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是广西狼兵的纪律问题还是触动了汪舜华,原来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秋毫无犯的,只有子弟兵啊。
但是不可能先朝军队下手,否则失去军队支持,离死也就不远了。只能要求兵部:“继续加强军队作风和战斗力建设,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要坚决踢出去。”
于谦称是,这正是他现在正在做的。
隔天去武英殿看皇帝读书,路过右顺门的时候,知道翰林们正在编撰两朝实录,犹豫了一下,就进去了。翰林们连忙行礼,汪舜华就问能不能看,倪谦忙道:“自然可以,还要请皇太后示下。”
汪舜华这才知道,实录修好了,要呈给皇帝审阅同意,才能正式颁布。想想当年唐太宗想看一眼实录被史官拒绝,更早之前,还留下来三位史官前赴后继记述“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可见越往后,君权是越集中的。
当然,这对她有好处,权力在她的手里,能办很多事情。
汪舜华随意的翻了一下,翰林院现在领导职数不齐,但是人数是够的。当时为了编纂两朝实录,朝廷基本上把南京翰林院都搬回来了,还起复了一大批翰林官。只是时间不长,现在才只进行到正统年间。
汪舜华说:“编修实录,目的在于记叙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你们身为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不要有所隐瞒或者歪曲。”
倪谦等称是。
汪太后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不用说,总结的是景泰年间尤其北京保卫战的成功经验,汲取的是正统年间尤其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教训;不用隐瞒汪太后当年所作的贡献,毕竟人家在纂修实录的命令下来后,就把两朝的内起居注送过来了。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只是汪舜华看到李东阳,却不见程敏政,有点奇怪:“敏政那孩子去哪里了?”
倪谦回禀:“前几天程侍郎替他请假,说是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伤了骨头,需要将养些日子。”
汪舜华一怔:“有这样的事?”
想起那天程信怒气冲冲的,估摸回家上扬全武行了。
看李东阳欲言又止的,问:“你知道什么?”
李东阳的声音很低:“敏政,是又被他爹给打了。”
???!!!
真的被打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又字?
李东阳毕竟还是个孩子,藏不住话。总角之交,他经常去程家拜访。上次程信回京,他跑去拜见,顺便找敏政玩。正好赶上程信训儿子,当时程淑人还在四川,没人劝架,打得天昏地暗、鸡飞狗跳,屋里一团狼藉,敏政一身淤青,嘴边还在流血,正和他爹横眉冷对。程信见来了客,哼了一声拿着鞭子走了;李东阳扶着他,问为什么不求饶,他说求饶了就娶不上媳妇了;何况经常挨揍,习惯了。这才知道敏政在他爹面前,就比他妈的宠物猫高一点;庆幸自己有个好爹,从来不会责打自己,连重话都没有。
汪舜华没有听明白,听李东阳说了,这才知道,原来景泰七年秋天,程敏政因为罗琦的推荐来到北京。不过当时景帝病重,没工夫搭理他,他就老老实实待在驿馆读书。不过他父亲程信和李贤是老交情,李贤是知道程敏政的——废话,当今天下最有名的两个神童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于是就请他到家里做客,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那个对联:
李贤留程敏政吃饭,问他“因荷(何)而得藕(偶)?”
你凭什么找个好媳妇?
程敏政回答:“有杏(幸)不需梅(媒)。”
我有幸被您看上,连媒人也不用了。
李贤大喜,当场就把长女许给他。
这在当时传的沸沸扬扬,因为这幅对联确实太端正了。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程信还在四川,所以这件事他并不知道,李贤也没有和他商量,程敏政也没和他请示,就定了下来。
次年春,程敏政经过了皇帝的考核,成为明朝第一个翰林院秀才;不久,程信受命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终于有时间跟儿子算账了。
他要求程敏政认错,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眼里有没有我这父亲”云云;但敏政就是咬死了牙关,非李家小姐不娶,否则宁愿出家当和尚!
