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我乃路易十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文首发.asxs.,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写在正文之前(本段文字不计入收费字数——发布后修改补充)
因为有读者大人在评论中提到,有关于索尔湾海战中的一些问题,我本来想回答在评论下面,但想到可能有一些读者也有相同的疑惑,但没有提出,所以一起在这里回答。
————
1.风流公爵拉罗什富科先生带回来的舰船,能够承载百门火炮的确实应该是三层甲板,这是我笔误,我已经去修改了,谢谢提醒我的读者,还有之前大家在评论中指出的错误,我会联系编辑解禁,一一修改过来。
2.至于还有一些读者提到的后装炮问题,事实上,后装炮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办法解决密闭性问题,所以射程不远,所以虽然能够节约安装炮弹的时间,所以一时间还是以整体性较好的前装式火炮为主,但在18世纪,也就是1700年前后,已经出现了螺式炮闩与楔式炮闩,战斗发生时是1670年前后,我在这里做了一点点小小的调整,毕竟在被普遍使用之前,毕竟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与实验期的。
3.接下来就是解释一下一位大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火药要从炮筒上方灌下去,不不不,这是我写的简略了,毕竟长篇累牍地描写火炮结构,局势的紧迫性就要减弱了——这样说吧,首先,这里的后装炮使用的是螺式炮闩,你可以想象一根很长的圆管,后方有螺纹*母,炮闩*公——就像是您们平时拧闭口螺帽那样拧上去,当然,在拧上去之前,首先要送入炮弹,而后是火药(包装),之后将炮闩拧上去之后,会有人从炮闩前方,炮筒上方的火绳孔伸进一根钎子,钎子的尖端捣碎火药包的上方,(火药包在火绳孔的下面),然后他们再投入半颗粒半粉末的黑火药当做引火药,最后插上一根火绳来引火。
嗯……所以,您们也看到了,这里大概有两百字左右……
4.另外还有大人只是直接指责作者对战争描写不够准确,因为太笼统,我不太明白差错出在什么地方,因为我没有参与过十七世纪的海战,所以书中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参照实体资料、网络资料,包括电影、纪录片与图画,加上一些想象完成的,在一副描绘船内作战的画里,你们是可以看到,一尊火炮被架设在甲板上(船舱内),火炮的身上都有绳子固定(在未开战的时候,防止火炮四处滑动,舱板经不起这样沉重的金属块撞击,开战之后,就是为了防止火炮因为后坐力而撞击舱板了),在火炮的上方,可以看到我之前提到的火绳孔,不过那副图画上大概已经是燧发击发机构了,但还是需要拉着一根绳子。因为火炮的后坐力巨大,火炮击发的时候太近会造成人身伤害——现在的火炮还有这样的装置呢。
在图画上大约有四五个赤露上身的船员,蓄势待发,而一个身着整齐套装的人正在观测,也就是我提到过的观测员。
5.还有一个大人提到的,实心炮弹如何掀飞半个船艉呢,这要怪那个时期的人们虚荣的审美观,十七世纪的战舰船艉有着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有着一个巨大高耸的船艉,上面是巴洛克风格的繁复装饰——也就是说,从我找到的图画来看,简直就像是一座宫殿套间的墙面,浮雕、镂空和塑像比比皆是,瑰丽华美,据资料描述,它就像是一张无法收起的艉纵帆,甚至会影响到船只(船艏易于偏向上风),所以在几十年后就渐渐地被废弃了……
6.哦,还想起一个读者质疑当时海战船只应该只能用一侧攻击敌人,嗯,抱歉啊,这也是我没有描述的太过清楚,是的,在开战之初的时候,两方舰队都会拼命地争夺T字头横位来打击敌人,也就是说,同一舰队的船只会排列成一条横线,但在开打一段时间之后,落于下风的舰队也不会就这么傻乎乎地挨打,它们也会拼命地破坏敌人的优势啊,所以穿插迂回就很正常了,看看海战的油画,除了出征或是返回的时候,真正作战的时候舰船都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若是舰船左右前方都有敌人,难道它还是只会固执地只用一侧的火炮吗?如果是这样,为何要在船体两侧与船艉船艏都安排火炮呢?
