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8章
明从亮接过话茬,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此事必有不可告人之秘。昨夜赈灾棚的粥越发稀薄,大家都深感不满。我曾亲自前往官仓探查,虽然粮仓看上去仍满满当当,但里面多半是霉变的米粒,其余少许也是存放已久的陈米。”
只见明从亮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倒出五彩斑斓的米粒于桌上,直言不讳:“看看这些官仓里的米,霉米与陈米混杂不堪,粥之所以日渐稀薄,正是因为官仓内并无足够可用的新鲜大米。吴家、郭家暗中售卖官粮,以前每石米仅售四两银子,如今能买到一斤新米已是难得,实乃升米斗金的现实写照1
项协宏闻此言,长叹一声:“官仓之内怎可容忍霉米的存在,据此推测,定然是官商勾结,用霉米换取新米牟利。原来我们锁定的大户背后果然藏有猫腻1
吕跃峰听罢冷笑一声,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已经揭露其真面目,那我们还有什么顾忌?我愿意率部趁夜色一举攻夺他们粮仓,不管有多少守卫,都不足为惧1
然而项协宏坚决否决了这一冒险计划:“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时局演变至今,已超出我等能够轻易插手的程度。关于地道工程,你们必须加快进度,在此期间准备好沙袋以防意外情况,大约十数日后,能获取多少粮食就取多少,之后立刻撤回县中1
··················································································朝堂之上,李德贤面色苍白,眼神疲惫地俯视着下方群臣热烈讨论。林公不在场,仿佛朝会失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连续三日来,众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粮食短缺的危机,然而李德贤对此话题已听得无动于衷。他曾连上两道奏疏,恳请朝廷在长江沿岸三府大兴土木以建屋安置灾民,前两次的疏文如石沉大海般未得回应。至第三日,李德贤忍无可忍,在朝会上直言进谏,但群臣反应激烈,一致反对,靖江帝则面若寒冰,最终仅以一句冷峻之言将其驳回。今日关于粮荒的对策依旧不离调配赈粮、抑制物价的老生常谈,李德贤听闻几欲昏聩。
待到冗长的朝会结束,李德贤并未离开皇宫,而是紧紧跟随在靖江帝身后。靖江帝察觉后回首瞥了他一眼,嘴角微扬,问道:“朕行止之间,卿有何事要为?”
李德贤闷声答道:“父皇走到哪里,儿臣便跟到哪里。”
靖江帝哑然失笑,示意道:“既然如此,随朕前往乾清宫吧。”两人步入乾清宫内,靖江帝径直归座,发现李德贤四下张望,淡然询问:“你四处寻觅何物?若有事速说,若无事则速离去,不要在此碍眼。”
李德贤嘿嘿一笑,摩挲着手掌,讪讪言道:“此处并无座椅,儿臣略感疲倦。”
靖江帝微微一笑,下令道:“赐座。”太监急忙搬来一把椅子,李德贤欣然坐下,谨慎开口:“儿臣所上的奏章,父皇是否已经阅毕?”
靖江帝哂笑着回答:“此等事耶?不必多说,此策定是出自林小风的授意。”
李德贤正色辩解:“非也,这实乃儿臣独立思考的结果。”心中暗自决定,不能牵扯林公,以免其再遭贬谪,京城生活也将因此索然无味。
靖江帝饶有兴致地问:“哦?那倒是说说看,你是如何考虑的?”
李德贤急切表明:“儿臣认为,单凭朝廷之力无法彻底解决灾情。若鼓励民间广建房屋、寺庙及翻修官署,必将大量消耗人力,一旦灾区内的各类工事启动,灾情自然能得到缓解。倘若父皇能下旨各地官府推行此策,必能使富户响应,从而激活民间隐匿的财粮资源,此计可行否?”
靖江帝点头赞许:“伱说得颇有道理,看来德贤你确实有所进步。”但紧接着李德贤追问:“既然如此,父皇为何不予批准?”
