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38章
就在讨论声渐弱之际,林小风适时燃起了璀璨的烟火,刹那间,夜空之上,“江山永固”四字如银河落九天,虽工艺朴实无华,却足以点燃人们胸中的豪情壮志。烟火升腾之时,乐曲旋律愈显激越,群臣均被这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盛宴所震撼,更有甚者视其为祥瑞之象。靖江帝沉浸在这片光影乐章之中,心潮起伏,感慨万分。
烟火表演终了,林小风把握时机,大声提议全体朝臣一同向靖江帝祝贺得到三大神器,祈愿江山永恒稳固。群臣齐声响应,共同赞颂,场面热烈至极。靖江帝深受感动,用力击掌,赞扬林小风今日的表现,并嘱咐他在日后更要审时度势,行事务求稳剑随着烟火最后的光芒消逝,音乐篇章完美落幕,靖江帝在回味无穷中宣布今日盛典至此圆满结束,决定暂作歇息。林小风井然有序地安排了众臣的住宿,并承诺亲自护送靖江帝安寝,整个夜晚在热烈庄重的气氛中慢慢回归宁静。
次日,阳光普照,正值烈日当空的午时,靖江帝銮驾浩浩荡荡抵达阳曲县城门口,满朝官员个个心头揣着各自的想法,手中都恭敬地捧着自家田地中精心挑选的土豆作为进献之礼。林小风立于人群中,面容温润如玉,笑容亲切,逐一道别众人。因他已提前告假一日,好让朝中同僚有充裕的时间咀嚼昨晚那场盛典留下的深刻印象与诸多启示。林小风精心设计的这一连串行动,已然显现成效,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流传朝廷有意重振海航事业的消息,此举无疑预示着靖江将有效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靖江帝站立在城门基石上,转过身躯,四下环顾,由衷感叹:“阳曲县果然是块风水宝地,屡屡带给朕意外的喜悦。”他回忆起昨夜那绚丽的烟火晚会,问及是否可在皇宫中仿效此景,林小风欣然应允,承诺次日便会呈上更为精彩的烟花,并开放朝野上下购买欣赏,尤其强调烟花的燃烧不仅能够驱散阴霾,还能带来吉祥如意。待靖江帝队伍渐行渐远,林小风步履闲适地回到县衙,内心深处却一直挂念着那片亟待开发的荒地,谋划着尽早找到王颖超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甫一踏入县衙门槛,便见前堂熙熙攘攘,嘈杂非凡,仿佛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庭审。林小风拨开围观的民众,步入大堂之内,只见一名男儿与一名女子分别跪在左右两侧,王颖超正全神贯注地聆听那女子的泣诉。周围的窃窃私语中,林小风得知这唐姓女子指控李姓男子公然在大街上调戏她,索要五十两白银作为赔偿。林小风嘴角微扬,闪过一抹惊异之色,淡然发问:“原来咱们阳曲县竟也有这般不堪之事出现?”
人群中传出几声讥笑,有人透露这对男女均为初来阳曲的外地人,尚未完全融入本地的风俗与规矩。王颖超不受周遭影响,迅速组织证人,不久就有几个现场目击者挺身而出,证实李四清白无辜,反指唐氏觊觎李四赢来的赌资,故而编造谎言诬陷于他。听到这些证词,唐氏面色苍白,眼中尽是震惊与难以接受的神情。
王颖超执法如山,对案件进行严谨梳理和公正裁断,依法将唐氏收监,安排对其进行教化改过,并判令她赔偿十两银子给李四作为名誉损失费。然而,李四展现出宽厚胸怀,表示不愿追究唐氏责任,这番举动引起围观群众的不满。王颖超坚持法治原则,认为李四的过分宽容是对法律尊严的挑战,遂判决李四入狱三日,以示自省,至于唐氏所罚的银两,则予以没收用于公共用途,继续对她施以劳动教育。
林小风对王颖超公正且合乎情理的判决深表赞赏,心中更加坚信阳曲县朴素善良的民风仍在延续。王颖超借机告知靖江帝已离阳曲县而去的消息,林小风随即追问荒地承包者的确切地点,决心亲自前往监督工程进度。王颖超答道,大力和刘哥这两位承包者已在城外荒地上挥锹破土,举行了一场规模颇为可观的开工典礼,甚至还特地从京都请来了两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叶道长和悟无法师莅临现场,为工程洒净祈福。
城郊的荒芜之地此刻焕然一新,施工区域灯火辉煌,红绸招展,吸引了不少乡亲邻里的驻足围观。大力与刘哥二人身披锦绣华裳,刘哥满眼憧憬,而大力却显得心事压肩,对于耗费巨资邀约高僧大德之举颇有顾虑。刘哥信心十足地解释,凭借大师的声望,不但能够提升新建房产的市场吸引力,他还规划在事后于风华楼设下一场盛大而不失清雅的素食宴席,诚挚款待两位大师,以显示他们的敬意与诚意。尽管大力担忧出家人不应过多涉足尘世纷扰,但刘哥则主张在风华楼营造一场既精致又能保持修行本色的素食晚宴,巧妙地在世俗礼仪与修道生活间找到了平衡点。
此刻,叶道长正站在台上挥剑吟唱,舞姿灵动,却不慎坐到一根尖锐的钉子上,身子痉挛般颤抖,好似遭受电击,这一幕惹来观众们的一片哄笑。林小风看向刘舜中和周大力,询问他们筹集资金的方式以及荒地开发的具体计划。刘舜中坦诚地表示,他们收购荒地是为了建房出售给周边外县的富裕人家,毕竟这些人无法直接迁居阳曲县。林小风听后虽感意外,却没有责难,反而鼓励他们进一步详细解说。
林小风目光如炬,直视着满堂关注的目光,他掷地有声地陈述:“那五百余万两白银,确实可作为砥砺剑锋的第一笔熔铸,它不仅足以撬动海军的基石,更能为日后的大航海时代预筑城墙。借用古训中‘百年海军’的精神寓意,须知海军建设非一日之功,其初期的投入虽似巨浪拍岸,然而正是这股澎湃之力,将为我们开辟前所未有的战略边界,这笔投资无疑是明智且势在必行的抉择。”
当靖江帝对“空军”这一崭新概念流露出迷茫之时,林小风如同拨云见日般巧妙地以渔夫驾驭船只如飞鸟翔空的形象比拟,详尽解读了培养一支强大海军所需要的岁月磨砺与文化底蕴。此刻,李秋炎站出来表达异议,他认为虽然开放民间出海贸易值得尝试,但朝廷一蹴而就地倾注五百万两白银实在过于冒险,特别是在海外的利益格局尚不明朗之际,宜采取步步为营的稳健策略。林小风毫不退缩,他坚毅地肯定了海外世界的宝藏犹如星辰大海般无穷无尽,并首次提出了一项石破天惊的计划——将最新式的火器神炮装配于舰船上,一旦实现,靖江海军将如龙腾四海,无人能敌,凭借此种威力,足以威慑各方势力,换得国库充盈的回报。
王颖超双眉紧锁,宛如一幅纠结的水墨画,沉思良久,终究再次抛出了内心的顾虑:“这样做的话,百姓收入一旦削减,岂不是会引起民愤沸腾?”林小风面上挂着温润如玉的笑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不迫,他娓娓道来:“此乃惠及民生之策,焉能招致怨言?历史长河中,类似的制度曾历经时日考验,终被各地效仿采纳,纵使起初或许会有一段适应期的艰难,但阳曲县虽地域不大,却因其百姓富饶、户籍管理秩序井然,推行此政策自然相对顺畅。倘若试行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必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甚至退还相应款项。着眼于未来,一旦县内的科研成果得以市场化,财源自然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现。”