不过也可能是我没写清楚,所以被读者误会当时一艘船的火炮全都对准一艘敌舰船攻击了,抱歉。
最后重申一下,本文首发.asxs.,作者夕惕朝乾,披胆沥胆,不敢有一丝敷衍赛责,绝不敢辜负任何一个读者,也希望读者们能够给我一点支持和鼓励!九鱼在这里鞠躬了……
正文:
这是法国对荷兰的最后一战,也是一场灭国之战,这是荷兰人最后的机会,也是法国人最后的机会。
从一开始,蒂雷纳子爵就没有认为战事能够如之前那样轻易地结束,他做好了准备,但真正遇到近似于孤注一掷的抵抗时,还是不禁心生悲凉——阿姆斯特丹是个水上之城,这谁都知道,从天空俯瞰,这座城市就像是半张蛛网,市政厅、大广场、证券交易所、教堂与监狱,就像是盘踞在蛛网中的蜘蛛那样,被层层叠叠的人工水道围绕,阿姆斯特尔河就像是一根树枝那样横亘在广场与荷兰内陆之间,将阿姆斯特丹与外界连接起来,但这不是阿姆斯特丹唯一的对外通道,它上方是艾河,艾河向西通往北海,向东通往马肯湖,马肯湖往上就是艾瑟尔湖,艾瑟尔湖也可以说是荷兰的内海——那须海,阿姆斯特丹人所说的拦海堤坝就在艾河与城区之间。
在蒂雷纳子爵率军接受了默伊登之后,他才知道,在默伊登,就有一座连通马肯湖的水闸,只能说,这座城市的民众还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将他们的城市连同敌人一起毁灭,他在心有余悸之余也不得不感谢天主——或许是国王的庇佑?毕竟他们得到默伊登与维斯普两座城市的经过实在是太过离奇。不过既然现在是法国人得到了默伊登,那么默伊登的另外一种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现在阿姆斯特丹唯一的通道就只剩下了西边的艾河,若是英国舰队能够如路易期望的那样战胜荷兰的勒伊特,那么阿姆斯特丹就真正地成了笼中之鸟。
可惜的是,就艾斯特雷斯将军传回来的消息,海上联军现在只能与勒伊特相互僵持,而且不是联军占据上风,而是勒伊特占据上风——英国海军已经失去了面对这个荷兰人的勇气,而法国人,额,真切点来说,他们确实就和荷兰人说的那样,是群“只会在浴缸里游泳的乡巴佬”,而且勒伊特很谨慎,始终在近海处游曳,荷兰人的舰队只有少部分的三层甲板大船,平均吃水线要比联军舰队浅,无论联军如何引诱,他们也绝对不入北海——勒伊特之所以忌惮他们,则是因为联军的舰船数量远超于荷兰舰队,舰队是荷兰人最后的筹码,勒伊特不敢相信,如果他们失去了舰队,荷兰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
蒂雷纳子爵摇了摇头,将这点小小的惋惜抛到身后,火炮的轰鸣已经越来越密集,因为阿姆斯特丹特殊的地理,所以法国人要面对整整五条护城河,桥梁大部分都已经被阿姆斯特丹人拆除,他们将河边的建筑当做了堡垒与工事,以此与法国人对峙,但他们的火炮完全无法与敌人的相比——维特首相在大力削减陆军军费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他对奥兰治王室的针对反而变成了荷兰最致命的弱点。
“保持节奏!”一个军官喊道,他负责着一个火炮队伍,仔细听,炮声确实是有节奏的,这个节奏甚至相当美妙,哒哒哒,砰砰砰,咔咔咔,每一声轰然巨响都伴随着士兵们的呼号声,既是为了保证自己与同伴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军官要求的频率——军官将一只手放在额头上往前看,观察轰击的结果,突然之间,一个黑影占据了他视野的一部分,是敌人的炮弹,实心的铁球翻滚着,从堡垒一侧跃到壕沟里,有两个士兵被它撞倒,就一声不吭地倒下了,这次撞击令得铁球的轨迹产生了变化,军官只觉得自己被一个隐形的巨人从地上一把抓了起来,他飞到空中,而后坠落,在落到地面之前,他就失去了知觉。
摆脱了黑暗的时候,军官发现自己正在上下晃动,他睁开眼睛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他浑身疼痛,动弹不得,一个温暖的东西凑到他面孔一侧,有人在对他说话,但声音也是微弱而轻浮的,军官竭尽全力的大叫,“让人接替我!”他这么大叫,事实上他的声音根本就没能发出来,那人还是从他嘴唇翕动的模样猜出意思的。