靖江帝起身缓步走到李德贤身边,双手按在他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朕虽深知此策,但却绝不可实行!天下之人并非个个聪明睿智,未必都能洞察其中的道理。若朕颁诏令而行此事,士人阶层将如何看待朕?彼时百姓遭受灾害,而朕却提倡奢华建设,不顾黎庶疾苦,史书笔下,朕将会成为一个昏庸不明的君主。民心虽然根植于百姓之中,却由士人阶层引领导向。”
李德贤听罢脸色铁青,愤然质问:“父皇竟也被名声所困,百姓生死与士人之见,究竟哪个更重要?”靖江帝眼中闪过一丝哀愁:“天下终究是士人的天下,身为帝王,看似无所不能,实则处处受制。民心固然重要,却受到士人观念的影响。”
李德贤满脸涨红,高声反驳:“父皇在我心中一直英明无比,岂料今时竟畏首畏尾,不敢挑战腐儒之言!那些士人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他们的言论又怎能代表真理?名声受损可以修复,生命逝去却无法挽回!我实在不想听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父皇为何如此谨小慎微1
王景文听闻太子言语过于激烈,吓得连忙劝阻。靖江帝挥手制止了王景文,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宽慰:“即便你现在说得天花乱坠,朕也不会改变决定。当你有一天坐上朕的宝座,自然会明白其中深意。治国之道,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靖江帝转身走向案几,取出一卷黄绢递给李德贤,沉重地道:“这是边疆最新军报,古蒙草原上崛起了一位雄主,他已荡平各部落,实现了草原统一。朕在草原布置的力量逐渐被瓦解,近来古蒙族频频试探边关。据边关传来的消息推测,恐怕不久之后,古蒙便会遣使前来,此人将成为靖江国的一大威胁。”
“朕肩负江山社稷,危机从未远离。倘若朕因一时轻率之举导致天下震动,士人离心,那便是因小失大。你能明白吗?”
李德贤接过黄绢,读完之后双眼一亮,惊喜道:“是要开战了吗?无需担忧,儿臣定能扫平古蒙1
靖江帝勃然变色,怒喝一声:“孽障,速速退下1
·······································································提案再遭驳回,还遭受一番严厉训诫后,李德贤悻悻然退出了乾清宫,心中满是不甘与懊悔。他未曾料到圣上会如此突袭,今日的挫败令他心绪低落,无心再去北廊坊,径直回到了东宫。
踏入东宫内室,李德贤心烦意乱,挥手遣散了左右伺候的太监宫女,只留下贴身侍卫欧智勇在侧。他坐定之后,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失魂落魄,直至日头高悬中天。
欧智勇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是否饥饿?奴婢这就为您准备膳食?”李德贤摇头叹气:“不必了,没有食欲。以前林公在的时候,本宫事务繁多,如今林公离去,我竟觉得无所事事。”
欧智勇揣摩着李德贤的心思,试探性建议道:“莫非殿下是觉得寂寞无聊?奴婢可以安排些虎豹之类的动物来为殿下解闷。”李德贤勃然大怒:“休得胡言乱语!只会养猫逗狗,哪里算得上什么能耐?”