朝堂之上,氛围热烈如熊熊烈焰,靖江帝稳坐九五之尊,那一袭龙袍熠熠生辉,他那棱角分明的眉宇间蓄满了深沉的思考,面部表情既有对林小风提议的认可,又不失帝王应有的审慎与威严。他握紧御笔,慎重其事地挥洒朱墨,正式颁下谕旨,指定歌峰湾为海船建造的核心基地,并决意在京城心脏地带兴办一座精密严谨的火器营,这项关乎国家海防与军事实力的重大任务,尽数委派给了曲地杰,要求他用心擘划,严密监督执行的每一步骤。林小风在听闻皇上这一决策尘埃落定后,紧绷的心绪如同琴弦略微放松,面上闪过一抹释然的微笑,而后他谨慎地引入另一个重要话题——青霉素。他直言不讳,道出青霉素制作工艺繁复精细,存储条件极为苛刻,暂时难以成为军队日常供给的一部分,但他已秘密在京都开设了一家医馆,倾尽全力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期盼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神秘的救命仙丹能逐步普及到军队的每个角落。靖江帝对此见解表现出豁达的理解与支持,承诺只要是青霉素的研发所需资金,林小风可随时上报户部,朝廷定会全力支持。
刘舜中在林小风的教诲下,脸上浮现出惭愧之色,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构想——在荒地周边建立一座锦衣卫训练基地。林小风听罢,眼眸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力支持这一规划。
在触及到医疗问题时,林小风的态度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古代医术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公平合理,往往滋生诸多弊端。对于可能出现的县民抵触情绪,林小风主张应以极大的耐心去阐明利弊,激发他们的全局观。面对王颖超对于实施难度的担忧,林小风援引“朝三暮四”的典故,警醒世人万事开端之艰难,务必具备战胜困难的决心。他列举了早前公摊面积改革遇到的空前阻力,但最终仍成功落地的例子,以证明只要方向正确,一切难关都将被逐一攻克。
当林小风得知有人借公摊名义欺骗百姓,脸色顷刻间阴云密布,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果断下令城外新建房屋将彻底取消公摊面积,并指令王颖超携手算学院的学者以及林桃花等人,共同拟定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确保真正让利于民,甚至期盼此举能够在整个国家乃至天下树立起标杆。尽管王颖超深知任务艰巨,肩上的担子犹如泰山压顶,但他依旧将其谨记在心,发誓将以无比的决心与毅力勇往直前。
高潮迭起之际,林小风又带来一个震撼朝野的重大消息,他在遥远的歌峰湾发掘出一群曾经为汉江王打造战舰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手中的技艺炉火纯青,若加以运用,必将大大缩短海船建造的时间周期。当靖江帝得知此等佳音,喜悦如春潮涌动,映照在他的脸上,而群臣同样难掩兴奋之情,原本预计耗时悠长的海军建设工程,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指日可待。于是,靖江帝果断下令启用这批隐世工匠,全速推进海军建设的步伐,志在短时间内打造一艘艘乘风破浪、威震八方的艨艟巨舰,让靖江的旗帜在辽阔无垠的四海之上猎猎飘扬。
刘舜中进一步阐述,他们计划依托阳曲县的知名度进行宣传推广,诱导外地人购买荒地作为投资抵押,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林小风听罢,感觉这一思路隐约具有现代商业模式的雏形,虽然未经实际检验,但或许有望实现成功。鉴于荒地已经归属刘舜中和周大力所有,林小风基于契约精神,决定同意他们的开发计划,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房屋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县里最新的建筑规范,舍弃木材改用混凝土材质,确保各类配套设施完备,以免阳曲县的声誉受损。林小风此举意在防止不必要的纷争,更是出于对阳曲县民生福祉的保护,只要有利于阳曲县的发展,不论是由谁来操办这项工程,都不成问题。他深信,只要能够让阳曲县更加繁华昌盛,任何合理可行的尝试都值得支持和鼓励。在林小风看来,每一位致力于阳曲县发展的人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片土地未来的面貌,而他愿意以包容和智慧,引导阳曲县踏上一条既保留传统又拥抱变革的发展之路。
靖江帝的面容犹如一块承载着帝国重负的青铜铸像,其上镌刻着庄重与肃穆的光影,他慎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沉如洪钟却又不失哲理的回响:“林小风所论之中,确有千秋大业的深远谋略。然而,欲构筑一支足以傲视四海的海军,其所需的财力犹如深渊,昨夜星辰未落之际,兵部急奏送达案头,其上罗列的数字揭示,维系一支海上劲旅的耗费远胜过内陆兵马数十倍。汝言初建海军需五百万余两白银为根基,并以此为始,依托未来海上商贸的滚滚红利不断注入,这般构思是否真能立于不败之地?”此言甫出,不仅靖江帝那威严的眼眸中闪烁着审慎的光芒,殿内众臣亦随之陷入一片惊讶的静默,仿佛听闻了惊雷裂帛,震颤心灵。
王颖超脸上的疑云仍未彻底消散,林小风进一步深入剖析:“确实,任何革新举措在起步之初都会面临各种挑战,然而随着时间流转,百姓会逐步意识到,他们缴纳的这笔款项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晚年安逸和购置房产提供保障,商户也不会因此增添额外的成本负担,反倒是百姓将真切享受到实惠。这将形成政府、商家与百姓相互促进、共享繁荣的良好局面。即便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我们也可将这笔款项视为百姓预先履行的一种‘社会福利责任税’,并公开、透明地公布费用的使用情况,将其比作对新建住宅的提前投资,我相信,经过这样的解释和引导,百姓终会理解并欣然接受。”
林小风见状,适时地给予劝导:“做事不可急功近利,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经营,而非短暂的一时暴利。须牢记,金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带给民众福祉,而非单纯的积累。”
王颖超首次接触到这一政策,顿时陷入迷茫之中,林小风耐心详释:“我提出的这个方案,并非意图加重商户的负担,而是旨在对现有的财政预算进行重新梳理与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规划,既能够有效应对短期的财政困局,又能满足民生需求和社会安定,一举两得。”王颖超听完这番解读,尽管内心仍有丝丝疑云未散,但他对林小风的深思熟虑以及他那以人为本、着眼长远的政策理念,不禁在心底油然生出敬佩之意。
