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www.xxbxwx.net,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褚遂良等人,又召来晋王李治,说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说完便倒在床上,抽出佩刀就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大惊,拉住后忙问唐太宗原因。唐太宗说:“我欲立晋王。”长孙无忌当即回答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然后,唐太宗对晋王李治说:“汝舅许汝矣,宜拜谢。”从来没想过当太子的李治,无心插柳,取得了太子身份。
唐太宗之所以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是考虑到要平衡各集团之间的利益。长孙无忌既是开国元勋,又是皇室贵戚,出身于关陇贵族,在当时统治集团中是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而崔仁师、岑文本等人都出身于庶族,官位仅次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算是后起之辈。因此在立太子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关陇贵族集团和关东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在一废一立之间,很可能激化矛盾,打破朝廷中大臣各种势力多年来保持的相对平衡。如果魏王李泰得立为太子,庶族官僚势力必然增长,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自然要加以反击,宗室诸王也将掀起争夺皇位的斗争。到那时,魏王李泰能否控制住局势就很难说了。万一发生新的政变,势必两败俱伤,削弱唐王朝的统治实力。另一方面,唐太宗虽然提拔了大量庶族出身的官僚,但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旧的门第观念,关陇集团在唐朝政权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关键时刻,唐太宗当然不能以牺牲关陇贵族为代价去助长庶族官僚的势力。如果立中间性人物晋王李治为太子,既照顾了关陇集团的利益,也不致引起庶族官僚的强烈反对,这是唐太宗改立“仁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的根本原因。
公元649年,时年53岁的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将李治托孤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子李治即位为帝,是为唐高宗,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两位重臣都非常懂得避嫌,长孙无忌坚辞知尚书事,李世绩则坚辞尚书左仆射。此外,太子少师于志宁为侍中掌管门下省,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唐高宗李治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这些老臣也没有让他失望。他们遵守贞观遗规,推行均田制,留意垦殖荒田,继续发展科举制度,百姓生活安定,人口迅速增加。然而,这种良好的君臣关系并没有持续很久,就被一个女人的强势介入打乱了。这个强势的女人,就是武则天。
四、武后夺权
武则天的父亲是一个庶族出身的武士,曾追随唐高祖李渊起兵,是唐朝的新贵族。而母亲杨氏出身世族,门第显赫。
公元637年,年仅14岁的武则天,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由于武则天性格刚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太宗的宠幸。一次,唐太宗在宫女们的陪同下检视西域进贡的烈马,有匹烈马众人不能驯服,武则天跟唐太宗说:“请给臣妾三件东西,臣妾当可以驯服这匹烈马。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臣妾先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还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这番话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赏,但唐太宗本人也是刚烈勇猛,喜欢的都是温柔女子,武则天进宫12年,也没生育过一男半女,因此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
不过,武则天的才华并没有被唐太宗忽视,唐太宗时常让武则天在自己的书房伺候笔墨。在皇帝的书房里,皇上与大臣们经常私下接触,讨论国家大事。侍女的工作是整理皇上特意挑选出来的往来案犊,侍候笔墨、绢砚、茶饮、休息等,耳朵里听到的不再是后宫的窃窃私语、飞短流长,而是君臣之间对国家大事的决策。武则天因此也跟随唐太宗学到了许多处理政事的能力,增加了丰富的政治阅历。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为了锻炼他的执政能力,让他经常陪侍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因此,李治跟唐太宗身边的妃嫔有了较多的接触。由于李治生性比较柔弱,因而性格刚烈的武则天吸引了他的注意。武则天知道自己在唐太宗身边是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因此对李治也格外留心。
按照唐朝惯例,皇帝驾崩后,没有生育过的妃嫔们就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因此,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出家的生活单调乏味,但武则天在这里并没有自暴自弃,渡过最初的难关后,她开始研习佛法,并坚信此时已经登上皇位的高宗李治会接她回宫。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借机与武则天相会。此时的武则天毕竟已成为尼姑,李治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借口将她接进宫,只好让她继续在感业寺里居住,等待机会。此时,李治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斗争,武则天的转机由此开始。
王皇后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玄孙,其父母两家都与唐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唐高宗为晋王时,她被选为晋王之妃,高宗即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但唐高宗李治并不喜欢王皇后,无奈这是父亲做主的婚事,且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都极力推崇。萧淑妃深得李治的宠爱,而且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这让一直没有生育的王皇后十分害怕。(未完待续)
