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流程还得走,不过就简单多了,就是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当然女官没有说,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她们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诸如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
汪舜华没心情考虑这些,正想着怎么才能熬过这一个月;又想这可能是最无忧无虑的一个月,出去以后就要操持生计了。
小说里经常写到的女主角在宫殿御花园遇到这个皇子那个王爷,她们是一概没有碰到,都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咸安宫。
明朝的故宫和后代见到的故宫是很不一样的,目光所见,它的墙体和柱子不是大红色,而是粉红色。
咸安宫等殿宇在后代是未开放的,因此汪舜华还是有点好奇心的,闲的没事也会看看,乱说乱动是真的不敢,这年头,搞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毕竟大浪淘沙,而且剩下的本来就少,10个姑娘倒是都没有被中途丢出去。
六月十二,汪舜华和同伴们鱼贯而入,前往坤宁宫拜谒皇后。大家都知道,最后最关键的一仗到来了。
提前听女官们介绍过,她们按摆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单,逐一传进。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关姓名、家庭状况、学问方面的问题。
汪舜华排在最后一个。她进去的时候,能看到殿中宝座上坐着个青年妇人,料想就是钱皇后了;四周站满了宫女,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很多年前公务员面试,也想到了曾经无数次坐在台上作报告作演讲。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眼前的考官和以往的考官不一样;但也算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快回过神来。
钱皇后是直隶海州人,武宦出身。正统七年五月册为皇后。明英宗怜惜她娘家地位不高,想要给她家封侯,钱皇后逊谢,在朝中传为美谈。英宗被瓦剌部所俘,她把自己宫中全部资财输出,每天哭泣,累了就就地而卧,伤残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明英宗在南宫,郁郁难解,钱皇后善言宽解。英宗临终前,传旨“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这是《明史》的说法。
《英宗实录》的说法是:“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刘)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
英宗复位后,钱皇后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于是册立皇长子见深为太子;太子的母亲周氏趁机提出想要当皇后,被英宗拒绝,只是册立为贵妃。宪宗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同时确定徽号。太监夏时为讨好周贵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两位太后并尊。称钱太后为慈懿皇太后,周太后为皇太后。
天顺八年七月,遵照英宗的遗嘱,宪宗册立吴氏为皇后;但他更宠爱的,却是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万贞儿。他不止一次的提出立万贞儿为皇后,却都遭到了拒绝;在万贞儿的设计下,宪宗决定废后,钱太后极力反对,但周太后却支持了宪宗。最终,吴皇后仅做了31天皇后,便被废居西宫。由此,两宫太后的地位彻底颠倒,宪宗开始亲近周太后,从此母慈子孝;而对钱太后却开始疏远。
成化四年,钱太后去世,应该合葬,但周太后坚决反对。首辅李贤早就发现周太后不好相与,于是在给英宗挖坟的时候,提出在地宫中同时营建三间墓室。但是周太后不甘心,坚决反对;自然也遭到群臣的集体反对。
宪宗因为和钱太后有了嫌隙,犹豫不定,在周太后压力下,奏疏被交给廷议。本以为可以靠人多驳回辅臣们的建议,却没有想到,这个建议竟得到了以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为首的九十九位与会廷臣的一致响应。
宪宗左右为难,只好哀求:“卿等所言极是,可是你们也该可怜可怜朕,朕多次向母亲请求劝慰,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依允。现在朕违背礼仪是不孝,可是违背母亲也是不孝,你们倒是给我想个法子?”
群臣深为不满,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当天就上疏进谏;第二天,以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联名的疏章摆在了宪宗的案头。都是为钱太后请命。
周太后勃然大怒,一意孤行,彻底激怒了群臣。第二天,给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下朝后集体在文华门外放声大哭;周太后要儿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拒不从命: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
面对这样的阵势,宪宗再也顶不住了,周太后也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乱子,终于答应了朝臣们的要求。于是正式为钱太后上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并将神位祔入太庙,与英宗并列在一起。
但即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裕陵,周太后还是没有放弃,暗中授意经办此事的太监,将钱太后墓穴的那条隧道故意挖错,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留给周太后的石穴则刚好相反,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
直到弘治十七年,周太后驾崩。孙子孝宗在检阅裕陵地图时,才惊讶地发现裕陵地下的隧道隐情。他将此事告知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打算为钱太后打通隧道。并决定将周太后的牌位画像和自己母亲纪太后的牌位画像一起别祀于奉慈殿,而不是与英宗共祔太庙。但最终因钦天监和阴阳师都认为会影响风水而不得不作罢。英宗夫妇生同衾,死同穴的诺言,就这样化成了泡影。
她给自己鼓了鼓劲,反正我就是来打酱油的,过了这一关就可以逃出生天了,欧耶。
她还在胡思乱想,上面的太监已经开始问了:“下立何人?”
汪舜华回过神来:“民女汪舜华,金吾左卫指挥使汪泉之孙。”
一个年轻的声音接过话茬:“你就是汪泉的孙女?”
