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汪舜华忙着坐月子,孩子有人喂有人照料,并不怎么费心,何况桂香给她找了邸报来,又说起外头的事情解闷。
有道是“侯门似海”,何况王府的大门?不过宦官们在王府里走动,也经常出去采买,倒是能听见一些新鲜事。
说来这还是汪舜华这张好吃嘴惹的事。
汪舜华对王府的伙食很不满意。
可能真应了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在汪家,整天想着怎么逃出去,后来参加选秀,也是一门心思谋划以后的生活,哪里会关注这些;直到在郕王府安顿下来,反正插翅难逃,就退而求其次享受生活,这才发现每天吃的实在不怎么样。
汪顺华是个工作狂人,对吃的其实不怎么在意,做饭的水平更是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味觉失灵,好吃难吃、想吃不想吃还是能区分的。
现在吃食实在单调,肉倒是多,可是蔬菜实在太少。夏天还好,外头有的是菜蔬,何况自家种的菜蔬当年就能吃。吃着自己种的瓜果菜蔬,一种成功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刚看到自家院子里挂果就接到喜报的郕王更是笃信“瓜瓞绵绵”,今年不用开口,就主动交代刘金等人又种了桃李石榴之类的,又加大了蔬果的种植规模。
只是进入冬天,这样美好的生活暂时告一段落,翻来覆去也就豆腐、豆芽、酱茄、酱瓜之类的,让以前四季鲜菜不断地汪舜华实在非常不适应。
汪舜华知道,皇帝吃得其实也不比她好。当时有句流行语: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就是说京城十大可笑之事。主要是其中服侍皇帝的几样,需要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说起皇帝吃饭,汪舜华马上想到了古装剧里的御膳房。后来才发现,明朝没有这个机构,估计是清朝创造的。明代直接负责皇帝吃饭的是光禄寺、尚膳监和尚食局3个机构。光禄寺负责采买,尚膳监专门做菜,尚食局则伺候皇帝吃饭。
——明朝谢肇淛曾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意思是说,如今光禄寺做给皇上吃的御膳,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的稀奇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然后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这样做出来的饭菜,也就相当于食堂菜的水平。
不但比不上盐商巨贾的饮食,就是一般富家,也比御膳来得讲究。
汪舜华作为王妃,参加过几次宫廷大宴,真心觉得,还不如以前的食堂好——至少调味料丰富。
她没法为难厨房的厨子们,人家有规矩,只是忍了很久,实在受不了,尤其有段时间吃什么吐什么,于是禀告郕王,在自己院子里弄了个小厨房。
郕王倒是没有反对,他对饮食也很不满意,记得以前在陈符家,不是这样的。
郕王交代了一声,这事情就这么办了,李成去找了两个厨娘进来帮佣;采买的事就交给他了,不过一般时候用不着,王府里自己种的就够了。
喝着来之不易的豌豆尖丸子汤,汪舜华觉得日子很美好。北京地区没怎么吃这东西,都是习惯吃豆子的。好在豌豆还是有卖的,有的叫青豆,也有的叫胡豆,还有叫麻累、寒豆之类的,唐朝以前就传了过来,种下了,正好填补了冬天空洞的饭桌。
其他的吃食也有,汪顺华做菜的功夫不怎么样,《红楼梦》里那些繁复古典的菜式连名字也没记住几个,好在厨娘很靠谱,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发挥真本事,做出的鲫鱼豆腐汤、排骨藕汤还有韭菜虾仁饺子都是有香有色;不仅汪舜华食指大动,连郕王也胃口大开,比往常多吃了些。
一边啃着青枣,一边听着外头的新鲜事,小日子虽然比不上以前方便,但也实在舒服。
三月里京城百姓谈论最多的其实是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为得罪了王振被下狱、然后被学生营救而后被迫致仕的事情。汪舜华没听过这个人,不过听李成说起当天的场景,还是很感慨。
汪舜华很是唏嘘,这就是孟夫子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君子大丈夫吧。
当然另外一件事也很值得关注,三月十八日,沙州卫迁到山东。沙州卫原来在甘肃安西以西。这些年来瓦剌的势力日益强大,时常侵扰,于是内迁。
汪舜华不了解现在的行政区划,费了好大劲才在地图上找到这几个地方,当时就有一种预感:敌人已经在你的防线上撕开了一条口子,从此以后,整个西北地区将不得安宁。
汪舜华在四月中旬出了月子,和郕王抱着孩子进宫叩谢帝后。吴太妃抱着孙子,喜极而泣;只是她看得到,坤宁宫也种了不少瓜果,想来也是求个“瓜瓞绵绵”。
