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天香第一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14o2年,朱棣登基,年号永乐。 靖难之役中的所有功臣都得到了封赏,三宝也不例外。由于三宝在郑村坝立得大功,所以朱棣赐姓郑,名和。郑和从此成为明成祖时期最高级别的内监管。
朱智尧也受到封赏,但朱姓讳皇姓,所以朱棣赐姓马,名欢。这郑和与马欢成为朱棣最得力的助手,为稳固当时人心惶惶的朝堂尽心尽力。
永乐元年,马欢提议朱棣编纂一部大典,汇集所有的名家名著,泽福后世。朱棣欣然同意,将此事交由马欢负责。
马欢自随三宝来到大明之后,几乎看完了所有书籍,辐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在马欢的脑袋中,早已有一个名目表,将各类书籍归类完善。所以,在组织编纂大典时,一切都按照他脑中的名目表有序进行。
马欢找了两千多人一同抄写,这两千多人都有各自的编号,所坐的位置也多有讲究,以此达到不错不乱的效果。
不过,朱棣心中的世界疆域始终不止中原这块腹地。他在北方的时候,已经认识到关外的疆域,可往南究竟有什么?这是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加上玉玺始终未找到,又传朱允文坐船南逃,这也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永乐三年,朱棣下旨要郑和组建一支船队南下,目的通商及外交。
郑和跪地领旨。朱棣在御书房逡巡徘徊,良久对郑和道:“三宝,这次的任务,你可知道朕的深意?”
“皇上,微臣一定尽全力去寻那人的下落。”郑和从小就跟在朱棣身侧,如何不知皇上真正的担忧。
“三宝,这么多大臣中,就属你最懂朕的心思。你是朕最器重、最信任的人,除了你,我想不出其他能够担此重任的人。”朱棣道。
“微臣谢皇上器重,皇上放心,这寻人之事一定秘密进行,明里还是通货与外交。”郑和心中还有另一层担忧,所以欲言又止道:“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朱棣道。
“只是船队大张旗鼓,声势浩大,若是那人听到消息,恐怕早早躲起来,难寻。”郑和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朱棣顿了顿道:“朕不相信他能跑到天边,你权且尽力去找。”
“皇上,臣还有一事相求。”郑和道。
“何事?”朱棣道。
“求皇上让马大人与微臣同行,若有马大人相助,定能成事!”郑和心里知道任务的艰巨性,且不说茫茫人海中探寻朱允文的难度,单说这茫茫大海也凶险异常。一个不慎,便可能葬身其中。所以,只有马欢一同前往,借助他的神力,方有希望。
朱棣应允了郑和的请求。
造船是这次任务的第一步。为了使任务尽快成形,郑和亲自去龙江宝船厂监督,船体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船身是马欢亲自设计的,工人们只要按照纸上所绘即可。
每一只宝船都将承载数百人以及大量的货物,事关人命,无人敢马虎。工匠日赶夜赶,终于在当年赶造出所有宝船。
这宝船采革木,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共九桅。其中有货船、粮船、水船、马船、战船,一应俱全。
长乐太平港,郑和举行了祭天妃仪式,皇上亲自到场送行。船队约千人,船只的分布呈海燕的形状。郑和带着皇上的期待踏上了第一次航海征程。他的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前方有诸多未知,可没有恐惧。马欢就像郑和的一颗定心丸。
站在船头,郑和负手而立,红色的官袍,黑色的敞篷,海风一吹便飞扬起来。头顶的海鸥嘶叫着,欢快地疾驰飞翔,一瞬间就远去成了一颗白色的小点。在这无垠的蓝色海洋上,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连这巨大的宝船也不例外。
宝船遇到的第一次危机就是海上风暴。在三个时辰的风暴肆虐当中,宝船摇摇晃晃,但最终还是挺住了,没有一艘沉船。
宝船遇到的第二次危机是海盗,这是人事,所以必须开战方能应付。此时,战船就起了相当的效用。这一切均没有借助马欢的神力,单靠人力便足以应付。
宝船行到爪哇国附近,不仅遇到了暗礁,还有战争。爪哇国派兵攻打宝船,虽然有马欢的神力相助,但还是死了一百七十多名水手。
郑和的船队返回大明,朱棣对爪哇国的战争行为大为震怒,但在郑和的劝说下,朱棣决定不动战争,只要求爪哇国赔偿黄金。自此,大明与爪哇国的和平邦交政策得以确立。这一政策也影响了大明与其他沿海小国的关系。
不过,这一次航海的秘密目标并未达成,郑和未能找到朱允文。所以,朱棣先后又遣郑和下了五次西洋。
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已经到达阿拉伯海,远达忽鲁谟斯国及霍尔木丝等地。为庆贺迁都,郑和带回了十六国的使臣以及一头麒麟。在迁都大典上,这些外国使臣和动物成为一道亮丽的奇观。麒麟被视为祥瑞之物,这是迁都北平的好兆头。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沿岸送十六国的使臣回国,这宝船上设置了厅堂,以备各国使臣欣赏歌舞之用。这一次的航行历时四年,是以往的时间的两倍。因为郑和花了更多地时间在沿海各国探查朱允文的下落。
不过,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关于朱允文的蛛丝马迹。郑和回到大明之时,永乐帝已经死了一年多了,朱棣的儿子朱瞻基在位,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此时的郑和已经两鬓斑白,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可是马欢依旧是那个马欢,丝毫未变。宝船厂已经被废弃,现在的郑和只是应天城的一个守备。郑和看着这破败的宝船厂,仿佛又回到了征战海上的时候,马欢始终陪在他左右。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老样子。”郑和看着依旧年轻的马欢,感叹道:“再看看我,已经成了一个不中用的老头子了。”
“这几十年,你没有一日不在探寻着... -->>
公元14o2年,朱棣登基,年号永乐。 靖难之役中的所有功臣都得到了封赏,三宝也不例外。由于三宝在郑村坝立得大功,所以朱棣赐姓郑,名和。郑和从此成为明成祖时期最高级别的内监管。
朱智尧也受到封赏,但朱姓讳皇姓,所以朱棣赐姓马,名欢。这郑和与马欢成为朱棣最得力的助手,为稳固当时人心惶惶的朝堂尽心尽力。
永乐元年,马欢提议朱棣编纂一部大典,汇集所有的名家名著,泽福后世。朱棣欣然同意,将此事交由马欢负责。
马欢自随三宝来到大明之后,几乎看完了所有书籍,辐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在马欢的脑袋中,早已有一个名目表,将各类书籍归类完善。所以,在组织编纂大典时,一切都按照他脑中的名目表有序进行。
马欢找了两千多人一同抄写,这两千多人都有各自的编号,所坐的位置也多有讲究,以此达到不错不乱的效果。
不过,朱棣心中的世界疆域始终不止中原这块腹地。他在北方的时候,已经认识到关外的疆域,可往南究竟有什么?这是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加上玉玺始终未找到,又传朱允文坐船南逃,这也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永乐三年,朱棣下旨要郑和组建一支船队南下,目的通商及外交。
郑和跪地领旨。朱棣在御书房逡巡徘徊,良久对郑和道:“三宝,这次的任务,你可知道朕的深意?”