李德贤满脸不悦,自觉已经超越了那些低俗的喜好,猫犬之类何足挂齿。欧智勇讪讪一笑:“殿下有何需求,奴婢皆可陪伴。”李德贤嗤之以鼻:“你知道如何办报吗?知道如何救灾吗?会吟诗作赋吗?”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欧智勇尴尬地沉默不语。
李德贤挥手示意,讽刺地说:“罢了!看来你也是无能为力,只会拿着破镜子在我面前晃荡1接着命令道:“去,取几本书来,林公在时常教导我要多读书,今天无事,就研读一番吧。”欧智勇心领神会,迅速捧来一叠书籍放在李德贤案前,打开一看,《妻妾如花》、《逍遥散仙》、《金鳞》等书赫然眼前。李德贤脸色阴沉,冷冷看向欧智勇,然后愤慨地将桌上的书籍扫落在地。
欧智勇惊愕之余,急忙跪在地上收拾残局,心里暗自腹诽:昔日殿下也曾对这些闲书爱不释手,今日却又故作姿态。收拾完毕后,欧智勇遵命取来了当日发行的报纸,东宫每日都有留存,一则因为报纸冠以殿下的名义,偶尔翻阅一下,也能找到成就感。
待欧智勇取回报纸,李德贤便沉浸其中,时而微笑,时而紧锁眉头。欧智勇则站在一旁,时不时偷偷观察他的表情,手中擦拭着放大镜。随着夜幕降临,殿内点起了油灯,欧智勇仍在忙碌地点燃蜡烛。
终于,李德贤看完了所有报纸,长叹一口气,自语道:“果然还是林公胆识过人。”随后问欧智勇:“欧公公,如果本宫多次上奏父皇但都被否决,后续该如何应对?”欧智勇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回答:“陛下自有深思熟虑之处。”
李德贤进一步追问:“若本宫执意坚持又该如何?”欧智勇面露难色:“这……奴婢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李德贤眉毛一挑,厉声道:“你不敢说?好,我再问,若林公上奏的事情未得父皇应允,他会怎么处理?”欧智勇面露苦楚,心中盘算:两位主子都不敢得罪,实不知如何作答。
李德贤目光炯炯有神,逼视着欧智勇,一字一顿地道:“如实相告!若有虚言,本宫砸烂你的放大镜1欧智勇全身一震,绝望地回答:“陛下若不许可,确实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大人日常行事与殿下相伴,奴婢实不清楚他具体如何应对,请殿下恕罪,奴婢真的不知道1
李德贤见状无奈地让欧智勇退下。尽管殿内灯火通明,却依然显得幽暗而寂静。李德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设想如果林公身处同样的境地,他会如何作为。他断定林公绝不会像自己一样屡次碰壁,平日里林公上朝并不多言,言语犀利且总能击中要害,父皇听闻后也常常露出赞许的笑容。林公行事果断,往往先斩后奏,甚至创办报纸这样的大事也未曾预先禀告父皇。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德贤眼中闪过一丝清明,大声呼唤欧智勇。欧智勇闻声即刻赶来,李德贤笑问:“欧公公,王公公可是你的义父?”欧智勇略显慌乱地回答:“正是。”李德贤紧接着追问:“尚宝监是不是由他管辖?现在他应该正在尚宝监吗?”欧智勇点头确认。李德贤满意一笑:“很好,速去为本宫挑选两名可靠的侍卫,务必保密,如有泄露消息,本宫会让你尝尝再度受刑之苦1欧智勇不敢多问,擦去额头的冷汗,匆忙离去,心想今日殿下情绪起伏不定,只好一切听从吩咐行事。
··········································
未过多时,欧智勇引领着两名护卫来到了东宫。李德贤见人已齐备,立即威严地下达命令:“你们三人随我一同行动,路上无需多言1话音刚落,他不待众人回应,便径直迈开大步走出门外。
此时夜幕低垂,皇宫内的巡夜卫士正在各处严谨巡查。李德贤带着三名护卫快步赶往尚宝监,在途中遇到的宫卫见到太子亲至,皆是面露敬畏,不敢多问,于是他们一行畅通无阻地抵达了尚宝监门前。
甫一踏入殿门,一名机敏的太监即刻上前躬身迎候。然而李德贤并未停留寒暄,只匆匆询问王景文所在何处后,便独自踏上了寻访之路。当他在一处灯火通明的偏殿找到王景文时,只见这位尚宝监掌事正端坐案前,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见太子突然驾临,不由得疑惑发问:“太子殿下深夜至此,不知此刻是何等紧要之事?”话语中透出一丝惊讶与警惕。
李德贤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顾四周,确保无人窃听之后,才压低声音对王景文说:“本宫此次前来,实有大事相商。父皇对本宫所提之事始终不予采纳,而林公离京后,朝堂之上再无能人辅佐,如今粮荒严重,灾民流离失所,吾欲有所作为,却又处处受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迫切和坚定,似乎决心已定,要在这漆黑的夜晚谋划一场颠覆性的行动。