台上的两位大师正全力以赴地进行一场庄重而奇异的法事表演,他们手持法器,口中低吟经文,形态举止奇特,恍如隔世。台下的阳曲县百姓大多抱持着哂笑的态度,对鬼神之事持有深深的怀疑,但对于林小风,他们却是既敬畏又信任。阳曲县地处偏远,古老的习俗在这里根深蒂固,各种离奇荒诞的事情层出不穷。林小风曾以火药的威力打破迷信的枷锁,又时常讲述一些神奇玄妙的故事,因此,这里的百姓对本土的鬼神传说更是嗤之以鼻。然而,来自于京都的信徒们看到两位大师的法事表演,却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站在一旁的王颖超,心中充满了疑惑与疑虑,对于林小风的决策持有几分保留态度。然而,林小风坚信刘舜中蕴藏着无限潜能,他严厉告诫刘舜中务必要恪守法规,严谨执行每一道程序。王颖超忧心忡忡的是,当前研究所的开销庞大,再加上城郊新建住宅所需的巨额资金,财政状况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紧绷状态。对此,林小风坚决主张保障研究所的科研投入,并预见到火器与青霉素的研究成果终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面对短期内可能面临的资金短缺,林小风果断拒绝了王颖超提出加重商户罚款以缓解压力的建议,转而倡导征收助老金和宅金两种新型税收。这两种税收不仅能辅助百姓养老安居,还能确保商户不会因此承受额外的压力,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兵部尚书曲地杰闻此慷慨陈词,不禁为之动容,他力主朝廷应当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铸造一支足以横扫千军的无敌海军。而白永元亦适时发声附议,他深刻指出,主动拥抱西方文明,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乃是当前靖江江山社稷走向鼎盛的关键一步。诸位臣僚纷纷响应,一致强调发展海军与探寻西方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关乎国运的地步。靖江帝在倾听诸位大臣的肺腑之言后,最终做出了睿智的决策,接纳了林小风的策略蓝图,并钦定曲地杰亲自督导海船建造的全程工作,同时指示户部先行垫支二百万元宝作为启动资金,后续所需全由户部按需供应。
·································
次日的朝会之上,靖江帝提及郑师傅递呈的《开海十疏》以及兵部提交的《海外三谏》,话题自然而然延展至林小风描绘的海外世界。靖江帝向林小风征询对于这些议题的观点。林小风建议朝廷应组建规模宏大的船队,加强对外界的探测力度,适度放宽民间船只出海的限制,推动民间海商的发展,以满足未来预期飙升的海外贸易需求。与此同时,他还提倡强化海军实力,以确保商船在广阔海域的安全航行。林小风直言,现今靖江的海洋贸易仅局限在南洋区域,亟需积极扩展至遥远的西方海域,为可能到来的巨额收益提前布局,精心筹备。
刘舜中一听见林小风提起阳曲县新近制定的严苛建筑标准,脸色骤然泛起一层淡淡的惶恐,仿佛乌云笼罩在明朗的脸庞上,他不由得坦率直言:“林大人,按这般高标准来筹建工程,怕是我们囊中羞涩,力有未逮埃”林小风闻言,嘴角轻轻扬起一抹恬淡的笑意,那笑纹宛如溪水在石间潺潺流过,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他用平稳而温煦的嗓音回复刘舜中:“刘兄弟,你不必过分忧虑,此事尚有解决方案。我可以替你联络银行,争取贷款援助。你的执行力和成绩将成为衡量这一切的关键。倘若伱能让项目运营得卓尔不凡,我必会优先考虑赋予你更多荒地的开发权限;反之,若成效平平,亦会有能力出众之人接手。至于利润分配,我只取半数,另一半全归你所有。”刘舜中闻此宽厚之言,感动之情如波涛翻涌,他深深地垂下头颅,重重地磕头致谢,泪水与感激交织在一起。
法事正进行到高潮阶段,林小风悄然步入现场,只见悟无法师庄重肃穆,犹如一座矗立的古塔,而叶道长的动作则狂放不羁,手中的法铃摇曳生风,引得围观者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刘舜中与周大力见林小风亲临现场,立刻神色恭敬地走上前去行礼,王颖超则在一旁简洁扼要地介绍了两位大师的背景。林小风忆起刘舜中曾经力挫骆华俊的壮举,对于他大胆收购荒地的行为颇感惊异。
思绪如狂澜翻涌,林小风又挺拔腰身,提出了另一项雄心壮志的宏大计划,倡议朝廷创建一所皇家研究院及其分支学府,广泛收纳全国各地的奇才异士,专注于药物器械的研发创新,期待在危急关头能为朝廷打开新局面,更长远地造福亿万黎民百姓。靖江帝聆听着这番论述,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显然对这一提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好感。然而,这份雄心壮志并非得到了全体朝臣的一致认可,工部侍郎汪一松对此议案表示了疑虑,二人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辩论。林小风立场坚定不移,深入剖析科学精神的本质,强调研究院的目标在于培养兼具深厚学术底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与工部固有的工匠培养体系迥然不同。
靖江帝静观其变,不动声色地权衡双方的立场,最后毅然决然地降下圣旨,批准筹办皇家研究院。然而,新晋户部尚书书文旭对新政仍心存顾忌,他担忧工匠阶层的文化素养不足,无法达到“格物致知”的哲学境界。对此,林小风犀利反驳,他指出,尽管工匠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教育,但他们通过实践经验摸索出的“格物”之道,在诸如青霉素提炼与火器制造等革新领域取得的突破,其价值和贡献,即便是博学鸿儒也不一定能及。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林小风的声音却犹如洪钟,在殿堂中掷地有声,他以振聋发聩的言辞,直指当今社会对工匠智慧的普遍低估,深刻阐明了青霉素此类重大发明对于国家实力升级的关键作用。
靖江帝静听着林小风慷慨激昂的演说,内心波澜起伏,尽管面临着诸多分歧与疑虑,但他依然对创立皇家研究院的决心坚定不移。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昌盛、文明进步的长远布局,是一个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君主所必须做出的前瞻性选择。他坚信,只有尊重并利用好工匠的智慧,将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开创一个繁荣强盛的时代新篇章。
群臣屏息倾听,林小风的每一字一句都似铁凿击石,铿锵有力,穿透每个人的心扉。他的语气中流淌着刚毅与沉稳,继续陈词:“陛下,科学这片浩瀚疆域,远非工部掌舵的技艺所能全揽。如今的工部匠人,虽个个怀揣一手绝活,然受制于传统的口耳相传之法,面对时代巨浪的洗礼,怕是有心无力。那亲传亲授的手艺,如同封印在岩洞深处的古老符咒,固然宝贵且神秘,却也因此束缚住了眼界,隔阂了知识的系统化和创新发展之路。故臣恳请陛下开恩,批准设立皇家研究院,开启一条前所未有的革新途径,从根基做起,荡涤陈规陋习,唯有如此,靖江工匠的技术方能在历史的拐点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跃升。看看现在,多少饱经沧桑的老匠人,面对新事物时往往抱残守缺,甚至如臣这等青年才俊,只因在某个领域稍有建树,便遭同僚冷漠排斥,这正是因循守旧、拒绝变革所带来的现实桎梏。”
