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工作,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其间,宣告着阳曲新城崛起的宏伟蓝图,其中包括免费学堂的筹建计划,甚至还透露了锦衣卫训练基地有意在此落地生根的传闻,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画卷正在缓缓舒展。比赛启动当天,城门之外人潮如织,观者摩肩接踵,甚至有医生沿路驻扎,伺机把握商机。林小风体恤参赛者安全,亲自指导大家如何合理调整体力分配,避免急功近利导致的意外伤害。赛事结束后,前三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不幸负伤的参与者。靖江帝闻讯后,在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对林小风予以训诫,然而这一意外事件反而使得自行车的名气更加响亮。
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自行车改装大赛接踵而至,所有提交实用改良方案的参赛者都有机会获得十两纹银的奖励。民间能工巧匠们积极参与,虽然许多作品构思奇特却实用性欠佳,但不乏创新十足的设计横空出世,有人独具匠心,竟然设计出带有后视镜的自行车,让人赞叹不已。林小风借此良机,大量吸纳各类人才,为筹建中的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随后举办的自行车涂装大赛,则采用了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优胜者,这是一场关于审美的盛宴,场面热闹非凡。最终,太子李德贤以其融合皇家象征——蟒袍图案的明黄色涂装设计,荣获桂冠,春风得意地沐浴在赞誉的海洋中。林小风在一旁默默微笑,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之意。经历这连续三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洗礼,自行车已经成为京都的新风尚标志,不仅成为婚礼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更是各家各户争相展示的骄傲,自行车销售量犹如离弦之箭般急速上升,相关话题持续发酵,热度经久不衰。
午门前的广场上,浩浩荡荡的朝臣如同祥云聚汇,晨曦初照,朝会的序幕即将拉开。林小风一改往日迟来的习气,早早便出现在宫门前,他依靠着古老的宫墙,面容略显疲倦,眼睑间尚留有晨昏交织的朦胧。他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那慵懒的姿态仿佛还在对抗昨晚未尽的睡意。倏忽间,他的眼神捕捉到远处姜子文那一抹悠哉游哉的笑容,林小风回报以淡雅一笑,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心中暗流涌动,只是这笑容刚在脸颊上绽放,便迅速敛去痕迹。这时,一阵连绵不断的“叮铃”声自远及近,宛如一首清晨序曲,数道身影伴随着清脆的铃音缓缓靠近,几位老臣熟练地骑着自行车并排行进,他们轻轻按下手中铃铛,减速、停车的动作娴熟自如,仿佛是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他们逐个将自行车有序地停靠在午门城墙之下,与先前停放的一列列车辆相互辉映,形成一道独特而别致的城市景观。
李秋炎大人也在这时稳稳地停好了自己的座驾,踏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林小风,爽朗地问道:“林大人今日怎地如此勤勉,竟比老夫还要早到?”林小风微微一笑,回应道:“世事如棋,布局在前,今日与工部的较量正是检验成效的关键,吾等同仁皆需亲眼见证。”自行车如今已然成为京都的一道新风尚,对此林小风早已司空见惯,只因报馆极力鼓吹骑行运动的好处,众多朝中老臣纷纷购入,他们不仅以此锻炼筋骨,更是沉浸于那疾驰间的乐趣之中。
李秋炎忆起旧事,不禁提到:“我差点忘记,你推出的那些自行车的确做工精细,但对于今天这场赌约,你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抱有多少把握?”林小风摊开双手,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工部那边的实际进展尚不明朗,胜败还未见分晓。”随后他转向李秋炎,探问对方是否也购买了工部的玉光瓷器,李秋炎淡然回答:“老夫历来持中庸之道,既购置了你的自行车,也购入了工部的瓷器,岂敢有所偏颇?”林小风故作调侃:“舅舅您说不偏袒,这不正是一种掩饰吗?”李秋炎听罢脸色稍显愠怒,拂袖而去,留下林小风独自在晨光中回味对话的余韵。 不久,庄重的朝会在靖江帝威严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他端坐龙椅,目光炯炯地投向林小风,这位近两个月来在京都掀起了自行车旋风的人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搅动了整个京都的热潮。就连靖江帝本人也曾在皇宫内亲自体验过骑行,对自行车赞不绝口,相比之下,工部的应对似乎显得平淡无力。此时此刻,靖江帝最关注的就是这场为期两个月的赌赛结果,待冗长的仪式告一段落后,他直言不讳:“今日诸事暂且搁置,朕只想知晓工部与林卿所立的两个月之约,到底鹿死谁手?”满朝文武齐齐望向林小风,姜子文神色微妙地递上统计的奏折,报告称工部的玉光瓷器销售额已达三万六千五百两白银。
靖江帝仔细翻阅奏折,脸上闪过一丝讶异,姜子文自信满满地介绍瓷品制作工艺之精妙,深受权贵阶层喜爱,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超预定目标。群臣对此反应各异,有惊叹、有欣喜、亦有失望。靖江帝随后把目光转回林小风,询问自行车的销售业绩,所有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林小风身上,大家普遍预料自行车的热销必将带来丰厚利润。然而,林小风公布的第一组数据仅仅是七千余两白银,全场一片哗然,靖江帝也明显露出惊讶之色。
然而,林小风并未受此影响,只见他从怀中取出另一封密封函件,语气平稳地禀告:“陛下,这里还有一封信件请您御览。”靖江帝急切地接过来,全体臣子屏息静待谜底揭开。随着函件被打开,靖江帝瞠目结舌,失声道:“竟是十二万八千九百两?”群臣无不为之震惊!
面对四周的疑惑与惊奇,林小风处变不惊地解释:“陛下,之前所说的是实际售出自行车的总额,而这笔数目则是预收的订金总额。实情是我们已收到了十二万余两的款项,但由于生产能力限制,两个月内仅能产出万余辆自行车,以至于市场需求远远超出供给量。京都百姓对自行车趋之若鹜,预订者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即便阳曲县全力以赴投入生产,仍是供不应求。”
这句话犹如雷霆轰鸣,在群臣中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想象一件新品能在短时间内引来二十多万市民的疯抢。靖江帝亦被这个数字深深地震撼,追问林小风究竟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林小风沉稳回应:“陛下所言‘民心所向’四字,便是答案的核心所在。”姜子文仍然难以接受,坚称自行车并非生活必需品,何以能够吸引如此大规模的消费群体。靖江帝反复核查数据,最后满脸钦佩:“果真有二十多万人预约订购了吗?你是如何达成这一壮举的?”林小风平静地回答:“唯以真诚待人,契合民意,万事方有可能成功。”
靖江帝倾听着林小风的话语,身子略微后仰,形成了倾听的架势,眸子里闪烁着深邃的思索之光。林小风则不急不躁,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磅礴的力量:“诸位同僚,试想一下,现今朝廷里的达官显贵、地方上的豪绅巨贾出行之时,尽是车水马龙、仆役成群,而咱们广袤土地上的寻常百姓,却往往要在生活的奔波中辛勤劳碌,步履维艰。京畿内外,工厂密集如林,运河舟楫络绎不绝,商贸活动热火朝天,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谓空前。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遥远乡村的劳工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兼程,这份辛苦,不知诸位可曾细细体味过?”