王景文听闻此言,脸色微变,显然对于太子的焦虑深感理解,但他仍保持着镇定,沉吟片刻后回应道:“殿下忧虑国事,老奴自当全力配合。但此事需谨慎行事,毕竟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恐将引发朝廷动荡,甚至祸及自身。请殿下先示下具体计划,老奴或可提供些许建议。”
李德贤听罢,点了点头,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凝重的脸庞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场宫廷风暴。而在殿外守候的三名护卫,则只能通过那微微晃动的光影猜测殿内正在进行的密谈内容,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紧张与不安,静待着未知的命运安排。
李德贤嘴角一撇,脸上闪过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低语道:“有要事相商,且速速清除此室之人,不得留一人1王景文闻听此言,面色微变,显得犹豫不决,低声回应:“殿下,此事在此处述说并无大碍,仅你我二人在场,旁人断无机会偷听。”
然而,李德贤双目圆睁,厉声质问:“岂有此理!本宫所言,汝竟敢质疑?此事关乎重大,必须将余人尽数遣离1王景文面露难色,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终还是拗不过太子的坚持。
“不必多言,即刻照办!本宫还需回宫安歇1李德贤急切催促。王景文无奈之下,只好咬牙答应:“是,殿下稍候片刻,老奴这就去处理。”
不多时,王景文气喘吁吁地返回,满脸堆笑:“殿下,现在室内已无他人,您可否告知详情?”李德贤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压低声音,语气愈发神秘:“其实并不复杂,近来本宫参与报纸事务,发现有一则传闻甚为蹊跷。据报馆探得消息,父皇如今所使用的印玺似乎被调换,并非当年原物!真品印玺龙尾之处有细微痕迹,故特来向你求证此事。” “若传言属实,父皇以假印发布命令,后果不堪设想!快带本宫查看印玺1王景文一听,脸色骤变,惊愕万分:“怎会有如此说法!靖江立国之初,印玺从未更替,老奴每日必亲自查验,绝... -->>
第108章
明从亮接过话茬,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此事必有不可告人之秘。昨夜赈灾棚的粥越发稀薄,大家都深感不满。我曾亲自前往官仓探查,虽然粮仓看上去仍满满当当,但里面多半是霉变的米粒,其余少许也是存放已久的陈米。”
只见明从亮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倒出五彩斑斓的米粒于桌上,直言不讳:“看看这些官仓里的米,霉米与陈米混杂不堪,粥之所以日渐稀薄,正是因为官仓内并无足够可用的新鲜大米。吴家、郭家暗中售卖官粮,以前每石米仅售四两银子,如今能买到一斤新米已是难得,实乃升米斗金的现实写照1
项协宏闻此言,长叹一声:“官仓之内怎可容忍霉米的存在,据此推测,定然是官商勾结,用霉米换取新米牟利。原来我们锁定的大户背后果然藏有猫腻1
吕跃峰听罢冷笑一声,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已经揭露其真面目,那我们还有什么顾忌?我愿意率部趁夜色一举攻夺他们粮仓,不管有多少守卫,都不足为惧1
然而项协宏坚决否决了这一冒险计划:“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时局演变至今,已超出我等能够轻易插手的程度。关于地道工程,你们必须加快进度,在此期间准备好沙袋以防意外情况,大约十数日后,能获取多少粮食就取多少,之后立刻撤回县中1
··················································································朝堂之上,李德贤面色苍白,眼神疲惫地俯视着下方群臣热烈讨论。林公不在场,仿佛朝会失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连续三日来,众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粮食短缺的危机,然而李德贤对此话题已听得无动于衷。他曾连上两道奏疏,恳请朝廷在长江沿岸三府大兴土木以建屋安置灾民,前两次的疏文如石沉大海般未得回应。至第三日,李德贤忍无可忍,在朝会上直言进谏,但群臣反应激烈,一致反对,靖江帝则面若寒冰,最终仅以一句冷峻之言将其驳回。今日关于粮荒的对策依旧不离调配赈粮、抑制物价的老生常谈,李德贤听闻几欲昏聩。
待到冗长的朝会结束,李德贤并未离开皇宫,而是紧紧跟随在靖江帝身后。靖江帝察觉后回首瞥了他一眼,嘴角微扬,问道:“朕行止之间,卿有何事要为?”