林小风的尖锐分析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切割开庙堂之中弥漫的陈腐气息,众臣的脸庞瞬间映射出内心的波澜与悸动。靖江帝虽然心中存疑,但也明白林小风所举阳曲县实例绝非空穴来风。工部内部的质疑之声,实质上隐藏的是维护现有利益格局的潜意识。他目光流转,落在工部尚书姜子文身上,询问他对皇家研究院设置的看法。姜子文面色沉重,思忖一会儿后回应,工部现行体制业已成熟周全,无需另起炉灶,师徒相承的传统沿袭千年,不可轻率颠覆。针对林小风对师徒制缺陷的批评,姜子文泰然一笑,认为那是对古老传承方式的误解,师徒情深如父子,技艺的私密传授是人格品质的试金石,正符合人间伦理的坚守。
在姜子文表述完自己的立场后,众多官员随声附和,这让户部尚书书文旭心中的忧虑稍微减轻。然而,出乎众人预料,姜子文话锋突转,竟然部分肯定了林小风理论的合理性,建议工部适当放宽匠人的选拔门槛,并设立专司火器制造的分署,试图在最小程度撼动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折中方案。书文旭听到这个建议,脸色忽明忽暗,毕竟相比林小风提出的全面改革蓝图,这样的提案在财政开支上显然更为稳健保守。
就在这微妙时刻,林小风毫不犹豫地揭露了书文旭受贿的事实,使整个殿堂陷入一阵骚动。靖江帝立刻掌控场面,要求众人恢复庄重,集中精力讨论国策要务。林小风再次挺胸而出,坚定地指出姜子文所忧虑的问题,在阳曲县的实践中其实已经找寻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关键是要冲破匠人们心理上的桎梏,点燃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反复强调,绵延千年的单一师徒传承制度,已经成为技术革新的无形障碍,这时,一个反对的声音从偏僻角落传出,试图打断林小风的论述,却被林小风以“切莫轻视前人智慧,更要勇于开拓未来”的严厉驳斥压回。
姜子文并未勃然大怒,反而面带从容笑容,提议双方无需无休止争论,可以依靠实践证明各自理念的价值。他始终主张工部在此次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此靖江帝亦表赞同,提出以实际成果衡量两种思路的优劣。林小风则胸怀雄心壮志,欣然迎接这场对决,立誓要在技艺传承与科技进步的交融中,与工部展开一场关乎国家技艺更新迭代与科技强国战略的竞赛。靖江帝饶有兴致,静候这场关乎技艺流传模式与科技兴国大计的剧目徐徐展开,他深知,这场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朝会散去,林小风的胸腔中翻涌起阵阵波澜,内心里的洪流冲刷着他坚定的决心,犹如石头砸入湖水,激起一圈圈决心的涟漪。他与工部定下了一个月后的技艺对决,那时,他们将各自拿出巅峰之作,一比高下,以最纯粹的实力较量昭示时代的变革。夜色渐浓,林小风独自坐在书房中,灯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墙上,拉成一道长长的剪影。在微弱而温暖的烛光中,他陷入深深的思索,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阳曲县研究所那些日日夜夜的创新实验中,一项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在他脑海中一一闪现,他细心甄选,试图找出那足以与底蕴深厚的工部技艺抗衡的惊世之作。他深刻意识到,要在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超越工部匠人世代相传的精湛手艺,更要具备破除陈规、锐意求新的勇气和他人难以企及的创新力量。
然而,林小风的目光在那些曾经带给靖江朝廷赫赫功绩的项目间游走——从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的土豆改良种植技术,再到精密复杂的火药火器制作工艺,再到能让船只跨越万里海域仍能稳如磐石的新式造船技法——这些足以震撼人心的成就,在今天的朝会上却未曾得到应有的赞誉与表彰,不禁让他心头升起一丝丝困惑。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理应主持朝政的太子李德贤,今日竟未能出席这场盛典,更添了几分悬念。
怀抱疑问,林小风果断决定直奔东宫探寻真相。东宫戒备森严,他穿行于重重叠叠的庭院,最终在一处遇到了东宫侍卫首领欧智勇,这才了解到太子因近日连续劳累过度,已请假休养。面对这样的答复,林小风并未草草离去,而是选择在东宫等待,并特意吩咐欧智勇端来几碟精致的糕点,二人在品尝之余漫谈开来。林小风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太子每日深夜都在忙些什么,欧智勇支支吾吾间,还是透露出太子最近醉心于研究火器技艺。
接下来,林小风步步紧逼,话题进一步转向太子的婚姻状况以及为何至今尚无子嗣的问题。欧智勇闻言,脸上现出尴尬之色,显然不愿多说。然而,林小风凭借对太子个人命运乃至朝廷大局的深深关切,坚持追问太子膝下空虚的原因。在林小风的坚持下,欧智勇终于无奈地道出太子经常私自离宫,频频造访阳曲县的一座名为雪风华楼的场所。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动林小风的内心,他知道,一旦此事公之于众,可能会引发足以撼动皇室基石的轩然大波。他紧迫地追问下去,到底太子在雪风华楼做了什么?欧智勇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了真相,原来太子对宫廷女子的拘束与单调生活感到厌倦,对雪风华楼独特而迷人的风情深深着迷。林小风听罢,惊讶之余又感羞愧,因为那个雪风华楼正是自己名下的产业。为了换取欧智勇的沉默,林小风大方地赠送给他一只价值连城的怀表,两人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
就在此刻,王景文突然现身,厉声训斥欧智勇失职,林小风立刻挺身而出,替欧智勇辩护。欧智勇受到惊吓,赶忙跪地请罪。林小风的赠表之举,无形中将他与欧智勇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王景文的介入,更是让欧智勇惶恐不安。林小风施展手段,通过赠表事件暂时化解了这场风波。此刻,东宫之内,三人各自心藏乾坤,压抑的情绪如同一层薄雾笼罩其间,直到王景文带来了新的变故,打破了先前那种微妙的平衡。在这座巍峨宫殿的幽深腹地,一场没有硝烟的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每个人的心底,情感与思虑如暗流涌动,静静地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巨大变革。
林小风临机应变,迅速调整气氛,话语柔和如春风掠过新绿的柳枝:“王兄有所误解了,我与欧兄弟不过是在此闲聊,不知何事让王兄屈尊至此?”王景文闻此,冷冷一笑,挥手示意欧智勇退下,接着转换成一副亲切的笑容,对林小风道:“林大人,我在宫中四处寻你不着,不想你竟在此处避世,是否有紧要大事需要商讨?”林小风心中忐忑,试探性地问有何要事。王景文脸色陡然严肃起来,郑重其辞:“圣上有旨,你林小风需即刻接旨。”林小风听闻,脸色瞬息变化,连忙整理衣衫,正襟危坐,屏息静待王景... -->>