近年来,太子殿下锐意改革,以北廊坊为中心,改变民间风俗,提升民生质量,有力推动了京都的现代化进程,市井街道焕然一新,而自行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出现恰逢其时。李德贤大人听着林小风的阐述,眼中光芒流转,心中细细揣摩其中深层含义,自知在推动自行车普及的过程中亦有不可忽视的助力。
林小风深入剖析:“诸位饱学之士,深知世事变迁,必悉知我等销售自行车的部分利润正是用于援助边远贫困地区的人们。自行车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究其根源,是因为它象征着靖江百姓间无私的互助精神、淳厚的团结之情,以及面对艰难时世的坚韧态度。百姓们称赞自行车价廉质优,它惠及了千家万户,更被视为皇恩浩荡、朝廷施惠于民的直观表现。明智的君主与贤良的臣子同心协力,天下苍生得以沐浴在和谐盛世之下,无论生死,都满怀感恩,无怨无悔。”
林小风言谈举止间洋溢着自然随和,却又暗藏机锋,心中已然准备好了应对姜子文等人可能提出的反驳意见,他巧妙地占据道德高地,通过言论震慑群臣,将自行车项目的成功归功于朝廷领导层的英明决策。
群臣听了,有人不住地点着头,仿佛春风解冻了冰雪,被林小风那富有感染力的赞美方式所打动,对他那卓越的论辩才华暗自称赏。靖江帝在听闻林小风的论述后,心中的激情犹如炉火越燃越旺,本打算听听具体的经营分析,却不料林小风的观点直击人心,深入人心。王景文安静地站在皇上身边,尽管已被说服,内心依旧波澜起伏,对林小风的见识赞不绝口;而姜子文的脸色却愈发阴郁难看。
林小风进而指出:“更有无数民众亲眼目睹朝中官员舍弃奢华车马,改为骑自行车上朝,此举正彰显我靖江政府风气清新,官员重视道德修养,亲近民间,百姓受此影响,视他们为楷模,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行车的热销。”
林小风言毕,嗓音略显嘶哑,但仍不失谦逊地请教皇上评判。靖江帝被林小风诚挚恳切的言语触动,略做停顿调整气息,然后正色发问:“既然结果业已明晰,诸位爱卿可有不同见解?”
姜子文针锋相对地驳斥:“林大人所言固然有其道理,但其所提及的巨额预售数字并不能等同于即时成交额,恐有夸大之嫌。工部生产的玉光瓷器每出售一件均有详实记录,若我们也采用预售模式,其销售额恐怕不见得会低于自行车。因此,我认为后续的十二万两预售金额不应计入本次比较。”
林小风沉稳回应:“姜大人此言不尽准确。陶瓷制品与自行车在批量生产和市场规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者价格相差悬殊,自行车只需区区五钱,而玉光瓷则高达百余两。倘若均要求现买现卖,显然对自行车不公平。再者,自行车的推广力度与影响力远超玉光瓷,依靠的是广泛的民间口碑与人际关系网络,而非纯粹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如果双方都能在同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决,胜负显而易见。”
姜子文愤愤不平,坚持道:“玉光瓷若加大宣传力度,销量绝对不输给自行车1林小风冷然一笑:“玉光瓷的赞誉或许没有那么深入人心。身为同僚,我不愿挑破事实,以免伤了彼此情面。然而,既然姜大人执意追问,民间确有传闻——百姓常说:‘玉光瓷不过是贪官污吏所喜好的奢侈品罢了/”林小风模拟着市井百姓的口吻,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起波澜,不少官员露出尴尬之色。
靖江帝颇为惊讶地询问:“百姓真的如此评价玉光瓷吗?”林小风坚定地答道:“确实如此,臣曾在市井街巷亲耳听见这样的评论。”姜子文一时语塞,意识到林小风先以赞美铺垫,后揭露弊端,直指问题核心。
靖江帝凝视着姜子文,声音低沉有力:“姜爱卿,赌约既定,愿赌当服输。”于是,遵循赌约,靖江帝下令户部拨款建设皇家研究院,并指定林小风负责主管下属学院的筹备工作,要求林小风制定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待内阁审议批准后再予以公示。尽管林小风对学院冠以皇家之名略有不满,但他深知能顺利创办研究院已是难得机遇,且借此平台能够进一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心中也就释然并感激涕零。
林小风谦逊地向皇上表达谢意:“陛下洞察秋毫,英明决断1靖江帝做出决定后,众人皆不再有异议,皇家研究院的事宜至此尘埃落定。林小风内心深处暗自欢喜,此事终于得到妥善解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朝会散去之后,林小风独自立于巍峨宫殿的大门外,面对初升的朝阳,心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像是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他咀嚼着成功的甘甜,深知那背后是他默默付出的心血与汗滴,此刻稳固的基石预示着未来的扩展之路将更为开阔平坦。林小风决心要在阳曲这片沃土上树立一面旗帜,借助科学的力量举办一场盛大的展示,使朝野上下所有人都无法再轻忽科学的至关重要性。在利益的驱使下,无人能够抗拒科学带来的变革洪流。林小风在心底默念:“我,林小风,将矢志成为科学的奠基者,以此成就必将载入史册。”与此同时,他还留下了严厉的训诫,要求后代子孙严谨治学,一旦发现有在课本上胡乱涂写的行径,将在科举考试中扣除相应的分数,严惩不贷。
林小风沉浸在自己的宏伟蓝图中,突然间发出了一阵略带张扬的笑声,像是对自己设想的某种自我调侃。紧跟其后的李德贤走出来,用一种颇有趣味的眼神瞥向他:“林兄,你这笑声倒是有几分玩世不恭的味道。”林小风淡然回应:“只是偶有所悟,故而笑矣。”李德贤紧接着询问起关于设立皇家研究院和相关学院的具体构想,林小风低头沉吟片刻,答曰:“臣已对此有所谋略,研习之所不宜过于接近繁闹的官府地段。我欲选取城西一处尚未开发的荒芜之地作为建筑用地,使皇家研究院与学院相邻而建,以便未来学者们能便捷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至于具体规划方案,林小风强调务必精心设计,细化到诸如分级考核、职务设置等诸多环节。当讨论到学生考核等级设定时,林小风玩笑般举例:“我们可以仿照读书人的进阶之道,按学业成绩分为三个层级,入门者称为‘一本’,渐至佳境者为‘二本’,唯有才学卓绝、品行端正且潜能非凡者方能攀登至最高的‘三本’。”李德贤听得一头雾水,误以为这里的数字大小代表着地位高低,与朝廷常规恰恰相反。林小风嘴角上扬,解释道:“非也,此处数字越大,级别越高,所谓‘三本’,实为学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李德贤对于将研究院选在西郊表示疑虑,担忧偏远的位置会引来争议。林小风深思熟虑后坦率直言:“诚然,挂皇家招牌而地处偏远,难免遭致非议,但从保持学术纯净的角度来看,远离喧嚣的官场是非,实乃明智抉择。研究院的初衷在于潜心钻研学问,防止被官场陋习污染,我们要创造的是一片宁静而纯净的研究乐土。”