“将军已经那么做了。”
那人说。
蒂雷纳子爵确实在发现军官倒下的同时,就派出了另一个人接替他,炮击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士兵被放在担架上运下来,有些和军官那样还能有意识,能说话,还有一些人,譬如那两个无声无息倒下的士兵,他们的胸口都可怕地凹陷了下去,一看就知道没了生路,他们被搬离壕沟之后,就被放在了一边的帐篷里,相对于这个帐篷的静谧,另一侧的帐篷就要吵闹多了——那里是属于不幸但也幸运的生还者的,在那些带着面具,身着长袍,或是围着围裙,带着头巾的医护人员中,有不少都是巫师,他们调制的药水给了真正的医生很大的帮助,毕竟这时候的截肢手术和屠宰动物也没什么两样,而巫师的药水在麻痹和止痛,止血这方面简直无可挑剔。
沃邦上尉匆匆忙忙地从战场的另一翼跑了过来,这次他甚至都没搭建高台,邀请国王前来观战,一只依然保有斗志的困兽是最可怕的。
“怎么样?”蒂雷纳子爵问道。
“我们已经推进到马车道广场了!”沃邦喊道,“我们正在搭建浮桥!”因为之前搭建在河道上的桥梁已经被拆除的缘故,他和士兵们正在重新搭桥,荷兰人大概没想到,沃邦上尉的士兵比起打仗,更是干工程的一把好手,而且人工水道的宽度远远不如真正的河流,“我们必须同步。”蒂雷纳子爵说,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一路往前,但这样士兵们的损失会变大,而国王对他的士兵一向很爱惜——阿姆斯特丹的地理给他们造成了阻碍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帮助,譬如说,士兵们面对面厮杀的机会几乎没有,因为人工河道将阿姆斯特丹的街区切割成了一部分一部分的,他们只要逐步蚕食,用火炮摧毁一切而不是士兵。
这样的战术当然也被荷兰人发觉了,那些愿意站出来保护民众的勇敢之人也不免感到了一丝沮丧,法国人的炮弹像是无穷无尽一般,如果,如果当初荷兰政府愿意拿出他们投在海军上的十分之一来充实路上的力量,他们也不必如此艰难——他们的火炮和炮弹还是从正在维修的船只上卸下来的,可想而知,这个数量与法国人的军火储备根本没办法比。
“我们还有多少炮弹?”船长问。
“八个。”这个答案让船长咬紧了牙齿,“把它们打掉后我们就后撤。”但他话题未落,一颗炮弹就越过了他们的工事,落在了他们之间,这颗炮弹竟然不是圆形的,它是圆柱形的,表壳上还有几个小洞,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惊讶地喊了一声——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弯腰伸手去检,船长还没来得及阻止,炮弹就爆炸了,里面藏着的无数弹丸在火药的推动下,一瞬间就将这座工事变成了人间地狱。
蒂雷纳子爵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叹息了一声,这种炮弹也是在国王的重赏激励下,工匠与学者们研究出来的,但经过试验,蒂雷纳子爵等人都很失望,因为它固然威力强大(对士兵),但很难把控,有可能不爆炸,提前爆炸或是威力过小,但国王还是坚持让工匠们赶出一批,让他们带到了阿姆斯特丹。
子爵先生一开始就预备把这些昂贵的新玩具用在摧毁敌人的火炮阵地上,虽然也有失败品,但巨大的杀伤力还是让蒂雷纳子爵决定,回到巴黎之后还是要支持工匠与学者继续研发这种——叫做“石榴”的炮弹。
“石榴”不断地在荷兰人的工事与堡垒里制造无比绚丽的画面,那些或是黏稠,或是坚硬的事物令得灰白色的石墙与地面变得色彩缤纷的同时,也让看见这一幕的人不由自主地按住了喉咙,免得呕吐出来。不过随着后续的士兵上来,这些扭曲残缺的遗骸很快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取而代之的是泛出了胭脂红色的河道。
他们继续重新加固荷兰人的工事,架设起火炮,就如之前的船长先生为之深深嫉妒的,更多的炮弹也送了上来,最后一战中,因为国王的命令,别说是消耗的炮弹,就连火炮也有因为过于频繁的射击而炸裂的,军官们毫不吝啬,随着时间的流逝,荷兰人阵地里发出的轰鸣声越来越少,最后几等同于无,只有法国人的火炮依然在咆哮,为士兵们打开通往胜利的坦途。