第138章
就在讨论声渐弱之际,林小风适时燃起了璀璨的烟火,刹那间,夜空之上,“江山永固”四字如银河落九天,虽工艺朴实无华,却足以点燃人们胸中的豪情壮志。烟火升腾之时,乐曲旋律愈显激越,群臣均被这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盛宴所震撼,更有甚者视其为祥瑞之象。靖江帝沉浸在这片光影乐章之中,心潮起伏,感慨万分。
烟火表演终了,林小风把握时机,大声提议全体朝臣一同向靖江帝祝贺得到三大神器,祈愿江山永恒稳固。群臣齐声响应,共同赞颂,场面热烈至极。靖江帝深受感动,用力击掌,赞扬林小风今日的表现,并嘱咐他在日后更要审时度势,行事务求稳剑随着烟火最后的光芒消逝,音乐篇章完美落幕,靖江帝在回味无穷中宣布今日盛典至此圆满结束,决定暂作歇息。林小风井然有序地安排了众臣的住宿,并承诺亲自护送靖江帝安寝,整个夜晚在热烈庄重的气氛中慢慢回归宁静。
次日,阳光普照,正值烈日当空的午时,靖江帝銮驾浩浩荡荡抵达阳曲县城门口,满朝官员个个心头揣着各自的想法,手中都恭敬地捧着自家田地中精心挑选的土豆作为进献之礼。林小风立于人群中,面容温润如玉,笑容亲切,逐一道别众人。因他已提前告假一日,好让朝中同僚有充裕的时间咀嚼昨晚那场盛典留下的深刻印象与诸多启示。林小风精心设计的这一连串行动,已然显现成效,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流传朝廷有意重振海航事业的消息,此举无疑预示着靖江将有效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靖江帝站立在城门基石上,转过身躯,四下环顾,由衷感叹:“阳曲县果然是块风水宝地,屡屡带给朕意外的喜悦。”他回忆起昨夜那绚丽的烟火晚会,问及是否可在皇宫中仿效此景,林小风欣然应允,承诺次日便会呈上更为精彩的烟花,并开放朝野上下购买欣赏,尤其强调烟花的燃烧不仅能够驱散阴霾,还能带来吉祥如意。待靖江帝队伍渐行渐远,林小风步履闲适地回到县衙,内心深处却一直挂念着那片亟待开发的荒地,谋划着尽早找到王颖超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甫一踏入县衙门槛,便见前堂熙熙攘攘,嘈杂非凡,仿佛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庭审。林小风拨开围观的民众,步入大堂之内,只见一名男儿与一名女子分别跪在左右两侧,王颖超正全神贯注地聆听那女子的泣诉。周围的窃窃私语中,林小风得知这唐姓女子指控李姓男子公然在大街上调戏她,索要五十两白银作为赔偿。林小风嘴角微扬,闪过一抹惊异之色,淡然发问:“原来咱们阳曲县竟也有这般不堪之事出现?”
人群中传出几声讥笑,有人透露这对男女均为初来阳曲的外地人,尚未完全融入本地的风俗与规矩。王颖超不受周遭影响,迅速组织证人,不久就有几个现场目击者挺身而出,证实李四清白无辜,反指唐氏觊觎李四赢来的赌资,故而编造谎言诬陷于他。听到这些证词,唐氏面色苍白,眼中尽是震惊与难以接受的神情。
王颖超执法如山,对案件进行严谨梳理和公正裁断,依法将唐氏收监,安排对其进行教化改过,并判令她赔偿十两银子给李四作为名誉损失费。然而,李四展现出宽厚胸怀,表示不愿追究唐氏责任,这番举动引起围观群众的不满。王颖超坚持法治原则,认为李四的过分宽容是对法律尊严的挑战,遂判决李四入狱三日,以示自省,至于唐氏所罚的银两,则予以没收用于公共用途,继续对她施以劳动教育。
林小风对王颖超公正且合乎情理的判决深表赞赏,心中更加坚信阳曲县朴素善良的民风仍在延续。王颖超借机告知靖江帝已离阳曲县而去的消息,林小风随即追问荒地承包者的确切地点,决心亲自前往监督工程进度。王颖超答道,大力和刘哥这两位承包者已在城外荒地上挥锹破土,举行了一场规模颇为可观的开工典礼,甚至还特地从京都请来了两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叶道长和悟无法师莅临现场,为工程洒净祈福。
城郊的荒芜之地此刻焕然一新,施工区域灯火辉煌,红绸招展,吸引了不少乡亲邻里的驻足围观。大力与刘哥二人身披锦绣华裳,刘哥满眼憧憬,而大力却显得心事压肩,对于耗费巨资邀约高僧大德之举颇有顾虑。刘哥信心十足地解释,凭借大师的声望,不但能够提升新建房产的市场吸引力,他还规划在事后于风华楼设下一场盛大而不失清雅的素食宴席,诚挚款待两位大师,以显示他们的敬意与诚意。尽管大力担忧出家人不应过多涉足尘世纷扰,但刘哥则主张在风华楼营造一场既精致又能保持修行本色的素食晚宴,巧妙地在世俗礼仪与修道生活间找到了平衡点。
此刻,叶道长正站在台上挥剑吟唱,舞姿灵动,却不慎坐到一根尖锐的钉子上,身子痉挛般颤抖,好似遭受电击,这一幕惹来观众们的一片哄笑。林小风看向刘舜中和周大力,询问他们筹集资金的方式以及荒地开发的具体计划。刘舜中坦诚地表示,他们收购荒地是为了建房出售给周边外县的富裕人家,毕竟这些人无法直接迁居阳曲县。林小风听后虽感意外,却没有责难,反而鼓励他们进一步详细解说。
林小风目光如炬,直视着满堂关注的目光,他掷地有声地陈述:“那五百余万两白银,确实可作为砥砺剑锋的第一笔熔铸,它不仅足以撬动海军的基石,更能为日后的大航海时代预筑城墙。借用古训中‘百年海军’的精神寓意,须知海军建设非一日之功,其初期的投入虽似巨浪拍岸,然而正是这股澎湃之力,将为我们开辟前所未有的战略边界,这笔投资无疑是明智且势在必行的抉择。”
当靖江帝对“空军”这一崭新概念流露出迷茫之时,林小风如同拨云见日般巧妙地以渔夫驾驭船只如飞鸟翔空的形象比拟,详尽解读了培养一支强大海军所需要的岁月磨砺与文化底蕴。此刻,李秋炎站出来表达异议,他认为虽然开放民间出海贸易值得尝试,但朝廷一蹴而就地倾注五百万两白银实在过于冒险,特别是在海外的利益格局尚不明朗之际,宜采取步步为营的稳健策略。林小风毫不退缩,他坚毅地肯定了海外世界的宝藏犹如星辰大海般无穷无尽,并首次提出了一项石破天惊的计划——将最新式的火器神炮装配于舰船上,一旦实现,靖江海军将如龙腾四海,无人能敌,凭借此种威力,足以威慑各方势力,换得国库充盈的回报。
王颖超双眉紧锁,宛如一幅纠结的水墨画,沉思良久,终究再次抛出了内心的顾虑:“这样做的话,百姓收入一旦削减,岂不是会引起民愤沸腾?”林小风面上挂着温润如玉的笑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不迫,他娓娓道来:“此乃惠及民生之策,焉能招致怨言?历史长河中,类似的制度曾历经时日考验,终被各地效仿采纳,纵使起初或许会有一段适应期的艰难,但阳曲县虽地域不大,却因其百姓富饶、户籍管理秩序井然,推行此政策自然相对顺畅。倘若试行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必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甚至退还相应款项。着眼于未来,一旦县内的科研成果得以市场化,财源自然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现。”