林小风深入剖析朝廷现状:“在庙堂之上,常有重权柄而轻学识的现象,靖江上下,众多人追逐官职升迁,而行政权力时常压制学术权威。若研究院沾染了官场习气,学生们或许会偏离科研正轨,陷入人事纠葛之中,这对科学进步无疑是致命打击。特别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靖江,即便历经岁月沧桑,科学理念的普及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林小风主张在初创阶段,研究院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尽量减少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瓜葛,待根基牢固,学术积淀足够深厚后,再考虑适当整合并迁移地址。他认为远离皇宫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学者们不受束缚地探寻知识的边界:“试想一下,将来我们频繁往来于那里参与研讨会,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1
正在此时,一个小宦官疾步从大殿之内奔出,一眼瞧见林小风,立刻满脸堆笑地上前:“林大人在这儿,真是巧遇。”林小风不禁好奇询问何事。小宦官献媚地禀报道:“礼部刚刚择定了吉日,皇后懿旨宣召,大人您明日必须入宫参加试婚仪式。”闻听此言,林小风与李德贤两人皆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小宦官接着说:“试婚的对象是六公主,宫中遵循旧例,虽然婚期已定,但试婚环节必不可少,不过只是一种形式罢了。”李德贤听后,脸色瞬时起了变化,紧紧盯着林小风。林小风则震惊不已,辩解说:“我与公主两情相悦,为何还要经过试婚?”两人一时争论不休,最后林小风为了平息风波,答应以某种条件换取免去试婚,从而达成和解。
李德贤显得疲惫不堪,满面忧愁地提醒林小风务必要善待妹妹。林小风郑重承诺:“我定会珍视她,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谈及试婚的内涵,李德贤毫不避讳,直言那就是考验林小风是否具备真正男儿的品质。
二人并排坐在殿阶之上,小宦官则在一旁惴惴不安。李德贤终究还是宽了心,长吁一口气:“唉,毕竟她是我的亲妹妹,总不想她嫁出去受委屈。”林小风在内心感到一丝安慰的同时,再次求教试婚的具体意义所在,李德贤打趣道:“其实,这就是验证你是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男子汉。”
这场突如其来的插曲暂时告一段落,二人相对沉默,各自心绪万千。林小风在心里默默地发誓,必定会对公主倍加疼惜,不辜负李德贤的信任和寄托。而这个清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既有未来的期待,又有现实的挑战,一切都在悄然酝酿着新的故事篇章。
林小风心头疑窦丛生,喃喃自语,流露出对宫廷中新奇习俗的困惑:“竟然有这样的安排,这样一来,新婚应有的庄重与神圣又置于何地?”李德贤侧脸看向他,嘴角勾勒出一抹含蓄的讥诮笑意:“大丈夫行事岂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历朝历代的驸马都曾走过这一遭,如今我也先回东宫小憩,待到夜晚再来西郊共赴此约。”语毕,李德贤拂袖翩然而去,只留下小太监与林小风面面相觑。小太监强装笑脸,对林小风说道:“林大人,您现在应当被称为驸马都尉了。”又关切地询问:“明日您闲暇时,小的是否该为您准备好轿子,恭迎您进入后宫?”林小风点头答应,小太监这才恭敬退下,剩林小风独立原地,陷入深深的沉思。
皇家的试婚传统既新奇又独特,林小风为未曾完婚便先行试婚的公主感到一丝惋惜。他自诩为人正直,身心康健,一身男儿血气方刚,无需多言即可证明自己。然而礼部不曾提前教导,如此突然的安排让他感到猝不及防。想到婚约之事,他心头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忧虑,身为穿越者的他,终于要面对婚配这一人生重要节点,远方的亲人是否平安,是否能在晚年享有安宁的生活?
第二日黄昏时分,宫中果然如约差来华丽的轿子。林小风昂首阔步,第一次以准驸马的身份,堂堂正正踏入后宫,相比于以往的低调行事,此刻的心情截然不同。伴随他的依然是昨日传旨的小太监。轿子稳稳停下,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撩起轿帘,林小风迈出轿厢,舒展腰肢,却发现眼前的并非熟悉清漪殿,不禁愕然发问:“这是何处?”小太监低声回应:“这里是偏殿,试婚仪式怎能在正殿举行,那有悖于礼法规矩。”
林小风环顾四周,尽管感到陌生,但此刻最重要的还是见到公主,因而并未深究。他随意地说道:“那就按照你们的安排来进行吧。”小太监讪讪地引路至一间寝室门前,恭谨禀告:“驸马请进,小的在外等候,如有任何需要,随时听候调遣。”林小风斜睨了他一眼,略有不悦地吩咐:“你能不能暂时避开,站在这里让我感到不自在。”小太监回答:“按规矩,还请林大人谅解。”
林小风腹诽不已,但碍于情势只得跨入房门,小太监随后悄无声息地阖上门。室内飘散着馥郁的熏香,与涵淼公主闺房的气息迥异。林小风嗅着香气,暗暗赞叹皇家排场的讲究。他搓着手缓步走向床榻,柔声说:“殿下,许久未见,非我忘却,实乃圣命难违,婚期将近,不得不按照礼俗行事。”
然而床榻那边并未传来回应。林小风略感诧异,不明白公主为何默不作声。正当他准备温和问询时,掀开床帐一看,床上躺卧的并非李涵淼公主,而是位正值豆蔻年华、容貌娇艳的女子,羞涩地望着他。林小风愕然无语,喉头滚动,不解地问:“姑娘是何人?”