... -->>
汪舜华忙着坐月子,孩子有人喂有人照料,并不怎么费心,何况桂香给她找了邸报来,又说起外头的事情解闷。
有道是“侯门似海”,何况王府的大门?不过宦官们在王府里走动,也经常出去采买,倒是能听见一些新鲜事。
说来这还是汪舜华这张好吃嘴惹的事。
汪舜华对王府的伙食很不满意。
可能真应了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在汪家,整天想着怎么逃出去,后来参加选秀,也是一门心思谋划以后的生活,哪里会关注这些;直到在郕王府安顿下来,反正插翅难逃,就退而求其次享受生活,这才发现每天吃的实在不怎么样。
汪顺华是个工作狂人,对吃的其实不怎么在意,做饭的水平更是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味觉失灵,好吃难吃、想吃不想吃还是能区分的。
现在吃食实在单调,肉倒是多,可是蔬菜实在太少。夏天还好,外头有的是菜蔬,何况自家种的菜蔬当年就能吃。吃着自己种的瓜果菜蔬,一种成功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刚看到自家院子里挂果就接到喜报的郕王更是笃信“瓜瓞绵绵”,今年不用开口,就主动交代刘金等人又种了桃李石榴之类的,又加大了蔬果的种植规模。
只是进入冬天,这样美好的生活暂时告一段落,翻来覆去也就豆腐、豆芽、酱茄、酱瓜之类的,让以前四季鲜菜不断地汪舜华实在非常不适应。
汪舜华知道,皇帝吃得其实也不比她好。当时有句流行语: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就是说京城十大可笑之事。主要是其中服侍皇帝的几样,需要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说起皇帝吃饭,汪舜华马上想到了古装剧里的御膳房。后来才发现,明朝没有这个机构,估计是清朝创造的。明代直接负责皇帝吃饭的是光禄寺、尚膳监和尚食局3个机构。光禄寺负责采买,尚膳监专门做菜,尚食局则伺候皇帝吃饭。
——明朝谢肇淛曾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意思是说,如今光禄寺做给皇上吃的御膳,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的稀奇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然后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这样做出来的饭菜,也就相当于食堂菜的水平。
不但比不上盐商巨贾的饮食,就是一般富家,也比御膳来得讲究。
汪舜华作为王妃,参加过几次宫廷大宴,真心觉得,还不如以前的食堂好——至少调味料丰富。
她没法为难厨房的厨子们,人家有规矩,只是忍了很久,实在受不了,尤其有段时间吃什么吐什么,于是禀告郕王,在自己院子里弄了个小厨房。
郕王倒是没有反对,他对饮食也很不满意,记得以前在陈符家,不是这样的。
郕王交代了一声,这事情就这么办了,李成去找了两个厨娘进来帮佣;采买的事就交给他了,不过一般时候用不着,王府里自己种的就够了。
喝着来之不易的豌豆尖丸子汤,汪舜华觉得日子很美好。北京地区没怎么吃这东西,都是习惯吃豆子的。好在豌豆还是有卖的,有的叫青豆,也有的叫胡豆,还有叫麻累、寒豆之类的,唐朝以前就传了过来,种下了,正好填补了冬天空洞的饭桌。
其他的吃食也有,汪顺华做菜的功夫不怎么样,《红楼梦》里那些繁复古典的菜式连名字也没记住几个,好在厨娘很靠谱,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发挥真本事,做出的鲫鱼豆腐汤、排骨藕汤还有韭菜虾仁饺子都是有香有色;不仅汪舜华食指大动,连郕王也胃口大开,比往常多吃了些。
一边啃着青枣,一边听着外头的新鲜事,小日子虽然比不上以前方便,但也实在舒服。
三月里京城百姓谈论最多的其实是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为得罪了王振被下狱、然后被学生营救而后被迫致仕的事情。汪舜华没听过这个人,不过听李成说起当天的场景,还是很感慨。
汪舜华很是唏嘘,这就是孟夫子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君子大丈夫吧。
当然另外一件事也很值得关注,三月十八日,沙州卫迁到山东。沙州卫原来在甘肃安西以西。这些年来瓦剌的势力日益强大,时常侵扰,于是内迁。
汪舜华不了解现在的行政区划,费了好大劲才在地图上找到这几个地方,当时就有一种预感:敌人已经在你的防线上撕开了一条口子,从此以后,整个西北地区将不得安宁。
汪舜华在四月中旬出了月子,和郕王抱着孩子进宫叩谢帝后。吴太妃抱着孙子,喜极而泣;只是她看得到,坤宁宫也种了不少瓜果,想来也是求个“瓜瓞绵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