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板桥成为建制镇也只是近几年的事,镇区规模小,不能与县城相比,也就是几家行政单位再加上以前几十户人家,一条不足五、六百米的街道从镇中心穿越而过,并以此为中轴形成了镇区。所谓“靠山吃山”,板桥镇虽然有着丰富的山体资源及矿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难以得到开发,这才导致了人们守着“金山吃穷饭”的局面。不过,山人虽穷,志可不短。祖辈们都像陈家祖上一样肩扛担挑把这里的山货一点点儿运出去,也正因为这样,在板桥,像陈宅一样的明清建筑竟然有几十处之多,这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是个奇观。
像这种地方很适合上了年龄的人居住,环境好、空气好,如果生活质量高点儿,算得上是人间仙境。不过,对于年轻人或是孩子们来说,就觉得有些乏味。这里缺少了活力和吸引力,没有高楼与车辆、人声交织而起的喧嚣,就连春节也略显单调。
陈晓娜倒是喜欢上了这里。虽然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两天,但是堂兄弟带着她在山间或是田间肆意穿行的时候,她享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奔放与自由,未来对于她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等待与羁绊,但眼前的青山绿水却让她忘却了一切。
相比之下,陈国强可就没这么悠闲。镇上的领导听说他返乡的消息,初一一大早就跑到陈家来拜年。这也是镇上的老规矩。陈上元按年龄或是家族地位来说都算得上是镇上的关键老人,即便是陈国强没有返乡,每年的初一,领导们也会结伴前来拜年,以显示对长者的尊重与关爱。
镇委书记是原地提拔起来的,已经上了年纪了,早就过了升调的可能,对于陈国强的升调极尽羡慕之情。他对陈家两兄弟并不陌生,再加上与陈国强算是平级,所以交流起来没有那种拘束感。当时,电视台的发射频率还没有那么高,像板桥这样的高寒山地还不能看到市、县台的电视节目,自然看不到陈晓娜参加的春晚,但作为书记消息总归是灵通些的,他觉得这个孩子很了不起,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板桥人的后代,让他这个做书记的也感觉到自豪。
书记对陈国强的升迁更是盛赞不已,这让陈上元也觉得很自豪。陈国俊感觉自己虽然不如弟弟,但毕竟也算是陈家的荣耀,自然也替弟弟开心。
陈国强倒是冷静,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这样的赞美他已经听得太多,这让他有些警觉,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能因此时得意而生失误。对于老书记的盛赞自然也就一笑而过,之后的谈话也无非是些桌面上的光亮话。
陈晓娜对他们这些光亮话全然不感兴趣,趁着大人们在屋内谈兴正谈,陈晓棠提议带大家去爬青龙寨,这对于陈晓娜和陈晓非都是极为新鲜的事情,自然是高兴地同意了。
他们要去的青龙寨位于镇东南五公里处,是通往东巩镇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古山寨在整个板桥有四十多处,但在南漳的荆山群岭中并不算最多,整个南漳像这样的山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600多处,与板桥相邻的东巩镇拥有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有七十多处。
正好家里有两部自行车,陈晓棠载着陈晓娜,陈晓君载着陈晓非,四个人一路高唱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就出发了。
山里的路不太好走,虽然这条路早就有了,但还是用了他们很长的时间。
陈晓娜被沿途的景色所吸引,虽然是冬天,但山间依然会有些翠绿的植物出现,再加上还没有落尽的黄色的、褐色的、红色的枯叶,像是一幅画,再加上山间漂浮的云雾,让陈晓娜总觉得自己身处云端之上,而山间下的物体那样渺小。
年初一的天气好得让人意想不到,与年卅的阴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天气的确很适合外出游玩,何况是在这样的山野之间。