于是被痛打了一顿,正好被前来拜访的李东阳看到,这才知道天之骄子的背后,居然也有这种心酸。
不过程敏政的坚持还是有结果的,程信终究同意了婚事。
汪舜华很是感叹,连倪谦等人也是面面相觑,没想到那个聪明孩子的背后居然是这样的——老子打儿子不是新闻,但在场的都是人中龙凤,从小父母宝贝着长大;而且很多人都已经年龄不小,娶妻生子了,很明白... -->>
只是广西狼兵的纪律问题还是触动了汪舜华,原来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秋毫无犯的,只有子弟兵啊。
但是不可能先朝军队下手,否则失去军队支持,离死也就不远了。只能要求兵部:“继续加强军队作风和战斗力建设,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要坚决踢出去。”
于谦称是,这正是他现在正在做的。
隔天去武英殿看皇帝读书,路过右顺门的时候,知道翰林们正在编撰两朝实录,犹豫了一下,就进去了。翰林们连忙行礼,汪舜华就问能不能看,倪谦忙道:“自然可以,还要请皇太后示下。”
汪舜华这才知道,实录修好了,要呈给皇帝审阅同意,才能正式颁布。想想当年唐太宗想看一眼实录被史官拒绝,更早之前,还留下来三位史官前赴后继记述“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可见越往后,君权是越集中的。
当然,这对她有好处,权力在她的手里,能办很多事情。
汪舜华随意的翻了一下,翰林院现在领导职数不齐,但是人数是够的。当时为了编纂两朝实录,朝廷基本上把南京翰林院都搬回来了,还起复了一大批翰林官。只是时间不长,现在才只进行到正统年间。
汪舜华说:“编修实录,目的在于记叙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你们身为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不要有所隐瞒或者歪曲。”
倪谦等称是。
汪太后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不用说,总结的是景泰年间尤其北京保卫战的成功经验,汲取的是正统年间尤其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教训;不用隐瞒汪太后当年所作的贡献,毕竟人家在纂修实录的命令下来后,就把两朝的内起居注送过来了。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只是汪舜华看到李东阳,却不见程敏政,有点奇怪:“敏政那孩子去哪里了?”
倪谦回禀:“前几天程侍郎替他请假,说是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伤了骨头,需要将养些日子。”
汪舜华一怔:“有这样的事?”
想起那天程信怒气冲冲的,估摸回家上扬全武行了。
看李东阳欲言又止的,问:“你知道什么?”
李东阳的声音很低:“敏政,是又被他爹给打了。”
???!!!
真的被打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又字?
李东阳毕竟还是个孩子,藏不住话。总角之交,他经常去程家拜访。上次程信回京,他跑去拜见,顺便找敏政玩。正好赶上程信训儿子,当时程淑人还在四川,没人劝架,打得天昏地暗、鸡飞狗跳,屋里一团狼藉,敏政一身淤青,嘴边还在流血,正和他爹横眉冷对。程信见来了客,哼了一声拿着鞭子走了;李东阳扶着他,问为什么不求饶,他说求饶了就娶不上媳妇了;何况经常挨揍,习惯了。这才知道敏政在他爹面前,就比他妈的宠物猫高一点;庆幸自己有个好爹,从来不会责打自己,连重话都没有。
汪舜华没有听明白,听李东阳说了,这才知道,原来景泰七年秋天,程敏政因为罗琦的推荐来到北京。不过当时景帝病重,没工夫搭理他,他就老老实实待在驿馆读书。不过他父亲程信和李贤是老交情,李贤是知道程敏政的——废话,当今天下最有名的两个神童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于是就请他到家里做客,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那个对联:
李贤留程敏政吃饭,问他“因荷(何)而得藕(偶)?”
你凭什么找个好媳妇?
程敏政回答:“有杏(幸)不需梅(媒)。”
我有幸被您看上,连媒人也不用了。
李贤大喜,当场就把长女许给他。
这在当时传的沸沸扬扬,因为这幅对联确实太端正了。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程信还在四川,所以这件事他并不知道,李贤也没有和他商量,程敏政也没和他请示,就定了下来。
次年春,程敏政经过了皇帝的考核,成为明朝第一个翰林院秀才;不久,程信受命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终于有时间跟儿子算账了。
他要求程敏政认错,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眼里有没有我这父亲”云云;但敏政就是咬死了牙关,非李家小姐不娶,否则宁愿出家当和尚!
于是被痛打了一顿,正好被前来拜访的李东阳看到,这才知道天之骄子的背后,居然也有这种心酸。
不过程敏政的坚持还是有结果的,程信终究同意了婚事。
汪舜华很是感叹,连倪谦等人也是面面相觑,没想到那个聪明孩子的背后居然是这样的——老子打儿子不是新闻,但在场的都是人中龙凤,从小父母宝贝着长大;而且很多人都已经年龄不小,娶妻生子了,很明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