朝堂之上,氛围热烈如熊熊烈焰,靖江帝稳坐九五之尊,那一袭龙袍熠熠生辉,他那棱角分明的眉宇间蓄满了深沉的思考,面部表情既有对林小风提议的认可,又不失帝王应有的审慎与威严。他握紧御笔,慎重其事地挥洒朱墨,正式颁下谕旨,指定歌峰湾为海船建造的核心基地,并决意在京城心脏地带兴办一座精密严谨的火器营,这项关乎国家海防与军事实力的重大任务,尽数委派给了曲地杰,要求他用心擘划,严密监督执行的每一步骤。林小风在听闻皇上这一决策尘埃落定后,紧绷的心绪如同琴弦略微放松,面上闪过一抹释然的微笑,而后他谨慎地引入另一个重要话题——青霉素。他直言不讳,道出青霉素制作工艺繁复精细,存储条件极为苛刻,暂时难以成为军队日常供给的一部分,但他已秘密在京都开设了一家医馆,倾尽全力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期盼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神秘的救命仙丹能逐步普及到军队的每个角落。靖江帝对此见解表现出豁达的理解与支持,承诺只要是青霉素的研发所需资金,林小风可随时上报户部,朝廷定会全力支持。
刘舜中在林小风的教诲下,脸上浮现出惭愧之色,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构想——在荒地周边建立一座锦衣卫训练基地。林小风听罢,眼眸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力支持这一规划。
在触及到医疗问题时,林小风的态度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古代医术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公平合理,往往滋生诸多弊端。对于可能出现的县民抵触情绪,林小风主张应以极大的耐心去阐明利弊,激发他们的全局观。面对王颖超对于实施难度的担忧,林小风援引“朝三暮四”的典故,警醒世人万事开端之艰难,务必具备战胜困难的决心。他列举了早前公摊面积改革遇到的空前阻力,但最终仍成功落地的例子,以证明只要方向正确,一切难关都将被逐一攻克。
当林小风得知有人借公摊名义欺骗百姓,脸色顷刻间阴云密布,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果断下令城外新建房屋将彻底取消公摊面积,并指令王颖超携手算学院的学者以及林桃花等人,共同拟定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确保真正让利于民,甚至期盼此举能够在整个国家乃至天下树立起标杆。尽管王颖超深知任务艰巨,肩上的担子犹如泰山压顶,但他依旧将其谨记在心,发誓将以无比的决心与毅力勇往直前。
高潮迭起之际,林小风又带来一个震撼朝野的重大消息,他在遥远的歌峰湾发掘出一群曾经为汉江王打造战舰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手中的技艺炉火纯青,若加以运用,必将大大缩短海船建造的时间周期。当靖江帝得知此等佳音,喜悦如春潮涌动,映照在他的脸上,而群臣同样难掩兴奋之情,原本预计耗时悠长的海军建设工程,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指日可待。于是,靖江帝果断下令启用这批隐世工匠,全速推进海军建设的步伐,志在短时间内打造一艘艘乘风破浪、威震八方的艨艟巨舰,让靖江的旗帜在辽阔无垠的四海之上猎猎飘扬。
刘舜中进一步阐述,他们计划依托阳曲县的知名度进行宣传推广,诱导外地人购买荒地作为投资抵押,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林小风听罢,感觉这一思路隐约具有现代商业模式的雏形,虽然未经实际检验,但或许有望实现成功。鉴于荒地已经归属刘舜中和周大力所有,林小风基于契约精神,决定同意他们的开发计划,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房屋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县里最新的建筑规范,舍弃木材改用混凝土材质,确保各类配套设施完备,以免阳曲县的声誉受损。林小风此举意在防止不必要的纷争,更是出于对阳曲县民生福祉的保护,只要有利于阳曲县的发展,不论是由谁来操办这项工程,都不成问题。他深信,只要能够让阳曲县更加繁华昌盛,任何合理可行的尝试都值得支持和鼓励。在林小风看来,每一位致力于阳曲县发展的人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片土地未来的面貌,而他愿意以包容和智慧,引导阳曲县踏上一条既保留传统又拥抱变革的发展之路。
靖江帝的面容犹如一块承载着帝国重负的青铜铸像,其上镌刻着庄重与肃穆的光影,他慎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沉如洪钟却又不失哲理的回响:“林小风所论之中,确有千秋大业的深远谋略。然而,欲构筑一支足以傲视四海的海军,其所需的财力犹如深渊,昨夜星辰未落之际,兵部急奏送达案头,其上罗列的数字揭示,维系一支海上劲旅的耗费远胜过内陆兵马数十倍。汝言初建海军需五百万余两白银为根基,并以此为始,依托未来海上商贸的滚滚红利不断注入,这般构思是否真能立于不败之地?”此言甫出,不仅靖江帝那威严的眼眸中闪烁着审慎的光芒,殿内众臣亦随之陷入一片惊讶的静默,仿佛听闻了惊雷裂帛,震颤心灵。
王颖超脸上的疑云仍未彻底消散,林小风进一步深入剖析:“确实,任何革新举措在起步之初都会面临各种挑战,然而随着时间流转,百姓会逐步意识到,他们缴纳的这笔款项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晚年安逸和购置房产提供保障,商户也不会因此增添额外的成本负担,反倒是百姓将真切享受到实惠。这将形成政府、商家与百姓相互促进、共享繁荣的良好局面。即便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我们也可将这笔款项视为百姓预先履行的一种‘社会福利责任税’,并公开、透明地公布费用的使用情况,将其比作对新建住宅的提前投资,我相信,经过这样的解释和引导,百姓终会理解并欣然接受。”
林小风见状,适时地给予劝导:“做事不可急功近利,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经营,而非短暂的一时暴利。须牢记,金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带给民众福祉,而非单纯的积累。”
王颖超首次接触到这一政策,顿时陷入迷茫之中,林小风耐心详释:“我提出的这个方案,并非意图加重商户的负担,而是旨在对现有的财政预算进行重新梳理与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规划,既能够有效应对短期的财政困局,又能满足民生需求和社会安定,一举两得。”王颖超听完这番解读,尽管内心仍有丝丝疑云未散,但他对林小风的深思熟虑以及他那以人为本、着眼长远的政策理念,不禁在心底油然生出敬佩之意。