女子正欲开口,小太监惊慌失措地闯入房间,惶恐地询问:“都尉,发生了什么事儿?”林小风严厉追问:“公主在哪里?这位女子又是谁?”小太监吞吞吐吐地回答:“公主仍在清漪殿,这里的试婚是指用宫女代替,这位女子是宫中精心挑选的,莫非都尉之前有所误会?”林小风一听,心头怒火瞬间被点燃,暗想:“我以为的试婚是要与公主共度一夜,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安排1
林小风愤然将床帐完全拉开,怒不可遏:“岂能如此对待我!我怎么能将一个陌生人带回家?”小太监焦急地解释:“若公主同意,这名女子或许可以随驸马出宫,但都尉显然对此事毫无知情。”历史上从未有过驸马对试婚如此困惑的先例,这实属罕见。
林小风愤慨地反驳:“我怎么会不清楚这个道理!我们素昧平生,这么做简直强人所难,是对贞操的亵渎,我绝对不会这样做1说着,他愤愤转身,准备离开,临行前怒喝:“本以为喜事将近,没想到却是如此荒唐的闹剧!倘若这位女子因此事而在日后无法觅得良缘,这罪过岂不是要归咎于我?”小太监被吓得肝胆俱裂,紧紧抓住林小风的衣袖,眼泪婆娑:“林大人,这是宫中沿袭已久的旧规,倘若驸马身体有问题,到时候难以交代,此举实则是为了公主的终身幸福着想。”
林小风怒不可遏,用力挣脱束缚,背对着小太监愤然离去。约莫半个时辰后,小太监瑟瑟颤抖地跪在靖江帝面前,王景文在一旁静静聆听他的哭诉。小太监抽泣着讲述:“林大人坚决不肯妥协,最后离去了。”他胆颤心惊地偷偷窥视着王景文的反应。只见靖江帝与王景文同时皱起了眉头,王景文凑近靖江帝耳边,低声试探地问道:“陛下,莫非林大人对女性无甚兴趣?”这一句令人惊愕的问题,仿佛冻结了整个时空,故事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
“荒唐至极1靖江帝愤懑不平,双眉紧蹙,语气中充满了迷惑与责难,“若是林小风与涵淼公主情投意合,怎会与异性无缘,反而时常进出清漪殿而不涉猎红尘?”王景文娓娓道来,披露了早年间考察阳曲县时的发现:“昔日阳曲县并无风月场所,直至今日,虽然有了座名唤‘风华楼’的青楼,但实为阳曲县政府经营,且据闻林小风从不涉足此类场合,朝廷之中,如此自律且年轻有为之人屈指可数,尤其是他身为青楼业主,还能保持洁净,此等情形确实耐人寻味。”
王景文继续推理:“陛下,您可能忽略了一点,林小风与江湖人士谢洪信关系密切,而谢洪信放荡不羁,世人皆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靖江帝怒不可遏地打断他:“够了!你这番言论失当,越发离谱1尽管靖江帝对林小风喜好男色的说法嗤之以鼻,但当他听说林小风对试婚之事表现得极其反感时,也不禁心生疑窦。
试婚本是皇家婚仪中的喜庆环节,历朝历代的驸马皆能泰然处之,而林小风的抗拒显得格外突兀。王景文因言辞不慎而变得小心谨慎,却又适时提醒:“陛下,请允许奴婢斗胆直言,除非林大人有难言之隐,否则他断然不会因为所谓的‘身体’之事而抗拒试婚……”靖江帝低声嘟囔:“真是岂有此理!以他日常言行来看,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之处。”
次日退朝后,靖江帝即刻下令召见林小风。林小风明知召见的目的,虽心中有所疙瘩,但他深知皇命不可违,决定坦然面对。步入乾清宫,靖江帝鹰隼般的眼神全程紧盯着他,直至林小风坐定,才开口质询:“林爱卿,朕昨日命你试婚,你为何公然抗拒?”林小风谦恭作答:“并非抗拒,实乃违背人伦纲常。”
靖江帝追问其原因:“何以谓之悖人伦?”林小风解释道:“试婚之宫女与我并无丝毫瓜葛,此举实为荒诞不经,违背人性。”靖江帝反驳:“有何荒诞?历来驸马皆依此惯例行事,你若特立独行,岂非破坏宫中规矩?此举本意也是为了你们婚后生活幸福。”
林小风坚毅地表示:“即便着眼于未来,也不能因此牺牲无辜女子的一生。试婚宫女或是伴嫁公主府,或是孤独终老宫廷,两者都不是良策。因此,我认为这种陈规陋习应当革除。”靖江帝听罢,颇为不悦:“你谈论宫中规矩,实属逾越本分。此事关乎你自身,何必多言?”
林小风正色进言:“陛下,忠言逆耳利于行,朝廷当以身作则,行事皆应遵循道德准则。宫女同样是人,而非可供他人利用的工具。当今京都百姓通过报纸知晓天下事,宫中陈规若与时代脱节,一旦传至民间,必将引起舆论哗然。试问天下父母,有谁愿意自己的女儿遭遇此种境遇?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女子入宫的意愿,更会损害皇家的威望。”
靖江帝听完林小风的肺腑之言,不禁为之动容,他抚额沉思片刻后,决定采纳:“你说得很有道理,朕当下令改革试婚制度。”接着又问及林小风的身体状况:“既然如此,你的身体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太医院重新为你体检?”林小风面色微窘,心下嘀咕:怎么扯到我的身体问题上了,难道质疑我身体不行?
为了证明自己,林小风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露出结实的上半身,展现出常年锻炼形成的肌肉线条,他说:“若陛下对微臣的体质有所疑虑,微臣只能以事实证明。”他回忆起在山中刻苦修炼的日子,即便回到京城仍坚持不懈,甚至还受到了谢洪信的亲身指导,虽然未能练就彭于晏那样的完美体型,但肌肉轮廓分明,充满力量感。
靖江帝审视着林小风瘦削的身躯,惊讶之余挑剔其过于消瘦,林小风尴尬回应:“微臣并非虚弱,而是精悍。”靖江帝不满意地说:“精悍?相较于谢洪信那般健硕的身形,你或许可称精壮,但你如此骨瘦嶙峋,在战场上恐怕难以承受刀剑之击,必须增迹”林小风听后才明白靖江帝偏爱壮硕身材,他尴尬地整理好衣物。
靖江帝确认了林小风的身体状况良好后,不禁感慨:“看来你是个观念独特的人,虽然身体素质过硬,思维却与常人迥异。”靖江帝当下决定尽快为林小风与涵淼公主完婚,并命令礼部尽快选定吉日,同时督促林小风尽快去礼部学习各种婚礼礼仪,务必掌握每个细节,以防出现任何意外。
林小风内心苦笑,没料到皇帝催婚的意志如此坚决。但表面之上,他依然恭敬地回应:“微臣感谢陛下的关怀,微臣身心健康,定会遵照陛下的旨意尽早完婚,并前往礼部深入了解所有婚礼礼仪,确保婚礼顺遂进行。”靖江帝听罢,虽然对林小风的某些行为仍感困惑,但终究认可了他的身体状况,此事遂就此定案。
婚期敲定,林小风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这场婚姻绝非等闲,于是拂晓初现,他便踏入了礼部的大门,如琢如磨地研究起那繁复至极的婚典流程。这位从普通百姓家庭走出的青年,对民间的婚嫁习俗尚且只能捉摸一二,更遑论那富丽堂皇的皇宫之中,那一套庄严肃穆、规制森严的皇家婚礼仪程。纵然这些繁琐的规定宛如一团乱麻缠绕脑际,林小风依然表现出那份骨子里的韧性和执着,笔尖流淌,一笔一划刻录下每个细微环节,这一记述的过程竟绵延了半个晨曦的光阴。
咨询完毕,林小风并未径直返回府邸,反而选择独自漫步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背后跟着一辆静谧无声的马车,就像他的影子,无论何时何地都紧跟不舍。直到夜色逐渐浓郁,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林小风抬头望向星河万里,心中五味杂陈,那种感觉超越了简单的喜悦所能涵盖的范围。(本章完)
,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工作,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其间,宣告着阳曲新城崛起的宏伟蓝图,其中包括免费学堂的筹建计划,甚至还透露了锦衣卫训练基地有意在此落地生根的传闻,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画卷正在缓缓舒展。比赛启动当天,城门之外人潮如织,观者摩肩接踵,甚至有医生沿路驻扎,伺机把握商机。林小风体恤参赛者安全,亲自指导大家如何合理调整体力分配,避免急功近利导致的意外伤害。赛事结束后,前三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不幸负伤的参与者。靖江帝闻讯后,在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对林小风予以训诫,然而这一意外事件反而使得自行车的名气更加响亮。