令法国人无法理解的是,到了这个地步,仍然有人躲藏在屋舍里展开反抗,他们是什么人呢?答案在他们攻占了两条水道后出现了,“胡格诺派教徒。”沃邦上尉说,而那个男人沉默着唾了他一口:“把他绞死,丢到河里。”沃邦说,这些胡格诺派教徒应该是在宗教战争时期逃亡到荷兰的,作为金融家,商人和技术工人,他们在荷兰堪称如鱼得水,荷兰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金融经济中心与他们也脱不开关系,但他们能够在荷兰得到的,在法兰西都要被剥夺,他们比在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更激进,更别说,佛兰德尔黑巫师身后就没有他们的手脚,比起真正的荷兰人,这些异教徒更畏惧一个天主教国王,尤其是一个法国国王再次成为他们的主宰。
但他们的抵抗最终还是犹如螳臂当车。
“哎呀,”一个士兵在走入一个房间时忍不住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呢?”这处宅邸属于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在河道里,而他的妻子一听到来人说着法语,就立刻将金子吞到肚子里,他们走进去的时候,她还在痛苦地挣扎,士兵们不得不给了她一下彻底结束她的痛苦。
沃邦站在一副画前,里面的人物无疑是这对夫妇,画中的妻子腹部隆起,“这里有孩子吗?”
“没有,长官。”士兵回答说。
“这就好。”沃邦说。
————
画中夫妻的孩子正被一个妇人抱着,拥挤在阿姆斯特丹银行前,她满面愁容,在这里已经可以隐约听到火炮的轰鸣声,她的丈夫正要去银行兑钱,他们要离开阿姆斯特丹了,大概几分钟后,她的丈夫就回来了,但双手空空,妇人顿时吓了一跳:“上帝啊,”她喊道:“是银行没钱了吗?”
“才不是呢,”她的丈夫说,虽然还是眉头紧锁,但已经不像是离开时那样满怀烦忧:“银行里堆满了金子,是的,... -->>
本文首发.asxs.,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写在正文之前(本段文字不计入收费字数——发布后修改补充)
因为有读者大人在评论中提到,有关于索尔湾海战中的一些问题,我本来想回答在评论下面,但想到可能有一些读者也有相同的疑惑,但没有提出,所以一起在这里回答。
————
1.风流公爵拉罗什富科先生带回来的舰船,能够承载百门火炮的确实应该是三层甲板,这是我笔误,我已经去修改了,谢谢提醒我的读者,还有之前大家在评论中指出的错误,我会联系编辑解禁,一一修改过来。
2.至于还有一些读者提到的后装炮问题,事实上,后装炮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办法解决密闭性问题,所以射程不远,所以虽然能够节约安装炮弹的时间,所以一时间还是以整体性较好的前装式火炮为主,但在18世纪,也就是1700年前后,已经出现了螺式炮闩与楔式炮闩,战斗发生时是1670年前后,我在这里做了一点点小小的调整,毕竟在被普遍使用之前,毕竟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与实验期的。
3.接下来就是解释一下一位大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火药要从炮筒上方灌下去,不不不,这是我写的简略了,毕竟长篇累牍地描写火炮结构,局势的紧迫性就要减弱了——这样说吧,首先,这里的后装炮使用的是螺式炮闩,你可以想象一根很长的圆管,后方有螺纹*母,炮闩*公——就像是您们平时拧闭口螺帽那样拧上去,当然,在拧上去之前,首先要送入炮弹,而后是火药(包装),之后将炮闩拧上去之后,会有人从炮闩前方,炮筒上方的火绳孔伸进一根钎子,钎子的尖端捣碎火药包的上方,(火药包在火绳孔的下面),然后他们再投入半颗粒半粉末的黑火药当做引火药,最后插上一根火绳来引火。
嗯……所以,您们也看到了,这里大概有两百字左右……