李德贤闷声答道:“父皇走到哪里,儿臣便跟到哪里。”
靖江帝哑然失笑,示意道:“既然如此,随朕前往乾清宫吧。”两人步入乾清宫内,靖江帝径直归座,发现李德贤四下张望,淡然询问:“你四处寻觅何物?若有事速说,若无事则速离去,不要在此碍眼。”
李德贤嘿嘿一笑,摩挲着手掌,讪讪言道:“此处并无座椅,儿臣略感疲倦。”
靖江帝微微一笑,下令道:“赐座。”太监急忙搬来一把椅子,李德贤欣然坐下,谨慎开口:“儿臣所上的奏章,父皇是否已经阅毕?”
靖江帝哂笑着回答:“此等事耶?不必多说,此策定是出自林小风的授意。”
李德贤正色辩解:“非也,这实乃儿臣独立思考的结果。”心中暗自决定,不能牵扯林公,以免其再遭贬谪,京城生活也将因此索然无味。
靖江帝饶有兴致地问:“哦?那倒是说说看,你是如何考虑的?”
李德贤急切表明:“儿臣认为,单凭朝廷之力无法彻底解决灾情。若鼓励民间广建房屋、寺庙及翻修官署,必将大量消耗人力,一旦灾区内的各类工事启动,灾情自然能得到缓解。倘若父皇能下旨各地官府推行此策,必能使富户响应,从而激活民间隐匿的财粮资源,此计可行否?”
靖江帝点头赞许:“伱说得颇有道理,看来德贤你确实有所进步。”但紧接着李德贤追问:“既然如此,父皇为何不予批准?”
靖江帝起身缓步走到李德贤身边,双手按在他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朕虽深知此策,但却绝不可实行!天下之人并非个个聪明睿智,未必都能洞察其中的道理。若朕颁诏令而行此事,士人阶层将如何看待朕?彼时百姓遭受灾害,而朕却提倡奢华建设,不顾黎庶疾苦,史书笔下,朕将会成为一个昏庸不明的君主。民心虽然根植于百姓之中,却由士人阶层引领导向。”
李德贤听罢脸色铁青,愤然质问:“父皇竟也被名声所困,百姓生死与士人之见,究竟哪个更重要?”靖江帝眼中闪过一丝哀愁:“天下终究是士人的天下,身为帝王,看似无所不能,实则处处受制。民心固然重要,却受到士人观念的影响。”
李德贤满脸涨红,高声反驳:“父皇在我心中一直英明无比,岂料今时竟畏首畏尾,不敢挑战腐儒之言!那些士人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他们的言论又怎能代表真理?名声受损可以修复,生命逝去却无法挽回!我实在不想听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父皇为何如此谨小慎微1
王景文听闻太子言语过于激烈,吓得连忙劝阻。靖江帝挥手制止了王景文,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宽慰:“即便你现在说得天花乱坠,朕也不会改变决定。当你有一天坐上朕的宝座,自然会明白其中深意。治国之道,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靖江帝转身走向案几,取出一卷黄绢递给李德贤,沉重地道:“这是边疆最新军报,古蒙草原上崛起了一位雄主,他已荡平各部落,实现了草原统一。朕在草原布置的力量逐渐被瓦解,近来古蒙族频频试探边关。据边关传来的消息推测,恐怕不久之后,古蒙便会遣使前来,此人将成为靖江国的一大威胁。”
“朕肩负江山社稷,危机从未远离。倘若朕因一时轻率之举导致天下震动,士人离心,那便是因小失大。你能明白吗?”
