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怪汪舜华怎么突然舍得对他哥那么好。
汪舜华打了个哈哈:“有太宗、仁宗两位祖宗镇着,隐帝怕是不敢胡乱告状。”
景帝沉吟了下,同意了。
上辈子去过十三陵,记得那里是埋短命光宗的地方,而且还有个鸠占鹊巢的典故——景帝生前建设的陵寝就在那里;结果被他的好哥哥捣毁了,后来光宗和他爹万历前后脚死了,朝廷实在来不及另建陵寝,就把他塞进景帝当年的寿陵。
看来这地方风水真是不好。
那就送给隐帝吧,好歹没把你赶到西山去。
等景帝宾天后,汪舜华就把历史上英宗裕陵的地方圈了来——左护法做了那么多孽,居然运气爆棚,不但儿子争气,后面还延续近两百年,连带他都成了好人,看来这地儿风水真不错。
这世界真是奇妙。
看孩子们礼节标准,汪舜华很是欣慰。
下山前,汪舜华率领群臣在寝殿左右种下三十棵银杏。
离开的时候,汪舜华回头:可能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到这里了。
尽管时间紧,汪舜华中途还是停了几次车,询问百姓生计,甚至带着皇帝百官到路边一户李姓农家视察情况。
其实就是目下普通农民的水平,甚至因为在京郊,还远远高出一般农民:有土坯房七八间,田地十来亩,儿子三四个,除了种地,也帮着地主打点短工;老婆女儿除了家务,就是纺纱织布。一家人终日劳作,还算能够吃饱肚子。
因为地处帝王祭祀的必经之路,李老汉也是见过阵仗的;当然被这么多贵人拜访还是没有过的。
看到太后亲自下轿,牵着皇帝走进他家,坐到他家的小板凳上,喝过了老婆端过来的井水——汪舜华喝了,没让皇帝和孩子们喝,怕闹肚子;还很是自来熟的帮忙理猪草,也就把心放下来,说起自家的景况;围观的乡亲们看到太后丝毫没有架子,也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话。
在乡亲们的嘴里,这两年日子比往年要好过一些,以前经常有贵人侵占土地什么的,这两年要少些了;但是也就只是这样了。
如今年成不大好,不是水就是旱,甚至还有蝗灾,收获不多朝廷的税却不少,还要应付地主家的租子,一年到头能沾几回荤腥,就是盐也舍不得多放——太贵了,得二三百文一斤呢!勉强熬日子罢了。
李老汉笑:“自古以来,咱们庄稼人不都过这样的日子。”
有胆大的说:“前些天到城里卖柴,有衙役用宝钞来买柴,跟明抢也没啥区别了。”
又有的说:“前些年某家欠了地主一斗米,家里的丫头被拉去抵债,没几天偷吃被主母打了一顿赶出家门,投河死了。”
又有的说:“这算什么,那些年太监抢土地,看中的如果不投献,直接关进大牢都是轻的,还有直接打死的——听说英国公家的孕妇就是这样打死的。啧啧啧,那可是皇帝的亲家。”
汪舜华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他们,脸上都是褶子,身材瘦弱,粗布短衣,还打着补丁。
这是目下京郊的农民,不知道更远处的百姓,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汪舜华拢了拢怀里的皇帝:“看到他们了吗?他们都是咱们的子民,也是咱们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他们过得踏实,咱们才能过得安稳;他们晚上有一碗粥,咱们晚上才能睡得着。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连爬带滚。”
皇帝还小,听不大懂,他对陌生景色和陌生人的好奇显然大于对母亲念叨的兴趣;但在场所有的朝臣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孝期已满,太后准备有所动作了。
着力的点,努力的方向,就是三年前提出的三民问题。
回到宫里已经很晚。
次日,状元程敏政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满朝文武看着新出炉的国家栋梁,尤其走在前面的少年状元,都是别有一番滋味。
汪舜华看着这些年轻生动的面孔,也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
这是她当政后亲自选拔的人才,因此入职教育就格外语重心长:“朝廷面临的形势,已经写在了考题上;朝廷对你们给予的厚望,你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深刻的感受。你们在金殿上拿出了漂亮的答卷,但是将来能不能在历史书上留个好名字,在百姓口中留个好名声,取决于你们未来几十年身体力行的回答,现在才刚刚开始。”
汪舜华从做人到做官,滔滔不绝的说了一个时辰,新进士们叩头,觉得汪太后真是…很有古代明君励精图治的作风。
