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考试,可见比试的内容就是骑术、箭术和併枪格斗三个方面,其中骑术是基础。骑马射箭当然重要,但汪舜华更看重在火器上的才能。因此下旨,在火器研发使用方面表现卓异者,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如果这一项过了,前面三项不过,也可以授职。
永乐初,比试由五军都督府官员单独负责;但此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利逐渐被分割,比试的监考官中相继加入了内官、锦衣卫、兵科给事中等官。
汪舜华对此倒不打算改变,毕竟军权被垄断的后果实在太沉重。
明朝对外战绩只能说差强人意,至少汪舜华看着当前的版图是觉得比较胃疼的,但好歹没有形成割据势力,甚至直到王朝末年,皇帝都能杀伐果决、乾纲独断,光这一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针对官场上重文轻武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否则视武弁不啻奴隶,必令豪杰解体、志士灰心。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汪舜华下旨:有资格袭爵的宗室和武职,如果考封没有通过,但是有了重大的发现发明,获得了科学院的职务,就可以袭职;甚至如果没有资格袭职的宗室,也可以绍封,这部分要降等。就是说亲王没资格袭爵的庶子,他自己考上了,封郡王;如果老子没考上孙子考上了,也降封郡王,不受中间停袭的限制。此为定例。
科学院已经成立了三年多,虽然汪舜华高度重视,不时把张懋和张鹏等人叫进宫询问进展,甚至定方向、出主意,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还处于盲人摸象的地步,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实在让人窝火。
泱泱中华,要说没人,汪舜华是不相信的;但是要说有多少科学技术人才,那也是哄鬼。
现在都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是什么书?是儒家经典!可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不起书的也都忙着种地做生意。科学是什么,能吃吗?
如果科学技术一直被鄙视、被践踏,即便有了科技创新,也不会有什么水花。
必须要让所有人看到朝廷的决心,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搞这个是有出路的、有收获的,这样大家才会舍得投入。
勋贵们显然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当即高呼太后英明,感激涕零,庆幸自己聪明;然后回家找大老婆生孩子去了,大老婆不能生的也琢磨给嫡子找个能生的大老婆——虽然只能荫一个,但这年头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总得要防着,有备无患才好。那些没有嫡子的宗室,倒不是说大老婆没生过,而是没有保住,夭折了;以为庶子嫡子一个待遇,哪知道变天了。
这样的结果简直是皆大欢喜,尤其正房夫人:做梦都想到,这样就把狐狸精们全打发了,太后英明!
只有文臣们瘪瘪嘴:这小伎俩也能拿出来蒙人。
汪舜华也很高兴:此后北京的勋贵武将的工资就由户部支给了,从兵部走账,否则全部发实物,真不是20万两的事;当然,在京宗室的工资就是宗人府统一发放,外省的从本地和临近府县钱粮支给。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内帑的部分收入,要移交出来。
首先就是开矿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以前是直接进入内帑的,汪舜华也就明白群臣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开矿,尤其是万历年间好像闹出了大动静。毕竟财富都进了皇帝的私库,国库一点没沾到,反而让一群太监耀武扬威,是谁都不爽。这部分的收入以后内帑只收三成,另外户部留四成,地方留三成,省府县都沾一点。
其次是抄没,以前查抄的东西到底是给内帑还是户部没有明确的规定,谁吵赢了就是谁的。现在规定,不管是宗室大臣还是民间,因犯罪或者没有家属被没收的财产,诸如商彝周鼎、秦砖汉瓦、晋帖唐琴、法书名画、哥窑倭漆、厂盒宣炉等古董文物以及珠宝玉器、文房用具、书籍家具之类上缴内帑,金银铜以及房屋土地、绢帛之类的交给户部。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称颂太后英明。
快过年了,辛辛苦苦大半年,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大家都想过个好年,派出去的人差不多都回来了,大家各归各位,该读书读书,该干活干活。
因为奖金丰厚,言官心情好,很难得的没有骂人。因此汪舜华在应付堆积如山的政务的时候,居然难得的很少听到骂声,实在心情舒畅——真的,闻过则喜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部分武官的叫骂声传不进她的耳朵——谁让你不识字不能写奏疏呢,太后既不是顺风耳又没有读心术。