“皇上,微臣一定尽全力去寻那人的下落。”郑和从小就跟在朱棣身侧,如何不知皇上真正的担忧。
“三宝,这么多大臣中,就属你最懂朕的心思。你是朕最器重、最信任的人,除了你,我想不出其他能够担此重任的人。”朱棣道。
“微臣谢皇上器重,皇上放心,这寻人之事一定秘密进行,明里还是通货与外交。”郑和心中还有另一层担忧,所以欲言又止道:“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朱棣道。
“只是船队大张旗鼓,声势浩大,若是那人听到消息,恐怕早早躲起来,难寻。”郑和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朱棣顿了顿道:“朕不相信他能跑到天边,你权且尽力去找。”
“皇上,臣还有一事相求。”郑和道。
“何事?”朱棣道。
“求皇上让马大人与微臣同行,若有马大人相助,定能成事!”郑和心里知道任务的艰巨性,且不说茫茫人海中探寻朱允文的难度,单说这茫茫大海也凶险异常。一个不慎,便可能葬身其中。所以,只有马欢一同前往,借助他的神力,方有希望。
朱棣应允了郑和的请求。
造船是这次任务的第一步。为了使任务尽快成形,郑和亲自去龙江宝船厂监督,船体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船身是马欢亲自设计的,工人们只要按照纸上所绘即可。
每一只宝船都将承载数百人以及大量的货物,事关人命,无人敢马虎。工匠日赶夜赶,终于在当年赶造出所有宝船。
这宝船采革木,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共九桅。其中有货船、粮船、水船、马船、战船,一应俱全。
长乐太平港,郑和举行了祭天妃仪式,皇上亲自到场送行。船队约千人,船只的分布呈海燕的形状。郑和带着皇上的期待踏上了第一次航海征程。他的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前方有诸多未知,可没有恐惧。马欢就像郑和的一颗定心丸。
站在船头,郑和负手而立,红色的官袍,黑色的敞篷,海风一吹便飞扬起来。头顶的海鸥嘶叫着,欢快地疾驰飞翔,一瞬间就远去成了一颗白色的小点。在这无垠的蓝色海洋上,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连这巨大的宝船也不例外。
宝船遇到的第一次危机就是海上风暴。在三个时辰的风暴肆虐当中,宝船摇摇晃晃,但最终还是挺住了,没有一艘沉船。
宝船遇到的第二次危机是海盗,这是人事,所以必须开战方能应付。此时,战船就起了相当的效用。这一切均没有借助马欢的神力,单靠人力便足以应付。
宝船行到爪哇国附近,不仅遇到了暗礁,还有战争。爪哇国派兵攻打宝船,虽然有马欢的神力相助,但还是死了一百七十多名水手。
郑和的船队返回大明,朱棣对爪哇国的战争行为大为震怒,但在郑和的劝说下,朱棣决定不动战争,只要求爪哇国赔偿黄金。自此,大明与爪哇国的和平邦交政策得以确立。这一政策也影响了大明与其他沿海小国的关系。
不过,这一次航海的秘密目标并未达成,郑和未能找到朱允文。所以,朱棣先后又遣郑和下了五次西洋。
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已经到达阿拉伯海,远达忽鲁谟斯国及霍尔木丝等地。为庆贺迁都,郑和带回了十六国的使臣以及一头麒麟。在迁都大典上,这些外国使臣和动物成为一道亮丽的奇观。麒麟被视为祥瑞之物,这是迁都北平的好兆头。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沿岸送十六国的使臣回国,这宝船上设置了厅堂,以备各国使臣欣赏歌舞之用。这一次的航行历时四年,是以往的时间的两倍。因为郑和花了更多地时间在沿海各国探查朱允文的下落。
不过,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关于朱允文的蛛丝马迹。郑和回到大明之时,永乐帝已经死了一年多了,朱棣的儿子朱瞻基在位,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此时的郑和已经两鬓斑白,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可是马欢依旧是那个马欢,丝毫未变。宝船厂已经被废弃,现在的郑和只是应天城的一个守备。郑和看着这破败的宝船厂,仿佛又回到了征战海上的时候,马欢始终陪在他左右。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老样子。”郑和看着依旧年轻的马欢,感叹道:“再看看我,已经成了一个不中用的老头子了。”
“这几十年,你没有一日不在探寻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