台上的两位大师正全力以赴地进行一场庄重而奇异的法事表演,他们手持法器,口中低吟经文,形态举止奇特,恍如隔世。台下的阳曲县百姓大多抱持着哂笑的态度,对鬼神之事持有深深的怀疑,但对于林小风,他们却是既敬畏又信任。阳曲县地处偏远,古老的习俗在这里根深蒂固,各种离奇荒诞的事情层出不穷。林小风曾以火药的威力打破迷信的枷锁,又时常讲述一些神奇玄妙的故事,因此,这里的百姓对本土的鬼神传说更是嗤之以鼻。然而,来自于京都的信徒们看到两位大师的法事表演,却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站在一旁的王颖超,心中充满了疑惑与疑虑,对于林小风的决策持有几分保留态度。然而,林小风坚信刘舜中蕴藏着无限潜能,他严厉告诫刘舜中务必要恪守法规,严谨执行每一道程序。王颖超忧心忡忡的是,当前研究所的开销庞大,再加上城郊新建住宅所需的巨额资金,财政状况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紧绷状态。对此,林小风坚决主张保障研究所的科研投入,并预见到火器与青霉素的研究成果终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面对短期内可能面临的资金短缺,林小风果断拒绝了王颖超提出加重商户罚款以缓解压力的建议,转而倡导征收助老金和宅金两种新型税收。这两种税收不仅能辅助百姓养老安居,还能确保商户不会因此承受额外的压力,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兵部尚书曲地杰闻此慷慨陈词,不禁为之动容,他力主朝廷应当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铸造一支足以横扫千军的无敌海军。而白永元亦适时发声附议,他深刻指出,主动拥抱西方文明,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乃是当前靖江江山社稷走向鼎盛的关键一步。诸位臣僚纷纷响应,一致强调发展海军与探寻西方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关乎国运的地步。靖江帝在倾听诸位大臣的肺腑之言后,最终做出了睿智的决策,接纳了林小风的策略蓝图,并钦定曲地杰亲自督导海船建造的全程工作,同时指示户部先行垫支二百万元宝作为启动资金,后续所需全由户部按需供应。
·································
次日的朝会之上,靖江帝提及郑师傅递呈的《开海十疏》以及兵部提交的《海外三谏》,话题自然而然延展至林小风描绘的海外世界。靖江帝向林小风征询对于这些议题的观点。林小风建议朝廷应组建规模宏大的船队,加强对外界的探测力度,适度放宽民间船只出海的限制,推动民间海商的发展,以满足未来预期飙升的海外贸易需求。与此同时,他还提倡强化海军实力,以确保商船在广阔海域的安全航行。林小风直言,现今靖江的海洋贸易仅局限在南洋区域,亟需积极扩展至遥远的西方海域,为可能到来的巨额收益提前布局,精心筹备。
刘舜中一听见林小风提起阳曲县新近制定的严苛建筑标准,脸色骤然泛起一层淡淡的惶恐,仿佛乌云笼罩在明朗的脸庞上,他不由得坦率直言:“林大人,按这般高标准来筹建工程,怕是我们囊中羞涩,力有未逮埃”林小风闻言,嘴角轻轻扬起一抹恬淡的笑意,那笑纹宛如溪水在石间潺潺流过,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他用平稳而温煦的嗓音回复刘舜中:“刘兄弟,你不必过分忧虑,此事尚有解决方案。我可以替你联络银行,争取贷款援助。你的执行力和成绩将成为衡量这一切的关键。倘若伱能让项目运营得卓尔不凡,我必会优先考虑赋予你更多荒地的开发权限;反之,若成效平平,亦会有能力出众之人接手。至于利润分配,我只取半数,另一半全归你所有。”刘舜中闻此宽厚之言,感动之情如波涛翻涌,他深深地垂下头颅,重重地磕头致谢,泪水与感激交织在一起。
法事正进行到高潮阶段,林小风悄然步入现场,只见悟无法师庄重肃穆,犹如一座矗立的古塔,而叶道长的动作则狂放不羁,手中的法铃摇曳生风,引得围观者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刘舜中与周大力见林小风亲临现场,立刻神色恭敬地走上前去行礼,王颖超则在一旁简洁扼要地介绍了两位大师的背景。林小风忆起刘舜中曾经力挫骆华俊的壮举,对于他大胆收购荒地的行为颇感惊异。
思绪如狂澜翻涌,林小风又挺拔腰身,提出了另一项雄心壮志的宏大计划,倡议朝廷创建一所皇家研究院及其分支学府,广泛收纳全国各地的奇才异士,专注于药物器械的研发创新,期待在危急关头能为朝廷打开新局面,更长远地造福亿万黎民百姓。靖江帝聆听着这番论述,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显然对这一提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好感。然而,这份雄心壮志并非得到了全体朝臣的一致认可,工部侍郎汪一松对此议案表示了疑虑,二人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辩论。林小风立场坚定不移,深入剖析科学精神的本质,强调研究院的目标在于培养兼具深厚学术底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与工部固有的工匠培养体系迥然不同。
靖江帝静观其变,不动声色地权衡双方的立场,最后毅然决然地降下圣旨,批准筹办皇家研究院。然而,新晋户部尚书书文旭对新政仍心存顾忌,他担忧工匠阶层的文化素养不足,无法达到“格物致知”的哲学境界。对此,林小风犀利反驳,他指出,尽管工匠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教育,但他们通过实践经验摸索出的“格物”之道,在诸如青霉素提炼与火器制造等革新领域取得的突破,其价值和贡献,即便是博学鸿儒也不一定能及。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林小风的声音却犹如洪钟,在殿堂中掷地有声,他以振聋发聩的言辞,直指当今社会对工匠智慧的普遍低估,深刻阐明了青霉素此类重大发明对于国家实力升级的关键作用。
靖江帝静听着林小风慷慨激昂的演说,内心波澜起伏,尽管面临着诸多分歧与疑虑,但他依然对创立皇家研究院的决心坚定不移。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昌盛、文明进步的长远布局,是一个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君主所必须做出的前瞻性选择。他坚信,只有尊重并利用好工匠的智慧,将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开创一个繁荣强盛的时代新篇章。
群臣屏息倾听,林小风的每一字一句都似铁凿击石,铿锵有力,穿透每个人的心扉。他的语气中流淌着刚毅与沉稳,继续陈词:“陛下,科学这片浩瀚疆域,远非工部掌舵的技艺所能全揽。如今的工部匠人,虽个个怀揣一手绝活,然受制于传统的口耳相传之法,面对时代巨浪的洗礼,怕是有心无力。那亲传亲授的手艺,如同封印在岩洞深处的古老符咒,固然宝贵且神秘,却也因此束缚住了眼界,隔阂了知识的系统化和创新发展之路。故臣恳请陛下开恩,批准设立皇家研究院,开启一条前所未有的革新途径,从根基做起,荡涤陈规陋习,唯有如此,靖江工匠的技术方能在历史的拐点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跃升。看看现在,多少饱经沧桑的老匠人,面对新事物时往往抱残守缺,甚至如臣这等青年才俊,只因在某个领域稍有建树,便遭同僚冷漠排斥,这正是因循守旧、拒绝变革所带来的现实桎梏。”