到达青龙寨山脚下时,猛洞河河水欢快奔流的声音再次让陈晓娜兴奋到发出尖叫声,这是她自模拟考以来一次最为彻底地发泄,似乎只有这样的尖叫声才能平息自己对模拟考的自责与埋怨。
陈晓娜表面上对那次模拟考的成绩毫不在乎,但是内心里却十分清楚,那将是自己的一次痛,只是她把这种痛放置在了内心深处。她也很想像卢佩姗和何志彬一样有清晰的目标与方向,哪怕是像郑雨一样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行,但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这些朋友身上所具备的勇气和胆量,她退缩了,退到了她自以为安全的地方。虽然去汉江商场报到时一切都很顺利,但是那样的归宿真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吗?她不能肯定,虽然表面十分欢乐,但是内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忧虑。
四个人站在猛洞河前抬头望去,但见一座三面皆为悬崖峭壁的大山立于河之岸边,猛洞河虽在冬季,水量也很充沛,河水湍急,若不是河上有座木桥,断是不能渡过河去。
他们四人在陈晓棠的带领下很小心地走过了那座木桥,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若不是在冬季叶落枯败的时候,很难找到上山的入口。
四个人相互拉着手向山顶爬去,越向上越能听见风在歌唱,其间伴随着山间乌鸦的啼叫,总能透过脚下坚实的岩石幻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有山人粗犷的声音,有翻滚而下的巨石与崖壁撞击时发出的声音,有古道上奔窜的狼群所发出的悲嚎声或是奔驰而过的骏马发出的踢踏声……这一切都让这四位少年感觉到惊险与刺激。
这一通山路爬行得并不轻松,当青龙寨立在他们眼前的时候,陈晓娜和陈晓非已经感觉到筋疲力尽了。幸好两位堂兄弟走惯了山路,对于这样的距离于他们算不得什么。
陈晓棠像是很了解这里似的,向他们三个人介绍着这青龙寨的来历。据老辈人说,这青龙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正值白莲教在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起事,起义军为了躲避政府的追杀躲进了山里,而政府为了镇压白莲教,组建了地方武装,官员们又怕战事伤及百姓,便在山口大肆兴建寨堡,以供当地百姓迁入避难,并借此进行坚壁清野,对白莲教实行分割包围。板桥在当时也是清剿白莲教的主战场,清政府派出总兵驻扎板桥梁家寨,组织地方联防,共建筑山寨四十八座,青龙寨与之相邻的黄家寨、剪子寨、五峰寨构成了板桥镇的东南防御体系。战争结束后,这里曾一度被空置,但是这些山寨自此以后便成了当地老百姓临时躲避战事的场所。
陈晓棠的介绍让陈晓娜对这位堂兄充满了崇拜,她没想到堂兄对这里了解得这么深刻,堂兄的介绍也让她对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好奇,行走之间便仔细地打量起这青龙寨了。
青龙寨依山而建,可谓地势险要。寨子应该是饱经战火的洗礼,四处已是残垣断壁,不过,从遗留的痕迹与实物来判断,依旧可以看出寨子的全貌。整个青龙寨呈一大一小、一圆一方的建筑布局,可谓是别具一格,感觉上有些“天地合一、阴阳相配”的意味。小寨已经被毁,不过形状清晰可见,圆形的建筑痕迹中可以判知南北方向分别设有寨门;大寨保留尚可,依山形呈长方形布局,东西分别设有寨门。
四人进入方形大寨的寨门后便一路拾级而上,循着脚下石板的痕迹前行,所到之处全是冰冷的石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只是单纯地垒着,并无黏合物将之连接,却也能稳稳地立在原地上百年。这些石头叠加之后所呈现的容貌,不过是一些“城墙、箭楼、指挥台、炮孔、排列有序的房屋以及房屋间所形成的通道”影像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陈晓娜在那些青石板上行走的时候,总有一种悲怆的感觉,像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也像是一种对当下时光的感慨。她把这种感觉告诉了堂兄,陈晓棠笑了笑,之后一本正经地跟陈晓娜说,“这说明你的根在这里”。这句话让陈晓娜为之一怔,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已经离这片土地越来越远,而“根在这里”的意味或许要再经历很多年才能真正明白其寓意。
