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顽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承宗总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但稀奇古怪的点子。
就比方说轨道马车,但轨道具体怎么建设?刘狮子不知道,这项大任就又丢在了刘承运的肩膀上。
这可苦坏了承运的小脑瓜儿,他还没二哥懂呢!
隔了上千年,谁又能知道秦朝的轨是什么轨,但刘狮子保守估计,有了这条贯通河湟的轨道,他们的粮食路耗应该能降低一半。
承运听见这个就笑,他说二哥你也太保守了,只要你想在河湟解决路耗的问题,就算没有这条轨道,照样能把路耗减少一半。
承运一直掌管河湟五镇的征粮、运粮以及生产建设,河湟谷地存在什么问题,整个元帅府都没人比他更清楚。
如今河湟谷地的均田买赋已经成为常策,这片土地的生产能力也被完全开发,雪山融水能保证旱涝保收,每年收上的粮食已有定例,最理想的情况下,能达到二十五万石成粮。
若是征收原粮,则是三十七万石。
其中二十八万石是固定的,来自河湟谷地八千顷良田,余下九万石则来自河湟山地的三万顷土田。
尽管如今居于山区的土民也越来越多被编户齐民,但山地产出本身很低,能拿出作为商品粮交换日用的更少,因此尽管有更多的土地,却存在更低的产出,但另一方面山民种植农作物不受限制,因此也是元帅府马草、药草、木材等物资的重要产地。
这些粮食在征收入库以及制成军粮的过程中,就存在大量空耗,这是刘承宗等人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元帅府前身是一支流浪到青海的孤军,自身占据一无所有的不毛之地,面临举目皆敌的环境,一切都要由从头规划。
在当时面临的环境下,成本根本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一切生产建设与规划的基石都是安全。
新城的府衙和市场、日月山铁厂、作为手工业基地的俱尔湾百工局、新城书院,西宁城里的廒仓,青海湖北岸的水师衙门兵粮加工厂,这些军事要地统统都建设在河湟谷地的最西边。
毕竟那个时候,谁都不敢把廒仓搁在兰州黄河边上,或者根本没在自己掌控之中的碾伯所。
整个河湟谷地的均田买赋政策,也围绕着这些地方,银钱出自元帅府衙,日用品生产于百工局,这些东西每年向东依次押运至河湟五镇驿站;同时五镇各乡保完粮,这些粮草运到五镇就存在一份微小的路耗。
五镇再运送粮食和分销百工局日用品的银子回到西宁廒仓入库,西宁再送到青海湖加工——以前这样干的问题不大,军粮到了水师衙门,大军不是开赴河卡草原,就是奔赴河湟东边打仗,来回运粮都很近。
可现在不一样了,西宁以西,不需要运粮,就算远征叶尔羌或支援天山,那也轮不到他们运粮,元帅府根本没有这份运力,而东边,战争前线是距离青海湖近千里的临桃巩昌。
以河湟最东端的东关镇为例,一份粮食从这里运至水师衙门,是五百里;水师衙门加工成军粮,再运回兰州,又是五百里,啥事都没干就一千里出去了。
这也是承运只说河湟修路而不提青海湖的原因,他建议刘承宗把水师衙门拆分,只留下一个处理咸鱼、熏鱼的部门,其他加工军粮的人员、技术都向东迁。
刘承宗很慎重地考虑了这个建议,他提出修建西兰轨道,确实有一时心血来潮的成分,但听了承运对河湟路耗的分析之后,反倒是真坚定了修建轨道的想法。
元帅府的行政建制,必然要迁往兰州,有些东西,比如官府吏员、公文档桉,好迁;但也有些东西,诸如铁厂、矿山、军器局,不好迁。
可这些部门不向东迁,元帅军的所有军事物资就要从千里外开始运送,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但是真坚定了修建轨道的想法,摆在面前的就全是困难了。
轨道暂且不提,元帅府就算把轨道修出来,除了炮车,什么车都没法在上边跑。
因为刘承宗就是个拾破烂儿的,不论是战车也好、辎重车也罢,军用的、民用的,除了炮车之外,所有车辆都是他捡来的。
只有千斤炮的炮车,是元帅府自己做的,但即使是炮车,轴距、轮宽以及承载重量,都没有统一规格。
这可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承宗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提修建轨道,居然要从设计车辆这一步开始,这是件非常考验专业的事,刘承宗没敢大包大揽,直接派人请来了师成我。
他和师成我,在马车设计方面都是外行,但他们俩的相同之处在于,都知道在造物方面,设计的重要性。
刘承宗是个擅长用刀的人,也是个喜欢藏刀的人,几乎每次作战,他都会从战利品里选几柄好刀,让人送到元帅府衙里藏着。
但他带在身上的佩刀,尽管换了更好的装具,刀条永远都是普通材料打出来的制式雁翎官刀。
制式刀条的质量很一般,刀刃刀身的处理工艺也非常普通,但它有一个优点是工艺和材质永远无法替代的,就是设计合理。
兵器最重要的就是重心,只有重心合适才趁手,趁手才能杀人,而杀人,只需要一刀。
一辆好马车就像一柄好刀,用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的设计能不给马儿增加多余的负重,才能跑得更快、更远,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有资格谈用料和质量。
设计一款通用的双轮马车底架,师成我一听这事儿欢天喜地——幸亏刘承宗说得早!