林小风的尖锐分析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切割开庙堂之中弥漫的陈腐气息,众臣的脸庞瞬间映射出内心的波澜与悸动。靖江帝虽然心中存疑,但也明白林小风所举阳曲县实例绝非空穴来风。工部内部的质疑之声,实质上隐藏的是维护现有利益格局的潜意识。他目光流转,落在工部尚书姜子文身上,询问他对皇家研究院设置的看法。姜子文面色沉重,思忖一会儿后回应,工部现行体制业已成熟周全,无需另起炉灶,师徒相承的传统沿袭千年,不可轻率颠覆。针对林小风对师徒制缺陷的批评,姜子文泰然一笑,认为那是对古老传承方式的误解,师徒情深如父子,技艺的私密传授是人格品质的试金石,正符合人间伦理的坚守。
在姜子文表述完自己的立场后,众多官员随声附和,这让户部尚书书文旭心中的忧虑稍微减轻。然而,出乎众人预料,姜子文话锋突转,竟然部分肯定了林小风理论的合理性,建议工部适当放宽匠人的选拔门槛,并设立专司火器制造的分署,试图在最小程度撼动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折中方案。书文旭听到这个建议,脸色忽明忽暗,毕竟相比林小风提出的全面改革蓝图,这样的提案在财政开支上显然更为稳健保守。
就在这微妙时刻,林小风毫不犹豫地揭露了书文旭受贿的事实,使整个殿堂陷入一阵骚动。靖江帝立刻掌控场面,要求众人恢复庄重,集中精力讨论国策要务。林小风再次挺胸而出,坚定地指出姜子文所忧虑的问题,在阳曲县的实践中其实已经找寻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关键是要冲破匠人们心理上的桎梏,点燃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反复强调,绵延千年的单一师徒传承制度,已经成为技术革新的无形障碍,这时,一个反对的声音从偏僻角落传出,试图打断林小风的论述,却被林小风以“切莫轻视前人智慧,更要勇于开拓未来”的严厉驳斥压回。
姜子文并未勃然大怒,反而面带从容笑容,提议双方无需无休止争论,可以依靠实践证明各自理念的价值。他始终主张工部在此次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此靖江帝亦表赞同,提出以实际成果衡量两种思路的优劣。林小风则胸怀雄心壮志,欣然迎接这场对决,立誓要在技艺传承与科技进步的交融中,与工部展开一场关乎国家技艺更新迭代与科技强国战略的竞赛。靖江帝饶有兴致,静候这场关乎技艺流传模式与科技兴国大计的剧目徐徐展开,他深知,这场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朝会散去,林小风的胸腔中翻涌起阵阵波澜,内心里的洪流冲刷着他坚定的决心,犹如石头砸入湖水,激起一圈圈决心的涟漪。他与工部定下了一个月后的技艺对决,那时,他们将各自拿出巅峰之作,一比高下,以最纯粹的实力较量昭示时代的变革。夜色渐浓,林小风独自坐在书房中,灯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墙上,拉成一道长长的剪影。在微弱而温暖的烛光中,他陷入深深的思索,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阳曲县研究所那些日日夜夜的创新实验中,一项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在他脑海中一一闪现,他细心甄选,试图找出那足以与底蕴深厚的工部技艺抗衡的惊世之作。他深刻意识到,要在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超越工部匠人世代相传的精湛手艺,更要具备破除陈规、锐意求新的勇气和他人难以企及的创新力量。
然而,林小风的目光在那些曾经带给靖江朝廷赫赫功绩的项目间游走——从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的土豆改良种植技术,再到精密复杂的火药火器制作工艺,再到能让船只跨越万里海域仍能稳如磐石的新式造船技法——这些足以震撼人心的成就,在今天的朝会上却未曾得到应有的赞誉与表彰,不禁让他心头升起一丝丝困惑。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理应主持朝政的太子李德贤,今日竟未能出席这场盛典,更添了几分悬念。
怀抱疑问,林小风果断决定直奔东宫探寻真相。东宫戒备森严,他穿行于重重叠叠的庭院,最终在一处遇到了东宫侍卫首领欧智勇,这才了解到太子因近日连续劳累过度,已请假休养。面对这样的答复,林小风并未草草离去,而是选择在东宫等待,并特意吩咐欧智勇端来几碟精致的糕点,二人在品尝之余漫谈开来。林小风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太子每日深夜都在忙些什么,欧智勇支支吾吾间,还是透露出太子最近醉心于研究火器技艺。
接下来,林小风步步紧逼,话题进一步转向太子的婚姻状况以及为何至今尚无子嗣的问题。欧智勇闻言,脸上现出尴尬之色,显然不愿多说。然而,林小风凭借对太子个人命运乃至朝廷大局的深深关切,坚持追问太子膝下空虚的原因。在林小风的坚持下,欧智勇终于无奈地道出太子经常私自离宫,频频造访阳曲县的一座名为雪风华楼的场所。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动林小风的内心,他知道,一旦此事公之于众,可能会引发足以撼动皇室基石的轩然大波。他紧迫地追问下去,到底太子在雪风华楼做了什么?欧智勇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了真相,原来太子对宫廷女子的拘束与单调生活感到厌倦,对雪风华楼独特而迷人的风情深深着迷。林小风听罢,惊讶之余又感羞愧,因为那个雪风华楼正是自己名下的产业。为了换取欧智勇的沉默,林小风大方地赠送给他一只价值连城的怀表,两人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
就在此刻,王景文突然现身,厉声训斥欧智勇失职,林小风立刻挺身而出,替欧智勇辩护。欧智勇受到惊吓,赶忙跪地请罪。林小风的赠表之举,无形中将他与欧智勇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王景文的介入,更是让欧智勇惶恐不安。林小风施展手段,通过赠表事件暂时化解了这场风波。此刻,东宫之内,三人各自心藏乾坤,压抑的情绪如同一层薄雾笼罩其间,直到王景文带来了新的变故,打破了先前那种微妙的平衡。在这座巍峨宫殿的幽深腹地,一场没有硝烟的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每个人的心底,情感与思虑如暗流涌动,静静地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巨大变革。
林小风临机应变,迅速调整气氛,话语柔和如春风掠过新绿的柳枝:“王兄有所误解了,我与欧兄弟不过是在此闲聊,不知何事让王兄屈尊至此?”王景文闻此,冷冷一笑,挥手示意欧智勇退下,接着转换成一副亲切的笑容,对林小风道:“林大人,我在宫中四处寻你不着,不想你竟在此处避世,是否有紧要大事需要商讨?”林小风心中忐忑,试探性地问有何要事。王景文脸色陡然严肃起来,郑重其辞:“圣上有旨,你林小风需即刻接旨。”林小风听闻,脸色瞬息变化,连忙整理衣衫,正襟危坐,屏息静待王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