李德贤接过黄绢,读完之后双眼一亮,惊喜道:“是要开战了吗?无需担忧,儿臣定能扫平古蒙1
靖江帝勃然变色,怒喝一声:“孽障,速速退下1
·······································································提案再遭驳回,还遭受一番严厉训诫后,李德贤悻悻然退出了乾清宫,心中满是不甘与懊悔。他未曾料到圣上会如此突袭,今日的挫败令他心绪低落,无心再去北廊坊,径直回到了东宫。
踏入东宫内室,李德贤心烦意乱,挥手遣散了左右伺候的太监宫女,只留下贴身侍卫欧智勇在侧。他坐定之后,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失魂落魄,直至日头高悬中天。
欧智勇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是否饥饿?奴婢这就为您准备膳食?”李德贤摇头叹气:“不必了,没有食欲。以前林公在的时候,本宫事务繁多,如今林公离去,我竟觉得无所事事。”
欧智勇揣摩着李德贤的心思,试探性建议道:“莫非殿下是觉得寂寞无聊?奴婢可以安排些虎豹之类的动物来为殿下解闷。”李德贤勃然大怒:“休得胡言乱语!只会养猫逗狗,哪里算得上什么能耐?”
李德贤满脸不悦,自觉已经超越了那些低俗的喜好,猫犬之类何足挂齿。欧智勇讪讪一笑:“殿下有何需求,奴婢皆可陪伴。”李德贤嗤之以鼻:“你知道如何办报吗?知道如何救灾吗?会吟诗作赋吗?”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欧智勇尴尬地沉默不语。
李德贤挥手示意,讽刺地说:“罢了!看来你也是无能为力,只会拿着破镜子在我面前晃荡1接着命令道:“去,取几本书来,林公在时常教导我要多读书,今天无事,就研读一番吧。”欧智勇心领神会,迅速捧来一叠书籍放在李德贤案前,打开一看,《妻妾如花》、《逍遥散仙》、《金鳞》等书赫然眼前。李德贤脸色阴沉,冷冷看向欧智勇,然后愤慨地将桌上的书籍扫落在地。
欧智勇惊愕之余,急忙跪在地上收拾残局,心里暗自腹诽:昔日殿下也曾对这些闲书爱不释手,今日却又故作姿态。收拾完毕后,欧智勇遵命取来了当日发行的报纸,东宫每日都有留存,一则因为报纸冠以殿下的名义,偶尔翻阅一下,也能找到成就感。
待欧智勇取回报纸,李德贤便沉浸其中,时而微笑,时而紧锁眉头。欧智勇则站在一旁,时不时偷偷观察他的表情,手中擦拭着放大镜。随着夜幕降临,殿内点起了油灯,欧智勇仍在忙碌地点燃蜡烛。
终于,李德贤看完了所有报纸,长叹一口气,自语道:“果然还是林公胆识过人。”随后问欧智勇:“欧公公,如果本宫多次上奏父皇但都被否决,后续该如何应对?”欧智勇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回答:“陛下自有深思熟虑之处。”
李德贤进一步追问:“若本宫执意坚持又该如何?”欧智勇面露难色:“这……奴婢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李德贤眉毛一挑,厉声道:“你不敢说?好,我再问,若林公上奏的事情未得父皇应允,他会怎么处理?”欧智勇面露苦楚,心中盘算:两位主子都不敢得罪,实不知如何作答。
李德贤目光炯炯有神,逼视着欧智勇,一字一顿地道:“如实相告!若有虚言,本宫砸烂你的放大镜1欧智勇全身一震,绝望地回答:“陛下若不许可,确实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大人日常行事与殿下相伴,奴婢实不清楚他具体如何应对,请殿下恕罪,奴婢真的不知道1
李德贤见状无奈地让欧智勇退下。尽管殿内灯火通明,却依然显得幽暗而寂静。李德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设想如果林公身处同样的境地,他会如何作为。他断定林公绝不会像自己一样屡次碰壁,平日里林公上朝并不多言,言语犀利且总能击中要害,父皇听闻后也常常露出赞许的笑容。林公行事果断,往往先斩后奏,甚至创办报纸这样的大事也未曾预先禀告父皇。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德贤眼中闪过一丝清明,大声呼唤欧智勇。欧智勇闻声即刻赶来,李德贤笑问:“欧公公,王公公可是你的义父?”欧智勇略显慌乱地回答:“正是。”李德贤紧接着追问:“尚宝监是不是由他管辖?现在他应该正在尚宝监吗?”欧智勇点头确认。李德贤满意一笑:“很好,速去为本宫挑选两名可靠的侍卫,务必保密,如有泄露消息,本宫会让你尝尝再度受刑之苦1欧智勇不敢多问,擦去额头的冷汗,匆忙离去,心想今日殿下情绪起伏不定,只好一切听从吩咐行事。