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自行车改装大赛接踵而至,所有提交实用改良方案的参赛者都有机会获得十两纹银的奖励。民间能工巧匠们积极参与,虽然许多作品构思奇特却实用性欠佳,但不乏创新十足的设计横空出世,有人独具匠心,竟然设计出带有后视镜的自行车,让人赞叹不已。林小风借此良机,大量吸纳各类人才,为筹建中的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随后举办的自行车涂装大赛,则采用了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优胜者,这是一场关于审美的盛宴,场面热闹非凡。最终,太子李德贤以其融合皇家象征——蟒袍图案的明黄色涂装设计,荣获桂冠,春风得意地沐浴在赞誉的海洋中。林小风在一旁默默微笑,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之意。经历这连续三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洗礼,自行车已经成为京都的新风尚标志,不仅成为婚礼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更是各家各户争相展示的骄傲,自行车销售量犹如离弦之箭般急速上升,相关话题持续发酵,热度经久不衰。
午门前的广场上,浩浩荡荡的朝臣如同祥云聚汇,晨曦初照,朝会的序幕即将拉开。林小风一改往日迟来的习气,早早便出现在宫门前,他依靠着古老的宫墙,面容略显疲倦,眼睑间尚留有晨昏交织的朦胧。他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那慵懒的姿态仿佛还在对抗昨晚未尽的睡意。倏忽间,他的眼神捕捉到远处姜子文那一抹悠哉游哉的笑容,林小风回报以淡雅一笑,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心中暗流涌动,只是这笑容刚在脸颊上绽放,便迅速敛去痕迹。这时,一阵连绵不断的“叮铃”声自远及近,宛如一首清晨序曲,数道身影伴随着清脆的铃音缓缓靠近,几位老臣熟练地骑着自行车并排行进,他们轻轻按下手中铃铛,减速、停车的动作娴熟自如,仿佛是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他们逐个将自行车有序地停靠在午门城墙之下,与先前停放的一列列车辆相互辉映,形成一道独特而别致的城市景观。
李秋炎大人也在这时稳稳地停好了自己的座驾,踏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林小风,爽朗地问道:“林大人今日怎地如此勤勉,竟比老夫还要早到?”林小风微微一笑,回应道:“世事如棋,布局在前,今日与工部的较量正是检验成效的关键,吾等同仁皆需亲眼见证。”自行车如今已然成为京都的一道新风尚,对此林小风早已司空见惯,只因报馆极力鼓吹骑行运动的好处,众多朝中老臣纷纷购入,他们不仅以此锻炼筋骨,更是沉浸于那疾驰间的乐趣之中。
李秋炎忆起旧事,不禁提到:“我差点忘记,你推出的那些自行车的确做工精细,但对于今天这场赌约,你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抱有多少把握?”林小风摊开双手,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工部那边的实际进展尚不明朗,胜败还未见分晓。”随后他转向李秋炎,探问对方是否也购买了工部的玉光瓷器,李秋炎淡然回答:“老夫历来持中庸之道,既购置了你的自行车,也购入了工部的瓷器,岂敢有所偏颇?”林小风故作调侃:“舅舅您说不偏袒,这不正是一种掩饰吗?”李秋炎听罢脸色稍显愠怒,拂袖而去,留下林小风独自在晨光中回味对话的余韵。 不久,庄重的朝会在靖江帝威严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他端坐龙椅,目光炯炯地投向林小风,这位近两个月来在京都掀起了自行车旋风的人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搅动了整个京都的热潮。就连靖江帝本人也曾在皇宫内亲自体验过骑行,对自行车赞不绝口,相比之下,工部的应对似乎显得平淡无力。此时此刻,靖江帝最关注的就是这场为期两个月的赌赛结果,待冗长的仪式告一段落后,他直言不讳:“今日诸事暂且搁置,朕只想知晓工部与林卿所立的两个月之约,到底鹿死谁手?”满朝文武齐齐望向林小风,姜子文神色微妙地递上统计的奏折,报告称工部的玉光瓷器销售额已达三万六千五百两白银。
靖江帝仔细翻阅奏折,脸上闪过一丝讶异,姜子文自信满满地介绍瓷品制作工艺之精妙,深受权贵阶层喜爱,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超预定目标。群臣对此反应各异,有惊叹、有欣喜、亦有失望。靖江帝随后把目光转回林小风,询问自行车的销售业绩,所有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林小风身上,大家普遍预料自行车的热销必将带来丰厚利润。然而,林小风公布的第一组数据仅仅是七千余两白银,全场一片哗然,靖江帝也明显露出惊讶之色。
然而,林小风并未受此影响,只见他从怀中取出另一封密封函件,语气平稳地禀告:“陛下,这里还有一封信件请您御览。”靖江帝急切地接过来,全体臣子屏息静待谜底揭开。随着函件被打开,靖江帝瞠目结舌,失声道:“竟是十二万八千九百两?”群臣无不为之震惊!
面对四周的疑惑与惊奇,林小风处变不惊地解释:“陛下,之前所说的是实际售出自行车的总额,而这笔数目则是预收的订金总额。实情是我们已收到了十二万余两的款项,但由于生产能力限制,两个月内仅能产出万余辆自行车,以至于市场需求远远超出供给量。京都百姓对自行车趋之若鹜,预订者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即便阳曲县全力以赴投入生产,仍是供不应求。”
这句话犹如雷霆轰鸣,在群臣中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想象一件新品能在短时间内引来二十多万市民的疯抢。靖江帝亦被这个数字深深地震撼,追问林小风究竟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林小风沉稳回应:“陛下所言‘民心所向’四字,便是答案的核心所在。”姜子文仍然难以接受,坚称自行车并非生活必需品,何以能够吸引如此大规模的消费群体。靖江帝反复核查数据,最后满脸钦佩:“果真有二十多万人预约订购了吗?你是如何达成这一壮举的?”林小风平静地回答:“唯以真诚待人,契合民意,万事方有可能成功。”
靖江帝倾听着林小风的话语,身子略微后仰,形成了倾听的架势,眸子里闪烁着深邃的思索之光。林小风则不急不躁,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磅礴的力量:“诸位同僚,试想一下,现今朝廷里的达官显贵、地方上的豪绅巨贾出行之时,尽是车水马龙、仆役成群,而咱们广袤土地上的寻常百姓,却往往要在生活的奔波中辛勤劳碌,步履维艰。京畿内外,工厂密集如林,运河舟楫络绎不绝,商贸活动热火朝天,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谓空前。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遥远乡村的劳工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兼程,这份辛苦,不知诸位可曾细细体味过?”