声音很好听,应该是钱皇后。
汪舜华... -->>
接下来的流程还得走,不过就简单多了,就是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当然女官没有说,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她们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诸如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
汪舜华没心情考虑这些,正想着怎么才能熬过这一个月;又想这可能是最无忧无虑的一个月,出去以后就要操持生计了。
小说里经常写到的女主角在宫殿御花园遇到这个皇子那个王爷,她们是一概没有碰到,都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咸安宫。
明朝的故宫和后代见到的故宫是很不一样的,目光所见,它的墙体和柱子不是大红色,而是粉红色。
咸安宫等殿宇在后代是未开放的,因此汪舜华还是有点好奇心的,闲的没事也会看看,乱说乱动是真的不敢,这年头,搞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毕竟大浪淘沙,而且剩下的本来就少,10个姑娘倒是都没有被中途丢出去。
六月十二,汪舜华和同伴们鱼贯而入,前往坤宁宫拜谒皇后。大家都知道,最后最关键的一仗到来了。
提前听女官们介绍过,她们按摆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单,逐一传进。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关姓名、家庭状况、学问方面的问题。
汪舜华排在最后一个。她进去的时候,能看到殿中宝座上坐着个青年妇人,料想就是钱皇后了;四周站满了宫女,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很多年前公务员面试,也想到了曾经无数次坐在台上作报告作演讲。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眼前的考官和以往的考官不一样;但也算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快回过神来。
钱皇后是直隶海州人,武宦出身。正统七年五月册为皇后。明英宗怜惜她娘家地位不高,想要给她家封侯,钱皇后逊谢,在朝中传为美谈。英宗被瓦剌部所俘,她把自己宫中全部资财输出,每天哭泣,累了就就地而卧,伤残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明英宗在南宫,郁郁难解,钱皇后善言宽解。英宗临终前,传旨“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这是《明史》的说法。
《英宗实录》的说法是:“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刘)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
英宗复位后,钱皇后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于是册立皇长子见深为太子;太子的母亲周氏趁机提出想要当皇后,被英宗拒绝,只是册立为贵妃。宪宗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同时确定徽号。太监夏时为讨好周贵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两位太后并尊。称钱太后为慈懿皇太后,周太后为皇太后。
天顺八年七月,遵照英宗的遗嘱,宪宗册立吴氏为皇后;但他更宠爱的,却是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万贞儿。他不止一次的提出立万贞儿为皇后,却都遭到了拒绝;在万贞儿的设计下,宪宗决定废后,钱太后极力反对,但周太后却支持了宪宗。最终,吴皇后仅做了31天皇后,便被废居西宫。由此,两宫太后的地位彻底颠倒,宪宗开始亲近周太后,从此母慈子孝;而对钱太后却开始疏远。
成化四年,钱太后去世,应该合葬,但周太后坚决反对。首辅李贤早就发现周太后不好相与,于是在给英宗挖坟的时候,提出在地宫中同时营建三间墓室。但是周太后不甘心,坚决反对;自然也遭到群臣的集体反对。
宪宗因为和钱太后有了嫌隙,犹豫不定,在周太后压力下,奏疏被交给廷议。本以为可以靠人多驳回辅臣们的建议,却没有想到,这个建议竟得到了以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为首的九十九位与会廷臣的一致响应。
宪宗左右为难,只好哀求:“卿等所言极是,可是你们也该可怜可怜朕,朕多次向母亲请求劝慰,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依允。现在朕违背礼仪是不孝,可是违背母亲也是不孝,你们倒是给我想个法子?”
群臣深为不满,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当天就上疏进谏;第二天,以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联名的疏章摆在了宪宗的案头。都是为钱太后请命。
周太后勃然大怒,一意孤行,彻底激怒了群臣。第二天,给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下朝后集体在文华门外放声大哭;周太后要儿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拒不从命: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
面对这样的阵势,宪宗再也顶不住了,周太后也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乱子,终于答应了朝臣们的要求。于是正式为钱太后上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并将神位祔入太庙,与英宗并列在一起。
但即便钱太后与英宗合葬裕陵,周太后还是没有放弃,暗中授意经办此事的太监,将钱太后墓穴的那条隧道故意挖错,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留给周太后的石穴则刚好相反,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
直到弘治十七年,周太后驾崩。孙子孝宗在检阅裕陵地图时,才惊讶地发现裕陵地下的隧道隐情。他将此事告知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打算为钱太后打通隧道。并决定将周太后的牌位画像和自己母亲纪太后的牌位画像一起别祀于奉慈殿,而不是与英宗共祔太庙。但最终因钦天监和阴阳师都认为会影响风水而不得不作罢。英宗夫妇生同衾,死同穴的诺言,就这样化成了泡影。
她给自己鼓了鼓劲,反正我就是来打酱油的,过了这一关就可以逃出生天了,欧耶。
她还在胡思乱想,上面的太监已经开始问了:“下立何人?”
汪舜华回过神来:“民女汪舜华,金吾左卫指挥使汪泉之孙。”
一个年轻的声音接过话茬:“你就是汪泉的孙女?”
声音很好听,应该是钱皇后。
汪舜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