元帅府工衙下属的军器局目前正在做这份工作,自从收到卫拉特从天山派出的商队已经在路上,师成我就收到了刘承运等人对帅府车辆储备不足的抱怨。
元帅府四处用兵,本身骡马化水平很高,自己还不造马车,单靠缴获,车辆够用才怪呢!
更别说刘承宗远征甘肃之前,还给工衙下了命令,要他把火箭炮匣子搬到战车上,说要列装全军,本来都做好一百多架了,因为承运要拉货,又把火箭发射匣撤下来,弄走拉货。
师成我本来就想设计一款能装抬枪、运火炮、装载火箭、运送物资,甚至还能在野外加装挡板临时改装简易工事的双轮马车。
如今刘承宗提起这事儿,也无非是需要一个轮子宽度、车轴长度的数罢了,这事对师成我来说是张口就来:“回大帅,工衙已经在做了,车轴四尺三寸,只是眼下轮子不一样,有木轮有铁轮、有木轴有铁轴,完全可以给轮子也定一个规矩。”
这铁轴木轴、铁轮木轮,刘承宗倒是知道,这都是给千斤炮准备的。
铁轴是锻打出来的铁轴,但铁轮不是纯铁,是在轮子外包一圈铁皮,目前他们的千斤炮重量还不至于用纯铁打造的铁轮。
刘承宗点头道:“如此一来就简单多了,制出各种场合都合用的轮... -->>
刘承宗总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但稀奇古怪的点子。
就比方说轨道马车,但轨道具体怎么建设?刘狮子不知道,这项大任就又丢在了刘承运的肩膀上。
这可苦坏了承运的小脑瓜儿,他还没二哥懂呢!
隔了上千年,谁又能知道秦朝的轨是什么轨,但刘狮子保守估计,有了这条贯通河湟的轨道,他们的粮食路耗应该能降低一半。
承运听见这个就笑,他说二哥你也太保守了,只要你想在河湟解决路耗的问题,就算没有这条轨道,照样能把路耗减少一半。
承运一直掌管河湟五镇的征粮、运粮以及生产建设,河湟谷地存在什么问题,整个元帅府都没人比他更清楚。
如今河湟谷地的均田买赋已经成为常策,这片土地的生产能力也被完全开发,雪山融水能保证旱涝保收,每年收上的粮食已有定例,最理想的情况下,能达到二十五万石成粮。
若是征收原粮,则是三十七万石。
其中二十八万石是固定的,来自河湟谷地八千顷良田,余下九万石则来自河湟山地的三万顷土田。
尽管如今居于山区的土民也越来越多被编户齐民,但山地产出本身很低,能拿出作为商品粮交换日用的更少,因此尽管有更多的土地,却存在更低的产出,但另一方面山民种植农作物不受限制,因此也是元帅府马草、药草、木材等物资的重要产地。
这些粮食在征收入库以及制成军粮的过程中,就存在大量空耗,这是刘承宗等人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元帅府前身是一支流浪到青海的孤军,自身占据一无所有的不毛之地,面临举目皆敌的环境,一切都要由从头规划。
在当时面临的环境下,成本根本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一切生产建设与规划的基石都是安全。
新城的府衙和市场、日月山铁厂、作为手工业基地的俱尔湾百工局、新城书院,西宁城里的廒仓,青海湖北岸的水师衙门兵粮加工厂,这些军事要地统统都建设在河湟谷地的最西边。
毕竟那个时候,谁都不敢把廒仓搁在兰州黄河边上,或者根本没在自己掌控之中的碾伯所。
整个河湟谷地的均田买赋政策,也围绕着这些地方,银钱出自元帅府衙,日用品生产于百工局,这些东西每年向东依次押运至河湟五镇驿站;同时五镇各乡保完粮,这些粮草运到五镇就存在一份微小的路耗。
五镇再运送粮食和分销百工局日用品的银子回到西宁廒仓入库,西宁再送到青海湖加工——以前这样干的问题不大,军粮到了水师衙门,大军不是开赴河卡草原,就是奔赴河湟东边打仗,来回运粮都很近。
可现在不一样了,西宁以西,不需要运粮,就算远征叶尔羌或支援天山,那也轮不到他们运粮,元帅府根本没有这份运力,而东边,战争前线是距离青海湖近千里的临桃巩昌。