近年来,太子殿下锐意改革,以北廊坊为中心,改变民间风俗,提升民生质量,有力推动了京都的现代化进程,市井街道焕然一新,而自行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出现恰逢其时。李德贤大人听着林小风的阐述,眼中光芒流转,心中细细揣摩其中深层含义,自知在推动自行车普及的过程中亦有不可忽视的助力。
林小风深入剖析:“诸位饱学之士,深知世事变迁,必悉知我等销售自行车的部分利润正是用于援助边远贫困地区的人们。自行车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究其根源,是因为它象征着靖江百姓间无私的互助精神、淳厚的团结之情,以及面对艰难时世的坚韧态度。百姓们称赞自行车价廉质优,它惠及了千家万户,更被视为皇恩浩荡、朝廷施惠于民的直观表现。明智的君主与贤良的臣子同心协力,天下苍生得以沐浴在和谐盛世之下,无论生死,都满怀感恩,无怨无悔。”
林小风言谈举止间洋溢着自然随和,却又暗藏机锋,心中已然准备好了应对姜子文等人可能提出的反驳意见,他巧妙地占据道德高地,通过言论震慑群臣,将自行车项目的成功归功于朝廷领导层的英明决策。
群臣听了,有人不住地点着头,仿佛春风解冻了冰雪,被林小风那富有感染力的赞美方式所打动,对他那卓越的论辩才华暗自称赏。靖江帝在听闻林小风的论述后,心中的激情犹如炉火越燃越旺,本打算听听具体的经营分析,却不料林小风的观点直击人心,深入人心。王景文安静地站在皇上身边,尽管已被说服,内心依旧波澜起伏,对林小风的见识赞不绝口;而姜子文的脸色却愈发阴郁难看。
林小风进而指出:“更有无数民众亲眼目睹朝中官员舍弃奢华车马,改为骑自行车上朝,此举正彰显我靖江政府风气清新,官员重视道德修养,亲近民间,百姓受此影响,视他们为楷模,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行车的热销。”
林小风言毕,嗓音略显嘶哑,但仍不失谦逊地请教皇上评判。靖江帝被林小风诚挚恳切的言语触动,略做停顿调整气息,然后正色发问:“既然结果业已明晰,诸位爱卿可有不同见解?”
姜子文针锋相对地驳斥:“林大人所言固然有其道理,但其所提及的巨额预售数字并不能等同于即时成交额,恐有夸大之嫌。工部生产的玉光瓷器每出售一件均有详实记录,若我们也采用预售模式,其销售额恐怕不见得会低于自行车。因此,我认为后续的十二万两预售金额不应计入本次比较。”
林小风沉稳回应:“姜大人此言不尽准确。陶瓷制品与自行车在批量生产和市场规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者价格相差悬殊,自行车只需区区五钱,而玉光瓷则高达百余两。倘若均要求现买现卖,显然对自行车不公平。再者,自行车的推广力度与影响力远超玉光瓷,依靠的是广泛的民间口碑与人际关系网络,而非纯粹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如果双方都能在同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决,胜负显而易见。”
姜子文愤愤不平,坚持道:“玉光瓷若加大宣传力度,销量绝对不输给自行车1林小风冷然一笑:“玉光瓷的赞誉或许没有那么深入人心。身为同僚,我不愿挑破事实,以免伤了彼此情面。然而,既然姜大人执意追问,民间确有传闻——百姓常说:‘玉光瓷不过是贪官污吏所喜好的奢侈品罢了/”林小风模拟着市井百姓的口吻,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起波澜,不少官员露出尴尬之色。
靖江帝颇为惊讶地询问:“百姓真的如此评价玉光瓷吗?”林小风坚定地答道:“确实如此,臣曾在市井街巷亲耳听见这样的评论。”姜子文一时语塞,意识到林小风先以赞美铺垫,后揭露弊端,直指问题核心。
靖江帝凝视着姜子文,声音低沉有力:“姜爱卿,赌约既定,愿赌当服输。”于是,遵循赌约,靖江帝下令户部拨款建设皇家研究院,并指定林小风负责主管下属学院的筹备工作,要求林小风制定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待内阁审议批准后再予以公示。尽管林小风对学院冠以皇家之名略有不满,但他深知能顺利创办研究院已是难得机遇,且借此平台能够进一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心中也就释然并感激涕零。
林小风谦逊地向皇上表达谢意:“陛下洞察秋毫,英明决断1靖江帝做出决定后,众人皆不再有异议,皇家研究院的事宜至此尘埃落定。林小风内心深处暗自欢喜,此事终于得到妥善解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朝会散去之后,林小风独自立于巍峨宫殿的大门外,面对初升的朝阳,心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像是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他咀嚼着成功的甘甜,深知那背后是他默默付出的心血与汗滴,此刻稳固的基石预示着未来的扩展之路将更为开阔平坦。林小风决心要在阳曲这片沃土上树立一面旗帜,借助科学的力量举办一场盛大的展示,使朝野上下所有人都无法再轻忽科学的至关重要性。在利益的驱使下,无人能够抗拒科学带来的变革洪流。林小风在心底默念:“我,林小风,将矢志成为科学的奠基者,以此成就必将载入史册。”与此同时,他还留下了严厉的训诫,要求后代子孙严谨治学,一旦发现有在课本上胡乱涂写的行径,将在科举考试中扣除相应的分数,严惩不贷。
林小风沉浸在自己的宏伟蓝图中,突然间发出了一阵略带张扬的笑声,像是对自己设想的某种自我调侃。紧跟其后的李德贤走出来,用一种颇有趣味的眼神瞥向他:“林兄,你这笑声倒是有几分玩世不恭的味道。”林小风淡然回应:“只是偶有所悟,故而笑矣。”李德贤紧接着询问起关于设立皇家研究院和相关学院的具体构想,林小风低头沉吟片刻,答曰:“臣已对此有所谋略,研习之所不宜过于接近繁闹的官府地段。我欲选取城西一处尚未开发的荒芜之地作为建筑用地,使皇家研究院与学院相邻而建,以便未来学者们能便捷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至于具体规划方案,林小风强调务必精心设计,细化到诸如分级考核、职务设置等诸多环节。当讨论到学生考核等级设定时,林小风玩笑般举例:“我们可以仿照读书人的进阶之道,按学业成绩分为三个层级,入门者称为‘一本’,渐至佳境者为‘二本’,唯有才学卓绝、品行端正且潜能非凡者方能攀登至最高的‘三本’。”李德贤听得一头雾水,误以为这里的数字大小代表着地位高低,与朝廷常规恰恰相反。林小风嘴角上扬,解释道:“非也,此处数字越大,级别越高,所谓‘三本’,实为学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李德贤对于将研究院选在西郊表示疑虑,担忧偏远的位置会引来争议。林小风深思熟虑后坦率直言:“诚然,挂皇家招牌而地处偏远,难免遭致非议,但从保持学术纯净的角度来看,远离喧嚣的官场是非,实乃明智抉择。研究院的初衷在于潜心钻研学问,防止被官场陋习污染,我们要创造的是一片宁静而纯净的研究乐土。”