4.另外还有大人只是直接指责作者对战争描写不够准确,因为太笼统,我不太明白差错出在什么地方,因为我没有参与过十七世纪的海战,所以书中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参照实体资料、网络资料,包括电影、纪录片与图画,加上一些想象完成的,在一副描绘船内作战的画里,你们是可以看到,一尊火炮被架设在甲板上(船舱内),火炮的身上都有绳子固定(在未开战的时候,防止火炮四处滑动,舱板经不起这样沉重的金属块撞击,开战之后,就是为了防止火炮因为后坐力而撞击舱板了),在火炮的上方,可以看到我之前提到的火绳孔,不过那副图画上大概已经是燧发击发机构了,但还是需要拉着一根绳子。因为火炮的后坐力巨大,火炮击发的时候太近会造成人身伤害——现在的火炮还有这样的装置呢。
在图画上大约有四五个赤露上身的船员,蓄势待发,而一个身着整齐套装的人正在观测,也就是我提到过的观测员。
5.还有一个大人提到的,实心炮弹如何掀飞半个船艉呢,这要怪那个时期的人们虚荣的审美观,十七世纪的战舰船艉有着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有着一个巨大高耸的船艉,上面是巴洛克风格的繁复装饰——也就是说,从我找到的图画来看,简直就像是一座宫殿套间的墙面,浮雕、镂空和塑像比比皆是,瑰丽华美,据资料描述,它就像是一张无法收起的艉纵帆,甚至会影响到船只(船艏易于偏向上风),所以在几十年后就渐渐地被废弃了……
6.哦,还想起一个读者质疑当时海战船只应该只能用一侧攻击敌人,嗯,抱歉啊,这也是我没有描述的太过清楚,是的,在开战之初的时候,两方舰队都会拼命地争夺T字头横位来打击敌人,也就是说,同一舰队的船只会排列成一条横线,但在开打一段时间之后,落于下风的舰队也不会就这么傻乎乎地挨打,它们也会拼命地破坏敌人的优势啊,所以穿插迂回就很正常了,看看海战的油画,除了出征或是返回的时候,真正作战的时候舰船都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若是舰船左右前方都有敌人,难道它还是只会固执地只用一侧的火炮吗?如果是这样,为何要在船体两侧与船艉船艏都安排火炮呢?
不过也可能是我没写清楚,所以被读者误会当时一艘船的火炮全都对准一艘敌舰船攻击了,抱歉。
最后重申一下,本文首发.asxs.,作者夕惕朝乾,披胆沥胆,不敢有一丝敷衍赛责,绝不敢辜负任何一个读者,也希望读者们能够给我一点支持和鼓励!九鱼在这里鞠躬了……
正文:
这是法国对荷兰的最后一战,也是一场灭国之战,这是荷兰人最后的机会,也是法国人最后的机会。
从一开始,蒂雷纳子爵就没有认为战事能够如之前那样轻易地结束,他做好了准备,但真正遇到近似于孤注一掷的抵抗时,还是不禁心生悲凉——阿姆斯特丹是个水上之城,这谁都知道,从天空俯瞰,这座城市就像是半张蛛网,市政厅、大广场、证券交易所、教堂与监狱,就像是盘踞在蛛网中的蜘蛛那样,被层层叠叠的人工水道围绕,阿姆斯特尔河就像是一根树枝那样横亘在广场与荷兰内陆之间,将阿姆斯特丹与外界连接起来,但这不是阿姆斯特丹唯一的对外通道,它上方是艾河,艾河向西通往北海,向东通往马肯湖,马肯湖往上就是艾瑟尔湖,艾瑟尔湖也可以说是荷兰的内海——那须海,阿姆斯特丹人所说的拦海堤坝就在艾河与城区之间。
在蒂雷纳子爵率军接受了默伊登之后,他才知道,在默伊登,就有一座连通马肯湖的水闸,只能说,这座城市的民众还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将他们的城市连同敌人一起毁灭,他在心有余悸之余也不得不感谢天主——或许是国王的庇佑?毕竟他们得到默伊登与维斯普两座城市的经过实在是太过离奇。不过既然现在是法国人得到了默伊登,那么默伊登的另外一种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现在阿姆斯特丹唯一的通道就只剩下了西边的艾河,若是英国舰队能够如路易期望的那样战胜荷兰的勒伊特,那么阿姆斯特丹就真正地成了笼中之鸟。