nbsp; 板桥成为建制镇也只是近几年的事,镇区规模小,不能与县城相比,也就是几家行政单位再加上以前几十户人家,一条不足五、六百米的街道从镇中心穿越而过,并以此为中轴形成了镇区。所谓“靠山吃山”,板桥镇虽然有着丰富的山体资源及矿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难以得到开发,这才导致了人们守着“金山吃穷饭”的局面。不过,山人虽穷,志可不短。祖辈们都像陈家祖上一样肩扛担挑把这里的山货一点点儿运出去,也正因为这样,在板桥,像陈宅一样的明清建筑竟然有几十处之多,这在当地,绝对算得上是个奇观。
像这种地方很适合上了年龄的人居住,环境好、空气好,如果生活质量高点儿,算得上是人间仙境。不过,对于年轻人或是孩子们来说,就觉得有些乏味。这里缺少了活力和吸引力,没有高楼与车辆、人声交织而起的喧嚣,就连春节也略显单调。
陈晓娜倒是喜欢上了这里。虽然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两天,但是堂兄弟带着她在山间或是田间肆意穿行的时候,她享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奔放与自由,未来对于她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等待与羁绊,但眼前的青山绿水却让她忘却了一切。
相比之下,陈国强可就没这么悠闲。镇上的领导听说他返乡的消息,初一一大早就跑到陈家来拜年。这也是镇上的老规矩。陈上元按年龄或是家族地位来说都算得上是镇上的关键老人,即便是陈国强没有返乡,每年的初一,领导们也会结伴前来拜年,以显示对长者的尊重与关爱。
镇委书记是原地提拔起来的,已经上了年纪了,早就过了升调的可能,对于陈国强的升调极尽羡慕之情。他对陈家两兄弟并不陌生,再加上与陈国强算是平级,所以交流起来没有那种拘束感。当时,电视台的发射频率还没有那么高,像板桥这样的高寒山地还不能看到市、县台的电视节目,自然看不到陈晓娜参加的春晚,但作为书记消息总归是灵通些的,他觉得这个孩子很了不起,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板桥人的后代,让他这个做书记的也感觉到自豪。
书记对陈国强的升迁更是盛赞不已,这让陈上元也觉得很自豪。陈国俊感觉自己虽然不如弟弟,但毕竟也算是陈家的荣耀,自然也替弟弟开心。
陈国强倒是冷静,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这样的赞美他已经听得太多,这让他有些警觉,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能因此时得意而生失误。对于老书记的盛赞自然也就一笑而过,之后的谈话也无非是些桌面上的光亮话。
陈晓娜对他们这些光亮话全然不感兴趣,趁着大人们在屋内谈兴正谈,陈晓棠提议带大家去爬青龙寨,这对于陈晓娜和陈晓非都是极为新鲜的事情,自然是高兴地同意了。
他们要去的青龙寨位于镇东南五公里处,是通往东巩镇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古山寨在整个板桥有四十多处,但在南漳的荆山群岭中并不算最多,整个南漳像这样的山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600多处,与板桥相邻的东巩镇拥有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有七十多处。
正好家里有两部自行车,陈晓棠载着陈晓娜,陈晓君载着陈晓非,四个人一路高唱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就出发了。
山里的路不太好走,虽然这条路早就有了,但还是用了他们很长的时间。
陈晓娜被沿途的景色所吸引,虽然是冬天,但山间依然会有些翠绿的植物出现,再加上还没有落尽的黄色的、褐色的、红色的枯叶,像是一幅画,再加上山间漂浮的云雾,让陈晓娜总觉得自己身处云端之上,而山间下的物体那样渺小。
年初一的天气好得让人意想不到,与年卅的阴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天气的确很适合外出游玩,何况是在这样的山野之间。
到达青龙寨山脚下时,猛洞河河水欢快奔流的声音再次让陈晓娜兴奋到发出尖叫声,这是她自模拟考以来一次最为彻底地发泄,似乎只有这样的尖叫声才能平息自己对模拟考的自责与埋怨。
