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诡异事件记事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节
李月华是个超市柜姐,这家超市20年前开业的时候她就从棉纺厂调了过来,因为表哥张自新自从20年前企业重组的时候从棉纺厂的副厂长调任了新组建的A市超市集团公司总经理,所以李月华母女都被安排进了超市。
李月华今年已经48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在所有进入超市工作的亲戚里面,是职位最低的,表妹是后勤部主任,表弟是采购部经理,表弟媳妇是财务部干事。。。。。。
但是李月华从来不羡慕嫉妒,因为母亲从小教导她和弟弟要懂得感恩。李月华的父亲是在她刚工作的那一年病逝的。母亲曾是棉纺厂的职工,因为父亲缠绵病榻多年,靠母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已经非常吃力,加上父亲的医药费,家庭负担相当沉重,全是靠亲戚们帮衬接济,李月华才读完了初中,她16岁那年初中毕业,父亲终于没熬过去。母亲哭的晕死过去好几次,虽然感受到母亲的悲痛,李月华和当时12岁的弟弟却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那一年,任职棉纺厂副厂长的表哥张自新帮李月华进了棉纺厂当了工人,并没有顶替母亲的工作名额,李月华全家为此一直心存感激,全家为了偿还这些年欠下的巨债,勒紧裤腰带过了整整6年才还完。这一年,弟弟考上了大学,李月华和母亲又勒紧裤腰带攒钱供弟弟上学。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李月华已经26岁, 别的女孩子在这个年纪早就结婚生子,但是她家的情况,使得多次相亲都无果,母亲和弟弟为此都非常愧疚,但李月华不觉得,一家人一起努力,能看见前方的希望,那就是最好的。而且,26岁也并不太大,弟弟也毕业了,还在京都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非常开心。
这时候的棉纺厂情况非常不好,生产线落后且经常损坏,以前还能有技术人员维修,最近两年连修都不修了,厂里一共12条生产线,只有3条还勉强运转,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库存和残次品无人处理。工人们每天来车间转一圈就在厂里找地方扎堆玩耍,厂领导十天半个月都不来厂里一次,在岗职工只要来打了考勤还能发工资,退休工人已经超过半年没有领到工资了,临时工三个月前就全部退了,欠着几个月工资。
李月华因为副厂长张自新的关系知道了棉纺厂早就开始在开会讨论谋出路的事,但是这种改革本就不是短期内就有成果的,包括后来体制调整构架重组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李月华母女俩便每天到厂里打了考勤就从西侧门出来在这里的早餐摊子上帮工,西侧门的门卫大爷当然也跟她家带点亲戚,不然上班时间哪能出来,西侧门这一溜的早餐摊子也不是外面随便谁都能摆的,不是某车间主任家小舅子,就是某科室科长家大姨。李月华和母亲在吴家早餐摊子帮工,都是自家亲戚生意,不对外说是帮工,别人也只当是自家人帮忙,这种也比在厂里闲出屁的那帮人好,所以后勤科和保卫科看见了也不会管,毕竟这一溜摊子上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是有个主任科长亲戚的,而后勤科长就姓吴。
李月华母女早上出厂给人帮工收摊以后就又从厂南门出来拐到南门的饭馆一条街给吴家餐馆帮工,这个活可以一直干到晚上,只是每天上下班时间母女俩都需要回厂里打考勤。
后勤吴科长是副厂长手下心腹,所以说李月华母女不但得了亲戚帮衬,连亲戚的好友也在帮着帮衬。可以说,在A市北边这块一亩三分地上,李月华家属于非常典型的当地大家族的最底层受庇护的内部成员,过的虽清贫,但也勤劳知恩。
日子虽然过的辛苦,但也踏实,就这样棉纺厂苟延残喘了两年终于迎来了重组,大刀阔斧的改革什么的,底层老百姓并不懂,高层人事变动更是底层老百姓接触不到的。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原棉纺厂好些厂领导被双规,而留下来的领导都进入了新建的... -->>