可惜的是,就艾斯特雷斯将军传回来的消息,海上联军现在只能与勒伊特相互僵持,而且不是联军占据上风,而是勒伊特占据上风——英国海军已经失去了面对这个荷兰人的勇气,而法国人,额,真切点来说,他们确实就和荷兰人说的那样,是群“只会在浴缸里游泳的乡巴佬”,而且勒伊特很谨慎,始终在近海处游曳,荷兰人的舰队只有少部分的三层甲板大船,平均吃水线要比联军舰队浅,无论联军如何引诱,他们也绝对不入北海——勒伊特之所以忌惮他们,则是因为联军的舰船数量远超于荷兰舰队,舰队是荷兰人最后的筹码,勒伊特不敢相信,如果他们失去了舰队,荷兰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
蒂雷纳子爵摇了摇头,将这点小小的惋惜抛到身后,火炮的轰鸣已经越来越密集,因为阿姆斯特丹特殊的地理,所以法国人要面对整整五条护城河,桥梁大部分都已经被阿姆斯特丹人拆除,他们将河边的建筑当做了堡垒与工事,以此与法国人对峙,但他们的火炮完全无法与敌人的相比——维特首相在大力削减陆军军费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他对奥兰治王室的针对反而变成了荷兰最致命的弱点。
“保持节奏!”一个军官喊道,他负责着一个火炮队伍,仔细听,炮声确实是有节奏的,这个节奏甚至相当美妙,哒哒哒,砰砰砰,咔咔咔,每一声轰然巨响都伴随着士兵们的呼号声,既是为了保证自己与同伴的安全,也是为了保证军官要求的频率——军官将一只手放在额头上往前看,观察轰击的结果,突然之间,一个黑影占据了他视野的一部分,是敌人的炮弹,实心的铁球翻滚着,从堡垒一侧跃到壕沟里,有两个士兵被它撞倒,就一声不吭地倒下了,这次撞击令得铁球的轨迹产生了变化,军官只觉得自己被一个隐形的巨人从地上一把抓了起来,他飞到空中,而后坠落,在落到地面之前,他就失去了知觉。
摆脱了黑暗的时候,军官发现自己正在上下晃动,他睁开眼睛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他浑身疼痛,动弹不得,一个温暖的东西凑到他面孔一侧,有人在对他说话,但声音也是微弱而轻浮的,军官竭尽全力的大叫,“让人接替我!”他这么大叫,事实上他的声音根本就没能发出来,那人还是从他嘴唇翕动的模样猜出意思的。
“将军已经那么做了。”
那人说。
蒂雷纳子爵确实在发现军官倒下的同时,就派出了另一个人接替他,炮击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士兵被放在担架上运下来,有些和军官那样还能有意识,能说话,还有一些人,譬如那两个无声无息倒下的士兵,他们的胸口都可怕地凹陷了下去,一看就知道没了生路,他们被搬离壕沟之后,就被放在了一边的帐篷里,相对于这个帐篷的静谧,另一侧的帐篷就要吵闹多了——那里是属于不幸但也幸运的生还者的,在那些带着面具,身着长袍,或是围着围裙,带着头巾的医护人员中,有不少都是巫师,他们调制的药水给了真正的医生很大的帮助,毕竟这时候的截肢手术和屠宰动物也没什么两样,而巫师的药水在麻痹和止痛,止血这方面简直无可挑剔。
沃邦上尉匆匆忙忙地从战场的另一翼跑了过来,这次他甚至都没搭建高台,邀请国王前来观战,一只依然保有斗志的困兽是最可怕的。
“怎么样?”蒂雷纳子爵问道。
“我们已经推进到马车道广场了!”沃邦喊道,“我们正在搭建浮桥!”因为之前搭建在河道上的桥梁已经被拆除的缘故,他和士兵们正在重新搭桥,荷兰人大概没想到,沃邦上尉的士兵比起打仗,更是干工程的一把好手,而且人工水道的宽度远远不如真正的河流,“我们必须同步。”蒂雷纳子爵说,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一路往前,但这样士兵们的损失会变大,而国王对他的士兵一向很爱惜——阿姆斯特丹的地理给他们造成了阻碍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帮助,譬如说,士兵们面对面厮杀的机会几乎没有,因为人工河道将阿姆斯特丹的街区切割成了一部分一部分的,他们只要逐步蚕食,用火炮摧毁一切而不是士兵。
这样的战术当然也被荷兰人发觉了,那些愿意站出来保护民众的勇敢之人也不免感到了一丝沮丧,法国人的炮弹像是无穷无尽一般,如果,如果当初荷兰政府愿意拿出他们投在海军上的十分之一来充实路上的力量,他们也不必如此艰难——他们的火炮和炮弹还是从正在维修的船只上卸下来的,可想而知,这个数量与法国人的军火储备根本没办法比。