··········································
未过多时,欧智勇引领着两名护卫来到了东宫。李德贤见人已齐备,立即威严地下达命令:“你们三人随我一同行动,路上无需多言1话音刚落,他不待众人回应,便径直迈开大步走出门外。
此时夜幕低垂,皇宫内的巡夜卫士正在各处严谨巡查。李德贤带着三名护卫快步赶往尚宝监,在途中遇到的宫卫见到太子亲至,皆是面露敬畏,不敢多问,于是他们一行畅通无阻地抵达了尚宝监门前。
甫一踏入殿门,一名机敏的太监即刻上前躬身迎候。然而李德贤并未停留寒暄,只匆匆询问王景文所在何处后,便独自踏上了寻访之路。当他在一处灯火通明的偏殿找到王景文时,只见这位尚宝监掌事正端坐案前,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见太子突然驾临,不由得疑惑发问:“太子殿下深夜至此,不知此刻是何等紧要之事?”话语中透出一丝惊讶与警惕。
李德贤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顾四周,确保无人窃听之后,才压低声音对王景文说:“本宫此次前来,实有大事相商。父皇对本宫所提之事始终不予采纳,而林公离京后,朝堂之上再无能人辅佐,如今粮荒严重,灾民流离失所,吾欲有所作为,却又处处受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迫切和坚定,似乎决心已定,要在这漆黑的夜晚谋划一场颠覆性的行动。
王景文听闻此言,脸色微变,显然对于太子的焦虑深感理解,但他仍保持着镇定,沉吟片刻后回应道:“殿下忧虑国事,老奴自当全力配合。但此事需谨慎行事,毕竟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恐将引发朝廷动荡,甚至祸及自身。请殿下先示下具体计划,老奴或可提供些许建议。”
李德贤听罢,点了点头,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凝重的脸庞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场宫廷风暴。而在殿外守候的三名护卫,则只能通过那微微晃动的光影猜测殿内正在进行的密谈内容,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紧张与不安,静待着未知的命运安排。
李德贤嘴角一撇,脸上闪过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低语道:“有要事相商,且速速清除此室之人,不得留一人1王景文闻听此言,面色微变,显得犹豫不决,低声回应:“殿下,此事在此处述说并无大碍,仅你我二人在场,旁人断无机会偷听。”
然而,李德贤双目圆睁,厉声质问:“岂有此理!本宫所言,汝竟敢质疑?此事关乎重大,必须将余人尽数遣离1王景文面露难色,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终还是拗不过太子的坚持。
“不必多言,即刻照办!本宫还需回宫安歇1李德贤急切催促。王景文无奈之下,只好咬牙答应:“是,殿下稍候片刻,老奴这就去处理。”
不多时,王景文气喘吁吁地返回,满脸堆笑:“殿下,现在室内已无他人,您可否告知详情?”李德贤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压低声音,语气愈发神秘:“其实并不复杂,近来本宫参与报纸事务,发现有一则传闻甚为蹊跷。据报馆探得消息,父皇如今所使用的印玺似乎被调换,并非当年原物!真品印玺龙尾之处有细微痕迹,故特来向你求证此事。” “若传言属实,父皇以假印发布命令,后果不堪设想!快带本宫查看印玺1王景文一听,脸色骤变,惊愕万分:“怎会有如此说法!靖江立国之初,印玺从未更替,老奴每日必亲自查验,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