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说集贤院的设立还算顺利,那么另一个新设立机构则遭遇了空前的阻力——科学院。

    这件事在汪舜华心里酝酿了很久,从她当上皇后甚至知道自己是预备役皇后那天就开始盘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将带来怎样的变革,汪舜华有真切的感受。

    她希望国家将来能成为什么样,她也太清楚了。

    但是现在是儒家当道,不仅鄙视劳动,对这些技术也是嗤之以鼻,闹得不好甚至会冠以奇技淫巧的帽子。

    但这件事不能不做,甚至汪舜华心慌到不想过夜。

    那一百多年的历史实在太过屈辱惨烈,那条道路太过曲折,艰辛她无数次从梦魇中惊醒,忍不住泪流满面甚至痛哭失声,甚至连景帝也被惊醒了,搂着她说没事,只是做噩梦了。

    再世为人,她以为可以忘记,原来没有。

    饮冰十年,热血未凉。

    她痛苦自己知道这些,否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眼前的荣华富贵。

    但她更庆幸自己知道这些,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

    也必须改变。

    不变的,她还是自己。

    汪舜华闭着眼睛:“我梦见了当初土木之变后在太上皇的带路下,边将无可奈何献城,瓦剌大军长驱直入,直到北京城下,重兵围城。外头硝烟弥漫,人声鼎沸,听到有人说城破了,皇帝拿着剑出去迎敌;我就带着女儿找啊找啊,找到万岁山上一棵歪脖子树。”

    景帝笑出来:“没事了,都过去了。”

    他低头看着汪舜华:“原来你也会害怕,我以为你永远都很镇定。”

    汪舜华知道自己说的不是实话,但也不是假话:“我怎么不怕,只是不能害怕。我们怕了,下面就乱了,敌人就高兴了。”

    景帝胡乱的亲了亲她:“你说的很是。”

    他抱紧了汪舜华:“梓童,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和孩子再受这样的煎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会好起来,但离汪舜华心目中的好起来,差距的太远。

    如果不是刚接手朝政有一大摊子事情,加上不能步子太大引人瞩目,汪舜华办完先帝后事就准备把这件事提出来。

    不出意外,招来一片反对声。

    ——什么是科学院?

    汪舜华自己也说不清楚,毕竟这机构太高大上了,上辈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在她的概念中,这个机构是要负责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科研项目的评审,以及重大项目的牵头实施;也就是既要引领方向,也要具体组织实施。所以级别不能太低,否则起不到引领的作用。

    至于哪些项目?不要想得太远、分的太细,因为你说了没人会相信,目前的科技水平也不足以支撑跑太远。但就是最现实的,覆盖面也是很广的。因为在她这种外来者看来,现在的技术实在太落后,什么都可以改——农用设备、医药卫生、良种引进培育、水利建设、印染织造、火炮轮船、钢铁冶炼等等——哦,最基本的还有天文地理和数学,明朝人民至今还认为天圆地方呢。

    当然,如果能造出蒸汽机,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可惜久仰大名,到底结构是什么,怎么造,这个是真不知道,只记得瓦特烧水的典故。

    以一己之力是绝不可能抵挡住群臣的炮火的,必须要和于谦商量。

    于谦很不明白汪太后到底要做什么。

    汪舜华只能跟他解释:“以前都是祖传绝技,秘不示人;一旦遇到战争、瘟疫等天灾人祸,工匠一死,再好的技术也都失传了。现在就是对以往的技术进行梳理,动员全国优秀的工匠对国家急需的技术进行研究并及时推广运用,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推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大步向前。”

    于谦对科学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听说奖励军备研发,倒也没有过分反对。从冷兵器到火器,别人不了解,他作为兵部尚书还是很在意的;尤其现在北方虎视眈眈,决不可掉以轻心。

    有了于谦的支持,内阁仍然反对声音很大,陈循、高谷、王文、萧镃、商辂都异口同声的反对:“奇技淫巧,怎么能上大雅之堂!”

    朝堂上更是反对声一片。

    支持的声音比较少,高级官员中只有李贤表示了支持,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如果真的能够培育良种,那么朝廷适当奖励那也是应该的。

    如果汪舜华懂科学技术,索性撸起袖子自己干先做出几项成果,比如冶炼钢铁、青霉素之类的;但是她是真的不会。

    必须要做通思想工作——毕竟是要靠下面去推动的,否则就算成立了科学院,还是什么也干不成。

    没时间一个个去说服,汪舜华决定,搞一次廷议。

    在一片反对声中,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于谦皱着眉头:“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汪舜华看着他:“这是最好的办法,真理是越辩越明。既然是真理,就不怕质疑。”

    她才刚刚执政,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班底,反而有三年不改制的祖训,如果真要乾纲独断,恐怕以前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人望就彻底破灭了——没办法,牝鸡司晨,注定要迎来太多的非议。

    二月初三,在奉天殿举行大朝会,商讨科学院设立的事。

    王竑当先发难:“太后不应该在奇技淫巧的东西上花功夫,而应该恪守圣人礼教,亲近贤臣。”

    紧接着,一大波朝臣纷纷响应,其中不乏誉满天下的名臣。

    汪舜华静静地听他们说完了,沉默了一阵,平静的问:“古人说,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你们说,百姓终日劳苦,到底所求为何?”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太后怎么突然冒出这一句,但还是各抒己见。

    商辂就说:“百姓所求,不过天下太平、丰衣足食而已。”

    汪舜华问:“天下太平已近百年,我们做到了吗?”

    商辂没说话,群臣也没有说话。

    于谦想到了那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汪舜华问:“既然四海无闲田,为何农夫犹饿死?”

    商辂道:“这是因为水旱频发,兼之田赋沉重,所以百姓难以为继。”

    汪舜华点头:“你们想过怎么纾解吗?”

    群臣立刻来了兴趣,无非是崇儒学、用正人、轻赋税、施仁政。

    汪舜华点头:“你们说的都很好,但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是历代先帝没有崇儒学,还是没有施行仁政?”

    这话大家都有点受不了。

    王文就说:“以前天灾没这么频繁,这是上天的警示,要朝廷亲贤远佞、施行仁政。”

    汪舜华道:“这话不对,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会用天灾的方式来向朝廷示警?这样的示警方式,轻则百姓流离失所,重则饿殍遍野。这有违仁义的初衷吧?何况,按照这种说法,先帝和我又任用了哪些佞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