林小风深入剖析朝廷现状:“在庙堂之上,常有重权柄而轻学识的现象,靖江上下,众多人追逐官职升迁,而行政权力时常压制学术权威。若研究院沾染了官场习气,学生们或许会偏离科研正轨,陷入人事纠葛之中,这对科学进步无疑是致命打击。特别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靖江,即便历经岁月沧桑,科学理念的普及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林小风主张在初创阶段,研究院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尽量减少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瓜葛,待根基牢固,学术积淀足够深厚后,再考虑适当整合并迁移地址。他认为远离皇宫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学者们不受束缚地探寻知识的边界:“试想一下,将来我们频繁往来于那里参与研讨会,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1
正在此时,一个小宦官疾步从大殿之内奔出,一眼瞧见林小风,立刻满脸堆笑地上前:“林大人在这儿,真是巧遇。”林小风不禁好奇询问何事。小宦官献媚地禀报道:“礼部刚刚择定了吉日,皇后懿旨宣召,大人您明日必须入宫参加试婚仪式。”闻听此言,林小风与李德贤两人皆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小宦官接着说:“试婚的对象是六公主,宫中遵循旧例,虽然婚期已定,但试婚环节必不可少,不过只是一种形式罢了。”李德贤听后,脸色瞬时起了变化,紧紧盯着林小风。林小风则震惊不已,辩解说:“我与公主两情相悦,为何还要经过试婚?”两人一时争论不休,最后林小风为了平息风波,答应以某种条件换取免去试婚,从而达成和解。
李德贤显得疲惫不堪,满面忧愁地提醒林小风务必要善待妹妹。林小风郑重承诺:“我定会珍视她,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谈及试婚的内涵,李德贤毫不避讳,直言那就是考验林小风是否具备真正男儿的品质。
二人并排坐在殿阶之上,小宦官则在一旁惴惴不安。李德贤终究还是宽了心,长吁一口气:“唉,毕竟她是我的亲妹妹,总不想她嫁出去受委屈。”林小风在内心感到一丝安慰的同时,再次求教试婚的具体意义所在,李德贤打趣道:“其实,这就是验证你是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男子汉。”
这场突如其来的插曲暂时告一段落,二人相对沉默,各自心绪万千。林小风在心里默默地发誓,必定会对公主倍加疼惜,不辜负李德贤的信任和寄托。而这个清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既有未来的期待,又有现实的挑战,一切都在悄然酝酿着新的故事篇章。
林小风心头疑窦丛生,喃喃自语,流露出对宫廷中新奇习俗的困惑:“竟然有这样的安排,这样一来,新婚应有的庄重与神圣又置于何地?”李德贤侧脸看向他,嘴角勾勒出一抹含蓄的讥诮笑意:“大丈夫行事岂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历朝历代的驸马都曾走过这一遭,如今我也先回东宫小憩,待到夜晚再来西郊共赴此约。”语毕,李德贤拂袖翩然而去,只留下小太监与林小风面面相觑。小太监强装笑脸,对林小风说道:“林大人,您现在应当被称为驸马都尉了。”又关切地询问:“明日您闲暇时,小的是否该为您准备好轿子,恭迎您进入后宫?”林小风点头答应,小太监这才恭敬退下,剩林小风独立原地,陷入深深的沉思。
皇家的试婚传统既新奇又独特,林小风为未曾完婚便先行试婚的公主感到一丝惋惜。他自诩为人正直,身心康健,一身男儿血气方刚,无需多言即可证明自己。然而礼部不曾提前教导,如此突然的安排让他感到猝不及防。想到婚约之事,他心头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忧虑,身为穿越者的他,终于要面对婚配这一人生重要节点,远方的亲人是否平安,是否能在晚年享有安宁的生活?
第二日黄昏时分,宫中果然如约差来华丽的轿子。林小风昂首阔步,第一次以准驸马的身份,堂堂正正踏入后宫,相比于以往的低调行事,此刻的心情截然不同。伴随他的依然是昨日传旨的小太监。轿子稳稳停下,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撩起轿帘,林小风迈出轿厢,舒展腰肢,却发现眼前的并非熟悉清漪殿,不禁愕然发问:“这是何处?”小太监低声回应:“这里是偏殿,试婚仪式怎能在正殿举行,那有悖于礼法规矩。”
林小风环顾四周,尽管感到陌生,但此刻最重要的还是见到公主,因而并未深究。他随意地说道:“那就按照你们的安排来进行吧。”小太监讪讪地引路至一间寝室门前,恭谨禀告:“驸马请进,小的在外等候,如有任何需要,随时听候调遣。”林小风斜睨了他一眼,略有不悦地吩咐:“你能不能暂时避开,站在这里让我感到不自在。”小太监回答:“按规矩,还请林大人谅解。”
林小风腹诽不已,但碍于情势只得跨入房门,小太监随后悄无声息地阖上门。室内飘散着馥郁的熏香,与涵淼公主闺房的气息迥异。林小风嗅着香气,暗暗赞叹皇家排场的讲究。他搓着手缓步走向床榻,柔声说:“殿下,许久未见,非我忘却,实乃圣命难违,婚期将近,不得不按照礼俗行事。”
然而床榻那边并未传来回应。林小风略感诧异,不明白公主为何默不作声。正当他准备温和问询时,掀开床帐一看,床上躺卧的并非李涵淼公主,而是位正值豆蔻年华、容貌娇艳的女子,羞涩地望着他。林小风愕然无语,喉头滚动,不解地问:“姑娘是何人?”