褚遂良等人,又召来晋王李治,说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说完便倒在床上,抽出佩刀就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大惊,拉住后忙问唐太宗原因。唐太宗说:“我欲立晋王。”长孙无忌当即回答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然后,唐太宗对晋王李治说:“汝舅许汝矣,宜拜谢。”从来没想过当太子的李治,无心插柳,取得了太子身份。
唐太宗之所以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是考虑到要平衡各集团之间的利益。长孙无忌既是开国元勋,又是皇室贵戚,出身于关陇贵族,在当时统治集团中是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而崔仁师、岑文本等人都出身于庶族,官位仅次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算是后起之辈。因此在立太子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关陇贵族集团和关东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在一废一立之间,很可能激化矛盾,打破朝廷中大臣各种势力多年来保持的相对平衡。如果魏王李泰得立为太子,庶族官僚势力必然增长,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自然要加以反击,宗室诸王也将掀起争夺皇位的斗争。到那时,魏王李泰能否控制住局势就很难说了。万一发生新的政变,势必两败俱伤,削弱唐王朝的统治实力。另一方面,唐太宗虽然提拔了大量庶族出身的官僚,但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旧的门第观念,关陇集团在唐朝政权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关键时刻,唐太宗当然不能以牺牲关陇贵族为代价去助长庶族官僚的势力。如果立中间性人物晋王李治为太子,既照顾了关陇集团的利益,也不致引起庶族官僚的强烈反对,这是唐太宗改立“仁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的根本原因。
公元649年,时年53岁的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将李治托孤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子李治即位为帝,是为唐高宗,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两位重臣都非常懂得避嫌,长孙无忌坚辞知尚书事,李世绩则坚辞尚书左仆射。此外,太子少师于志宁为侍中掌管门下省,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唐高宗李治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这些老臣也没有让他失望。他们遵守贞观遗规,推行均田制,留意垦殖荒田,继续发展科举制度,百姓生活安定,人口迅速增加。然而,这种良好的君臣关系并没有持续很久,就被一个女人的强势介入打乱了。这个强势的女人,就是武则天。
四、武后夺权
武则天的父亲是一个庶族出身的武士,曾追随唐高祖李渊起兵,是唐朝的新贵族。而母亲杨氏出身世族,门第显赫。
公元637年,年仅14岁的武则天,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由于武则天性格刚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太宗的宠幸。一次,唐太宗在宫女们的陪同下检视西域进贡的烈马,有匹烈马众人不能驯服,武则天跟唐太宗说:“请给臣妾三件东西,臣妾当可以驯服这匹烈马。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臣妾先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还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这番话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赏,但唐太宗本人也是刚烈勇猛,喜欢的都是温柔女子,武则天进宫12年,也没生育过一男半女,因此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
不过,武则天的才华并没有被唐太宗忽视,唐太宗时常让武则天在自己的书房伺候笔墨。在皇帝的书房里,皇上与大臣们经常私下接触,讨论国家大事。侍女的工作是整理皇上特意挑选出来的往来案犊,侍候笔墨、绢砚、茶饮、休息等,耳朵里听到的不再是后宫的窃窃私语、飞短流长,而是君臣之间对国家大事的决策。武则天因此也跟随唐太宗学到了许多处理政事的能力,增加了丰富的政治阅历。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为了锻炼他的执政能力,让他经常陪侍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因此,李治跟唐太宗身边的妃嫔有了较多的接触。由于李治生性比较柔弱,因而性格刚烈的武则天吸引了他的注意。武则天知道自己在唐太宗身边是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因此对李治也格外留心。
按照唐朝惯例,皇帝驾崩后,没有生育过的妃嫔们就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因此,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出家的生活单调乏味,但武则天在这里并没有自暴自弃,渡过最初的难关后,她开始研习佛法,并坚信此时已经登上皇位的高宗李治会接她回宫。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借机与武则天相会。此时的武则天毕竟已成为尼姑,李治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借口将她接进宫,只好让她继续在感业寺里居住,等待机会。此时,李治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斗争,武则天的转机由此开始。
王皇后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玄孙,其父母两家都与唐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唐高宗为晋王时,她被选为晋王之妃,高宗即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但唐高宗李治并不喜欢王皇后,无奈这是父亲做主的婚事,且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都极力推崇。萧淑妃深得李治的宠爱,而且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这让一直没有生育的王皇后十分害怕。(未完待续)