考试,可见比试的内容就是骑术、箭术和併枪格斗三个方面,其中骑术是基础。骑马射箭当然重要,但汪舜华更看重在火器上的才能。因此下旨,在火器研发使用方面表现卓异者,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如果这一项过了,前面三项不过,也可以授职。
永乐初,比试由五军都督府官员单独负责;但此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利逐渐被分割,比试的监考官中相继加入了内官、锦衣卫、兵科给事中等官。
汪舜华对此倒不打算改变,毕竟军权被垄断的后果实在太沉重。
明朝对外战绩只能说差强人意,至少汪舜华看着当前的版图是觉得比较胃疼的,但好歹没有形成割据势力,甚至直到王朝末年,皇帝都能杀伐果决、乾纲独断,光这一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针对官场上重文轻武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否则视武弁不啻奴隶,必令豪杰解体、志士灰心。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汪舜华下旨:有资格袭爵的宗室和武职,如果考封没有通过,但是有了重大的发现发明,获得了科学院的职务,就可以袭职;甚至如果没有资格袭职的宗室,也可以绍封,这部分要降等。就是说亲王没资格袭爵的庶子,他自己考上了,封郡王;如果老子没考上孙子考上了,也降封郡王,不受中间停袭的限制。此为定例。
科学院已经成立了三年多,虽然汪舜华高度重视,不时把张懋和张鹏等人叫进宫询问进展,甚至定方向、出主意,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还处于盲人摸象的地步,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实在让人窝火。
泱泱中华,要说没人,汪舜华是不相信的;但是要说有多少科学技术人才,那也是哄鬼。
现在都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是什么书?是儒家经典!可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不起书的也都忙着种地做生意。科学是什么,能吃吗?
如果科学技术一直被鄙视、被践踏,即便有了科技创新,也不会有什么水花。
必须要让所有人看到朝廷的决心,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搞这个是有出路的、有收获的,这样大家才会舍得投入。
勋贵们显然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当即高呼太后英明,感激涕零,庆幸自己聪明;然后回家找大老婆生孩子去了,大老婆不能生的也琢磨给嫡子找个能生的大老婆——虽然只能荫一个,但这年头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总得要防着,有备无患才好。那些没有嫡子的宗室,倒不是说大老婆没生过,而是没有保住,夭折了;以为庶子嫡子一个待遇,哪知道变天了。
这样的结果简直是皆大欢喜,尤其正房夫人:做梦都想到,这样就把狐狸精们全打发了,太后英明!
只有文臣们瘪瘪嘴:这小伎俩也能拿出来蒙人。
汪舜华也很高兴:此后北京的勋贵武将的工资就由户部支给了,从兵部走账,否则全部发实物,真不是20万两的事;当然,在京宗室的工资就是宗人府统一发放,外省的从本地和临近府县钱粮支给。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内帑的部分收入,要移交出来。
首先就是开矿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以前是直接进入内帑的,汪舜华也就明白群臣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开矿,尤其是万历年间好像闹出了大动静。毕竟财富都进了皇帝的私库,国库一点没沾到,反而让一群太监耀武扬威,是谁都不爽。这部分的收入以后内帑只收三成,另外户部留四成,地方留三成,省府县都沾一点。
其次是抄没,以前查抄的东西到底是给内帑还是户部没有明确的规定,谁吵赢了就是谁的。现在规定,不管是宗室大臣还是民间,因犯罪或者没有家属被没收的财产,诸如商彝周鼎、秦砖汉瓦、晋帖唐琴、法书名画、哥窑倭漆、厂盒宣炉等古董文物以及珠宝玉器、文房用具、书籍家具之类上缴内帑,金银铜以及房屋土地、绢帛之类的交给户部。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称颂太后英明。
快过年了,辛辛苦苦大半年,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大家都想过个好年,派出去的人差不多都回来了,大家各归各位,该读书读书,该干活干活。
因为奖金丰厚,言官心情好,很难得的没有骂人。因此汪舜华在应付堆积如山的政务的时候,居然难得的很少听到骂声,实在心情舒畅——真的,闻过则喜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部分武官的叫骂声传不进她的耳朵——谁让你不识字不能写奏疏呢,太后既不是顺风耳又没有读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