陈晓娜表面上对那次模拟考的成绩毫不在乎,但是内心里却十分清楚,那将是自己的一次痛,只是她把这种痛放置在了内心深处。她也很想像卢佩姗和何志彬一样有清晰的目标与方向,哪怕是像郑雨一样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也行,但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这些朋友身上所具备的勇气和胆量,她退缩了,退到了她自以为安全的地方。虽然去汉江商场报到时一切都很顺利,但是那样的归宿真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吗?她不能肯定,虽然表面十分欢乐,但是内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忧虑。
四个人站在猛洞河前抬头望去,但见一座三面皆为悬崖峭壁的大山立于河之岸边,猛洞河虽在冬季,水量也很充沛,河水湍急,若不是河上有座木桥,断是不能渡过河去。
他们四人在陈晓棠的带领下很小心地走过了那座木桥,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若不是在冬季叶落枯败的时候,很难找到上山的入口。
四个人相互拉着手向山顶爬去,越向上越能听见风在歌唱,其间伴随着山间乌鸦的啼叫,总能透过脚下坚实的岩石幻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有山人粗犷的声音,有翻滚而下的巨石与崖壁撞击时发出的声音,有古道上奔窜的狼群所发出的悲嚎声或是奔驰而过的骏马发出的踢踏声……这一切都让这四位少年感觉到惊险与刺激。
这一通山路爬行得并不轻松,当青龙寨立在他们眼前的时候,陈晓娜和陈晓非已经感觉到筋疲力尽了。幸好两位堂兄弟走惯了山路,对于这样的距离于他们算不得什么。
陈晓棠像是很了解这里似的,向他们三个人介绍着这青龙寨的来历。据老辈人说,这青龙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正值白莲教在陕西、四川、湖北等地起事,起义军为了躲避政府的追杀躲进了山里,而政府为了镇压白莲教,组建了地方武装,官员们又怕战事伤及百姓,便在山口大肆兴建寨堡,以供当地百姓迁入避难,并借此进行坚壁清野,对白莲教实行分割包围。板桥在当时也是清剿白莲教的主战场,清政府派出总兵驻扎板桥梁家寨,组织地方联防,共建筑山寨四十八座,青龙寨与之相邻的黄家寨、剪子寨、五峰寨构成了板桥镇的东南防御体系。战争结束后,这里曾一度被空置,但是这些山寨自此以后便成了当地老百姓临时躲避战事的场所。
陈晓棠的介绍让陈晓娜对这位堂兄充满了崇拜,她没想到堂兄对这里了解得这么深刻,堂兄的介绍也让她对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好奇,行走之间便仔细地打量起这青龙寨了。
青龙寨依山而建,可谓地势险要。寨子应该是饱经战火的洗礼,四处已是残垣断壁,不过,从遗留的痕迹与实物来判断,依旧可以看出寨子的全貌。整个青龙寨呈一大一小、一圆一方的建筑布局,可谓是别具一格,感觉上有些“天地合一、阴阳相配”的意味。小寨已经被毁,不过形状清晰可见,圆形的建筑痕迹中可以判知南北方向分别设有寨门;大寨保留尚可,依山形呈长方形布局,东西分别设有寨门。
四人进入方形大寨的寨门后便一路拾级而上,循着脚下石板的痕迹前行,所到之处全是冰冷的石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只是单纯地垒着,并无黏合物将之连接,却也能稳稳地立在原地上百年。这些石头叠加之后所呈现的容貌,不过是一些“城墙、箭楼、指挥台、炮孔、排列有序的房屋以及房屋间所形成的通道”影像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陈晓娜在那些青石板上行走的时候,总有一种悲怆的感觉,像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也像是一种对当下时光的感慨。她把这种感觉告诉了堂兄,陈晓棠笑了笑,之后一本正经地跟陈晓娜说,“这说明你的根在这里”。这句话让陈晓娜为之一怔,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已经离这片土地越来越远,而“根在这里”的意味或许要再经历很多年才能真正明白其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