“我们还有多少炮弹?”船长问。
“八个。”这个答案让船长咬紧了牙齿,“把它们打掉后我们就后撤。”但他话题未落,一颗炮弹就越过了他们的工事,落在了他们之间,这颗炮弹竟然不是圆形的,它是圆柱形的,表壳上还有几个小洞,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惊讶地喊了一声——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弯腰伸手去检,船长还没来得及阻止,炮弹就爆炸了,里面藏着的无数弹丸在火药的推动下,一瞬间就将这座工事变成了人间地狱。
蒂雷纳子爵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叹息了一声,这种炮弹也是在国王的重赏激励下,工匠与学者们研究出来的,但经过试验,蒂雷纳子爵等人都很失望,因为它固然威力强大(对士兵),但很难把控,有可能不爆炸,提前爆炸或是威力过小,但国王还是坚持让工匠们赶出一批,让他们带到了阿姆斯特丹。
子爵先生一开始就预备把这些昂贵的新玩具用在摧毁敌人的火炮阵地上,虽然也有失败品,但巨大的杀伤力还是让蒂雷纳子爵决定,回到巴黎之后还是要支持工匠与学者继续研发这种——叫做“石榴”的炮弹。
“石榴”不断地在荷兰人的工事与堡垒里制造无比绚丽的画面,那些或是黏稠,或是坚硬的事物令得灰白色的石墙与地面变得色彩缤纷的同时,也让看见这一幕的人不由自主地按住了喉咙,免得呕吐出来。不过随着后续的士兵上来,这些扭曲残缺的遗骸很快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取而代之的是泛出了胭脂红色的河道。
他们继续重新加固荷兰人的工事,架设起火炮,就如之前的船长先生为之深深嫉妒的,更多的炮弹也送了上来,最后一战中,因为国王的命令,别说是消耗的炮弹,就连火炮也有因为过于频繁的射击而炸裂的,军官们毫不吝啬,随着时间的流逝,荷兰人阵地里发出的轰鸣声越来越少,最后几等同于无,只有法国人的火炮依然在咆哮,为士兵们打开通往胜利的坦途。
令法国人无法理解的是,到了这个地步,仍然有人躲藏在屋舍里展开反抗,他们是什么人呢?答案在他们攻占了两条水道后出现了,“胡格诺派教徒。”沃邦上尉说,而那个男人沉默着唾了他一口:“把他绞死,丢到河里。”沃邦说,这些胡格诺派教徒应该是在宗教战争时期逃亡到荷兰的,作为金融家,商人和技术工人,他们在荷兰堪称如鱼得水,荷兰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金融经济中心与他们也脱不开关系,但他们能够在荷兰得到的,在法兰西都要被剥夺,他们比在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更激进,更别说,佛兰德尔黑巫师身后就没有他们的手脚,比起真正的荷兰人,这些异教徒更畏惧一个天主教国王,尤其是一个法国国王再次成为他们的主宰。
但他们的抵抗最终还是犹如螳臂当车。
“哎呀,”一个士兵在走入一个房间时忍不住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呢?”这处宅邸属于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在河道里,而他的妻子一听到来人说着法语,就立刻将金子吞到肚子里,他们走进去的时候,她还在痛苦地挣扎,士兵们不得不给了她一下彻底结束她的痛苦。
沃邦站在一副画前,里面的人物无疑是这对夫妇,画中的妻子腹部隆起,“这里有孩子吗?”
“没有,长官。”士兵回答说。
“这就好。”沃邦说。
————
画中夫妻的孩子正被一个妇人抱着,拥挤在阿姆斯特丹银行前,她满面愁容,在这里已经可以隐约听到火炮的轰鸣声,她的丈夫正要去银行兑钱,他们要离开阿姆斯特丹了,大概几分钟后,她的丈夫就回来了,但双手空空,妇人顿时吓了一跳:“上帝啊,”她喊道:“是银行没钱了吗?”
“才不是呢,”她的丈夫说,虽然还是眉头紧锁,但已经不像是离开时那样满怀烦忧:“银行里堆满了金子,是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