三个月踏平四川,一年之内吞并大宋的计划,到此时早已成为了一个笑话。
无法攻破重庆,则十万最精锐的蒙古大军都会被困在四川进退不得,而塔察尔的五万偏师即便是成功攻破大宋两淮防线,孤军深入大宋也绝对无法对鄂州发动进攻,若是陷入宋军前后左右的夹击之下,塔察尔这五万大军说不定全军覆没也并非不可能。
而若是让自己替换塔察尔,启用大量熟悉宋军战法的汉地将士,制造大量火雷炮车,即便是荆山是一座铁关,估计早几个月就已经被攻破了。
但可惜塔察尔不是他,而蒙哥汗也不让他带兵参加这次灭宋之战。
内中因由忽必烈也知道,那就是他亲近汉人,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推行汉法,大量任用汉人幕僚和学习儒家文化,这些特立独行的举动都引起了蒙古高层和大量贵族的不满。
在许多人的反对下,去年蒙哥汗甚至还派亲信阿蓝答儿在关中设置钩考局,核查忽必烈在关中和河南等领地的财政状况,阿蓝答儿最后给忽必烈罗织了上百条的罪名,意图剪除他身边的汉人幕僚和官员,以此削弱忽必烈的势力。
这件事对忽必烈的打击非常大,数年时间投靠他的大量汉地官员和幕僚都被各种罪名杀掉,让他实力大损,而鉴于蒙哥的怀疑,忽必烈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冒着大雪去和林哭着向蒙哥磕头赔罪。
蒙哥虽然宽恕了他的罪过,但却也对他提防起来,感觉到继续放任忽必烈的发展,或许会威胁到他的大汗地位,于是将他滞留在开平不许返回京兆。
最近一年忽必烈都没有见过蒙哥汗,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人之间的亲情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实际上对于喜欢汉人文化的忽必烈来说,他对蒙古这种混乱的部族统治非常不感冒,他已经无数次憧憬自己登上汗位之后的打算,那便是模仿唐宋和儒学为宗,创建一个大一统的华夏帝国,彻底废除蒙古当前混乱的部族统治。
而一群投靠他的汉人官员和儒生,也对忽必烈这种亲近汉人推行汉治的举动表达了热烈的支持,刘秉忠、许衡、郝经、元好问这些当世大儒也都踊跃为他出谋划策,帮忙培植他的势力。
可惜,无论他想的多么美好,但蒙哥亲征大宋的举动,却让他距离自己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一旦蒙哥这次真的征服汉人最后残存的江山,江南被纳入大蒙古国的统治之下,江南诸地必然会被分封给其他蒙古贵族,创建一个大一统的华夏帝国,推行儒家治国的想法就会彻底化作泡影。
看着大帐外面漫天白茫茫的鹅毛大雪,忽必烈仰天长叹。
此一时,他竟然突然有些希望蒙哥汗这次亲征大宋的失败。
这样就还能给他留下一些希望和念想。
,忽必烈来到燕京,带着一些汉族幕僚,招募了一些熟悉建筑的汉族工匠,日夜讨论和完善燕京城的恢复工作,只等商量好之后,等到蒙哥汗彻底征服大宋,然后他便会上奏蒙哥汗,希望自己能够驻守燕京,以守护好这条通往漠北草原的咽喉要地。
至于蒙哥汗可能会死在这次征讨大宋的战争当中,不说忽必烈,所有蒙古人都从来没有想过。
而这次蒙哥出征不仅没有让他带兵随行,甚至也没让他回京师和林,这也让忽必烈耿耿于怀,心里郁闷不已。
因为心里头不爽,加上他也急切想了解蒙哥征讨大宋更多最新消息,因此便忍不住借巡视领地的借口从滞留的开平来到燕京,一边商讨修复燕京,一边不停安排人打探蒙宋战局的变化。
忽必烈来到燕京已经两个月,燕京的修复工作还在继续纸上谈兵,但蒙宋两国的战况却日夜不停传来,而这些消息也让忽必烈慢慢变得焦虑起来,因为蒙哥亲征的举动并不像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反而是障碍重重。
首先是蒙哥亲率的十万精锐攻打四川不利,因为不熟悉重庆复杂的山河地势以及不擅长攻城,如今十万大军还被宋军牢牢的阻挡在重庆一线,眼下已经两个月毫无进展。
而攻打两淮的塔察尔五万大军更是无力,从三月到十月,足足半年时间被宋军阻挡在荆山一线,伤亡数千人但却寸步难进。
大宋虽然偏居江南,军队战斗力不强但却繁华富庶,在自己家门口作战,各种军需粮草供给充足迅速,如今半年过去,各地调集的援兵也源源不断的往四川、荆襄和两淮前线补充,若是四川的局面打不开,若是拖上三五年,说不定会功亏一篑。