女子正欲开口,小太监惊慌失措地闯入房间,惶恐地询问:“都尉,发生了什么事儿?”林小风严厉追问:“公主在哪里?这位女子又是谁?”小太监吞吞吐吐地回答:“公主仍在清漪殿,这里的试婚是指用宫女代替,这位女子是宫中精心挑选的,莫非都尉之前有所误会?”林小风一听,心头怒火瞬间被点燃,暗想:“我以为的试婚是要与公主共度一夜,却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安排1
林小风愤然将床帐完全拉开,怒不可遏:“岂能如此对待我!我怎么能将一个陌生人带回家?”小太监焦急地解释:“若公主同意,这名女子或许可以随驸马出宫,但都尉显然对此事毫无知情。”历史上从未有过驸马对试婚如此困惑的先例,这实属罕见。
林小风愤慨地反驳:“我怎么会不清楚这个道理!我们素昧平生,这么做简直强人所难,是对贞操的亵渎,我绝对不会这样做1说着,他愤愤转身,准备离开,临行前怒喝:“本以为喜事将近,没想到却是如此荒唐的闹剧!倘若这位女子因此事而在日后无法觅得良缘,这罪过岂不是要归咎于我?”小太监被吓得肝胆俱裂,紧紧抓住林小风的衣袖,眼泪婆娑:“林大人,这是宫中沿袭已久的旧规,倘若驸马身体有问题,到时候难以交代,此举实则是为了公主的终身幸福着想。”
林小风怒不可遏,用力挣脱束缚,背对着小太监愤然离去。约莫半个时辰后,小太监瑟瑟颤抖地跪在靖江帝面前,王景文在一旁静静聆听他的哭诉。小太监抽泣着讲述:“林大人坚决不肯妥协,最后离去了。”他胆颤心惊地偷偷窥视着王景文的反应。只见靖江帝与王景文同时皱起了眉头,王景文凑近靖江帝耳边,低声试探地问道:“陛下,莫非林大人对女性无甚兴趣?”这一句令人惊愕的问题,仿佛冻结了整个时空,故事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
“荒唐至极1靖江帝愤懑不平,双眉紧蹙,语气中充满了迷惑与责难,“若是林小风与涵淼公主情投意合,怎会与异性无缘,反而时常进出清漪殿而不涉猎红尘?”王景文娓娓道来,披露了早年间考察阳曲县时的发现:“昔日阳曲县并无风月场所,直至今日,虽然有了座名唤‘风华楼’的青楼,但实为阳曲县政府经营,且据闻林小风从不涉足此类场合,朝廷之中,如此自律且年轻有为之人屈指可数,尤其是他身为青楼业主,还能保持洁净,此等情形确实耐人寻味。”
王景文继续推理:“陛下,您可能忽略了一点,林小风与江湖人士谢洪信关系密切,而谢洪信放荡不羁,世人皆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靖江帝怒不可遏地打断他:“够了!你这番言论失当,越发离谱1尽管靖江帝对林小风喜好男色的说法嗤之以鼻,但当他听说林小风对试婚之事表现得极其反感时,也不禁心生疑窦。
试婚本是皇家婚仪中的喜庆环节,历朝历代的驸马皆能泰然处之,而林小风的抗拒显得格外突兀。王景文因言辞不慎而变得小心谨慎,却又适时提醒:“陛下,请允许奴婢斗胆直言,除非林大人有难言之隐,否则他断然不会因为所谓的‘身体’之事而抗拒试婚……”靖江帝低声嘟囔:“真是岂有此理!以他日常言行来看,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之处。”
次日退朝后,靖江帝即刻下令召见林小风。林小风明知召见的目的,虽心中有所疙瘩,但他深知皇命不可违,决定坦然面对。步入乾清宫,靖江帝鹰隼般的眼神全程紧盯着他,直至林小风坐定,才开口质询:“林爱卿,朕昨日命你试婚,你为何公然抗拒?”林小风谦恭作答:“并非抗拒,实乃违背人伦纲常。”
靖江帝追问其原因:“何以谓之悖人伦?”林小风解释道:“试婚之宫女与我并无丝毫瓜葛,此举实为荒诞不经,违背人性。”靖江帝反驳:“有何荒诞?历来驸马皆依此惯例行事,你若特立独行,岂非破坏宫中规矩?此举本意也是为了你们婚后生活幸福。”
林小风坚毅地表示:“即便着眼于未来,也不能因此牺牲无辜女子的一生。试婚宫女或是伴嫁公主府,或是孤独终老宫廷,两者都不是良策。因此,我认为这种陈规陋习应当革除。”靖江帝听罢,颇为不悦:“你谈论宫中规矩,实属逾越本分。此事关乎你自身,何必多言?”
林小风正色进言:“陛下,忠言逆耳利于行,朝廷当以身作则,行事皆应遵循道德准则。宫女同样是人,而非可供他人利用的工具。当今京都百姓通过报纸知晓天下事,宫中陈规若与时代脱节,一旦传至民间,必将引起舆论哗然。试问天下父母,有谁愿意自己的女儿遭遇此种境遇?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女子入宫的意愿,更会损害皇家的威望。”
靖江帝听完林小风的肺腑之言,不禁为之动容,他抚额沉思片刻后,决定采纳:“你说得很有道理,朕当下令改革试婚制度。”接着又问及林小风的身体状况:“既然如此,你的身体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太医院重新为你体检?”林小风面色微窘,心下嘀咕:怎么扯到我的身体问题上了,难道质疑我身体不行?
为了证明自己,林小风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露出结实的上半身,展现出常年锻炼形成的肌肉线条,他说:“若陛下对微臣的体质有所疑虑,微臣只能以事实证明。”他回忆起在山中刻苦修炼的日子,即便回到京城仍坚持不懈,甚至还受到了谢洪信的亲身指导,虽然未能练就彭于晏那样的完美体型,但肌肉轮廓分明,充满力量感。
靖江帝审视着林小风瘦削的身躯,惊讶之余挑剔其过于消瘦,林小风尴尬回应:“微臣并非虚弱,而是精悍。”靖江帝不满意地说:“精悍?相较于谢洪信那般健硕的身形,你或许可称精壮,但你如此骨瘦嶙峋,在战场上恐怕难以承受刀剑之击,必须增迹”林小风听后才明白靖江帝偏爱壮硕身材,他尴尬地整理好衣物。
靖江帝确认了林小风的身体状况良好后,不禁感慨:“看来你是个观念独特的人,虽然身体素质过硬,思维却与常人迥异。”靖江帝当下决定尽快为林小风与涵淼公主完婚,并命令礼部尽快选定吉日,同时督促林小风尽快去礼部学习各种婚礼礼仪,务必掌握每个细节,以防出现任何意外。
林小风内心苦笑,没料到皇帝催婚的意志如此坚决。但表面之上,他依然恭敬地回应:“微臣感谢陛下的关怀,微臣身心健康,定会遵照陛下的旨意尽早完婚,并前往礼部深入了解所有婚礼礼仪,确保婚礼顺遂进行。”靖江帝听罢,虽然对林小风的某些行为仍感困惑,但终究认可了他的身体状况,此事遂就此定案。
婚期敲定,林小风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这场婚姻绝非等闲,于是拂晓初现,他便踏入了礼部的大门,如琢如磨地研究起那繁复至极的婚典流程。这位从普通百姓家庭走出的青年,对民间的婚嫁习俗尚且只能捉摸一二,更遑论那富丽堂皇的皇宫之中,那一套庄严肃穆、规制森严的皇家婚礼仪程。纵然这些繁琐的规定宛如一团乱麻缠绕脑际,林小风依然表现出那份骨子里的韧性和执着,笔尖流淌,一笔一划刻录下每个细微环节,这一记述的过程竟绵延了半个晨曦的光阴。
咨询完毕,林小风并未径直返回府邸,反而选择独自漫步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背后跟着一辆静谧无声的马车,就像他的影子,无论何时何地都紧跟不舍。直到夜色逐渐浓郁,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林小风抬头望向星河万里,心中五味杂陈,那种感觉超越了简单的喜悦所能涵盖的范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