第一节
李月华是个超市柜姐,这家超市20年前开业的时候她就从棉纺厂调了过来,因为表哥张自新自从20年前企业重组的时候从棉纺厂的副厂长调任了新组建的A市超市集团公司总经理,所以李月华母女都被安排进了超市。
李月华今年已经48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在所有进入超市工作的亲戚里面,是职位最低的,表妹是后勤部主任,表弟是采购部经理,表弟媳妇是财务部干事。。。。。。
但是李月华从来不羡慕嫉妒,因为母亲从小教导她和弟弟要懂得感恩。李月华的父亲是在她刚工作的那一年病逝的。母亲曾是棉纺厂的职工,因为父亲缠绵病榻多年,靠母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已经非常吃力,加上父亲的医药费,家庭负担相当沉重,全是靠亲戚们帮衬接济,李月华才读完了初中,她16岁那年初中毕业,父亲终于没熬过去。母亲哭的晕死过去好几次,虽然感受到母亲的悲痛,李月华和当时12岁的弟弟却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那一年,任职棉纺厂副厂长的表哥张自新帮李月华进了棉纺厂当了工人,并没有顶替母亲的工作名额,李月华全家为此一直心存感激,全家为了偿还这些年欠下的巨债,勒紧裤腰带过了整整6年才还完。这一年,弟弟考上了大学,李月华和母亲又勒紧裤腰带攒钱供弟弟上学。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李月华已经26岁, 别的女孩子在这个年纪早就结婚生子,但是她家的情况,使得多次相亲都无果,母亲和弟弟为此都非常愧疚,但李月华不觉得,一家人一起努力,能看见前方的希望,那就是最好的。而且,26岁也并不太大,弟弟也毕业了,还在京都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非常开心。
这时候的棉纺厂情况非常不好,生产线落后且经常损坏,以前还能有技术人员维修,最近两年连修都不修了,厂里一共12条生产线,只有3条还勉强运转,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库存和残次品无人处理。工人们每天来车间转一圈就在厂里找地方扎堆玩耍,厂领导十天半个月都不来厂里一次,在岗职工只要来打了考勤还能发工资,退休工人已经超过半年没有领到工资了,临时工三个月前就全部退了,欠着几个月工资。
李月华因为副厂长张自新的关系知道了棉纺厂早就开始在开会讨论谋出路的事,但是这种改革本就不是短期内就有成果的,包括后来体制调整构架重组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李月华母女俩便每天到厂里打了考勤就从西侧门出来在这里的早餐摊子上帮工,西侧门的门卫大爷当然也跟她家带点亲戚,不然上班时间哪能出来,西侧门这一溜的早餐摊子也不是外面随便谁都能摆的,不是某车间主任家小舅子,就是某科室科长家大姨。李月华和母亲在吴家早餐摊子帮工,都是自家亲戚生意,不对外说是帮工,别人也只当是自家人帮忙,这种也比在厂里闲出屁的那帮人好,所以后勤科和保卫科看见了也不会管,毕竟这一溜摊子上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是有个主任科长亲戚的,而后勤科长就姓吴。
李月华母女早上出厂给人帮工收摊以后就又从厂南门出来拐到南门的饭馆一条街给吴家餐馆帮工,这个活可以一直干到晚上,只是每天上下班时间母女俩都需要回厂里打考勤。
后勤吴科长是副厂长手下心腹,所以说李月华母女不但得了亲戚帮衬,连亲戚的好友也在帮着帮衬。可以说,在A市北边这块一亩三分地上,李月华家属于非常典型的当地大家族的最底层受庇护的内部成员,过的虽清贫,但也勤劳知恩。
日子虽然过的辛苦,但也踏实,就这样棉纺厂苟延残喘了两年终于迎来了重组,大刀阔斧的改革什么的,底层老百姓并不懂,高层人事变动更是底层老百姓接触不到的。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原棉纺厂好些厂领导被双规,而留下来的领导都进入了新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