虽然忽必烈自己没能带兵作战,但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如今的中国北方虽然已经落入蒙古手中,在他的治理下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只有忽必烈自己知道,蒙古高层和贵族都太轻视北方的世侯了,一旦这场战争拖上三五年,劳师远征的蒙古大军后勤的压力极大,而这些汉人世侯也并非全都对蒙古忠心耿耿,其实心怀异心的不少,一旦战况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说不定这些世侯会趁机作乱,与南边的大宋勾结在一起反叛,到那时自己作为总领漠南汉地的总督,恐怕会被诟病,对将来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十分不利。
因此,忽必烈此次来巡视燕京,既是想获得第一手战况,同时也是在视察自己的领地,暗中摸排各地世侯的实力和情况,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如今蒙哥汗亲征遇到麻烦,忽必烈自然也召集手下大量熟悉南宋兵力和地形的幕僚和武将讨论分析战况,分析来分析去,得到的结果就是宗王塔察尔的军事指挥太挫,劳师远征不是攻击大宋防守的薄弱区域,反而是选择了荆山这座南宋朝廷刚刚修筑的大城作为突破口,而且各种犀利的火器和在西方战场攻无不克的巨型投石机竟然一样都没有建造,还是如同以前的攻城模式,围堵之后用人不断去攀登城墙,导致错过了快速突破宋军防线的机会。
随着大宋对两淮防线的增援越来越多,忽必烈和一群幕僚经过反复推演之后皆都叹息。
若是到开春还是无法攻破大宋的两淮防线,这次史无前例的灭宋之战恐怕要再次泡汤。
而蒙哥汗出征前豪言三个月踏平四川,一年之内吞并大宋的计划,到此时早已成为了一个笑话。
无法攻破重庆,则十万最精锐的蒙古大军都会被困在四川进退不得,而塔察尔的五万偏师即便是成功攻破大宋两淮防线,孤军深入大宋也绝对无法对鄂州发动进攻,若是陷入宋军前后左右的夹击之下,塔察尔这五万大军说不定全军覆没也并非不可能。
而若是让自己替换塔察尔,启用大量熟悉宋军战法的汉地将士,制造大量火雷炮车,即便是荆山是一座铁关,估计早几个月就已经被攻破了。
但可惜塔察尔不是他,而蒙哥汗也不让他带兵参加这次灭宋之战。
内中因由忽必烈也知道,那就是他亲近汉人,在中国北方和中原推行汉法,大量任用汉人幕僚和学习儒家文化,这些特立独行的举动都引起了蒙古高层和大量贵族的不满。
在许多人的反对下,去年蒙哥汗甚至还派亲信阿蓝答儿在关中设置钩考局,核查忽必烈在关中和河南等领地的财政状况,阿蓝答儿最后给忽必烈罗织了上百条的罪名,意图剪除他身边的汉人幕僚和官员,以此削弱忽必烈的势力。
这件事对忽必烈的打击非常大,数年时间投靠他的大量汉地官员和幕僚都被各种罪名杀掉,让他实力大损,而鉴于蒙哥的怀疑,忽必烈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冒着大雪去和林哭着向蒙哥磕头赔罪。
蒙哥虽然宽恕了他的罪过,但却也对他提防起来,感觉到继续放任忽必烈的发展,或许会威胁到他的大汗地位,于是将他滞留在开平不许返回京兆。
最近一年忽必烈都没有见过蒙哥汗,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人之间的亲情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实际上对于喜欢汉人文化的忽必烈来说,他对蒙古这种混乱的部族统治非常不感冒,他已经无数次憧憬自己登上汗位之后的打算,那便是模仿唐宋和儒学为宗,创建一个大一统的华夏帝国,彻底废除蒙古当前混乱的部族统治。
而一群投靠他的汉人官员和儒生,也对忽必烈这种亲近汉人推行汉治的举动表达了热烈的支持,刘秉忠、许衡、郝经、元好问这些当世大儒也都踊跃为他出谋划策,帮忙培植他的势力。
可惜,无论他想的多么美好,但蒙哥亲征大宋的举动,却让他距离自己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一旦蒙哥这次真的征服汉人最后残存的江山,江南被纳入大蒙古国的统治之下,江南诸地必然会被分封给其他蒙古贵族,创建一个大一统的华夏帝国,推行儒家治国的想法就会彻底化作泡影。
看着大帐外面漫天白茫茫的鹅毛大雪,忽必烈仰天长叹。
此一时,他竟然突然有些希望蒙哥汗这次亲征大宋的失败。
这样就还能给他留下一些希望和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