怪汪舜华怎么突然舍得对他哥那么好。
汪舜华打了个哈哈:“有太宗、仁宗两位祖宗镇着,隐帝怕是不敢胡乱告状。”
景帝沉吟了下,同意了。
上辈子去过十三陵,记得那里是埋短命光宗的地方,而且还有个鸠占鹊巢的典故——景帝生前建设的陵寝就在那里;结果被他的好哥哥捣毁了,后来光宗和他爹万历前后脚死了,朝廷实在来不及另建陵寝,就把他塞进景帝当年的寿陵。
看来这地方风水真是不好。
那就送给隐帝吧,好歹没把你赶到西山去。
等景帝宾天后,汪舜华就把历史上英宗裕陵的地方圈了来——左护法做了那么多孽,居然运气爆棚,不但儿子争气,后面还延续近两百年,连带他都成了好人,看来这地儿风水真不错。
这世界真是奇妙。
看孩子们礼节标准,汪舜华很是欣慰。
下山前,汪舜华率领群臣在寝殿左右种下三十棵银杏。
离开的时候,汪舜华回头:可能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到这里了。
尽管时间紧,汪舜华中途还是停了几次车,询问百姓生计,甚至带着皇帝百官到路边一户李姓农家视察情况。
其实就是目下普通农民的水平,甚至因为在京郊,还远远高出一般农民:有土坯房七八间,田地十来亩,儿子三四个,除了种地,也帮着地主打点短工;老婆女儿除了家务,就是纺纱织布。一家人终日劳作,还算能够吃饱肚子。
因为地处帝王祭祀的必经之路,李老汉也是见过阵仗的;当然被这么多贵人拜访还是没有过的。
看到太后亲自下轿,牵着皇帝走进他家,坐到他家的小板凳上,喝过了老婆端过来的井水——汪舜华喝了,没让皇帝和孩子们喝,怕闹肚子;还很是自来熟的帮忙理猪草,也就把心放下来,说起自家的景况;围观的乡亲们看到太后丝毫没有架子,也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话。
在乡亲们的嘴里,这两年日子比往年要好过一些,以前经常有贵人侵占土地什么的,这两年要少些了;但是也就只是这样了。
如今年成不大好,不是水就是旱,甚至还有蝗灾,收获不多朝廷的税却不少,还要应付地主家的租子,一年到头能沾几回荤腥,就是盐也舍不得多放——太贵了,得二三百文一斤呢!勉强熬日子罢了。
李老汉笑:“自古以来,咱们庄稼人不都过这样的日子。”
有胆大的说:“前些天到城里卖柴,有衙役用宝钞来买柴,跟明抢也没啥区别了。”
又有的说:“前些年某家欠了地主一斗米,家里的丫头被拉去抵债,没几天偷吃被主母打了一顿赶出家门,投河死了。”
又有的说:“这算什么,那些年太监抢土地,看中的如果不投献,直接关进大牢都是轻的,还有直接打死的——听说英国公家的孕妇就是这样打死的。啧啧啧,那可是皇帝的亲家。”
汪舜华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他们,脸上都是褶子,身材瘦弱,粗布短衣,还打着补丁。
这是目下京郊的农民,不知道更远处的百姓,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汪舜华拢了拢怀里的皇帝:“看到他们了吗?他们都是咱们的子民,也是咱们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他们过得踏实,咱们才能过得安稳;他们晚上有一碗粥,咱们晚上才能睡得着。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连爬带滚。”
皇帝还小,听不大懂,他对陌生景色和陌生人的好奇显然大于对母亲念叨的兴趣;但在场所有的朝臣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孝期已满,太后准备有所动作了。
着力的点,努力的方向,就是三年前提出的三民问题。
回到宫里已经很晚。
次日,状元程敏政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满朝文武看着新出炉的国家栋梁,尤其走在前面的少年状元,都是别有一番滋味。
汪舜华看着这些年轻生动的面孔,也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
这是她当政后亲自选拔的人才,因此入职教育就格外语重心长:“朝廷面临的形势,已经写在了考题上;朝廷对你们给予的厚望,你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深刻的感受。你们在金殿上拿出了漂亮的答卷,但是将来能不能在历史书上留个好名字,在百姓口中留个好名声,取决于你们未来几十年身体力行的回答,现在才刚刚开始。”
汪舜华从做人到做官,滔滔不绝的说了一个时辰,新进士们叩头,觉得汪太后真是…很有古代明君励精图治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