以河湟最东端的东关镇为例,一份粮食从这里运至水师衙门,是五百里;水师衙门加工成军粮,再运回兰州,又是五百里,啥事都没干就一千里出去了。
这也是承运只说河湟修路而不提青海湖的原因,他建议刘承宗把水师衙门拆分,只留下一个处理咸鱼、熏鱼的部门,其他加工军粮的人员、技术都向东迁。
刘承宗很慎重地考虑了这个建议,他提出修建西兰轨道,确实有一时心血来潮的成分,但听了承运对河湟路耗的分析之后,反倒是真坚定了修建轨道的想法。
元帅府的行政建制,必然要迁往兰州,有些东西,比如官府吏员、公文档桉,好迁;但也有些东西,诸如铁厂、矿山、军器局,不好迁。
可这些部门不向东迁,元帅军的所有军事物资就要从千里外开始运送,代价未免太过高昂。
但是真坚定了修建轨道的想法,摆在面前的就全是困难了。
轨道暂且不提,元帅府就算把轨道修出来,除了炮车,什么车都没法在上边跑。
因为刘承宗就是个拾破烂儿的,不论是战车也好、辎重车也罢,军用的、民用的,除了炮车之外,所有车辆都是他捡来的。
只有千斤炮的炮车,是元帅府自己做的,但即使是炮车,轴距、轮宽以及承载重量,都没有统一规格。
这可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承宗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提修建轨道,居然要从设计车辆这一步开始,这是件非常考验专业的事,刘承宗没敢大包大揽,直接派人请来了师成我。
他和师成我,在马车设计方面都是外行,但他们俩的相同之处在于,都知道在造物方面,设计的重要性。
刘承宗是个擅长用刀的人,也是个喜欢藏刀的人,几乎每次作战,他都会从战利品里选几柄好刀,让人送到元帅府衙里藏着。
但他带在身上的佩刀,尽管换了更好的装具,刀条永远都是普通材料打出来的制式雁翎官刀。
制式刀条的质量很一般,刀刃刀身的处理工艺也非常普通,但它有一个优点是工艺和材质永远无法替代的,就是设计合理。
兵器最重要的就是重心,只有重心合适才趁手,趁手才能杀人,而杀人,只需要一刀。
一辆好马车就像一柄好刀,用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的设计能不给马儿增加多余的负重,才能跑得更快、更远,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有资格谈用料和质量。
设计一款通用的双轮马车底架,师成我一听这事儿欢天喜地——幸亏刘承宗说得早!
元帅府工衙下属的军器局目前正在做这份工作,自从收到卫拉特从天山派出的商队已经在路上,师成我就收到了刘承运等人对帅府车辆储备不足的抱怨。
元帅府四处用兵,本身骡马化水平很高,自己还不造马车,单靠缴获,车辆够用才怪呢!
更别说刘承宗远征甘肃之前,还给工衙下了命令,要他把火箭炮匣子搬到战车上,说要列装全军,本来都做好一百多架了,因为承运要拉货,又把火箭发射匣撤下来,弄走拉货。
师成我本来就想设计一款能装抬枪、运火炮、装载火箭、运送物资,甚至还能在野外加装挡板临时改装简易工事的双轮马车。
如今刘承宗提起这事儿,也无非是需要一个轮子宽度、车轴长度的数罢了,这事对师成我来说是张口就来:“回大帅,工衙已经在做了,车轴四尺三寸,只是眼下轮子不一样,有木轮有铁轮、有木轴有铁轴,完全可以给轮子也定一个规矩。”
这铁轴木轴、铁轮木轮,刘承宗倒是知道,这都是给千斤炮准备的。
铁轴是锻打出来的铁轴,但铁轮不是纯铁,是在轮子外包一圈铁皮,目前他们的千斤炮重量还不至于用纯铁打造的铁轮。
刘承宗点头道:“如此一来就简单多了,制出各种场合都合用的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